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说的话,你就不能离开了。”周新垂下眼睑道:“如果子彦你不打算回去,我成全你。”

毕竟十年没有出山了,郑沿已经远不是周新的对手,闻言一滞,才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声音有些发颤道:“请讲。”

但这一刹那,已经让周新明白,建文就在郑家,就在郑宅镇!他缓缓摇头道:“算了,看来这杯酒是喝不成了,你回去吧。”说完便转过身去。

周泰进来,送郑沿出去。

郑沿离开大帐后,周新才转过头来,那双总是透着冷厉目光的鹰目,已微微湿润。

那厢间,郑沿离开了军营、返回郑宅镇。

当他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一扇扇虚掩的房门打开了,族人们定定地望着他。没有人是傻子,都看出官军的一系列动作,正是针对他们的。他们虽然保持着镇定,但需要一个答案——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郑沿满嘴苦涩,满心负疚,他根本无法面对这些目光,抬起头来,望着如血的残阳,他深深一叹道:“都放下心,会没事的。”

族人们却没挪动,有人低声道:“七叔,郑迈失踪前的话,是不是要应验了……”

郑沿的脸色一下变得很难看,郑迈临死前曾说,‘郑家要遭灭顶之灾了’,这话经其家人之口,在族中已经不是秘密了。加上过往的蛛丝马迹,族人们虽然猜不中真相,却能清楚感觉到,郑迈口中的‘灭顶之灾’,似乎要变为现实了。

“一派胡言!”郑沿黑着脸训斥道:“我们郑家是太祖亲封的‘江南第一家’,与大明国运休戚与共。国运长存,我郑家亦必长存!”说着朝众人深深一揖道:“诸位请放心,我郑家若有谁负‘孝义’二字,则人神共弃,死后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听他如此赌咒,众族人神情放松下来道:“如此甚好,最怕有人做了恶事,连累我等是小,令祖宗蒙羞就罪大恶极了。”

“绝对不会。”郑沿摇头道:“若有事情要告诉大伙儿,会敲钟的,现在请各回各位,不要放松了警惕。”

“敢不从命。”众人纷纷应诺,便离去了。

看着淳朴忠厚的族人,对自己信任若斯,自己却还要瞒着他们,郑沿心如刀割,步履沉重地来到祠堂中,便见白发苍苍的老父,负手立在院中,正看着太祖御笔的匾额下,那幅方孝孺所题的楹联入神。

‘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十四个字是那样的遒劲有力,正气凛然!

第一百八十一章两难

“父亲,我回来了。”郑沿轻声道。

“嗯。”郑棠缓缓转过头道:“你那老同学说什么?”

“没说什么。”郑沿低声道:“叙旧而已……”顿一下道:“父亲,此事怕是难以善了了。”

“是。”郑棠转回头去,望着那副楹联道:“为父一直留着正学先生这副对联,就是知道我们恐怕也难逃一样的结局。”

“只是这样一来……”郑沿黯然道:“对族人们太不公平了。”

“唉。”郑棠苍声一叹,颤声道:“忠孝自古两难全,为父终于体会到,十年前正学先生的抉择,是何等的艰难了。”一面是忠孝节义,一面是族人性命,当两者不可兼得时,怎样选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选择了前者,你将成为冷血的忠臣,固然青史留名,但每个字背后,都含着全族父老的鲜血;选择了后者,你还算个有感情的人,但将背叛自己的信念,成为不忠之臣。不仅遗臭万年,还让全族蒙羞,这是比死亡还残酷的惩罚……

之前无数个失眠的夜里,郑老爷子都在反复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应该对谁负责,向谁尽忠。但答案无一例外……人必须要知恩图报,太祖皇帝厚待郑家,授予郑家最高的荣誉,建文皇帝为浙江减免税赋,又在危难之际选择了信任郑家,郑家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唯有将建文保护到底,哪怕牺牲全族,也在所不惜!

尽管早作出了选择,但当来到这关口时,郑老爷子仍旧心如刀绞,这几日,他只要一闭眼,便是满眼的尸山血海……

好在事到如今,已经别无选择,若是此时背叛了皇帝,非但名节要被玷污,举族的性命亦已难保。朱棣那样的暴君,怎会容忍收留建文的郑家,存在于世上呢?

“父亲,何时告诉他们真相?”郑沿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族人们有权知道真相。”

“当然,但不是现在。”郑棠缓缓道:“现在,我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还有机会保全大师和族人!”顿一下,他苍老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道:“所以小子,打起精神来!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轻言绝望!”

“难道我们还有什么底牌么?”郑沿将信将疑地问道。

“有!”郑棠沉声道:“心系大师安危的,不光有我郑家,还有天下的忠义之士。他们会想尽办法来救驾的!”

“但愿吧……”见父亲将希望寄托在外援上,郑沿不禁失望,在永乐皇帝的注目下,在数万官军压境下,哪路神仙也没法从浦江捞人。

但是郑棠不愿细说,底牌之所以能成为底牌,它首先是最高的机密。

“父亲还有一事,”郑沿话锋一转,道出更现实的危机:“官军在镇子四周深挖沟壕,会不会挖出我们的密道?”

“……”郑棠闻言低声道:“周新这个人太狡猾了,没想到一上来就来这手,”这看似是个笨办法,却是最要命的:“所幸当初祖父考虑秘,将密道开在地下极深处,朝廷不知道具体位置,只能平均用力,短时间内是挖不到的。”顿一下道:“实在不行,只能引檀溪之水灌进地道了。”

“那样大师彻底没有逃生之路了。”郑沿低声道:“父亲为何不让大师从密道离去,或有逃脱的可能。”

“不可能的,朝廷的耳目已经遍布全县,只要大师他们一露头,走不出多远就会被发现。”郑棠摇头。

“唉……”郑沿闻言深深沮丧道:“现在真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六哥的,与明教合作共举义旗,哪怕死也是轰轰烈烈,哪像现在这样……只能窝窝囊囊地等待屠刀落下。”

“我看你是昏了头!”郑棠断然呵斥道:“你道朝廷为何对我郑家围而不攻?不就是因为我们占着大义的名分。要是我们与明教合流,那就是对太祖皇帝的背叛,朝廷自然会再无顾忌地举起屠刀!”说着一把攥住儿子的手腕,尖利的指甲刺得他生疼道:“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哪怕是永乐皇帝,也不能明着消灭郑家,这就是我们的生机!”顿一下,他一字一句道:“记住,虽然我们将族人的性命放在第二位,但在大师的安危之外,它仍高于一切!”

“是……”郑沿顾不上吃痛,反复咀嚼这句话,终于明白父亲仍没放弃保全族人……

“至于明教那帮人,选择浙江起事,简直是愚不可及,自寻死路不要拉上我们!”郑棠对明教嗤之以鼻,在他看来,浙江百姓负担沉重、士绅心怀建文不假,但想起事成功,是绝不可能的。

因为这十年间,浙江有太多的读书人出仕永乐朝,这让士绅内部也分成两派,其中一派是惨遭戕害的建文故老,这一派在民间很有声望,可惜经过永乐皇帝腥风血雨的屠杀,已经凋零不堪,难以与永乐朝崛起的新贵抗衡。更不要说,面对威震天下的永乐大帝和他如狼似虎的靖难将军了!

至于明教倚仗的那些流民,郑老爷子从心底里就瞧不起,这世上,靠泥腿子能成什么事呢?

但是事实让他惊掉下巴,追悔莫及……

浦江城头上,郑老爷子所瞧不起的明教泥腿子,给了他所畏惧的靖难将军以迎头痛击!

明教红巾军的统帅秦中元,虽然是个大老粗,但却是从元末战场成长起来的,又在交趾帮助安南人反抗朝廷军队多年,战争经验比唐云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身边还有个米知县,当老米不喝酒的时候,也是个响当当的狠角色,浙江都司的两万大军,突然进抵浦江城下时,明教众人虽然悍不畏死,却也毫无主动出击之意,都想着据城而守。米知县却对他们说:“此次来攻的官军乃唐云所率精锐之师,常年对倭寇追亡逐北,气焰十分嚣张,必然有轻我之心。倘若我们利用这一点,出其不意,发动突袭,必然可以大挫敌锋,涨我士气!”

众将领闻言色变,虎王秦中元却捋须大笑道:“正合吾意!”便让米知县率众守城,自己亲率两千精锐,突然从城中杀出,直扑官军阵营。

那厢间,唐云确实轻敌了,根本没想到这些泥腿子敢杀出来,以至于全军都在忙着打造工程器具,却没有用心设防。结果官军猝不及防,被砍杀了一大片,只好暂时后撤……不过身经百战之师也确实了得,前军遭袭的同时,后军便建立了防线,稳住了阵脚,没有形成大溃败,伤亡也不算太大。

但要命的是,那些打造攻城器械的配件,被头裹红巾的泥腿子们烧了个干净……而要调集新的器械,最少得大半个月时间,这大大影响了官军的攻城进度。

接下来的日子,恼羞成怒的唐伯爷,根本等不及新的器械,便下令麾下强行攻城。只是他虽然将浦江城围得水泄不通,不再给红巾军任何可乘之机,却始终攻不下来,反而伤亡严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除了器械不利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红巾军的悍不畏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何况是守城的一方。他们用滚石檑木、弓矢滚油狙击官军攻城,但低矮的城墙无法给他们足够的保护,官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总能爬上城头。这时红巾军将士总会凶狠地将其扑杀,他们用刀砍、用脚踢、用牙咬,甚至抱着官军跳下城去……

短短数日,浦江城下已经堆满了无数尸体,有官军的有红巾军的,无论哪一边的,都永久地化为尘埃,甚至连名字都不会被人记住……

这一幕,是唐云始料未及的,他全完惊呆了,望着浦江县那低矮却难以征服的城头,唐伯爷红着双目、恼羞成怒,但他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宿将了,知道己方兵锋已挫,继续强攻难以见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