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从容装好弹药,进行下次射击,在三、一行射击时,第二行的射手,又可从容装填弹药,这样三行轮流射击,几乎没有停歇,可以克服火铳射速慢的弱点!使神机营的威力大大增强!

当年黔国公沐英,就是用这种法子,在云南大破蛮族的大象阵,获胜之后他写成奏章,详述自己的战法,结果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命神机营进行学习和改进,形成了很完善的三段射击法!

仅仅五十丈的距离,对骑兵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但在神机营的火炮和火铳连射下,造成的伤亡竟达两千之巨!杀敌人数还在其次,关键是把瓦剌骑兵的势头,给硬生生按住了!

在极度的震惊和惊恐下,瓦剌骑兵的势头为之一滞。这一滞,就让他们从高山而下的威势不复存在了……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就这一点变化,便可能扭转胜负!两翼的明军骑兵,果然趁机对敌人发动了侧击,右路是汉王朱高煦率领的龙骧军,左路是丰城侯李彬率领的五军营!两支披盔戴甲的重装骑兵,狠狠地撞在了瓦剌骑兵的腰眼上!

瓦剌骑兵登时进退维谷,继续往前,就有被明军拦腰截断的危险,迎击两翼之敌,就要继续吃神机营的枪子!

很快他们便不用犹豫,因为下一瞬,神机营的将士便从两翼撤出战场,明朝最精锐的骑兵——三千营,在朱棣的率领下,挥舞着马刀冲向敌兵!

这可是皇帝带头冲锋啊,大明朝的九五之尊,现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冲锋,还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头。皇帝做出这样的表率,哪里还有人不拼命呢?三千营的骑兵们各个奋勇争先,如一头头猛虎扑向敌军!双方在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要比方才那种单方面屠杀,场面要残酷得多。在战马嘶鸣跳跃中,彪悍的瓦剌骑兵,和明朝骑兵一边大吼着,一边疯狂地挥舞着武器生死相搏!蒙古兵手里自然是弯马刀,明军手中却是清一色的狼牙棒。这是朱棣在战争中的经验之谈……他发现高速移动的骑兵对决中,使用狼牙棒的一方是占有优势的。因为马刀只有单面开刃,狼牙棒却是个满是尖刺的大铁砣子,无论哪一部分击中对手,都会手折脚断,血花飞溅……

瓦剌骑兵虽然在绝境中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马刀飞舞,一下就能砍掉明军士兵的头盖骨,但是他们在神机营的打击下,失去了最宝贵的冲击力,现在更是三面遭受明军的猛烈攻击,其中正面的明军竟然是和他们一样的蒙古骑兵,而且比他们还要勇猛!这让他们倍感绝望……

在付出不小的代价后,三路明军骑兵,终于堪堪把瓦剌骑兵挡了下来!一旦瓦剌骑兵失去机动,明朝这边的兵力优势便显露无遗。两路各数万步军已经包抄过来,眼看就要将瓦剌骑兵彻底包围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猛皇帝

战场上,朱棣骑着巨大的战马,身披宝甲,手提长刀,威风凛凛。他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冲在最前线,已经砍翻了好几个瓦剌骑兵。虽然有侍卫们舍生忘死的护卫,但战场上刀剑无眼,他又这么显眼,还是十分的危险。

朱棣是个能拼命的皇帝,当年靖难之役,他次次身先士卒,不知多少回身陷重围。现在当了皇帝,都已是天命之年,还亲自提刀上阵砍人,这份彪悍劲儿,在历代王朝的皇帝中,自称第二,没人敢争第一。

但有人不禁要问,至于么?你都已经是皇帝了,麾下猛将如云,何必要亲自上阵呢?答案是至于,就像当年靖难之役,他以一军之力硬撼朝廷百万大军,不身先士卒别人根本不会跟着拼命一样,现在当了皇帝后,朱棣当然不想再拼命,但他还是有不得不拼的原因……

因为大明军队的战术十分复杂,先以步兵诱敌,待敌人冲锋之后,再换成神机营一阵猛轰,当对方被打懵时,两翼重骑兵对敌展开夹击,同时神机营撤出战场,最强大的骑兵三千营从正面进击,与五军营、龙骧卫一起围殴对手。

其实在大明建国初,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只靠骑兵就可以完全压制蒙古骑兵,一个冲锋,就能撵得对方落荒而逃,根本不用这么复杂。但大明立国几十年来,优渥的生活条件,削弱了官兵的战斗力,已经难以在马上对蒙古人取胜了。朱棣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才引入了枪炮、采用了复杂的战术,以此重新建立起对蒙古骑兵的优势。

但无论是枪炮还是复杂的战术,都对士兵有极高的要求,无畏的胆魄和良好的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说白了就是,他们必须在战场上拿出平时训练的大致水平来,一旦战术执行不到位,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用敌人来攻,便先自乱了阵脚。

朱棣自家人知自家事,大明朝再没有徐达、蓝玉这样的大帅,能让士兵临阵不慌,甚至有超水平发挥,只有个张辅还可用,却在交趾平叛,所以他不得不亲自上阵,以皇帝之尊亲冒矢石,来激发将士们的勇气。

这招虽然冒险,但绝对管用!还有什么比皇帝亲自提刀砍人,更能激发将士斗志?看到朱棣身先士卒冲上去,将军们哪个敢畏缩不前?全都披挂上阵、提刀和瓦剌人拼命!士卒们更是血往上涌,连皇帝都不怕死,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跟着这样的老大,就是死了也值!

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已经变成了戾气冲天的杀戮场,所有人都忘掉了生死,只知道机械地挥舞着兵刃,带起纷飞的血雨,残肢碎肉漫天飘洒,这时候人已经不是人,变成了嗜杀的野兽。即使掉下马来依然酣战不休,没了兵刃,就抱住敌人,用牙咬、用脚踹!至死方休……

如茵的草地早就被践踏成稀泥,又被血流染成诡异的紫黑色,战场上的空气令人作呕、令人窒息、令人恐惧,寻常人看一眼,都会魂不附体!

战斗变成了绞杀,变成了意志的较量,就看双方谁的神经更坚韧,谁更能忍受牺牲、谁能坚持到底,胜利就属于谁!

瓦剌军队后方的高山上,马哈木已经面如白纸,口中喃喃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按照他的思路发展,直到结尾前的一刻,仍然一切顺利,却在最后一刻发生了逆转!

在他的谋划里,这应该是一场伏击战,一场歼灭战,三万铁骑从高处俯冲而下,滚滚洪流摧枯拉朽,将明军冲个稀巴烂。然而现在是,大军冲下去之后,不仅没有把对方冲个稀巴烂,反而被人家三面包围,陷入了缠斗!

他猜到了开头,没猜到发展,但已经能够看到结果……明军的战斗力有所退化,蒙古人的战斗力退化得却更加厉害,他们早已不是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了。从元朝末年,就不断败在汉人手中,早就没了那份天之骄子的必胜之心!而且明军那边,是皇帝在带头砍人,皇帝不退,将士们自然死也不能退,瓦剌军这边,马哈木却躲在后方,双方对将士的激励高下立判,越是在煎熬考验的时刻,这种差别就越是明显!

“大哥,不能再打下去了。”太平急了,他的部族被安排打头阵,损失也最大:“明军的步兵一旦包抄到位,我们就被合围了,所有人都逃不掉!”

“明军这是围三阙一……”马哈木咬牙切齿道:“目的就是让我们撤退,我们一撤就败局已定了!”

“怎么会呢大哥,”太平忙大声道:“我们撤退的速度要比明军快,待重新集结起来,我们就和明军打游击,拖也能拖死他们!”

“二哥说得有道理。”博罗也看不下了,称霸草原的梦想固然诱人,但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大哥,别忘了还有阿鲁台!”

马哈木原本还硬挺着,听到阿鲁台三个字,登时打了个激灵,这一仗已然无法取得预想的完胜了,最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那样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会被阿鲁台趁病要命的!

“大哥,快下令吧!”两个弟弟苦苦哀求下,他终于颓然道:“撤!”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早就要支撑不住的瓦剌骑兵如蒙大赦,纷纷掉转马头就跑。要说怎么是马背上的民族呢?换了别的军队,这一下非得互相践踏,死伤枕藉不成,但瓦剌的骑兵轻巧地掉转马头,不仅没有碰到同袍,还将掉下马来的族人拉到马背上,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潮水般退去。

更惊人的还在后头,当冲出十里地后,便见无穷无尽的马群,正静静地在那里吃草……每个蒙古骑兵都有几匹马,以持续不断地保持冲击力,他们只是打起呼哨,那些马匹便跟着他们跑起来,跑着跑着,马群自动找到了各自的头马,瓦剌骑士们就在高速行进中换了马,以更高的速度向远方奔去,简直是神乎其技。

高山上,见大部分手下安然脱险,兄弟几个松了口气,马哈木对两个弟弟道:“你们说的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退到铁山再说!”

“嗯。”太平和博罗点点头,三人也骑上马,在众卫士的簇拥下,快速消失在战场上。

这一仗虽激烈却很短促,辰时开战,不到午时瓦剌军队便已经撤走。明军大胜,斩其王子数十人,杀伤瓦剌军万余人,此等辉煌的战果,更甚于永乐八年那次,但朱棣毫不满足,断然下达了追击令!然后便亲率更换了战马的三千营,衔着瓦剌军队的屁股猛追上去!

大胜之下,明军士气高涨到极点,见皇帝已经追了出去,其他将领自然不能落后,纷纷换马后,带领骑兵全速追击……世上还有比痛打落水狗,更加过瘾的事儿么?这等于白捡战功啊!

于是正午的大草原上,便出现了几万骑兵在前面逃,几万骑兵在后面追击的壮观景象。就这样一追一逃,卷起漫天的烟尘!

马哈木和他的手下郁闷坏了,本以为明军象征性地追一下就行了,哪知道竟然像疯狗一样,死死咬住他们不松口。按说逃跑应该是他们的强项,但是被撵和撵人,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滋味,被撵的一方一刻不敢松气,心理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