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起来,盟国方面即将拥有一个新成员啊,如果智利也参加进来的话,美国就又多了两个盟友了。”

赵北苦笑一声,既然电报不是什么紧要公务,他顺手就将电报搁在了办公桌上,转过身去,跟着秘书走进卧室。

那名副官则走到办公桌前,将赵北随手搁在桌边的那封电报搁在了那些未处理的文件中,然后转身走出办公车厢,回到了值班车厢,而此时,另一名值班副官又拿来一封电报。

“总统已休息了,而且这封电报也不是非要上级处理,咱们处理就行了。”

副官看了眼电报,内容倒是平常,就是远东共和国方面为欢迎中国总统先生访问所做的一些安全保卫措施的报告,于是索性将电报压了下来,这已是这两年中总统先生第六次访问远东共和国,一切规矩副官们都已了然于胸,自然不需请示上级,自会办得妥妥帖帖。

(纠错:在“历史上”,指挥日本联合舰队特遣部队偷袭珍珠港的是日本海军中将南云忠一,不是山本五十六,主角之所以认为是山本五十六,这显然是一个记忆上的偏差,赵大总统日理万机,许是记岔了。毕竟,正是山本五十六极力主张偷袭珍珠港。

第1186章 北极圈里

雪野茫茫,寒风凛冽。

放眼望去,那满山遍野白茫茫一片,积雪压枝,冰天雪地,无论是山还是河谷,都已被覆盖在这隆冬时节的严寒中。

雪后初晴,天空中已可以看见太阳的轮廓,但是并不温暖,实际上,气温很低,零下二十摄氏度,这还是在正午时的气温,到了晚上,这里的气温那只能用“彻骨奇寒”来形容。

毕竟,这里是西伯利亚,还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北部,而且就在北极圈里,这纬度那确实也是不低的,具体的讲,这处冰天雪地的旷野位于伊加尔卡北部,叶尼塞河东岸,如果是夏天,从这里顺流而下,就能进入北冰洋的喀拉海。

从国际法角度来讲,这里属于远东共和国控制的地区。

俄国**之后,远东共和国被“华盛顿体系”正式承认,并得到各国武力庇护,而从那时起,伊加尔卡就一直是远东共和国的西北部国防前哨,但是由于这里纬度太高,气候太恶劣,再加上远东共和国驻军也不多,因此苏俄、苏联政府一直不太重视这里的防御,与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完全不一样,在伊加尔卡,远东共和国的边防驻军一度过得比较悠闲,而且这里实际上也是远东共和国当时最西部的边境。

起初,苏俄、苏联政府并不承认这里是远东共和国的领土,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苏联的局面稳定下来,苏联军队终于进驻伊加尔卡附近,并利用短暂的夏季与远东共和国的边防军进行一些零星的武装冲突,这种断断续续的武装冲突局面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最终是依靠一场“高加索战争”终结,当“亚洲联盟”与苏联政府正式签定《亚盟与苏联关于结束战争状态并恢复正常关系的和平条约》之后,伊加尔卡的国防前哨地位才随之动摇,按照这份又被称为《乌拉尔条约》的和平条约,苏联撤走了它驻扎在中西伯利亚地区的全部军队,之后,这些地区实际上就成为了远东共和国的“法定领土”,当然,对于这种称呼,苏联政府是一直持“不评论”立场的,毕竟,条约对此也规定的相当模糊。

无论苏联政府是否承认,事实就是,现在,苏联与远东共和国的陆上边境线已经迁移到了鄂毕河流域,苏联已经不再是一个拥有太平洋海岸线的国家,它的所有出海口都已限制在欧洲方向,而同时,远东共和国的陆上领土总面积已经超过了苏联。

虽然陆上领土面积很辽阔,但是远东共和国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仍然非常有限,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气候恶劣,这个“亚洲国家”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寒冷的西伯利亚,夏天固然气候温和凉爽,但是冬天却是彻骨的寒冷,这样的气候不仅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也同样不适合进行工业建设,就连建筑房屋、修筑公路也必须考虑到那无处不在的气候影响和冻土层。

这样一个国家,其人口自然不可能很多,虽然有来自中国、日本、朝鲜等国的移民补充,但是远东共和国的总人口仍旧没有超过两千万人,其中外国移民居然占了一半

毫无疑问,现在的远东共和国就是一个真正的“移民国家”,与美国有些相似,但又有些区别,美国的历史相对较长,而远东共和国的历史却很短,不过二十多年的建国历史,这样一来,远东共和国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和信仰体系,白俄居民依旧信奉着东正教,来自中国、日本、朝鲜的居民则信奉着他们家乡的宗教或者信仰,而那些部落民则依旧信仰着原始的宗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况并不利于远东共和国的长期稳定,再加上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强烈差异,远东共和国的局势一直有些动荡,幸好有一位强人总统进行着铁腕统治,所有潜在的威胁都被这位铁腕总统扼杀于无形,有的威胁被彻底的消灭了,有的威胁则被“冰冻”于集中营,而伊加尔卡就是一座曾经的“冰箱”。

“冰箱”,这其实就是集中营的代号,那位铁腕总统契恰科夫非常喜欢将一些犯了轻微罪行的犯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就像当年的沙俄一样,所以,从国防前哨时代开始,伊加尔卡就一直充当着流放营的角色,即使这里的边防部队全部西调,伊加尔卡依旧是集中流放犯最多的一处集中营,如果不是远东共和国的局势突然发生变化的话,或许伊加尔卡的这种流放营角色会继续扮演下去。

“铁腕总统”依靠铁腕统治远东共和国,而且维持了二十多年统治,这使这位军政强人过于迷信铁腕,并试图加强这种铁腕统治,但是问题在于,铁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随着人们耐心的逐渐失去,以及青年一代的成长,远东共和国的人民越来越希望看到变化,于是变化随即也出现了。

就在去年夏天,也就是1942年夏天,苏德战争爆发一周年的时候,远东共和国的首都海参崴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铁腕总统契恰科夫被推翻,随即被政变军人流放到堪察加半岛的集中营,之后,政变集团宣布实行宪政,为了取悦人民,新政府同时宣布大赦,于是,伊加尔卡流放营迅速释放了多数犯人,现在的伊加尔卡,已经不再被新政府视为“冰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新的移民城市的崛起,政府号召人民移民西伯利亚,以此缓解一直以来让人头疼的滨海地区犯罪问题,滨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集中了太多人口,这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导致了各种犯罪问题,或许疏散滨海地区城市人口是一个从根本上缓解矛盾的办法,远东共和国新政府正在这么做,而且也得到了盟国的大力支持,准确的讲,是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财政支持。

虽然伊加尔卡位置太靠北,实在不是移民们愿意去的地方,没有多少新移民愿意去北极圈里放牧驯鹿,但是,从去年夏天开始,伊加尔卡的城市扩张计划还是开始实施了,在中国工程队的帮助下,城市的建设进行得非常顺利,虽然冬季停工了一段时间,但是中国工程队并没有撤离,而是继续留在城市里过冬,并且按照中国的传统准备在这里过春节,实际上,在城市建设工程结束之后,许多来自中国的移民将定居在这里,毕竟,远东共和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政策非常宽松,尤其是新政府上台之后,更是大力引进东亚各国移民,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一座带有浓厚中国色彩的北方城市。

虽然夏季的工期非常短暂,但是伊加尔卡还是变了模样,而直到这时,伊加尔卡的居民们才发现,中国工程队修建的所有设施中就以那条铁路最惹眼,要知道,伊加尔卡可是在北极圈里,这里到处都是永久冻土层,而且冬天地面冰雪很厚,铁路的修筑和养护成本相当高,而且考虑到这里没有什么矿藏,那么伊加尔卡居民们的疑问也随之而来,这条冻土带铁路是用来做什么的?运送移民么?显然不太可能,就连白俄居民也认为这里是寒冷的地狱,那些来自温暖国家的新移民怎么可能到这里定居呢?即使少数移民愿意过来,飞机似乎比铁路更为经济。

不过很快,一些聪明的当地居民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原来,伊加尔卡并不是这条铁路的终点站,实际上,这条西伯利亚铁路的支线还将继续向北延伸,据猜测,这条铁路的终点站很可能就在北冰洋的喀拉海海岸边上,中国人为什么要把铁路线修到海岸边去,那原因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知道这条铁路线为什么要修到北极圈里的人确实不多,而工程兵中将熊秉坤正好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现在就在伊加尔卡,实际上,这支修筑铁路的工程队就是他率领的,穿着便衣,但是其实是军队。

这个工程代号“北极光1号工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国防工程,而这条永久冻土带上的铁路其实只是这个工程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的重头戏还没开始呢,对于这一点,身为工程总指挥的熊秉坤非常清楚,而且他也很清楚,这个工程计划任务非常紧,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说句实话,他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这里可是北极圈啊,而且还是外国的领土,中国军队是利用亚洲联盟的共同防卫义务来到这里的,名义上是协助远东共和国加强战备,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中国军事基地建设服务。

这个国防工程是在中国三军总参谋部的主持下展开的,如果顺利完工,那么在喀拉海的岸边将出现一座中国的军事基地,而这座军事基地也将成为中国整个国防体系中位置最靠北的军事基地,实际上,由于纬度太高,这座军事基地不仅要忍受严寒,而且要度过漫长的北极极夜,有半年的时间会看不到完整的太阳。

说句实话,熊秉坤也不太清楚这项工程为什么会被批准,按照他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