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

小幡百吉也是一副官腔,而且看上去对这场战争信心十足。

但是朱尔典却对小幡百吉战胜中国的信心持谨慎妾场,在他看来,中**队在开战之初就表现出非常令人惊讶的进取精神与旺盛斗志,这样一支军队是很可怕的,就像当年日俄战争前夕的日本军队一样,现在的中**队中有一股傲气,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战胜任何对手,而相比日本军队,中**队对于新战术的研究更让人惊骇,一支既拥有战斗勇气又拥有先进战术思想的军队是很难战胜的,现在的中**队,与当年的俄**队很不相同,日本军队能否战而胜之,朱尔典确实没有多少信心。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国力的较量,以日本现在的经济状况,显然无法支撑长期战争。

但是没有信心不代表已可以放弃日本,毕竟,虽然日本海军遭到了重大损失,但是主力仍在,日本联合舰队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仍可称霸远东海洋,所以。英国必须继续拉拢日本。

“公使先生,我听说德国驻日大使先生昨天下午曾与日本外相先生进行了一次会谈,显然,德国政府还在做着离间英日关系的迷梦。”

朱尔典言归正传,提醒日本公使目前远东局势的微妙。英国政府看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德国政府也同样看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两国始终在远东地区进行着外交较力,只是英国捷足先登,德国政府恐怕是白费力气。

“请公使先生放心,我国国民一向视英国为最重要之国际力量,德国远不如英国重要,德国政府无论做何打算,都不会动摇英日同盟的根基。”

小幡百吉信誓旦旦的保证,他在昨天晚上也得到了消息,德国驻日大使与日本外相举行了一次外交会谈,虽然他并不清楚具体的会谈内容。不过他却明白,在这种时候,日本绝不能跟德国坐到一起去即使德国承诺放弃对中国的支持,日本政府也绝对不能与同盟国集团发生任何联系,左右逢源不是哪个国家都可以玩的,……沦什么时候都能玩的,一个不慎。就会导致战略杰势的像愕甘下。日本现在已承受不起任何国际形势的风吹草动。

所以,面对德国政府的拉拢。日本政府明智的予以了拒绝。

“请公使先生回国之后,向贵国首相先生转达我的问候,我相信,英国驻日大使先生已经将大英帝国的立场向贵国政府亮明,无论如何,英县都站在日本一边。”

朱尔典适时结束了与日本驻华公使的交谈,但没等他将对方送上火车,一名日本公使馆的工作人员匆匆奔了过来,将一张报纸交给小幡百吉,并在他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八嘎!”

小幡可吉有些恼火,忍不住当着英国公使的面骂了一声,然后扔下那张报纸,带着随员,头也不回的上了火车。

这列专车立即启动了,朱尔典就站在站台上,目送专车离开火车站。然后,他将小幡百吉扔下的那张报纸捡了起来,却是一份《顺天时报》副刊,中午刚刚加印的,这份华文报纸虽然以中国人的口吻报道新闻时事,但是实际上,这份报纸却是由日本外务省资助出版的。

现在,这份《顺天时报》的头版头条刊登着一个醒目的新闻。

“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于今日表示。他正奉德国政府令,就交还德国租借地青岛一事与中国中枢政府进行磋商。”

这条新闻非常醒目,想必刚才激怒日本公使的恐怕就是这个新闻了。实际上,这份报纸副刊整版都是关于这个新闻的评论与漫骂,那些拿着日本外务省津贴的记者们惟恐天下不乱的指出,一旦德国向中国交还青岛,就意味着中国即将加入同盟国集团。

朱尔典非常惊讶,对于德国政府向中国交还青岛和胶州湾一事,他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要么是《顺天时报》在扯淡,要么就是那位德国皇帝陛下又在心血来潮,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或许德国人是想以这个办法诱使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毕竟,旅顺空袭战表明,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同盟国集团已经看到了这个远东潜在盟友的战斗力。

朱尔典当即决定,立刻去一趟中国外务部,向中方打听这个青岛交还报道是否属实。

朱尔典的外交马车离开大前门火车站,向北京老城区驶去,不过刚转上东长安街,就被那街上的人山人海给挡住了,护卫马车的英国士兵顿时紧张起来,急忙将马车转到了街边,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些激动的中国人。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旅顺集一仗,我们中国人赢了”。

“东亚病夫的帽子已经被中国的军人扔到太平洋里去了!从现在起。中国已不是任人欺凌的殖民地了!”

“雄起!雄起!中国雄起!空军雄起!”

“日本的四艘战列舰被咱们中国空军击沉在旅顺港里了!日本军舰没什么可怕,只要它们敢来,咱们的空军就叫它们有来无回!”

坐在马车里,朱尔典听见了那些从街上走过去的青年们的高声呐喊。南腔北调,显然是在京津地区读书的学生。

从马车的车窗里探出头去,朱尔典望了望街面上那黑压压的人群,他承认,这个场面很壮观,这支占满了东长安街的狂欢队伍足有数万人。其中以青年居多,他们一边向围观的人散发传单,一边高唱曲调激昂的歌曲,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不过大致的秩序还是存在的,他们都在向西边走去,那里是总统府方向。

“狂热的青年啊,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尔典缩回头,向后靠了靠。今天早上的报纸他也看过了,那些旅顺战场的照片让他印象深刻,他不认为中**方刻意夸大了战果,或许在战果的统计上存在一些小小的偏差。比如说,“金刚”号是战列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但是瑕不掩瑜。中国空军对旅顺的空袭确实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根据朱尔典从莫理循以及英国驻大连领事的报告中,他得到了更多的细节,比如说空袭过后的潜水艇补充攻击。

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战术非常大胆,也非常聪明,朱尔典曾与使馆武官进行过简单的分析,武官告诉他,如果这

场战斗真如莫理循在电报里报告的那样,那么,无疑将对海军战术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就像当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各国海军纷纷在军舰上加装中口径速射炮一样,在这场旅顺空袭战之后,各国海军恐怕就必须考虑军舰的防空问题了。

实际上,就在昨天朱尔典的简报通过电缆抵达英国国内之后,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当天深夜就拍了一封密电,催促朱尔典尽快将莫理循手里的那些战地照片通过外交包裹在“最短时间里”寄回英国,英国海军必须抢在德国总参谋部得到中国提供的战场照片之前弄清楚旅顺港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莫理循现在还在威海卫。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赶到北京,而在此之前,中**方已经从空军的空中侦察照片里挑选了一部分刊登在了报纸上,所以,朱尔典今天收到报纸之后,立即派专人将这些刊登着战场照片的报纸带去了哈尔滨,借道西伯利亚铁路去法国,然后再将这些报纸送回英国。

无论如何,朱尔典已经尽到了一个外交官的职责。

第655章 拉拢

不仅英国驻华公使将那此刊登着旅顺战场照片的报纸送嚼十叭洲。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驻华公使也都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各国外交官手持外交护照,纷纷借道西伯利亚铁路返回欧州,他们都急于向本国政府展示出现在旅顺的那种“崭新的战斗模式”朱尔典完全相信,用不了多久,欧洲各国的航空工业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当然,在朱尔典看来,中国空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术胜利。与战争的突然性是密切相关的,据他所知,在向日本方面递交宣战书之后仅仅两个小时,中国就向日本发动了军事进攻,一切都太突然,即使将日本换成英国,英国海军未必能比日本海军做得更好。

实际上,在得知中国空军突袭旅顺碍手之后,英国本土的所有海军基地都立即加强了戒备,海军大臣甚至下令,一旦发现军港上空出现不明身份的飞机,海军可以不经任何警告就予以击落,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几乎所有能飞的飞机都被调到了军港附近,保护军港的天空。

同样的,德国海军也做出了相同的戒备姿态,法国、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也都将海军基地的戒备等级提高,整个欧洲一片风声鹤唳,仅仅只是因为一场发生于远东的空中突袭。

对于正陷入巴尔干危机中的欧州而言,远东的这种崭新的战争模式非常有可能被敌对国家或敌对军事集团模仿,这对于战争脚步越来越近的欧州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还看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列强肯定相信,如果中国能够用空军攻击海军并取得辉煌胜利,那么军事技术更强的欧洲国家将能做得更好。

必须承认,这一次,中国军人的形象完全被改变了,在列强眼里,这支军队不再是欧洲军事强国的简单模仿者,中国军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模式,而且他们用事实告诉欧洲军事强国,空军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空军的突击行动仅仅只是这场远东战争的开端,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中国能不能击败日本,不仅要看空军的表现,还要看陆军的表现,至于中国陆军能否表现得像中国空军那样富于进取精神,这要看战事的发展。

看着那些从马车边经过的狂热中国青年,朱尔典感慨于这个民族的觉醒,但是他也知道,狂热的民族与国家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会杀伤握剑的人,这一点,在当年的那场日俄战争中已有所体现。

由于街面上的人太多,朱尔典不得不在街边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这才得以继续赶路,等他的马车抵达外务部的时候,正好与赶到外务部的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打了个照面。

司戴德也是来打听德国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