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而复始。

随着循环的继续,邱言神魂中的万民心火慢慢蜕变,那火边缘寒芒乍现,赫然呈现一队队的兵卒,执刀剑长矛,守卫一方,安定心火!

其人心中,有关兵家的想法、思维越发清晰,回忆兵家世界中的经历,推演北疆战事的进程,越来越得心应手,脑海中的念头接连成型,手上不停,笔下策问行云流水!

“我若是胡人统帅,散布了要南下的消息,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其一,便是认准机会,突击守备薄弱之处,入中原大肆劫掠,赶在合围前返回草原,其二,则是等待大瑞兵马北上,然后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与之决战!”

念成字成,邱言的卷面之上,一份胡人统帅的战略已然成型,接着笔锋一转,又回到大瑞一方,指出大瑞边将如果北上寻求决战,可能遇到的问题,着重写了几路同上,先锋与后援间的联系,若敌军事先做好准备,扼守险要,阻止北方几大重镇之兵汇合,大军分隔包围,就会使得几路大军陷入待援不至、战不能胜、突围不能出的绝境!

“不止如此,而今正是三月上下,草原还留有冰川之风,部分地方气温极低,棉服不能御寒,中原兵将抵达后,被冻的手足冰凉,不要说战,持枪拉弓都不能圆满,战力消减三成。”

写到这里,邱言稍稍停笔,那满纸的神韵飘飞出去,经城池意志,直抵龙气,龙气之内,已然凝聚出一片兵家景象,但被包裹气内,并不能出。

就在这个间隙,有个声音在邱言身边响起——

“气温乃是天时,险要是为地利,那诸多控弦胡兵则是人和,照你这么说,岂非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敌手,我大瑞必败无疑?”

邱言循声看去,入目的正是皇帝李坤。

邱言并不惊讶,只是作势欲起,却被李坤拦住,就听后者道:“朕是巡视,看了你的考卷,忍不住询问,你不必回答,省的影响了答卷。”

邱言点点头,不卑不亢,继续下笔,李坤就立于边上,凝神去看,眼中满是矛盾之色。

不过,他立于邱言边上的一幕,落到了考官、考生的眼中,又有另外一番含义,不少人都暗自羡慕,也有人卯足了劲,也要争夺一番。

这些事情,李坤并不在意,只是看着邱言下笔,眉头越皱越紧。

邱言之后所言,不再是对战局的推测,而是转而盘点得失!

纸上明言,大瑞北军并非必败,也不是战力无法与胡军抗衡,但却不能轻易更改战略,北疆漫长,虽然难以防御,但大瑞不似胡人游牧,阵线背后就是农田沃土、勤劳百姓,所以不能轻易转守为攻。

卷上,对如今的边疆军略也有分析,指出是依托军镇分区防御。

这种防守之法,当敌人集中兵力攻击一镇时,其他各镇能以兵相救;当敌分兵齐攻各镇时,则各镇可各自为战,以疲惫消耗和迟滞敌军为目标,使之丧失进攻能力,再适时反攻,一举败敌。

邱言以“堂堂正兵,可以克奇”八字形容,令李坤心神为之一振。

只是跟着,邱言又写到,若敌军攻势不明,贸然调兵,北上攻敌,则是自废武功,将军镇要塞之兵置于野外,在兵力暴露的同时,还要以短击长——须知,胡兵擅野战。

另外,还有致命一点,被几个节度使分别统领的军镇,一旦调兵汇聚,如何协同也是个问题,若是不能配合得当,十成战力先就损失近半!

……

看着得失、预测,李坤额上竟是流下汗水,他猛地想起,这些天来收到的诸多战报里,不时就有人提议汇聚兵力,主动北上!

现在一看邱言所书,李坤浑身骤然一冷!

“观纸上所言,这个邱言若非在宫中布了眼线,就必然是天生统兵之才!”

ps:感谢“玩下下拉”、“雍不容瑕”的打赏!

感谢“哭死的鱼”、“舞月櫻”、“金大爷”投出的月票!


第五百六十七章皇与相有歧,财与器释力

李坤虽贵为皇帝,但有些事情也未尝试过,只是每日阅读奏折战报,又有诸多大臣、将军教授,多少也知道一些兵法,让他去指挥或许不成,可只要被人点醒,就能看出背后奥秘。

邱言所写之事,正是如此,令李坤意识到北上击敌的风险,只是他身为天子,难免感到憋屈,这股心情立时映射道龙气之上。

龙盘皇城,龙首垂于皇宫。

而今,那龙首中龙气变幻,有刀兵之影呈现,俨然蓄势成型,仿佛要引领龙气变动,向下冲击,只是兵家之道还有局限,可以令龙气变化,却不足以为之分出支流,其中还欠缺一些东西。

龙气丝丝缕缕的垂下,融入兴京意志,顺势与邱言的意志接触,在他的心中构建一片沙场,与兵将之念联动。

感悟这等变化,论了北疆兵略后,邱言并不停笔,继续写道——

为今之事,兵锋不可轻起,盖因财与器不足之故。

这话一写出来,立时让李坤心中一动,眉头皱起,想到了与王甫讨论兵制时,对方的论调。

王甫变法,人都说君臣一心,实际上两人也有分歧,在李坤看来,大瑞与北方胡人几次交锋,都在下风,这是积弱所致,是以在他的心中,当务之急是强军。

这也是他所在地位决定的,身为皇帝,代表整个大瑞,但从继位之始,边疆常有战事。国内亦有叛乱,除了西南边患外,其他几处连绵几年,损兵折将,没能平息,有时还要妥协,要么诏安安抚、要么将一些土地割让出去。

这些土地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大瑞用不上的地方、不利耕种,可在皇帝眼中,却有耻辱之感。心中悲愤。这才迫切想要变法,要等强军之后,洗刷耻辱,恢复前朝旧土。重现天朝万国来朝的局面。

与之相比。王甫的看法则又不相同。这位新法的掌舵人认为,“国之大政在农兵,以农事为急。不可在兵事之后”。

进而发展处一个观点,即财政是一切的基础,国朝的财政局面如果能够改变,那兵将问题自然能够有所改观。

在他看来,大瑞的主要问题,不在积弱,而是积贫,后者是因,前者是果。

王甫曾言“前代兴王知不废农事,乃能并天下”,是以他施行新法的步骤,是先着重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经济,增加社会财富,等国家富足了,军事自然强盛。

这个过程,无疑是个漫长过程,和李坤迫切改变积弱局面的目的并不统一,只是当今之世,有志变法,又足以坐镇中枢,不惧其他重臣攻讦之人,唯有王甫。

李坤没有选择,便顺着王甫性子,一步一步变法,但毕竟要施加影响,所以在市易法等新法尚未正式施行时,就开始考虑兵制改革了,也催着王甫尽快施行,与其他新法并列。

只是皇帝的这种想法,难免要受到抵制,无论新党旧党,都知兵家不可轻动,不然就是天下大乱的局面,所以,没有多少人应和,更无人递来切实可行的方案。

若非新党新晋几人,想借兵制革新之机,将手伸进军队,李坤的这个想法根本别想拿出来,更不要说被放到殿试上,成为考题了。

皇帝看似尊贵,一言能定人生死,但归根结底,这个地位的权力,来自于治下众人,一旦满朝官僚联合起来,便是皇帝也要被架空。

皇帝接触的是官,而真正治理天下的则是官与吏。

臣对皇帝,不管当面时表现的多么恭敬,一旦涉及到利益,少不了一番争论,有的时候,也有朝臣当着皇帝的面争论之局。

这种局面下,李坤在殿试中抛出这个题目,一方面是要从朝中反对势力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另一方面,则是借势为之,聚集民愿民望,积蓄大势。

当然,在这里面,李坤也有一点期待,希望能在考生中发现一二见地。

在看到邱言对北疆战事的预测、分析时,李坤只是惊异,而当对方言及兵制,写出来的话,明显与王甫相近,才真正让李坤上心起来。

皇帝的面色变化,逃不出旁人的关注,几位宰执给足了礼仪,便也走来,到李坤身后,都将目光投注过去,待看清纸上所言,表情各异。

“这邱言竟反对北疆出兵,主动决战?这个决策,似乎枢密院那边也是这个意思。”张链一愣,视线不动声色的在马阳和王甫脸上扫过,猜测是不是二人事先指点,但注意到两人的惊容,又是一愣。

徐进本就曾督导一方战事,对兵家之事所知不少,看了邱言所言,细细一想,觉得有理,不由暗暗惊奇。

跟着,几人看到邱言的那句“财与器”,更是脸色皆变,尤其是王甫,心弦一动,将心神集中起来去看。

接下来,邱言毫不顾忌的谈到了新法,称若单纯为增强军力,那新法发展下去,很可能会渐渐废弛,由理财转而为敛财,最终皆为强军。

“哦?”

李坤在场,又位于考场之上,几位宰执间虽有龃龉,还不至于爆发,但从张链的眼神中,还是能看到一丝冷意,他轻咦一声,接着看了王甫一眼,露出嘲讽之色。

实际上,变法开始不久,张链就说过王甫沽名钓誉,所谓变法,看似为民安国,其实惠民只是附带,本意还是充盈国库,等于是与民争利,不过是逼迫利益团体,让出部分利益给百姓,让民间暂得好处,以此来增加民意民愿,支持变法进行。

所以,他这一眼,就是嘲笑王甫,暗指邱言也已经看出了这一点。

对于张链的嘲笑,王甫没有回应,他皱眉看着考卷,想着那一句“财与器”中的“器”代表着什么。

“莫非是指代兵刃、武器?”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马阳、徐进心里。

至于李坤,则是眉头紧皱,眼中矛盾之色越发浓郁,既有针对邱言的,也有针对兵政的,这革新兵制,正是他这位皇帝在背后推动的,可看了邱言一篇,又将心中担忧给放大了,所以就在想,从那“器”中,是不是能有转机。

接下来,邱言没有让几人多等,他笔走龙蛇,一个个字迅速成型,构成句子——

“有财方能养器,可分为人心之器与军阵之器。”

一句之后,洋洋洒洒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