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说着。他抿了口茶,满是疲惫之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次让邱言随使前往三水,朕真没想到会有这等意外收获,前线传来消息,说左贤王部群龙无首,有邱言的留书提醒,迈山侯即使北上,将之击溃,如今正在追击残兵余孽,这一下子,柔罗南边就没了屏障,本部又损失了三大修士,内里更陷于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几要分裂,实乃柔罗崛起后,从未有过的虚弱之时,乃天赐良机,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话说到一半,李坤起身向后走去,掀开一道帘子,看着挂在墙上的万里河山图,长吐一口气。

此图颇为神妙,绘着大瑞涉及,又有四夷之境,都是栩栩如生,凝神去看,更是能看到山河城郭,祥瑞烽火,都如同虚幻之景一般,若隐若现,尤其是大瑞境内,府州可见,细致入微。

此刻,在这大瑞河山的北疆一线,正有氤氲紫气弥漫,模糊不清,有种天地初开、阴阳未定的味道,再向北则入了草原,就没有那中原部分的州府细致了,只能看到一个隐隐轮廓,还有便是黑云笼罩,生出压抑之感。

不过,在这片黑云之中,却又有了一点光泽,隐约要扫除云雾遮蔽。

“等荡平草原,绝了胡人之患,朕就能腾出手去做些想做的事了,收复失土,更要开疆拓土!”

李坤气势如虹,一个个雄伟念头泛起,引得在外龙气都有了点升腾之像,接着他转身问道:“朕吩咐的事,兵部都做好准备了么?京城几营的兵将,是否都集结好了?”

白面老人拱手道:“几位将军遣人送了奏折,也派人给老奴通气。”

“哦?”李坤拍了拍额头,“是朕疏忽了,吩咐下去,军中递上来的折子,今后要优先拿出来给朕过目。”他倒不是疏忽,而是几日来心思不宁,记性越发差了,其实那奏折他事先已经看过了。

白面老人眼底露出忧色,但表面不动声色。

李坤翻出了奏折,翻开阅读,越看越是欢喜,只觉大好局面近在眼前:“几位将军,可曾提了什么要求?”

“诸将军忠心耿耿,为国尽忠也是本分,并无太多要求,只是说了点看法。”

“什么看法?”

白面老人迟疑了一下,还是道:“他们希望,官家能予状元公厚待。”

这话一说,李坤的表情就有些复杂了,一连几变,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说实话,他对邱言自然看重,可若说厚待,是怎么都算不上的,甚至还由着帝王心术,去敲打、锤炼,这是想要日后中重用。

既然是日后,那眼下自然也就稍显不厚了,但总好过旁人,只是与邱言的声望略有不符。

“这次让邱卿出使三水,想让他增加阅历,却没有想到,但他这一去,收获已经超过了联军三水所得,这声势未免也有些大太了。”李坤的话中,略有忧虑,这也是面对白面老人,他才会吐露心声。

礼制一道,在于距离,离得越远,越有威严,反之,若是朝夕相处,就会发现,那皇帝宰相也不过就是凡人,有七情六欲,食五谷杂粮,又能比旁人多出三头六臂不成,渐渐的敬畏之心就会退去。

所以,皇帝在面对群臣的时候,轻易是不会表露真实情感的,维持神秘感和威严,不过这白面老人为李坤的贴身太监,是看着他长大的,二人距离足够,维系彼此之间关系的不是那礼制和权势,而是近似于亲情的感情,当然就少了很多顾忌。

孤家寡人,更需要亲情,因而多有皇帝对阉宦恩宠至极。

而听了李坤的话,白面老人也知道其人担心的是什么。

邱言的声势很大么?

或许在民间看来,邱言只是个新科状元,算是有了名号,在兴京和京畿地域,百姓知道他将那九韵斋主论败,对其学识也多有看重。

除此之外,也就是剑南道和东都还流传着邱言的才子之名,多有推崇,大瑞的其他地方,缺不见得将邱言看的多高。

毕竟,状元虽然难得,可三年一次,除了科举那几日,其他时候,百姓还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甚至在燕赵之地,对北家失踪了的年青一代第一人北玄的关注度,还在邱言这个状元之上,在江南道,不少人则对邱言颇有敌意,归根结底,是江南两大才子,贺书长和文枝桢先后以不同形式输给了他,又有在江南根深蒂固的孙家,暗中推波助澜。

这般看来,邱言的声势着实有限,李坤作为大瑞之主、人道皇帝,何故会说出这般话语?

原因就在于,经过这次的塞外之行,邱言的身份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离去前,邱言念合秩序,单论资格,足够被称为兵家之学宗师,但当今之世,掌握话柄的是儒家,对兵家固然不会穷追灭绝,却也不会任其壮大,再有李坤要平衡各方想法,顺势让邱言在兵阁中安稳半年。

如今,无论儒家与李坤如何打算,都难以阻止邱言之名传扬了。

一部人道典籍,带来的影响不可估计,东都大陈小陈在未书理宗大典前,也有名气,但与寻常大儒相同,后来成就典籍,便一跃而起,开宗立派、传承一脉,成为一道学派祖师源头、旁人口中的在世圣贤。

可以想象,随着邱言所作典籍流传,他今后也会有相似成就,更何况,还没有真正流传开来,就已有兵家为其撑腰了。

朝廷上,因为邱言斩杀左贤王的事,对他的风评也有了转,当然,这背后有文臣是打着主意,将邱言定位在兵家一系,省得他根基稳定后,借典籍之助,影响到儒家的学派划分。

不过,从这方面也能看出,不少文臣已意识到与邱言正面对抗,没有多少意义了,邱言有了人道典籍傍身,可谓立于不败之地,就算在朝堂上斗争失败,也能退而著书——大瑞享国几十年,从未有斩杀大儒、宗师的记录。

另一方面,邱言在草原之行中表现出的实力和决断,着实惊了一地下巴,且不说诛杀左贤王之举,单是柔罗三圣,名扬百多年,朝廷内外凡有资历的官员,知晓北事,就不会不知这三人,闻其遭遇,无不震惊,只是碍于诸多因素,不便公开谈论。

不过,不能谈论,不代表他们不知里面厉害。

ps:感谢“煮酒品修神”的打赏!


第六百八十章江山待北,三水变局

中原、草原,冲突的历史,贯穿整条历史长河,双方不光有兵卒厮杀,更有修士间的拼斗。

不过,与胡人交手,就算大瑞有高手出手,对这第四境的修士,总归就是牵制,不可能逼迫过甚,但这一次,邱言一未带兵,二未集群,那左贤王招惹,就在草原上走了一圈,追杀胡王的同时,顺手还把柔罗国师等人或封或伤,战绩着实骇人。

要知道,满朝文武可不知道战局的过程,不知邱言是借书就典籍的势,才能成事,他们收到的只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足够震撼人心!

其实,消息不只传到了朝廷里,连道门各家都有波及,他们也都知道了柔罗三圣饮恨之事,对邱言所为多有惊惧,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消息,也随同三圣败落传入道门。

“最近还有道门弟子出关么?”

御书房中安静了一会,李坤再次开口问道。

白面老人便答:“颍泉道、天陵道、辞井道等三道也有异动,从南方启程,看样子也是往塞外去的。”

李坤冷哼一声:“邱言书就的乃是人道典籍、兵家之法,要用于王朝行伍,这些道门之人却传说里面有什么绝世秘辛,窥之能得长生,当真好笑,若有这等本事,邱言自己会没修成?”

邱言成就典籍之后,没有几天,道门中就有传言,说邱言书内有乾坤,能助人修行,也不知怎么的就扬起波澜,让不少修士动心,纷纷出关,也去草原上搜索邱言踪迹。

说完这些,李坤又问:“对了,有没有联络到邱言?他书就人道典籍。于公于私,朕都要见他一面,见识一下那典籍的原本,到底有什么奥秘。”

白面老人心里一转,大致摸到了皇帝的心思,却不说破,只是道:“还未找到状元公,不过已有些踪迹,有几名从草原部族里逃出来的中原百姓,说是见过类似的人物。将他们释放,有留下指点,让他们一路奔逃,不过,他们话中描述,似乎状元公身边还跟着名仆人。”

“这就好,”李坤点了点头,表情变得严肃许多,压低声音。“大伴,朕也不瞒你,邱言这次的事,着实出乎朕的预料。他追杀左贤王、又大败柔罗三圣,这等本领,满朝上下怕是无人能及,眼看着又将被兵家看重。说不定会成兵家中坚,这与朕本来的想法不同。”

说到这里,他自嘲一笑:“朕本是想让邱言成一孤臣。到时便是大儒,也能掌控,可现在看来,文臣中他或许势单力孤,却意外的得了兵家相助,加上铸就典籍的声势,隐隐就要稳固了兵家大宗师的宝座,到时可就不好压制了。”

他的话中透露出浓浓的担忧之色。

白面老人心中了解,他虽也看好邱言,但对李坤更为亲近,这时候也是推心置腹的道:“官家所虑正是,这般人物立于朝堂,五步之内就可危及官家安危,就算有祖宗余萌与大能坐镇皇宫,也难以保全万无一失,只是人才难得,依老奴的意思,不妨让他在官场历练一番,然后放其归隐田园,著书立说、传承所学。”

老人是担心李坤一时猜忌,忍不住害了邱言性命,那可就太过于可惜了。

在他看来,邱言本领越大,对大瑞越好,越能安稳天下,也能让李坤的位置更稳,少些忧虑,但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算其人没有异心,但只要有作乱的能力,对皇帝来说,就是威胁,就要加以防范。

邱言能成典籍,可见对人道见解不凡,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危及皇朝统治,反而是王朝基石,但若离王朝权柄中心太近,却难眠引起猜忌,再有小人作祟,诉说一二,说不定就会有祸事发生。

“大伴多虑了,田游青等人这些日子也说过一些,但朕很明白他们的心思,”李坤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追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