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低沉声音打断道:“不用急着认错,这一次的翰林学士,和从前请来的人不同,不是轻易就能打动,不用急于一时,否则,为父又如何会挑来挑去,最终选中了他呢?”

“嗯?”敖外一愣,正要开口,又被那个声音打断——

“此人当有大运,身后有背景,自身有手段,眼看着就要建立一套崭新学说,就像一个新近开垦的沃土,此时播种,说不定就有丰厚收获,你既已在他的心里有了印记,今后就多多留意,那人冲击之后,无论成败,必然要有个说法,到时候各方降临东华,各自布局,争夺一方,夺那大气运,是哪边向哪边取经,还有得博弈,那时……唔!”

说着说着,那个声音闷哼一声,令敖外一惊,就要表现关切。

但那个声音却道:“今日透露太多,终究要受反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倒是无妨,只要安歇几年,就能恢复过来,在这期间,邱言那边的事,就交给你把握,不要令为父失望。”

“是!孩儿必定不会辜负父王的厚望!”敖外说出这话的时候,话语声中,竟带着一点颤抖,可见心中激动。

他知道,这其实是井龙王在分散风险的举动,说是看中了邱言,将龙宫的未来加持其上,却只让自己一人负责,就和龙宫无形中有了一层阻碍,万一有什么变故,牺牲了自己,也就能保全整个龙宫。

“不过,有风险的事,才是值得做的事情,失败固然下场不妙,可一旦成功,收益也不会小,何况,真正可怕的,并非是风险,而是连冒风险的机会都没有,既然父王给了我这次机会,就说明对我是有指望的,那个位置……”

带着这样的想法,敖外心神陡然一震,接着龙魂疾飞,落回身躯,立刻就有种大梦初醒之感!

………………

同一时间,在承旨司司衙的后房,邱言伸了个懒腰,缓缓从躺椅上起身,左右一看,地上寒气已消,再往窗外一看,天色早已暗下来了。

“井龙王透露了这许多信息,不可能不付出一点代价,他做出这些,又轻易让我回来,除了兴京龙气护持的缘故之外,还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打算,这样也好,正好相互利用,互惠互利。”

“另外,他能知晓这些隐秘,大概不是透过东华神道,这东华神道我虽接触不多,但有着剑南神道的经验,多少能推而广之,那天庭神道的神灵,并不知晓这些,就算有所涉猎,也是一鳞半爪,更不可能轻易透露出来,所以,这井龙王消息的来源,也十分值得推敲,是不是和龙族隐秘有关,若是有机会,还要从敖玲那边探探口风。”

“最后,冥土之外的说法,也算是让我开了眼界,理清了思路中的些许疑惑,也许可以整理出一些个体系了……”

双脚落地,邱言动了动双手和肩膀,发出噼啪声响,往前一看,看到大堂中已经亮了灯,这个时间,寻常人家不会点这么早的灯,对他们而言,就算是灯油也是笔不小开销,那蜡烛更是不要说了,能省就省。

不过,在枢密院中,所用的都是公款采购,自是没有人顾忌很多。

这种行为,邱言并不提倡,也没有禁制,一方面,他现在治理甚严,堪称苛刻,动辄撤职,早让人噤若寒蝉,连细节都过问,就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了,另一方面,若是管理这种小事,虽然合法,却不合情,有刻薄寡恩之嫌——吏员忙于公事,天晚不能归,上官却连点灯这样的小事都要计较,说到哪里,都不会好听。

“经营神道上,其实也是同样道理,不能事无巨细,都用神律约束,要给予信民一点犯错空间,让他们能得救赎,能有悔改,说不定更为长久,延伸到学术上,也大有可为,这知行之道,本就需要不断尝试,必然就有对错之分,对固可喜,错却更要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谩骂,这不是长久之策……”

想着想着,邱言的思绪,就从龙宫之行的反思中跳了出来,转而思索起知行之道了。

半晌之后,他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一丝轻松的表情,这是心里的念头理清,也靠着神灵身的算力,总结出了体系、说法。

“从眼前的小事中思索、发现,也是知行之道用来格物致知的重要法门,在将来的著作中,要把这一点作为方法写下来,不过,单纯举身边的例子,难免让门徒流于辩论,所以还要进一步加深,然后衍生种种,我在那学术战场上,观想出了诸多事物,不妨就以此为契机,作一图鉴,来讲述自小事和身边,发现足以改变气运之物、之事的道理。”

想着想着,天色渐暗,夜色降临,有吏员要去提醒邱言,但见到他沉思的模样,不敢轻易打断,只好退出。

待得时辰不早,司衙中的官员、吏员散去,后屋的灯也还亮着,午夜之际,邱言更是研磨提笔,将种种念想迫不及待的记述下来。

而后,城中的大儒和宗师,便惊讶的发现,这城中气运、文思,剧烈波动!这一下,自然又有不小风波,引出许多故事,但琐碎之事,便也不记。

却说一夜无眠,书到天亮,一本空白书本,已然被邱言用去大半,都是一气呵成。

将笔搁下,他心里一震,在冥冥中感到了一团氤氲,其中有经义、学识、道理、方法等等流转。

学说气运!

在龙宫时,邱言就已然有所接触。

这团气运,代表着邱言的知行之道,还很微弱,漂浮虚空,和之前相比,未见多少变化,但邱言作为创建者,却能感受到一点凝实。

除此之外,他更在气运周围,察觉到了更多的气运氤氲,似乎随时可能蔓延过来,将这一小团学说气运,鲸吞殆尽!

“那是其他学派的学说气运!”

邱言眯起眼睛,意识到了凶险。

“学说新成,若不尽快巩固,容易被人分而食之,甚至移花接木,将我的学说,嫁接到其他学派上,榨取营养!这在学说战场时,就有所演变!看来,是时候去往国子监了!”

ps:感谢“闪电”投出的月票!


第八百三十九章学府学子心

国子监的设置,古已有之,大瑞朝定国子监也是依循前例,不过在具体细节和职权上,还是有所变动的。

不只是和前朝、更久远的朝代比,就算是和开国时候比起来,眼下的国子监也有很大的不同。

大瑞开国时,天下初立,百废俱兴,那时候的很多大儒、宗师,在战乱的时候死伤不少,余下的也是避难的避难、赴义的赴义、隐居的隐居,不只是大儒一级,就算是寻常的读书人,也是死伤众多——军阀割据的时代,用的刀剑说话,谁会和你讲道理?

这样也造成了王朝初建时的一些问题,就是可用官员不多,马上打天下的将军,打仗是一把好手,可说到治理地方,就有所欠缺了,将他们当做官员,送去地方,无异于虎入羊群。

所以,大瑞太祖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将培养出来的年轻士子,直接予以重任,越级提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出自这国子监。

随着时代变迁,科举再兴,官员的递进、考评、分属,逐渐完善,国子监的监生没了先辈们的机会,可越级提拔的事情,也令国子监的地位和名声稳固下来,成了受士子们向往之处。

这里面除了精神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国子监神位国学机构,其内监生一般都会科举有成,日后为官,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个圈子,互相帮衬,能提前入内学习,无疑能为日后为官打下人脉基础。

而且,从国子监走出来的监生,一旦金榜题名,起点也和一般的进士、同进士不同,这种不同便是国子监影响力的体现。无论是从中走出来的告官、还是在读的监生,都会对有监生资格,得了进士之位的新近官员,寄予厚望。

在这种集体意志的关注下,就算是吏部,也要思量一下影响,不得不有所妥协,最后渐成俗定。

凡此种种,都注定国子监的特殊地位,这种地位。又反过去影响士林,被很多大儒、宗师所看重,于是时常就能看到,不少学说派别的大儒,会透过弟子门人、亲朋好友等关系,来国子监讲学,他们需要的,正是将自家学说的烙印,留在国子监中。以期日后监生为官,影响行政力量,促进学说的流传。

这本就是互惠互利之事,大儒、宗师需要监生传学。而监生也由此得以受到顶尖大儒的教诲、熏陶,反过去使得国子监对士子、学子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当然,这也不全是好事。

平日里,国子监就充斥着官场、学术等交融的气氛。和寻常的学府、书院不同,不似官场那般污秽,但终究多了些琐碎心机。在国战开始之后。其中气氛又有所变化,平时讨论的话题,也从单纯的学术之争,变成了对国战局势的猜测和争论。

和朝廷一样,国子监的监生们,对这次的国战,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此战太过突然,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但既然开始,就该支持;

有的本就对朝政有不少看法,认为内尚未安定,何谈攘外?所以从一开始就不支持;

自江南而来的监生们,则觉得大瑞安稳几十年,国泰民安,不应轻起战端,徒耗钱粮不说,说不定还会将好不容易开创的安稳世道,给毁于一旦。

不过,江南监生的主张,却被来自北方的监生们嗤之以鼻,这些监生的家乡,时刻受到战争威胁,每年都有胡人寇关入内,劫掠一番,对北邻可谓是深恶痛绝,所以一听国战之事,立刻欢欣鼓舞,全心维护。

除此之外,也有如剑南道等地过来的监生,持着各种不同意见,有的主张深思,有的并不看好国战,还有人认为,应该先平息南疆、西南、西北等地的隐患,才好和柔罗人开战。

这些个看法,都有足以支持自身的论据,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出身、背景不同,造成的认知差异,进而诞生了不同的结论和看法。

国战尚且如此,对挑起国战之人的评价,更是五花八门了。

监生因为所得消息有限,立足视野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