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称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这两年接连拓边,新设置了大量的省。可新开拓的这些边疆,暂时还只是地图上好看而已,帝国唯有加紧向这些地方移民实边,屯兵驻军,才能真正算的上是开疆拓边了。

刘钧并不希望搞强制式的移民,他更希望能够用更好的政策条件吸引百姓自的移民前来。为此,他给出了许多优厚的条件,比如朝廷组织移民,为移民们迁移做好前期准备,移民的队伍路线,路上的粮草车马的保障,甚至到了地方后的接应、安置等等,以及后期的开垦落户,这都得朝廷一手包办,不能说一句移民就完了的。

要想做到这些,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并不容易,这极为考验官方的组织能力。

刘钧最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当搞对口移民。

山东省对口辽北省,河南省对山辽东省,河北省对口漠南、江北省对口燕北,山西对口绥远,陕西对口宁夏,广东对口贵州,江西对口四川,湖北对口云南等等。

这样相对集中的对口安置,把移民的任务分配下去,两省对接,一个负责迁移护送,一个负责接应安置。

而且这种移民方式,到时移民都是来自同一地区,有相同的语言,也更容易在新的环境下扎下根来。要不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安置在一起,一来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而且还极容易起地域冲突。

历史上,台湾的移民就经常爆这样的冲突,福建人跟广东人打,漳州人跟福州人打,总之就是矛盾不断。

移民的同时,朝廷还必须驻军,得修路,沿途建兵站、邮驿,城堡。

这些都将花费大量的钱粮财物和人力物力,不过只要做的好,这将是利在千秋的大功。这能让帝国实实在在的把开拓来的疆域转化为帝国实际的控制领土,为帝国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长期来看,更是好处无穷,耕地增加,矿藏增加。更多的耕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兵源和人力,还有税收。

就是从现期来看,移民计划也能带动经济展。

现在大汉有两亿多人口,人口已经饱和,现有土地消化不了这么多人口。许多百姓无田可种,又没有多少其它的就业机会,导致贫困恶化。

而现在的移民计划,大量的百姓移民,他们建设新家园,会需要极多的工商物品,到了新地方,得建新家,得购置农具家具等等。

这是扩大内需啊,内地的许多穷困百姓移民边疆,得到土地。有了土地他们的生活能自给自足,甚至为朝廷增加税收。而内地没走的百姓,也能减少些压力。

移民需要很多钱,很多很多钱,不是一百万两百万,也不是一千万两千万,甚至不是一亿两亿就能解决的。如果不花这些钱,那么现在打下的边疆,迟早还是守不住。不花钱移走许多中原百姓去边疆,中原的人口早已经饱和,也养不活这么多百姓,遇到点大的天灾,弄不好就得。

不过刘钧舍得花这钱。

对于国家来说,钱就得花出去。但不能用做享受,历史上的西班牙、荷兰等国,迅的崛起,可又迅的没落,为何,因为他们就没有用好这些钱。

西班牙人开了美洲新大6,找到的金矿银矿每年为他们带来无数的金银,可他们从新大6运这些金银后,并没有展自己的工商制造业,反而仅仅是简单的向全欧洲甚至全世界购买商品。

最终,除了使得自己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外,就是不断的向各国提供财富,最终沉于享乐的西班牙在美洲的白银产量减少后,也就马上衰弱了下来。

相反,英法等国却在与西班牙的出口贸易中吸纳了大批的财富,同时累积了实力,提升了技术,最终一举反了西班牙。

刘钧觉得西班牙就是前车之鉴。

不过看着自己的移民计划表,看着上面那一笔笔庞大的支出预算,刘钧也忍不住有些咋舌,估计自己这个旨意一下,到时就会有许多官员要骂自己肆意挥霍,劳民伤财瞎折腾了。(未完待续。)◆地一下云来。阁即可获得观。◆手机用户请访问://

'正文 第574章 被逼的'

魏山到村子里后,没两天他又出了村子,把父亲兄弟几个都喊了家,村里还有不少男人也都跟着来了。

下山村里老少爷们每天都挤在魏山家里议事。

下山村一个封闭的小山窝,家家几乎都是混不到温饱,如今听说移民关外,居然能分到这么多田地,一个个都不淡定了。

大家也顾不得开山修路每天能赚上一角银元了,若魏山所说的都是真的,那挖多少山修多少路也赚不那样一笔家业啊。

连村里头唯一的地主魏老爷的儿子都天天来。魏老爷虽是村里地主,可家里的地也不过二百来亩,而且山里田瘦,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又没多少其它产出,因此这地主其实也家境一般。

魏老爷子孙众多,这家业以后是要传给长子的,其它的儿子按规矩只能分点钱,分不了地。因此当听说移民关外,能够一人分到一百亩肥沃的好田时,魏老爷的其它几个儿子也都有些心动。

一开始大家是不太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的,天上只会下冰雹,哪里会掉馅饼。结果没两天,魏山又出了趟山,去了趟县里,然后来时就跟着来了两个吃公粮的。

移民的事情现在是各地衙门的头等大事,是主抓业务。在各官衙的考成法下,上面交待下来的任务是不能马虎的,规定限期内完不成任务,那是得扣分得差评的,分扣的多了,到时还可能要降级,甚至直接被免除公职,因此不但各级的官员很上心,就是下面的吏员也上心。

如今的吏员们个个都涨了薪水,没有人愿意把这公粮差事丢掉。

按朝廷上面的旨意,山东省要对口移民辽北省,而山东省也按府划分。到时各府的移民划在一起,到了辽北后,再对应的建起新的府县。

沂水县隶属山东青州府,这里南邻兖州府。西邻济南,东邻莱州府,因为属于沂蒙山区,因此算是山东比较穷困的地方了。

上面给山东的任务是移民一百万去辽北省,而山东给青州府的任务是移民二十万。青州府给沂水县是移民两万人口。

层层转下的任务。压在沂水县一众官员们的头上。

青州是个大府,但沂水却是个穷县。不过穷虽穷,人口却不少,可要移民两万,也是个艰巨的任务。

县里官吏们最近正想着要如何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毕竟朝廷给出的条件虽好,但一般的百姓并不见得会相信。而且就算是穷,有些人还是故土难离的。

在这个时候,魏山主动的前来,这无疑让县里很是高兴。

县老爷一拍手。立即派了两位吏员亲自随魏山下一趟山里,跟他们正式介绍一下朝廷的移民计划。

要争取动员他们移民。

县里的公差一来,同样的话,但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可就有信服力多了。

按公差的话说,这是朝廷的计划,是皇帝亲自下的旨意。从山东迁移部份百姓去辽北,在那里安家乐业,分田授地。

“大家不要有什么担忧嘛,朝廷都是为了大家着想。你们村里的情况了。深山之中,道路不通,田地极少,村民世代居住这里。日子一直过的很穷困。出趟山,都得走四五十里山路,平时买个盐巴,都得走半天路,太不方便了,尤其是田少。”

“村里一百多户人。人口过千,但平均每人还不到一亩田地,一年到头,连个温饱都混不到。村里的男娃,二十多岁娶不到媳妇的多的是,下山村都穷出名了,别的村庄一听说是下山村的人,都不肯让媒婆进门。”

下山村的老少爷们听着公差们的这番话,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他们说的是实话。

“穷思变,变则通。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在大家的眼前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朝廷在关外开疆拓土,打下了大片的土地。辽北你们晓得吧,就是在辽西辽东的北面,我们山东从登莱出海,坐船过了渤海湾到了辽东半岛旅顺,一路往北,就是辽北了。那里跟辽河两岸一样,都是一往无际的大平原,不跟我们这里都是山一样,到了那边,想看个山都难,全是平地,而且水也丰富。”

公差描绘了一遍松嫩平原,这些都是他从上面下的资料中得知的,但也说的似模似样。

“你们也不用担心怎么过去,朝廷会负责。愿意去的,先到官府登记,然后朝廷会给你们安排。到时我们一个县里的都排在一起,等到明年开了春,准备好了,就一起出。朝廷会给你们准备车马,准备路上的粮食,甚至还会派兵护送,还会安排大夫跟随,还提供帐篷,保证路上顺利安全。”

“等到了那边,你们也不用担心。到时我们一个县的移民都安排到一场,到了那边,就建一个乡,我们沂水县的,到了那边,就都分在一个乡。那边也会有人帮我们建好屯堡庄子,头一年,大家都是合在一起垦荒,互相帮助,一起盖房子建庄子,修水利。”

“等我们一年后适应下来了,屯庄村子建好了,到时大家再各过各的。自己开垦自己的田地,只要大家肯下力,田地还不有的是。放心,朝廷还会给我们提供耕牛挽马、农具种子等租借。”

“新开垦的田地,头三年还免税。”

“愿意移民去辽北的,朝廷还每户放二十块安家费,还提供一百块无息贷款。”

听到官差说的这么好,大家都不由的动了心。

下山村确实太穷了,以往大家天天呆在山里头,还不怎么觉得。今年跟着县里安排出去修路,也算开阔了点眼界,见识了下外面的世界,才现,跟青州其它的百姓比起来,他们确实相差太远了。

只不过,辽北终究很远,要飘洋过海先去辽东,再往北。这个北,也不知道是北到哪里,大家还担心胡虏,听说辽北以前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地盘,大家去了,他们愿意吗?

吃早饭的时候,魏山的父亲看着儿子,家里的早饭是薯条粉丝,煮了一大锅,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魏山父亲问,“大娃,你是怎么想的,辽北真有这么好?”

“朝廷是这么说的,我相信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