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战第一次出现了结束的迹象。

二月二十四日,美国通过瑞士、文莱与不丹这三个永久中立国,向中国发出了开战之后的第一份停战书。

是停战书,而不是投降书。

也就是说,美国要求体面的停战,并且没有为停战开出多少条件,反而要求中国承诺在停战之后,把军队撤回到战前所在区域。

说得直接一点,停战的目的是恢复战前状态。

这是停战书吗?

如果美国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压着中国打,提出这样的停战条件,可以说美国当局非常具有骑士精神。

问题是,现在是中国掌握着主动权,压着美国打。

也就只能说,美国当局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要知道,中国被迫参加这场战争,绝对不是在为遭到偷袭的太平洋舰队复仇,也就绝对不可能在战后恢复到战前状态。

当时,中国外交部给出的答复很简单:美国的唯一选择就是无条件投降。

事实上,这只是外交部的答复。原因很简单,在二零五六年初,东方同盟集团还没有就如何处置美国达成一致。虽然大部分国家都认为美国必须无条件投降,但是也有不少国家认为不应该欺人太甚。

当时,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非常犹豫。

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国,不管怎么处置,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占领美国的话,中国肯定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要知道,别所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就是管理这个面积超过九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七亿的国家,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说得直接一些,就算彻底打败了美国,中国也不可能占领美国,因为长期占领美国,除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还会引发抵抗行动,让中国在取胜之后战败。

像对付俄罗斯那样对付美国?

显然也行不通,俄罗斯在战败的时候,其实际控制区内只有不到三千万人,而其总人口也就一亿,国土面积差不多是美国的两倍,因此人口密度实际上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且三分之二的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冰原。也就是说,俄罗斯可以被肢解、可以被分割、甚至有可能被灭绝,但是美国不会。

从长远考虑,肢解与分裂美国的害处比保持一个完整的美国大得多。

另外,还得考虑战时的情况。

要知道,如果中国决定出兵占领美国,肯定会让盟军加入,而且像对待美国这种地广人稠的国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盟军分区占领,由此就必然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即按照占领区分割美国。

只要有远见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将是一场灾难。

从本质上讲,可以把美国的领土分成几部分,但是绝对不可能以次消除美国民众的国家意志。最终结果就是,在占领军的影响力降低之后,美国肯定会再次统一,而且很有可能是以反抗占领军的方式实现统一,而重新统一的美国,必然把占领国、特别是中国当成头号大敌,也就会再次成为中国的潜在威胁。

要知道,中国拼了命的打赢这场战争,就是要消除美国的潜在威胁。

那么,如何才能够消除美国的潜在威胁呢?

显然,消除美国的潜在威胁,关键不在于击败美军、也不是打垮美国的经济、更不是分裂美国的土地,因为军队可以重建、经济肯定会复苏、领土也会再次统一,真正的关键是消除美国人心里的仇恨,特别是对中国的仇恨,不再把中国当成敌人,而是把中国当成共同发展的朋友。

为此,就绝对不能肢解与分裂美国。

当时,在美国第一次提出停战请求之后,中国国内就出现了一个声音,即宣称中国需要的绝对不是一场“迦太基式的和平”,因此不能以战胜者的身份来随意处置美国,而是应该充分考虑与尊重美国民众的自愿选择。

在中国高层中,持这一观点的主要就是杜小蕾。

在向黄瀚林、牧浩洋等人说明情况的时候,杜小蕾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在战争结束之后强加到德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不但没有让德国解除武装,还在德国民众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杜小蕾借此发出警告,中国绝对不能让第三次世界大战变成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更不能把不平等条约强加到美国身上,因为那不是和平条约,只是一纸休战条约,几十年之后,美国就将再次崛起,并且怀着满腔仇恨引发第四次世界大战。

黄瀚林明白这个道理,牧浩洋也明白这个道理。

就算有信心打赢第四次世界大战,也会为此付出更为惨烈的代价,让更多的中国人遭受战火荼毒。

问题是,在二零五六年初,与美国停战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

别的不说,美国自以为是提出的那些停战条件,根本就不可能被中国接受。

此外,欧洲联邦对此采取的态度,也让中国无法接受。要知道,在东方同盟集团中积极主张与美国停战的就只有欧洲联邦,而该行为,被中国、甚至是其他盟国看成是在变相袒护美国,维护西方文明。

还有,英国在一月底宣布参战,也影响了中国的立场。

美国真打算停战的话,就不会在这个时候策动英国参战,因此在所有人眼里,美国根本没有停战的诚意,只是借停战来拖延中国军队,获得喘息机会,以便完善本土防御,甚至进行战略反击。

停战不可能,那就只有打下去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远征大西洋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四十四章远征大西洋

到了二月底,牧浩洋没有发动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因为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这就是,美国海军的六支航母战斗群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成军。

显然,对牧浩洋来说,这绝对不是小事。

必须承认,当时牧浩洋太看得起美国海军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早在二零五五年底,军事情报局就提供了情报,美国海军将在年内获得六支航母战斗群,可是这六支航母战斗群的最终服役时间不是年底,而是第二年的年初。根据当时由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军航母战斗群延期两个月才服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舰队官兵。

要知道,在这六支航母战斗群的数十艘战舰建造的时候,美国本土还没有遭到轰炸。

也就是说,中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没有对美国的造舰工作造成影响。如果有影响,也要到二零五六年底才能表现出来。

当时,美国海军除了缺乏舰队官兵,还缺少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总而言之,舰队有了,却不具备出海作战的能力,更不具备与中国舰队作战的能力。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完全不用把这支美军舰队放在心里。

再说了,美军舰队在大西洋上,还没有进入太平洋,也不见得会进入太平洋。

事实上,问题就在这里。

当时,欧洲联邦已经发出请求,希望中国派舰队前往北大西洋,不然美军舰队很有可能拿欧洲舰队开刀。

显然,黄瀚林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请求。

当时,中国海军已有二十七支航母战斗群,而且在年内还将获得十二艘超级航母,以及大批在战争爆发后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舰。很明显,中国海军已经具备两洋作战能力,不存在兵力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黄瀚林承诺为欧洲提供安全保护,而且写进了同盟条约,也就有义务响应欧洲联邦的请求。

结果就是,黄瀚林亲自给牧浩洋下达了命令,让他派舰队去北大西洋。

很明显,这是政治任务,不是军事任务。

问题是,政治任务比军事任务更加重要。

为此,牧浩洋组建了大西洋舰队,暂时由周渝生大将担任舰队司令,并且给了周渝生十二支航母战斗群。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大西洋舰队将首先进入地中海,夺取直布罗陀要塞。

二月二十八日,大西洋舰队就在周渝生的率领下开进了地中海,并且前往撒丁岛,进行短暂停靠。

两天后,大西洋舰队出征,杀往直布罗陀海峡。

攻打直布罗陀要塞的战斗基本上是走过场,在第一轮轰炸结束之后,数十艘大型综合战舰还没来得及让大口径电磁炮发挥威力,守卫要塞的英军就升起了白旗,向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中国舰队投降。

三月三日,大西洋舰队进入北大西洋,开往比斯开湾。

在进入南特港之前,大西洋舰队出动舰载战斗机轰炸了英国的威尔士地区,随后又进行了远程炮击,摧毁了普利茅斯港。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逃到设得兰群岛,所以没有遭受损失。

进入南特港之后,大西洋舰队停靠了一周。在此期间,周渝生前往巴黎,会见了欧洲联邦国防军总参谋长鲁道夫,参加了好几场豪华至极的宴会,还借此机会游览了卢浮宫、登上了艾菲尔铁塔、参观了凡尔赛宫。如果不是时间紧迫,他还会去阿尔卑斯山,享受山地滑雪的快感。返回南特之后,周渝生组织大西洋舰队,与欧洲联邦海军举行了联合演习。只是当时欧洲联邦舰队在地中海的马赛港里,还在为参战做准备,所以没有开过来,进行舰队联合演习。

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

要知道,这是大战期间,中国与欧洲联邦海军最为亲密的一次接触,而且也是唯一有机会进行舰队联合演习的活动。

因为错过了这次机会,所以两国的主力舰队从未打过照面。

到了战后,两过主力舰队在大洋上面对面的时候,已经是剑拔弩张了。

搞完这些活动,周渝生才在三月十三日率领大西洋舰队离开比斯开湾,并且再次轰炸与炮击了英国本土。

只是,这次周渝生更加大胆一些,把轰炸范围扩大到了泰晤士河北部地区。

接下来,大西洋舰队横跨北大西洋,直奔美国东海岸。

因为只有十二艘航母,所以大西洋舰队一直呆在美国岸基战术航空兵打击范围之外,没有靠近美国本土。

周渝生的任务很简单:监视藏在切萨皮克湾里的美国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