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简单一些,在两条潜艇警戒线的航线上,如果有美军潜艇,就会同时遭到至少两艘全电动潜艇攻击。

更重要的是,这两条反潜警戒线形成了宽度在六百公里左右的反潜区域。

在此区域内,美军潜艇将无处可藏。

在潜艇警戒线后方,就是中国太平洋舰队。

剩下的八艘全电动潜艇分成了两批,每批四艘,分别在舰队左右三百公里处,以十六节的速度向南航行。

它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应付来自侧面的威胁。

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反潜战术。

要知道,舰队在以十六节的速度航行时,产生的噪声只有四十五节全速航行时的百分之五,因此潜艇的被动声纳对舰队的发现距离将缩短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便是美军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也只能在一百五十公里外探测到舰队发出的噪声,而且要接近到一百公里之内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显然,美军潜艇要想把逼近到一百公里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在以十六节的速度航行时,产生的噪声远低于美军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也就是说,即便美军的攻击核潜艇以更低的速度航行,也会被中国潜艇发现。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潜艇在发现中国太平洋舰队之前,将与中国潜艇遭遇,也就不可能知道中国太平洋舰队正在南下,而会把遭遇的中国潜艇看成是“独狼”,自然没有理由立即汇报情况了。

当然,这套战术也有一个问题,即舰队航速只有十六节。

对于能够以四十五节持续航行的中国太平洋舰队来说,十六节是个非常慢的速度,必然会影响舰队的作战灵活性。

只是,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事实上,在“长城”级攻击核潜艇服役之前,用潜艇执行反潜任务时,舰队航速受到限制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要等到划时代的“长城”级服役之后,舰队才能在敌潜艇活动海域高速航行。

当然,这套战术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使用潜艇的创新。

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了差不多一千艘潜艇,其中四分之三是全电动潜艇,与牧浩洋开创的这套战术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在潜艇成为海军的主要侦察手段的时候,潜艇本身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反潜力量,而传统的反潜力量,比如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与反潜战舰都难以满足更高的作战要求。也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是潜艇的舞台,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战斗中,把潜艇的辉煌战史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只是,当时牧浩洋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潜艇使用战术的价值。

直到几个月之后,周渝生在总结海战经验的时候,才发现了潜艇在舰队作战中的巨大价值,并且把支援舰队作战当成了潜艇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且也为此给已经大批量建造的“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找到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此之前,“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的地位非常尴尬。

当然,在二零五三年四月初,这些潜艇的主要价值,就是为中国太平洋舰队开辟出了一条没有美军潜艇威胁的安全航道。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弗伦奇根本不知道牧浩洋已经率领舰队南下了。

事实上,当时弗伦奇依然不知道指挥中国太平洋舰队的是牧浩洋,仍然认为舰队司令官是龚继飞少将。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已经为突袭打下了坚实基础。

只是,牧浩洋仍然不大满意,因为他觉得,美军舰队既然没有掩护马里亚纳群岛,也就不会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进入战场,至少不会直接进入战场,而会根据已经取得的战场信息避开中国舰队的锋芒。

当时,最重要的战场信息就是中国海军在菲律宾海上开辟出来的“潜艇禁区”。

显然,牧浩洋的这个判断极为准确,几乎是分毫不差。

做出准确判断之后,也就不难想到,美军舰队将避开危险海域,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入密克罗尼西亚。

第一百一十四章关键情报

第一百一十四章关键情报

虽然牧浩洋对局势做出了准确判断,但是以当时的手段,他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因是,部署在扶桑、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岸基反潜巡逻机根本到不了密克罗尼西亚,而且周渝生已经把续航能力较强的攻击核潜艇派往东太平洋与南大西洋了,剩下的攻击核潜艇又过与老旧,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虽然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地区离密克罗尼西亚只有一千多公里,但是该地区非常偏僻,没有可以支持岸基反潜巡逻机的基地,也就没办法部署反潜巡逻机。

当时,牧浩洋能够依靠的,只有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如果动用舰载航空兵,将很有可能暴露行踪,因为舰载预警机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侦察机。要知道,牧浩洋费尽心机、动用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扩大“潜艇禁区”,就是不想暴露行踪。如果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出现在密克罗尼西亚,就算弗伦奇是傻蛋,也能想到中国舰队已经南下。

如此一来,在战术规划上,或者说在侦察战术上,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个时候,舰队航空作战参谋提出了一个建议:用战舰顶替舰载战斗机,去执行侦察任务。

看上去,这个建议极为荒谬。

要知道,战舰的航速非常慢,而且对海探测距离也就几十公里,根本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

可是仔细想的话,这个建议却非常有价值。

原因就是,美军舰队肯定会加强防空警戒,即便不扩大防空巡逻范围,也会让舰载预警机在舰队上空巡逻。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舰载预警机肯定会让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舰载预警机能够及时发现逼近的侦察机,却不见得能够及时发现战舰。原因很简单,舰载预警机在以被动方式进行警戒巡逻的时候,对战舰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三百公里。相反,战舰上的雷达在以被动方式工作的时候,对飞行高度在一万米左右的飞机的探测距离超过了三百公里。也就是说,战舰能够提前发现高飞的舰载预警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美军舰队的大致方位。

牧浩洋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组建了两支“侦察编队”。

按照他的安排,每支侦察舰队有四艘对地打击型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一支向东航行,另外一支则向南航行。

从这个安排能够看出,这绝不仅仅是“侦察编队”。

要知道,这些战舰离开了“潜艇禁区”之后,很有可能被美军潜艇发现,也就有可能暴露行踪。

由此可见,牧浩洋这么做,主要还是放出了两个诱饵。

如果美军舰队发现了这两支“侦察编队”,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从而集中力量攻击“侦察编队”。

不可否认,“侦察编队”遭到重创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要的是,牧浩洋能够获得至关重要的反击机会,即在美军舰队攻击“侦察编队”的时候发起攻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么做。

龚继飞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么做将大幅度削弱舰队的防空力量,使舰队在遭到攻击时难以应付。

只是,龚继飞也只是反对,无权修改牧浩洋下达的命令。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的这套战术确实有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战术本身过于复杂。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完全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由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构筑起的防空屏障,几乎可以应付任何规模的空中打击。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一艘航母上,总共有三十二套末段拦截系统,能够应付两千枚以上的反舰导弹、或者是一千枚反舰制导炸弹的直接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共只有九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作战飞机不到六百五十架,一次攻击最多只能投掷两千多枚反舰导弹与一千多枚反舰制导炸弹,而这些弹药将分散攻击四支航母战斗群,也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收获。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完全可以根据之前做出的判断,进入密克罗尼西亚,直接与美军舰队决战。可以说,牧浩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甚至可以主动暴露行踪,yin*美军舰队首先发起攻击。

问题是,当时没人对末段防御系统有绝对信心。

虽然在海军的测试中,末段防御系统的价值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对付反舰制导炸弹的能力,但是测试仅仅是测试,与实战存在本质性区别。在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之前,或者说在经过实战考验之前,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有所顾虑,也就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末段拦截系统上。

事实上,这不是牧浩洋的问题,换成其他人,也会做类似的事情。

比如,在这个时候,弗伦奇就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对他来说,侦察手段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在西太平洋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得不到岸基航空兵掩护。

只是,弗伦奇选择的办法与牧浩洋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他并不知道中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南下,而且也不相信中国舰队指挥官会率领舰队南下。

如此一来,弗伦奇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能够成功突袭中国舰队。

也就是说,他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四月七日与四月八日,中国空军依然在轰炸马里亚纳群岛,而中国舰队依然没有参与轰炸行动。

四月八日下午,弗伦奇收到消息,中国海军加强了在马里亚纳群岛东面的巡逻力度。

情报是由四艘美军潜艇提供的,这四艘潜艇在当天先后遭遇中国的反潜巡逻机,但是只有一艘潜艇遭到攻击。

很明显,这些反潜巡逻机执行的不是反潜任务,而是对海搜索任务。

虽然弗伦奇身边的参谋都认为,中国舰队应该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不然不会加强对海搜索力度,但是弗伦奇却产生了怀疑,因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