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中国陆战队采用了一种非常野蛮的办法来对付美军的地下工事。

这就是:钻井。

想出这个办法的,是一个叫庄敬臣的新兵,他在服役前是一名地质钻探工人,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根据传闻,他执行第一次任务,即在深入美军地下工事的战斗中负伤,在战地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了五天,醒来后就向排长提出了这个办法。当时,陆战队正在发挥官兵的积极性,向所有人征集对付美军地下工事的办法。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庄敬臣提出的办法有点异想天开,但是负责战地指挥的军官觉得尝试一下也没有什么损失,就让庄敬臣在复原归队后负责这件事。

为此,庄敬臣还被破格提拔为一级军士。

经过几次试验,陆战队总结出了使用钻井方式对付美军地下工事的办法,即在钻头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只要钻头进入了地下空穴里就停止钻探,然后从钻孔里把炸药塞进去,直接爆破掉地下空穴。虽然爆破的不一定是美军的地下工事,但是十次碰上一次,就足以让战地指挥官满意了。

要知道,这么打,陆战队员就不用冒险进入美军地下工事了。

更重要的是,钻一口深度在一百米左右的井,也就不过两三天的事,而且耗费的人力也就十多人。以当时的情况,只需要动员一半的陆战队员,就能在一个月只内把整个瓜达尔卡纳尔岛钻探一遍。

当然,前提是有足够多的钻井设备。

可惜的是,美军很快就找到了应对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主要坑道上方十到二十米处挖掘一条假坑道,然后对主坑道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承受爆炸的冲击力,以确保主坑道不被震塌。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美军想出了应对办法,陆战队也能想到新的手段,比如在钻头上安装摄像机、或者是其他探测设备,在确定钻到了美军的主坑道之后再进行爆破。美军的应对之策是,在陆战队进行爆破之前,用预制的器件堵住钻孔。后来,陆战队对钻杆做了改进,在钻探到主坑道的时候直接往里面灌入液体炸药,然后以电激发的方式引爆。美军的应对之策很直接,即在陆战队灌输液体炸药的时候提前引爆,炸死地面上的陆战队员。随后,陆战队改变了液体炸药的引爆方式,甚至在钻杆内安装了高压气体炸药灌,以遥控的方式把高能爆炸气体直接灌入美军坑道,杀死坑道里的美军官兵。当然,美军也想出了应对之策,比如通过提高局部地区的气压把爆炸气体控制在某个区域内。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后来,庄敬臣还获得了由庞跃龙颁发的特级战斗功勋奖章。

问题是,陆战队实际上没有推广这一战术。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大规模钻井的难度太大了,陆战队没有那么多的钻探设备,从后方运送也很麻烦,还得为此对参与行动的陆战队官兵进行培训,毕竟不是每一个陆战队队员都在地质钻探单位工作过;二是这个办法只能对付美军的坑道,无法对付加固了的地下掩体,特别是那些顶部有数十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穹盖的地下设施;三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陆战队的损失也不小,比如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一次事故中,一名陆战队员误操作引爆了一百多吨炸药,导致附近的三十七名官兵阵亡、一百多人负伤。

事实上,这一战术在后面被证明是有效的,只是使用方法不对。

在后来攻打夏威夷群岛的战斗中,陆战队改进了钻井战术,不再使用野蛮的手段,而是用了一种更加简单的办法:通过钻孔向美军的地下坑道里灌水,并且在灌满水之后,在钻空上方修建一座蓄水池,确保美军坑道始终都被水灌满,让美军无法排水,也就无法利用被水淹没的坑道。

要知道,美军除了堵死坑道之外,没有办法对付涌入的海水。

堵死坑道之后,美军的地下防御工事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了。就算美军在附近开辟新的坑道,也有可能再次被发现,并且再次遭到水淹。更重要的是,岛屿深层地质的土层本来就比较湿润,被水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崩塌。因此辅以其他手段,比如在深层进行大范围爆破,就能彻底摧毁美军的地下工事。此外,在岛屿上取水,绝对要比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简单得多。

当然,这种办法是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之后总结出来的。

有趣的是,负责这件事的仍然是庄敬臣,而他是从应付井喷的办法中得到灵感,最初认为用还没有凝固的水泥比较管用,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才发现,直接向地下坑道里灌水的效果更加理想。

可以说,这个其貌不扬的钻井专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陆战队官兵,也给美军增添了数十万的失踪人员。

当时,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战局,让弗伦奇不得不相信,岛上的美军坚持不了多久了。

别忘了,弗伦奇的主要目的,就是守住瓜达尔卡纳尔岛,让中国海军在这里耗费更多的时间。

眼看着瓜达尔卡纳尔岛就要沦陷,弗伦奇坐不住了。

六月十三日,美军第三舰队进入塔斯曼海。

在通过塔斯马尼亚岛北面的巴斯海峡的时候,弗伦奇让第34舰队前出,另外三支舰队则把速度降低到三十节航行了十多个小时,等到距离拉开之后,再提速到四十五节,进入了塔斯曼海。

当时,弗伦奇还没有做出选择。

与牧浩洋猜测的一样,弗伦奇早就料到,中国海军会让潜艇前出,在珊瑚海的几个主要方向上设置警戒线。因为这些潜艇都以极低的速度航行,噪声非常低,所以美军的反潜舰艇不见得能够发现它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潜艇不会袭击通过的美军舰队,而会以提供情报为主要任务。

有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第三舰队不大可能悄悄进入珊瑚海。

对弗伦奇来说,他面对的是一场硬仗,任何取巧的战术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必须面对面的与中国舰队决战。

果真如此的话,弗伦奇还觉得有一些把握。

不管怎么说,美军第三舰队拥有航空兵力优势,而且得到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岸基航空兵的支持。

可问题是,战局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海军监视着进出珊瑚海的航道,可美国海军却无法及时发现在珊瑚海里活动的中国舰队。

当时,美国海军只有四艘潜艇在珊瑚海里活动。

主要就是,美军的潜艇太少了。

第三舰队里只有三十六艘攻击核潜艇,平均每支航母战斗群只有四艘,即便把之前部署在澳大利亚的潜艇算上,总数也不会超过六十艘,而中国海军至少动员了一百艘潜艇,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舰队进入塔斯曼海后,弗伦奇就紧张了起来,甚至有点坐卧不安。

六月十四日清晨,弗伦奇拖着一夜未睡的疲惫身躯来到舰队指挥中心,下达了向豪勋爵群岛转向的命令。

勉强吃了些早点后,弗伦奇联系驻澳大利亚空军司令部,让他们在十五日恢复对所罗门群岛的空中打击,并且重点轰炸恩德岛上的陆战队炮兵阵地,阻止中国陆战队继续炮击新赫布里底群岛。

中午之前,弗伦奇又下了一道命令,让留在惠灵顿的船队在十五日夜间出发,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

做完这些安排,弗伦奇才稍微平静了一点,没吃午饭就去睡大觉了。

战场对面,此时却出现了原本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即龚继飞与佟少云再次因战术分歧而发生争执。龚继飞坚持让舰队留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而佟少云则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入珊瑚海。

虽然佟少云做出了让步,没有率领第二舰队离开,但是龚继飞也被迫答应,只要获得了美军舰队进入珊瑚海的情报,就让第二舰队单独行动。当然,佟少云也做出保证,在没有确切情报之前,绝对不单独行动。

第一百九十四章诱饵

第一百九十四章诱饵

很明显,在六月十四日的时候,弗伦奇已经放弃了所有取巧的想法。

他的战术很简单:舰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从塔斯曼海进入珊瑚海,然后在澳大利亚附近活动,用舰载航空兵配合战略航空兵打击所罗门群岛,岸基战斗机则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说白了,舰队扮演了前进空军基地的角色,解决了岸基战斗机航程不足的问题。

只是,弗伦奇没有放弃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希望,也为此做了必要的安排。

在他看来,最多只需要两天,舰载航空兵与战略航空兵就能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空军基地,完成最重要的打击任务,随后就能深入珊瑚海与中国舰队决战。因此,他需要的只是两天时间。在这两天里,必须让中国舰队盯住别的地方,比如新赫布里底群岛。为此,弗伦奇让岸基航空兵轰炸恩德岛,摧毁岛上的中国陆战队远程炮兵,然后向新赫布里底群岛派遣运输船队。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很容易认为,美军舰队将掩护船队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然后从东面进入珊瑚海。为了与美军舰队决战,中国舰队肯定会向东转移,守在新赫布里底群岛附近。等到中国舰队指挥官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美军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而且开始轰炸所罗门群岛了。

当然,这套战术也并非万无一失。

首先,美军舰队不能提前暴露行踪,至少在十五日夜间之前,不能被守在珊瑚海南面的中国潜艇发现。其次,打击所罗门群岛的行动一定要果断迅速,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摧毁群岛上的所有空军基地。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即中国舰队能在一天之内,从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杀入珊瑚海。

要知道,美军肯定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所有空军基地。

这样一来,美军舰队就很有可能在打击所罗门群岛的时候,遭到中国舰队打击,因此弗伦奇必须对舰载航空兵的作战使用做出正确安排,在交战的第二天,留出足够多的防空战斗机,并且做好首先遭到打击的思想准备。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弗伦奇所能采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