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过去的一年里,疏勒与宁远的农业已经恢复到历史上的较高水平,手工业有了复苏性的展,而商业展的度则是手工业的数倍,一张东起于阗,西至萨曼、南通印度、北联回纥的商业网络正在形成,安西境内的中转商人靠着居中倒卖的优势赚得盆满钵满,更让他们期待的是:大都护张迈还在通过军事上的威慑与外交上的交涉,将这张网络不断地扩张下去。

向西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河中地区,安西军已经通过外交手段打通了与萨曼的国际交易,现阶段没有必要再采取军事行动,向北则是岭西回纥,虽然亦黑的榷场交易不如库巴的榷场交易来得稳定,但要想进一步打开这个市场,军事阻力太大而能够得到的经济利益又太小,所以商人们对这条商路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但是东方就完全不同了。

东方啊,东方!那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广阔的货品来源以及近乎无限大的市场需求,无论西域有多少的奢侈品,到了中原都一定能够被消化掉,而丝绸、陶瓷以及各种各样的中国商品,也只有打通东方的道路才能得到源源不绝的货源。

作为中转商,疏勒的商人是坚决支持安西唐军扩大这张商贸网络的,甚至就是天方教的商人,由于可以在这件事情上间接获得利益也都期待着东方战事的进行。而龟兹方面以及沙州、瓜州方面的商人,也都有着融入这张商贸网络的冲动。

郑渭是个文官,可他同时也是一个商人,在东进的事情上。他非但没有站在张迈的对立面,相反,他是张迈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他知道东方利益有多大。

“龟兹到了!”

一队商旅扫掉俱毗罗沙漠粘在衣服上的沙尘,兴冲冲地赶入城中,城内保守的居民不免有些奇怪:这些人在这时候跑来干什么?难道不知道龟兹刚刚生过战争吗?难道不知道龟兹附近的军事冲突还在持续吗?难道不知道高昌回纥的毗伽大汗随时都会冲来吗?难道他们就不懂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道理么?

可是对龟兹本地人的种种顾虑,这些西来的商人似乎全没放在心上,军事上,安西的商人正在形成一种“张大都护战无不胜”的迷信,当然更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利润!

钱,钱,钱!

在中转商的眼里,龟兹和焉耆不仅是城池,更代表了数量越来越多的金钱和种类越来越多的货物,每向东推进一州或一镇,这些商人们的生意就能增加几成!一想到打通河西走廊进入中原腹地,那种巨大的诱惑简直可以推动他们干出任何事情来。

很快地,龟兹人就没工夫去替这些外来者担心了——因为他们中的敏锐者很快就现随着这些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商机也多了起来。

光是这些西来商人进入龟兹后对衣食住行的消费,本身就已是一种商机,更别说龟兹国自古盛产麻、麦、葡萄、良马,境内的金矿、铁矿、铜矿储量也不少,手工业方面其织锦尤负盛名。这些都是可以与西来商人直接交易的。同时龟兹人本身就有做中转商的传统,在明白疏勒商人的意图之后他们迅就反应了过来。压在他们头上的游牧统治者——回纥一族其男丁几乎已被驱逐殆尽,剩下的也再不能产生政治上的影响力,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适合工商业展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虽然不算残暴但相形之下却十分无能的骨咄迅被他们忘记,“张迈时代”已经到来!

不止龟兹本地商人,一些来自沙州、来自焉耆甚至来自高昌的商人也现了这一点。就在焉耆的战争还没有分出胜负之前,高昌、沙州与龟兹三国的民间商业势力已经产生了频密的接触,使得前两者对安西境内的政治制度、商业环境、律法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安西全境内政方面的脑,郑渭并未曾直接涉及对东方的战争,可是他治理下的安西却正一步步地成为西域各族所向往的国度。“以内政胜敌”的隐形效应正在生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

龟兹城,新长史府。

这里原本是龟兹宰相洛甫的府邸,现在却变成了郑渭的临时行在。长史府门外不知有多少人伸长了脖子想要巴结这位安西的“宰相”,可惜大多数人却不得其门而入,不过这时却有一个身穿貂裘的中年商人骑马从侧门驰入,暗地里便有市井中人指指点点,猜测这个人的来历。

进入长史府的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正是郑渭的哥哥、安西境内最大的商人之一郑济,唐军在与萨曼的交涉结束后,郑济就卸了官职恢复了商人的身份。他第一步是感到疏勒与弟弟郑渭见面,兄弟两人久别重逢自有一番欢喜与痛哭,但可以想见,像这样的两兄弟在宣泄完情感之后马上就转入到家族未来的探讨上来。

那天晚上郑家两兄弟见过面后,第二日郑济就从郑汉手里接掌过了那个棉衣工坊,并且不知道他从哪里调来了大量的资金,不但扩充了棉衣工坊的规模,而且又与境内的棉农频繁接触,笼住了庞大的棉花源头,还向安西大都护府认购荒地,雇用老农、租用奴隶,顺着安西大都护府“种植经济作物必须同时产出相当比例粮食”的政策,圈起了几块农场,半种粮食半种棉花,这些举动在去年虽未收回多少利润,但在明眼人如奈家眼中却看到一个商业王国正在慢慢形成。

“三公子,二公子来了。”童子禀报道。

郑渭道:“且让二哥等等。”

到黄昏时分,郑渭才理完了政务,赶到了后园,郑济早让童仆准备好了晚膳,笑道:“郑相爷,用不用这么拼命啊?”

郑渭微笑道:“张龙骧在前面拼命,他将后方交给了我,我总得保证他足粮足食,无叛无乱,免去他的后顾之忧。”

郑济道:“无叛无乱?我怎么记得治安的事情是安守业在负责?”他进入安西日子已经不短,不但已熟知安西内部的情况,而且和上层诸将也多有了交往。

郑渭笑道:“从来造反作乱者。要么因为遭遇不公,要么因为活不下去,要解决不公问题就要保证律政的公正,要让他们不铤而走险就要给他们一条活路,这样自然就能将叛乱消灭于无形,若等到有人起来造反再去平叛便已经迟了。所以二哥你说,这治安的事情该算我的事情多些,还是该算安守业的事情多些?”

郑济笑道:“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不过龟兹毕竟是新得之国,想必国内必有一些不知好歹、忠于故主的遗族,这些人恐怕就不是给他公正、给口饭吃就能让他们老实的吧。”

郑渭冷笑道:“新得之国?张龙骧可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回纥人抵抗激烈的做了俘虏战奴,老弱妇孺则全部赶到焉耆去了。现在龟兹境内少了几万个吃闲饭的,百姓多是土著,且有不少本有唐民血统,可以说张龙骧留给我的这个底子很不错,所以我治理起来,只要确保公正、足食就够了。”

他显然公务繁忙,一边说话一边不忘吃饭。对一个久受教养的人来说边说话边吃饭并不合适,但这段时间郑渭显然时间老不够用,匆匆狼吞虎咽完了之后,屏退下人,才道:“二哥,妹妹在疏勒如何了?”

“她刚刚成亲,丈夫就远征,当然不是很开心。”郑济道:“我来之前,他还朝我使小性子呢。”

郑渭脸上一副没办法的神色,“湘儿从小没吃过苦,可有些娇纵了。要不你让人将她接到龟兹来。虽然我也忙,但毕竟同处一城,可以放心些,再说这里离薛复的驻地也近,要是薛复得空回到龟兹时,兴许也能见上一面。”

郑济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郑渭又问起河中的家人如何,郑济道:“”

郑济道:“咱们安西和萨曼关系缓和以后,爹娘、大哥他们的日子也算好过了些,不过呢,暗中还是有人盯着咱们家,幸好老爹眼光够长,老大手段够辣,咱们家的金银库老早就运出撒马尔罕藏起来了。爹自从听说你在这边的情况,就有意将家族搬回来,现在金银库的存资已有四成偷运到宁远了。”

郑渭又惊又喜:“咱们家的金银库有四成偷运过来了?老大怎么做到的?”

郑济笑道:“怎么做到,说起来可就长了,从撒马尔罕到边关就不说了,到了边关,大略来说,就是假、贿二字。”

郑渭听到这两个字便明白了,他也知道库巴虽设了榷场,但由于关税颇重,所以还是有人不惜翻山越岭进行走私,走私渠道既在,那么只要贿赂边将,再将金银库中的存资假冒成别的货物,倒也有机会偷运过来,至于具体的做法,那就要看郑家的手段了。

郑济又道:“咱们家的家底,嘿嘿,老三,你在俱兰城隔绝了这么些年,只怕也猜不到有多少,总而言之我收到这笔钱后,手头就宽裕了。现在棉衣工坊那边已无需再投金资,我就想把钱用在别的产业上,所以才到龟兹来和你商量一下。”

郑渭问道:“三哥,你手头现在到底有多少钱?”

郑济伸手蘸了点葡萄酒,在桌上划了几行阿拉伯数字,跟着抹去,以郑渭此刻的眼界竟也忍不住眼睛一瞪,沉吟了良久,道:“如果是这样……嗯,进入什么产业、行当,可以慢慢考虑,但你还是先将府邸迁到龟兹来吧。”

“龟兹?”郑济是今年年初才从宁远迁到疏勒,这时听郑渭如此说,道:“龟兹局势还未稳啊。”

“就是还未稳,所以更有机会,等到整体安定下来,那时候人人抢着圈地,反而就困难多了。”郑渭道:“而且龟兹正好位于死亡沙海的顶点,左揽沙州,右握疏勒,你进入疏勒太晚了,那边最好的东西大多没捡到,但龟兹这边却是一片新天地,如果三哥你能将家业立在这里,前途不可限量。”

郑济很清楚他弟弟如今在安西军中是什么样的地位,他既为郑家选定了龟兹作为立足点那就肯定没错,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回头就办这件事情,不过现在龟兹哪门生意最有前程,你可得给我透个信。”

郑渭微微一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