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命和军机大臣不同,六爷你是自然可入军机的,不过不能这样随便入了,到排在别人身后,你是皇帝亲叔,位分尊贵,入了军机自然就是领班军机,主次分明,这才是新朝的秉政之道!”

……

“受教了!”恭王很谦逊地说,在这一刻,他才真正下了决心。

就这时候,苏禄远远地高喊一声:“七王爷到!”

醇王来了。恭王向曹毓瑛使了个眼色,然后向外看去。

廊上一盏白纱灯,引着醇王,匆匆而来。曹毓瑛对醇王,反不象对恭王那样比较随便,赶紧出室,肃立一旁,等他上了台阶,抢步上前,垂手请安,同时口称:“七王爷好!”

低着头在走的醇王,听得声音,方才发现,他似乎没有想到曹毓瑛也会在此,愣了一下,点点头说:“喔!琢如,你也在这儿。”

“老七!”恭王在里面喊了,“你何必还费事,弄那么一桌燕菜?”

满洲贵族,特别讲究礼节,醇王顾不得与曹毓瑛寒暄,疾趋入室,向恭王请了安站着回话,说了许多恭敬中显得亲切的客套,似乎不象同胞手足相见。一直等恭王说到第三遍“坐着,坐着”,他才坐了下来。

曹毓瑛坐在两王对面,听他们谈话。醇王把在京的亲属,一个个都问到,恭王也不惮其烦地一一回答。这在旗人成了习惯,曹毓瑛却听不进去,闲得无聊,正好把他们弟兄对比着细细打量,这同父异母的两弟兄,相差八岁,但看来就象相差十八岁,倒不是恭王显得象中年,而是醇王太稚气了。他生得浊气,眼睛鼻子都挤在一起,撅着厚厚的嘴唇,老象受了什么委屈似地,不管怎么样放宽了尺寸来看,总觉得缺少那股华贵轩昂之气,不似个龙种。

“六哥。”醇王忽然激动了,“你这一趟来,说什么也得办个起落出来。那肃六,简直叫人瞧不下去!”

恭王一听他那么大的声音,先就皱了眉,将手一摆,把个头扭了过去,眼角却扫着曹毓瑛。

于是曹毓瑛府身向前,轻轻叫了声:“七王爷!”等醇王回过脸来,他微微摇手示意,又轻轻说了句:“隔墙有耳!”

醇王带些惶恐地乱点着头,这时恭王才转脸来看他,脸上是冷漠的平静,却特能显出他那不怒而威的神态,做兄弟的,不由得存着惮意地低下头去。

“你今年二十二,分府成亲,当差也不止当了一年了,怎么还是这么沉不住气?别说担当大事,有大事可也不敢告诉你啊!”

恭王的语气,异常缓和,就象聊闲天的声音,但话中教训得很厉害。当着外客在,醇王胀红了脸,十分难堪,曹毓瑛自然不能坐视,思量着替他解围,却忽然得了个灵感,不知不觉间,就把醇王置之脑后了。这时恭王又提起惇王,醇王看着曹毓瑛迟疑未答。于是,他非常知趣地站起来告辞,主人并未再留,却交换了一个眼色,彼此默契,到明天再谈。

第231章 倡议垂帘(二)

等曹毓瑛一走,弟兄间讲话就不用顾忌了,恭王很直率地问:“我在京里听说,五哥指我要造反。可有这话?”

两个都是胞兄,醇王很难答复,想了半天才说:“何必还问呢?五哥是怎个脾气,你还不明白?”

恭王果然笑笑不问了,只说:“找个什么时候,你跟他婉转地说一说,自己都弄不清的事,最好别谈。”

“我跟他说过。”醇王噘起嘴唇,也是对他五哥大表不满的神情,“我说,咱们得连成一条心,对付肃顺,自己亲弟兄,怎么反倒拆台呢?他说,大伙儿都是这么说,叫我有什么办法?简直是不可理喻。”

“他是糊涂人,你可不糊涂。”恭王停了一下又说,“你记住,在这儿随他们怎么说去,你不用跟他们动真的。反正回了城,好歹总得见真章儿!”

“回了城。”醇王极兴奋地问道:“六哥,你预备怎么办?”

“这会儿还没有准稿子。走着瞧吧!”

这话让醇王觉得委屈。他自觉已颇能有所作为了,而这位六哥,还是把他归入老八、老九一堆,当做一个孩子,什么要紧话也不肯说。

自然,看他脸上的表情,恭王便已知道他心里的话。“你别忙!”他安慰他说,“我知道你是我一个好帮手,可是我实在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等我想妥当了,少不了有你卖力气的时候。”

几句话,立该又把醇王说得满怀兴奋。打倒了肃顺,当然是六哥当权,那时候就决不会光干这个摆样子的“御前大臣”了!他才疏而志大,一直在想整顿八旗亲军,练成劲旅,纵然不能步武创业的祖宗,铁骑所至,纵横无敌,至少也要旗帜鲜明,器械精良,摆出来满是士饱马腾,显得极精神的样子,才能把“到营要少、雇替要早、见贼要跑”的坏名誉洗刷掉。

他在想着未来,做哥哥的却在想着过去,“我实在想不明白!”恭王困感而伤心地,“先帝何以始终不愿意跟我见面,临终也没有一句话交代!”

“那都是肃六一手遮天!”醇王愤愤地说,“病重的那几天,老五太爷带着五哥和我,特为去问安,说不上两句话,就让肃六使个花招,给撵出来了。这不是,皇太后都没能来成行在吗?这说起来,肃六又是大罪一条!”接着,他把大行皇帝崩逝之前的情形,细细说了给恭王听。

“唉!”痛心的恭王,唯有付之浩叹。

“大行皇帝对不起咱们,咱们可不能对不起大行皇帝。得把阿玛遗下来的基业,好好保住!”

“就是这话了。”恭王颇为嘉许,“咱们弟兄都存此心,大清的天下,一定能保得住”看来是泛泛的话,其实含意甚深——指肃顺、也指洪杨,似乎还有别的什么人。醇王倒是好好地体味了一会,把他的话紧紧记住了。

“六哥请安置吧!”醇王站起来请了个安,“我跟你告辞。”

“好,我还有几天耽搁,再谈吧!”恭王把他送到廊沿,又低声说道:“以后,有什么事,我会让曹琢如告诉你。宫里有什么话传出来,你也告诉琢如好了。我是很快就要回京去的,明个见了皇上,然后再和肃六纠缠几日,也就罢了。”

“六哥。”醇王似乎想起了什么,“近日有人说起什么,亲贵两人六六大顺,和衷共济,来一出大保国,您的意思?”

“难啊。”恭亲王摇摇头,他自己原本就是极为骄傲的性子,大行皇帝当年弃了自己,转而扶起端华载垣两人,之后又择了肃顺来办事当差,诚然肃顺当差不错,办了好些事儿,可恭亲王心里自认为若是自己来料理,必然会不输于他,眼下虽然自己有心和衷共济,可来了行在,瞧见肃顺的样子,就知道没可能共同秉政,景寿虽然是顾命大臣,如今已彻底沦为皇帝的保姆了,半点政事是扯不上,更何况自己这还没入军机呢,所以对这太后的策划,恭亲王也不甚抱有太多的指望了,“你也知道他那个性子,满朝上下他都能得罪光,这也是个本事儿,我虽然有心唱大保国,可人家就愿意唱法门寺,眼下且看看吧。”

……

内奏事处递给肃顺一个黄匣子,打开一看,第一道奏折,具衔“山东道督察御史”董元醇,原以为是纠弹失职官员,看不了数行,瞿然动容,不由得念出声来:

“窃以事贵从权,理宜守经。何谓从权?现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冲龄践阼,所赖一切政务,皇太后宵肝思虑,斟酌尽善,此诚国家之福也!臣以为即宜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海内咸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知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肆其蒙蔽之术。俟数年后,皇上能亲裁庶务,再躬理万机,以天下养,不亦善乎?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此所谓事贵从权也!”

念到这里,顾命几个人都站了起来,走到肃顺边上,肃顺停下来恼怒地想了一下,看这道奏折的措词,是暗指顾命八大臣专权,对太后垂帘的理由,说得还不够透彻,且看他“理宜守经”说的是什么?于是接着往下念道:

“何谓守经?自古帝王,莫不以亲亲尊贤为急务,此千古不易之经也,现时赞襄政务,虽有王公大臣军机大臣诸人,臣以为更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务,俾各尽心筹划,再求皇太后皇上裁断施行,庶亲贤并用,既无专擅之患,亦无偏任之嫌。至朝夕纳诲,辅翼圣德,则当于大臣中择其治理素优者一二人,俾充师傅之任,逐日进讲经典,以扩充圣聪,庶于古今治乱兴衰之道,可以详悉,而圣德日增其高深,此所谓理宜守经也!”

军机直庐,杜翰听完了折子,就首先吩咐,保持警戒,把仆从苏拉,一律驱得远远地。等关上房门,端华第一个先嚷了起来:“如何?我说恭老六这一趟来,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着好心!果不其然。这还是第一步,不给个下马威,后面的花招儿还多着哪!”

“哼,我瞧着不仅仅是恭老六的主意。”肃顺合上了折子,泠然出声,“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想着垂帘?呸,门也没有!”肃顺环视众人,“要是皇太后垂帘,咱们几个怎么顾命?怎么秉政?”

“这董元醇还在京中,怕真是太后门下的人,中堂。”杜翰对着肃顺说道,“承恩公府时常找些文人开文会,也是收罗不少不得志的红顶子,中堂所言怕是不差,若是恭亲王爷的意思,他必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上这个折子的。”恭亲王难道不怕在行在被肃顺碰钉子吗?

“继园说的是。”肃顺也不暴怒,只是微微冷笑,“那咱们该怎么办?”

“闲话少说。”载垣愤愤地说了五个字:“写‘明发’痛驳。”

大家都无异议,接着便开门请军机章京来写旨。这天的领班是新近从京里调来的吴兆麟,当差很巴结,可是行情却不大摸得清楚。他把董元醇的“敬陈管见”一折拿了回来,跟他班上有数的几个好手一商量,大家早存戒心,都不愿意办这件烫手的案子,异口同声地表示,非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