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北边,可是见到什么新鲜事儿了?”保姆把载湉抱了下去,猫眼石护甲被载湉拿着不肯放手,太后端起了盖碗,撇了撇茶末,“我在宫里头,想着北边,倒是真热闹,什么时候咱们,也去看一看就好了。”

“听说北海之地草原雪山海水十分美丽,倒是比乌里雅苏台风景还要好,只是尚在前线,战火纷飞的,不然大家伙都说要在那里头建宅子了,日后可以去避暑。”醇王福晋笑道,“北海之冰都是湛蓝色,十分炫目,豫王还带了不少回来,藏在地窖里头,倒是被我们家的笑话,说这东西到了夏天就要化了,千里迢迢的运回来做什么。”

“有不少王公都去了北海?”

“是啊,豫亲王、几个郡王还有国公都去了北海,在海边逛了一圈。”淳王福晋说道,“听说是豫亲王朝着皇上请命,要带兵出去和俄罗斯打一仗,皇上十分高兴,让几个王爷带着兵出去逛了逛,听说还攻克下了一个小集镇,算是见过血了,我这心里倒是担惊受怕的,只是醇王到底是兴奋,回来一禀告,皇上也十分高兴,说是八旗子弟原应该就要这样武勇才对。”

太后笑道,“若是这些几万两银子一年俸禄的亲王郡王国公们都出来给皇帝效力,咱们倒是不用担心什么了,如今听说还是那些八旗的破落户才肯出去当兵,家事好的办洋务建工厂,这可不太对,我要的是大家都乐意去当兵,去讲武堂学习才好。”

两个人正在说话间,皇帝又到了,淳王福晋连忙起身,皇帝大步走了进来,看到了醇王福晋行礼,笑道:“七婶来了。”

“你七婶带着你二弟弟进宫,我让他们多陪着我几天。”慈禧太后说道,“你也带着二弟弟到处逛逛才好。”

“宫里头就是二弟弟的家一般,没什么可拘谨的。”皇帝笑道,“七叔的孩子最小,叫载澄带着他到处玩玩,西苑这些日子秋景甚好,最适宜逛一逛了。”皇帝说道,这时候奶妈抱了载湉进来,皇帝低着头摸了摸载湉的虎头帽,“几日不见,湉哥儿这么大了。”

载湉也不理会皇帝,只是拿着那个猫眼石护甲在玩着,猫眼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好看,淳王福晋见到皇帝来请安,也不坐下,知道大概两个人有事儿要谈,于是就笑道,“入宫来,还未曾去钟粹宫请安,如今趁着天色尚早,不如我先过去请安。”

慈禧太后点点头,母子两个走了出去,她看着载湉的背影,不免的有些发怔,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光绪皇帝?

不过自己穿越以来,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必接下去,也不会有这个身份的光绪皇帝存在吧。

皇帝坐下,对着太后笑道,“皇额娘,今个儿子自己个独坐,有件烦心事儿想起来,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才好,特来问一问皇额娘的意思。”

“什么事儿?”太后说道,“说来听听,皇额娘也是普通人,不是什么诸葛亮。”太后笑道,“不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出来大家一同听听说不定能想出事儿来。”

“还是八旗丁银的事儿……”皇帝刚一开口,就被皇太后止住了,她扬扬脸,对着里头伺候的人喝道:“皇帝和我说话,你们都退出去,不许偷听!”

檐下的脚步轻轻走远,皇太后这才转过脸对着皇帝说道,“怎么好端端又提起这件事儿了?”

“这些日子,我看了户部的折子,旧岁八旗丁银所占支出之比率,实在是太大了。”皇帝斗志昂扬,目光炯炯,“若是如同新军一般,这些人能排上用场,这也不免算是物有所值,可大部分之人,只是混吃等死罢了,有不少人素日只是借贷过日子,然后每年一次拿着丁银来填以前的旧窟窿,可这些人偏偏还心高气傲,什么事儿都不愿意去做,只是逛戏园子泡茶馆斗鸡养鸟,整日把京中闹得乌烟瘴气,八旗都统哪里,全是他们的不法之事,在京中,天子脚下,就是如此,在外界还能好的了?”

“儿子看史书,单单这前明之鉴,就足够触目惊心,宗室藩王就如吸血鬼一般攀在国家的身上吸血吃肉,如今我们也有这些废物。”皇帝厌恶地说道,“这几年来,大开商贸,每年户部的收入大为增加,远超以前,不然这丁银早就拖死了咱们,不用说什么平叛,自然也不用说北伐俄人了。再者,丁银颇多弊端,发米发钱都是不好。”皇帝焦躁地说道,“算来算去,只是肥了那些主事的人,地下的人还是穷的叮当响。”

太后站了起来,在地上慢慢踱步,“旧岁要八旗子弟入学,参军或者当差,这似乎也只是杯水车薪,位置就那么几个,八旗子弟,到底是人多,有品级的不愿外放为官,这些爵位与国同休,死脑筋的人,更是抱着那些丁银不肯放。你这个意思我明白,我没有不赞成的,治国理政就像是做生意,在生意兴隆的时候要居安思危,不要到不赚钱的时候再考虑这些就不好了,八旗犹如做生意的成本,趁着有钱,要想想,怎么把成本降下去。”

“年轻的人也好办些。”慈禧太后说道,“叫他们自谋生路倒也可以,年纪大的,就是难处置,这事儿,你想怎么办?”

“圣人云欲速而不达。我也不去外头说,上次崇琦被那些不开眼的打了,说到底,也是为了这件事儿,若是和上次一样,大张旗鼓的发动着,我怕一群人跳着脚反对。”皇帝说道,他那时候虽然容忍下了恭亲王等人的意见,不代表他会放弃这件事儿,“先找几个有主见的人商议一番,怎么样能把这件事儿处置好,起码要有个处置的法子出来才好。”

“皇额娘,北海大胜,多少也给了儿子底气,不怕有人唧唧歪歪了。”皇帝眼中露出了坚定的表情,“您一直说,为政者,要善于抓住关键,如今寻常的政事都有军机处他们操持,循序渐进,不需要我操太多的心思,八旗丁银之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总是要想法子解决才好。”

慈禧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慢慢的露出了笑容,十分高兴,她真的很高兴,皇帝终于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施政理念,并且知道悄悄的进行而不是大张旗鼓要广而告之一件注定绝不会受人欢迎的改革事宜,“你只管放心做去,皇帝,小心谨慎,大胆设想,放心去做,必然错不了,你说的极是,这几年和洋人们关系好,外贸也做的多,外头没有什么压力,自然是好好腾出手来,处置这些纠结许久的大疙瘩。”

……

“若是将来大清要亡,必亡在八旗之上。”皇帝坐在宝座上,兴致勃勃的对着载澄等人说道,“所以朕就要想着,趁着如今得空,把这件事儿处置好咯。”

桂祥微微皱眉,有些担忧,“皇上,奴才多嘴,这件事儿不好办啊。”

“是不好办,所以要好好的办好,朕这一朝,若是能把这件事儿办好了,别的事儿,一概都不重要。”同治皇帝说道,“皇额娘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朕也要一番自己个的实业。”

说起来到底还是想着自己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免得一辈子在皇太后的羽翼下,这是皇帝的小心思,皇帝瞪着载澄,“载澄,你什么个意思啊?是向着我呢,还是向着六叔啊?”

载澄笑嘻嘻地说道,“奴才自然是向着皇上的,奴才的阿玛也是向着皇上的,皇上指哪我打哪。就算这天下的八旗丁银都革了,万岁爷还能少了我一口饭吃呢?横竖就赖着皇上罢了。”

第512章 殷鉴不远(一)

同治皇帝板着脸,“你这个小子,没个正形儿,在谈正事儿,少给我嘻嘻哈哈的,这事儿急不得,却也慢不得,总是要一步步的办起来才好,可若是心里忘了这件事,那如今说这个也就没了意思。仙卿,你是什么一个意思?”皇帝问王庆琪。

“微臣以为,靠着咱们这几个必然是成不了事的。”王庆琪说道,“皇上何不请李师傅来帮衬一二?”

“李师傅?”皇帝说道,“他成吗?”

“他是皇上的师傅,自然是为皇上着想的。还有承恩公,承恩公是皇上的岳父。只是上次有了端倪,却被人无意扰乱,若是皇上再要找承恩公主持,只怕有心人会要揣度天意,不如先悄悄和李师傅说了,问问他的意思,若是他有什么高见,咱们再使人做去便是。”

皇帝无言,点点头,“那就如此吧,甚好。”把这事儿挑了个头,但是似乎底下的人对此都不甚热情,皇帝也突然似乎失去了兴致,转而说起了其他的事儿,“这几日听说曾国藩身子不太好,朕想着去他府里头瞧瞧。”

桂祥连忙说道,“皇上,您可是一国之君,不宜轻临臣下之居。”

“这又是如何?他是功臣,朕去瞧一瞧原也是应该的。”

桂祥和王庆琪面面相觑,载澄都知道这事儿的厉害,“啊哟,皇上,桂祥说的对,您可不能轻易去看望曾国藩。”

皇帝有些懵懂,“这是为何?”

载澄不知道说什么,还是王庆琪开口了,“高宗驾于敏中府,于敏中原本有了起色,却在高宗皇帝前来并赐下陀罗尼经被后绝食而死……凡是皇上亲临,都是病危时候了。”

潜台词就是皇帝亲临患病臣下府邸,有促其死的意思,皇帝听懂了,觉得大为扫兴,于是也就放下,“这就罢了,叫太医院好生照料着吧。”

是时候要叫弘德殿的师傅进来讲课,虽然弘德殿已经不去,但是三两日之间,讲课还是要的,今日是翁同龢讲《史记》,几个侍读依旧是要陪听的,皇帝不喜欢听四书五经,徐桐和以前是倭仁讲的课他十分听不进去,倒是史书愿意听上一二,翁同龢今日讲的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一事,皇帝听了一会,问:“秦国之弊,在于何物?”

“重外物而轻内省,秦法之苛,冠绝六国,故此借其利而一统天下。孝公用商鞅变法,商鞅不懂实施变通,得罪惠文王,这为不变通也,及惠文王即位,杀商鞅而依旧行商鞅之法,可见为君主者,不屈于一人之才,也不因人废事。”

皇帝又问:“本朝高宗皇帝英明神武,为何不杀和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