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雄壮的乐声中,大隋的第三任皇帝走上高台。

陈克复心情复杂,在这刻,他想到了很多事,很多人。从童稚的年代起,甚至他觉得自己与杨杲的命运也十分相似。在自己二十七岁的生命里,充满了热血、牺牲、奋斗、背叛和情『激』,所有的一切,也许都是为了他日如眼前这般。当年的陈朝不堪大隋一击,所以他这个皇族才能安然的隐居河北。要不然,也许他在七八岁时,也会被他人如杨杲一般的『操』纵摆『弄』吧?

他知道,虽然他改变了一些历史,自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如今天这般,立隋室傀儡皇帝,他虽然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只是一个开头,这个头一开,也就昭示着曾经无比强大的隋朝终于倒下了。

在这一刻,他突然感觉无比的轻松,望着着高高在上的龙椅,他默默的想:“杨广,虽然你的大业并未实现,但我却是明白你的信念与理想。等着吧,你心中所期盼,所要实现的,我会帮你实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虽然你和你的大业都跨了,但是有我的接替,我一定会让华夏,让大汉更加繁盛,让四海臣服,天下景仰。”

第486章登基大典

隋朝军制与辽东军第一阶段临时编制解释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

府兵制到了隋朝起了很大变化。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

隋炀帝时,府兵直接从民间征调,男子年满二十一岁为成丁,即可参加府兵。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将军府为鹰扬府。

长官为鹰扬郎将。军人称“卫士”。卫府制度趋于完善,中央集权在军制上得到加强。在皇帝直接统辖下,全国府兵由12卫分领,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虎贲郎将四人,虎牙郎将六人。

炀帝大业三年(607),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原左右卫府)﹑

左右骁(骑)卫(开皇十八年设置的左右备身府)﹑

左右武卫(原左右武卫府)﹑

左右屯卫(原左右领军府),

左右候卫(原左右武侯府)

左右御卫(新置);四府为:

左右备身府(原左右领左右府)

左右监门府(依旧名)。

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

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为内卫。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

骁骑(属左右翊卫)﹑

豹骑(属左右骁卫)﹑

熊渠(属左右武卫)﹑

羽林(属左右屯卫)﹑

射声(属左右御卫)、

佽飞(属左右候卫)。

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隋初为亲﹑勋﹑翊三卫﹐唐代同隋初)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当。

十二卫在全国设立鹰扬府,大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每府设立鹰扬郎将为主官,鹰击郎将为次官,下辖步兵校尉、越骑校尉、司马、长史,仓、兵等参曹事。

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12卫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按府兵制,十人一伙10人,设伙长。五伙为一队50人,设一队副和一队正。

两队为一旅100人,设旅帅。两旅为一团200人,设校尉。

府兵自备武器铠甲及驮马,各平时除每年抽出大约三个月时间进行训练外,就是轮流担任入京番卫之责。

而在战时,大隋军队将进行行军制度,重新调集兵马,重新编制。

行军制度的兵员有四种来源,一即是抽调府兵。

二兵募,不是临时召募的募兵制,而是一种义务者的兵制,不定时,不定人数,朝中根据需要,下派到各地方政府征召士兵的一种制度,他们同样也得自备装备。

三就是番兵,番兵就是少数民族的武装,一般就是臣属于大隋的民族部落,在隋军战时派兵出战。如隋军曾经攻打契丹的时候,就征召了一部份突厥士兵。

第四,就是骁果、健儿,这些是自愿兵,朝廷打仗,征召自愿军参战,而且得是身体强健、勇敢的壮汉。

而行军,则有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制度,例如平时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鹰扬府分散在全国各地。

而行军则是将四个来源的兵集中在一起,根据战争的需要征召士兵数量,调派大军。

按战争的规模,出动士兵人数,及将领数量级别。

如果是大战,则会派行军元帅或者行军大总管,下面辖总管若干,然后就是校尉再接着是队正,而不再有府兵编制中的旅帅一级,也不再有府一级。军队也不再是以鹰扬府为单位,而是以军为单位。

每军两万人,其中分战兵及辎重兵,战兵一万四千人,辅兵六千人。战兵又分为战队、驻队。战队战斗时负责战斗冲锋,而驻队是押阵,只有在胜利时才会上去。

所有的战兵,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为步军和马军,步军又分为弩兵队,弓兵队,跳荡队,奇兵队。

按隋末唐初兵法大家卫公李靖的做战排兵布阵记录,每战,他将每军分为七个部份,

为中军、

左虞候、

右虞候、

左厢两军、

右厢两军。

而所有的兵马以五十人为一队,两百至三百人为一营。

“中军4000人,内取战兵2800人,50为一队。计56队。战兵内,弩手400人,弓手400人,马军1000人,跳荡500人,奇兵500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2800人,内各取战兵1900人,共计76队。战兵内,每军弩手300人,弓手300人,马军500人,跳荡400人,奇兵400人。

左右厢各二军,军各2600人,各取战兵1850人。战兵内,每军弩手250人,弓手300人,马军500人,跳荡400人,奇兵400百人。

马步通计,总当14000,共280队当战,余6000人守辎重。其中弩手2000人,弓手2200人,跳荡2900,奇兵2900,马军4000人。

隋朝军队中,除了外府兵,内卫军,番军,募兵、骁果、健儿这四大类别,还有一类很重要的兵马,就是在末期时,各地地方大量涌现的乡兵。

乡兵,就是非正式编制的兵马,是在朝廷与地方政府已经无力弹压各地的造反势力时,由各地地方的世家、豪强、地主、缙绅及民众自发组织的保境安民的民兵一类兵马。

乡兵的特点就是由当地发起,没有正规编制,也没有朝廷任命的将领官员,且人数不多。一般只要在当地郡县登记过后,就行,在地方盗匪横行之时,可以允许少量拥有部份武器铠甲。

而在木子的隋末书中,主角在辽东初步立足后,为了得到更多的兵马。在没有朝廷正式的任命之前,是无法私自扩编部队的。所以主角在最初时,招募了大批的兵马,却以乡兵的编制存在,这也是一个钻空子的方法。

乡兵没有编制,没有官员,朝廷也不负责兵器铠甲,后勤粮草,将士粮饷,完全属于自发性的组织。

甚至主角为了突出这些人是乡兵,故意暂时改变了编制。为了显示乡兵的特性,所以才会选择了后世才有的军队编制,这也是为了避嫌。

不过书中这种方法,只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为了避免朝廷借此治罪。

当主角得到了朝廷正式的兵马编制授权后,这种临时暂行的师团营连排编制也就取消了,正式换成了隋朝时代的军、营、团、队编制。

有不少的朋友看到那暂行乡兵编制后,觉得不满意,这个也是木子处理的不好的一个地方。不过这也只是一个过渡,在随口就已经取消这种编制了的。。。

第487章传国玉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八月初一,北京临朔宫太和大殿里,才八岁的杨杲,还有些懵懵懂懂的走向天下至尊的宝座。当他转身面南的那一刻,殿堂之下,群臣齐拜,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回音在大殿上空久久回dàng。'。'

“众爱卿平身!”从太子变成了天子的杨杲按着先前练习的那样,双袖挥起。才八岁的他,在双袖挥起的那瞬间,他仿佛想起了父皇的样子。他知道,当坐上这个位置后,那意味着什么。身为天子的骄傲沐浴着他,笼罩着他,完完全全包围了他。

“谢皇上!”跪拜的群臣齐齐站起。文臣、武将、功勋、谋士……清一sè的象征帝国威严的官服官帽。他们站起来,他们是帝国的栋梁,每个人都顶天立地!

居高临下,看着这满殿的臣子,杨杲心中也十分ji动。正思绪乱飞时,目光突然扫过居于最前面的陈破军,他突然感到惶恐,一种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惶恐!年幼却又十分聪慧的他,终于想起母后在夜深人静时对他说过的话。哪怕就是成了天子,在面对那人时,也得一切听他的。想到此处,杨杲一时意味索然,甚至心中忐忑不安,立时拘紧了起来。

皇帝继位,一般都是前任皇帝临死之时,诸大臣与皇太子陪在身边。皇帝一死,各大臣立即拜见新皇帝,也就算是即位。不过新皇必须经过登基大典,才算是合法的成为了皇帝。大典一完成,新皇帝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是为新皇帝继位所举行的一个重要的宫廷仪式。登基大典会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继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不过如今的皇帝杨广并没有死,他只是昏mi不醒,且人在太原,也并没有什么传书诏书,及三省六部的宰相大臣们的决议。不过如今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