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用婆罗门、刹帝利的双重身分取得合法地位。 

     ④早期吠陀时代后期的战争及十王之战。军事民主制时代最为明显的特 

征之一就是战争的经常性。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一书中谈到军事民主制时,曾经这样讲:“其所以称为军事民主制, 

是因为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民族生活的正常职能。邻人的财 

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贪欲,在这些民族那里,获得财富已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 

的之吠陀时代,作为比较典型的军事民主制时代,高频率的战争自然也就是 

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了。 

     吠陀时代的战争,起初主要是在雅利安人与土著居民之间展开,后来才 

在雅利安人各部落之间不断发生了旨在掠夺牛群或争夺政治优势的战争。当 

时,每个部落都有作为自己预防据点的城堡,并且均有两种武装:国王和贵 

族组成的车兵及一般民众组成的步兵。 《梨俱吠陀》中,经常提到九个重要 

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它们之间就曾发生过不少战争。早期吠陀时代后期,以 

图腾命名的雅利安部落之间爆发的战争便是一例。 

      《梨俱吠陀》中提到的十王之战则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次战斗。这次战 

争由婆罗门奢密多罗组织的十个部落的联盟,共同进攻当时最为强大的婆罗 

多国王修达斯。十个部落中有著名的部落雅都、普鱼及安努等。最后,战争 

以联盟的失败而告终。十王之战表明:部落联盟的形式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 

     不断的战争必然给战胜一方的部落军事首领、婆罗门祭司及部落贵族等 

带来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在《梨俱吠陀》中有一段歌颂国王慷慨博施的诗 

句,提到一个僧侣从部落首领那里得到成百的金块,成百成千的牛马,而且 

还得到了“载有少女奴隶的十辆战车”。这不仅说明作为部落统治者的贵族 

拥有大量的财富,而且说明奴隶阶级己大量存在了。可见,整个早期吠陀时 

代,奴隶制国家一直处在孕育之中。 

     事实上,到早期吠陀时代的后期,已有大批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 

由于受到反复的征服和奴役而变成了真正的奴隶。这时,在类似“十王之战” 

一类的雅利安人部落之间的战争中也出现了由雅利安人出身的奴隶。此外,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债务奴隶等多种受剥削、压迫的奴隶。 

     奴隶及其队伍的逐渐壮大,无疑正是奴隶制文明诞生前的必要阶级准 


… Page 72…

备。 

     (2)后期吠陀时代 

     ①印度·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的扩张与开发。印度·雅利安诸部落占据 

印度河流域之后,起初只是过着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后来逐渐发展起了农 

业。随着农牧业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军事方面的进一步发展,雅利安人 

开始将侵略矛头指向了东方的恒河上游地区。在这里,他们同样遭到了达毗 

荼人及孟达人的强烈反抗。然而经过前期吠陀时代迅速发展的雅利安人,进 

入后期吠陀时代后,已是锐不可挡。位于恒河上游的土著居民很快就被其征 

服,有些土著居民甚至还被赶入了林区。随后,雅利安人的势力范围迅速扩 

展,甚至达到恒河的中下游一带。 

     这样,随着扩张生存空间的不断成功,到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活 

动中心已由西北印度的五河流域向东南扩展到北印度的恒河流域,他们开始 

以恒河——朱木拿河间地带及恒河中游为活动中心定居下来。 

     雅利安人定居下来后,便与当地居民混合起来,在众多领域同他们进行 

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所有这些都对该地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其中, 

雅利安人的马车和铁制生产工具与恒河流域土著居民农耕技术的结合,极大 

地促进了该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并诱发了新 

的文化因素的形成,最终推动了吠陀文化在次大陆的发展与传播。 

     同早期吠陀时代印度河流域铁器刚刚出现的情形相比,后期吠陀时代铁 

器在恒河流域已发展到普遍推广使用的程度。先进生产工具的普及,使恒河 

流域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早期印度河流域的水平。其时,尽管畜牧业在经 

济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但是,农业在经济生活中份量的进一步加大,却有 

助于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广阔平原上建立永久性的定居地,同时,也为部落 

经济社会向农业经济社会过渡开辟了道路。这一切又最终导致了雅利安人社 

会基层结构由部落社会的氏族公社向部落制的农村公社的彻底转变,使雅利 

安人的农村公社自早期吠陀时代产生以来,开始趋于巩固与完善。 

     铁器的普及,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 

和商业又必然导致恒河流域早期城市的出现。恒河流域的早期城市大都位于 

恒河水系汇合处的商业与手工业经营活动的中心,最终发展为一些贸易城 

市。还有一些城市成为部落地区行政当局的都城,如公元前9至前8世纪的 

因陀罗普罗斯泰、阿桑迪瓦和俱赏弥等。 

     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迅速发展,无疑带动了整个恒河流域的社会进步, 

尤其体现在吠陀文化新的发展趋势上。早期吠陀时代印度河流域形成的农村 

文化,由于恒河流域早期城市的出现,逐渐开始了城市化的演变。伴随着吠 

陀文化刚刚出现的城市化这一新的动向,整个恒河平原进入了古代印度社会 

的第二次城市化时期(相对于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城市而言)。这种新的城 

市文明的到来,对古代印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使后期吠陀时代成为古代印度阶级形成及国家产生的时代。 

     ②摩诃婆罗多大战及影响。继十王大战之后,在公元前9世纪又爆发了 

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婆罗多族内部的一次大战。据《摩诃婆罗多》一书 

叙述,这次大战虽然系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族与般度族兄弟之间争夺统 

治权的战争,但是几乎所有北印度的部落都卷入其中了。加入居楼族一方的 

有东摩竭陀、毗提诃、鸯伽、羯陵伽、居萨罗、阿般提以及整个旁遮普诸部 

落;参加到般度族一方的有婆蹉、伽尸、南般阇罗、西摩竭陀、支提以及迦 


… Page 73…

鲁沙等部落。婆罗多大战的双方在居楼之野 (帕尼帕特东南,今德里附近) 

进行了18天的猛烈战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结果是般度族一方大获全胜, 

两族合并为居楼部落。般度族的帕里克希特亦即环柱王正式成为居楼部落的 

国王,定都于哈斯提纳普拉即阿桑迪瓦特。这一时期,虽然有些罗阇因一时 

强大而号称大王、国王之类,但是这仅能说明其强大,或者是某一暂时联盟 

的首领,却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更大统一体的统治者。事实上,当时的各个 

部落仍然是分散的,王的权力也是比较分散的,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大的统 

一体。 

     无疑,这次战争对早期吠陀时代已兴盛至极的军事民主制度是一次巨大 

的冲击。战争结束以后,由于社会阶级关系的进一步分化,部落首领和贵族 

势力的进一步加强,军事民主制的各民主机关开始逐渐脱离人民而为代表贵 

族统治阶级利益的新生国家机关所代替。作为部落制农村公社政治制度的军 

事民主制,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古代印度社会的迅猛发展,已为新 

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准备了较为充足的物质条件与阶级条件, 

这些条件的积累与落后的军事民主制是格格不入的。新的时代在召唤着新的 

政治文明。 

     ③印度·雅利安人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 

分化与阶级斗争的不断加剧,接踵而至的是奴隶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早期吠 

陀时代已有较庞大队伍的奴隶阶级,到了后期吠陀时代,其数量愈益增多, 

其来源也可谓五花八门,除了战俘奴隶外,还有买卖的奴隶,赠予的奴隶, 

家生的奴隶,赌博赢来的奴隶,以及债务奴隶等等。《爱达罗氏梵书》中提 

到某部落首领以一万名女奴赠给一个婆罗门祭司。分析起来,其数字固然有 

些夸张,但足见这一时期奴隶数量有了很大增加。不过,后期吠陀时代早期 

同早期吠陀时代一样,只是家庭奴隶制兴旺发达,奴隶在生产活动中并不占 

重要地位。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关后期 

吠陀时代政治情况方面的线索。奴隶的增多,阶级矛盾及斗争的发展,其最 

为直接的政治结果就是:部落军事民主制组织向国家组织形式的过渡。原来 

的氏族贵族恃其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实力而成为统治阶级;原来王政时期的部 

落首领开始成为真正的国王;部落地区(贾纳帕达)的大部落或部落联盟有 

了较为固定的统治区。当然,从部落到国家的形成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 

过程,甚至要延续到后期吠陀时代以后的列国时代。作为古代印度阶级产生、 

国家形成的后期吠陀时代,必然是一个从王政转向国家的过渡时代。但是, 

由于各部落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当极少数先进部落已开始过渡到国家的时 

候,其它多数部落依然基本上处于王政时代。这种两类制度并存的现象,也 

就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前边介绍的摩诃婆罗多大战对部落军事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