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掉或罚作奴隶。再如:少康逃奔有虞氏时,他还“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众”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500人为一旅,即拥有500个奴隶。此外,
奴隶主为了获得大量奴隶,经常向邻近的部落发动虏掠人口的战争。有时整
个被征服的部落变成他们役使的对象。这样,随着奴隶数量的猛增,奴隶主
与奴隶之间的大分工也就日趋成熟了。
这种成熟同时反映的正是奴隶制本身的成熟。因为只有成熟的奴隶制才
能最终保证大分工的实现与稳固。成熟的奴隶制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奴隶主
私人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包括作为劳动力的奴隶本身;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
由,并成为奴隶主阶级的附属品和支配对象。由此而知,奴隶制文明的出现,
同时必然馈赠于人类的就是剥削、压迫,直至阶级矛盾及阶级斗争。
当然,作为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也不能例外。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
① 参见《楚辞·天问篇》。
… Page 82…
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其统治的400多年时间里,从未间断过,并且随着夏王
朝统治地位的逐渐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压迫愈益残酷,阶级
矛盾也日渐尖锐。恶劣的生活条件逼迫奴隶自发组织了一次次反抗奴隶主的
斗争。到夏末年,这种阶级斗争已经尖锐化到危及夏存亡的地步,夏的丧钟
就要敲响了。
②夏王朝的灭亡。夏王朝重建以后,少康死,其子帝杼即帝位。帝杼即
位前,就经历过长期政治斗争的磨练;即位后,继承了少康的功业,使夏政
权的统治更加稳固,也因之受到了后世的尊重。此后,夏代政权又经过长期
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奴隶主残酷镇压奴隶的基础之上的,这就
势必加剧其社会的阶级矛盾及阶级斗争。
到夏朝末期,自孔甲开始,由于统治阶级日益荒淫腐化,穷奢极欲,各
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这样,夏王朝逐渐走上了衰亡之途。
孔甲是夏代一个昏乱的国王,《史记·夏本纪》载:“帝孔甲立,好方
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国语·周语》说:“孔甲乱夏,
四世而陨”。孔甲传四世,即是夏代最末一个国王夏桀。夏桀统治时期,夏
政权已经面临着濒于灭亡的边缘。这时,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程度已到了
触目惊心,无以复加的地步,阶级矛盾已不可调和。
夏代末期,危及其政权存亡的,主要是两方面问题,其一是国内阶级矛
盾,其二则是与四周其它部落的矛盾。
夏桀时,统治集团内部十分混乱,可谓众叛亲离。当时,人民生活极端
困难,而奴隶主贵族却过着纵情享乐奢侈腐化的生活。考古学资料表明,夏
的阶级压迫十分残酷。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一些墓中埋有被残害致死的奴
隶的尸骨,死者躯肢弯曲,手腕相交,似捆绑后被活埋所致。二里头乱葬坑
内的人骨架散乱叠压,肢骨不全。有的只有躯骨和下肢骨而无头骨,有的只
有下颌骨和下肢骨,有的只有头骨、肢骨。这样的乱葬坑与一般墓坑不同,
它可能是祭祀坑。奴隶主贵族为了祭祀祖宗鬼神,杀奴隶作为祭品,然后将
尸骨埋于坑中。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社会上存在着残酷的阶级压迫。
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势必危及夏王朝的统治。夏桀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
自吹自擂宣称,其政权非但不会灭亡,甚至能够与日共存。他说:“天之有
①
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由于夏桀这样自比于日,所
②
以人民便咒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不仅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在夏桀统治期间,夏王朝与周围的部落之
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张。夏桀曾几次征伐其他部族,如征伐有施氏、岷山氏等。
夏桀所进行的战争,主要就是为了夺取奴隶和财富。这种掠夺性的战争,自
然会引起各部落的反对。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各部落反抗夏王朝的记载。《后
汉书·东夷传》说:“桀为暴虐,诸侯内侵”。
显然,夏桀之时,内有严重恶化的阶级矛盾,外有各部落的反抗,夏王
朝正面临着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这时,临近夏东部边界的商族,已经兴盛
起来。在商汤强大的攻势下,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朝于风雨飘摇中为商族轻松
瓦解了。
(3)二里头文化所映射的夏社会政治面貌
① 《史记·殷本记》,集解引《尚书大传》。
② 《尚书·汤誓》。
… Page 83…
中国古代的“经书”,如《尚书》、《左传》以及先秦诸子的著作中,
很多处都记载了关于夏代的情况。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中国考古事业开始发展起来,而且取得了巨大
的成绩。1953年在河南登封玉村发现了属于夏纪年范围的二里头文化,它的
发现,为研究夏的历史提供了考古学方面的材料。
下面,我们借助二里头文化的主要遗迹和遗物,着重分析其所反映的夏
社会政治面貌。
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之一,是挖掘出了夏王朝当时的宫殿遗址。目前
已公布的有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这套宫殿建筑的工程量是很大的,
这样一项大型工程绝非个体劳动所能完成。由于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既不需
要更不可能调动如此大量的劳动力修建此类大建筑,因此,它只能是奴隶社
会的产物。只有在奴隶制度有了相当发展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这种大型
的、宫殿式建筑的需要与可能。奴隶主阶级必须利用大规模的,强制性的奴
隶劳动,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从其规模和布局来看,这些宫殿建筑绝不是
为劳动者所建造的,相反,它们是为奴隶主贵族阶级服务的,很可能是当时
奴隶主贵族进行集会、祭祀、或发布政令的场所。此外,与宫殿建筑相伴的
还有很多一般居住房屋。这些居住遗址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1)平地建起的;
2)半地穴式的;3)窑洞式的。其中穴居式的居住房屋,显然是体力劳动者
的栖身之所,而非奴隶主的居住地。从这种居住条件悬殊的情况来看,当时
的夏王朝只能是阶级社会,这也是阶级社会存在的实物见证。
在二里头文化中,至今尚未发现奴隶主贵族的大型墓葬,所发现的主要
是集中于二里头遗址的数量不多的中小型墓。关于乱葬坑的情况,在夏王朝
的灭亡里已经叙及,这里只就其它方面作一简单介绍。中小型墓中随藏品很
丰富,只是在质量、数量方面,不同的墓穴有所不同,这就反映了死者生前
有贫富贵贱之分。在二里头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无墓坑及无随葬品的墓。死
者骨架呈现出各种惨不忍睹的姿态,他们显然是当时的受害者,也许就是奴
隶。
此外,在二里头遗址中还出土了不少铜器,其中一部分为武器,如:铜
戈、铜钺、铜镞等。这些铜器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武器本
身还有另外的意义,它既是战争的工具,又是镇压劳动人民的工具。武器的
进步不仅反映了战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民压迫的加强。
当然,二里头文化遗址中许多有重要考古价值的遗迹和遗物表明,夏王
朝已经是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从夏起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亦即奴隶制文明
时代。
2。商朝——奴隶制的发展
商王朝从汤建国到纣灭亡,共传17代31王。时间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
前11世纪,共600年左右。商的政治势力,南到长江流域,北到燕山,西到
陕西,东达海滨,是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又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商族灭掉与其同时并起的氏族——夏族,以商王朝取代夏王朝,是经过
长期发展,并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才取得的。商灭夏,仅仅是一次王朝的更替,
绝非中国奴隶制的夭亡。相反,奴隶制文明经过殷商的发展,比夏的奴隶制
更加成熟、更加稳固。
… Page 84…
(1)商汤建国
同夏族一样,商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一个很古老的部族,在灭夏以
前,已经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
商的始祖名契,契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约略与夏同时。它最先的居住
地可能是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古史传说,商族为玄鸟所生,由此神话足以推
想商人的图腾精神及报负。
也许正是商人最初畜牧业就比较发达的缘故,商也因之成为一个具有迁
徙传统的流动氏族部落,从契到汤14代有8次迁徙便是显例。高频率的迁移
活动使商族接触外部世界、了解和吸收其它氏族优秀文化的机会大大增加,
保证了商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的存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商族的兴起除
了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之外(比如到夏朝末期,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能已
经超过了夏当时的水平;在商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甚至还出现了农业与手工
业的初步分工),同外界多方面的交流、沟通,恐怕不能不算作一项重要的
因素。
以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