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家侦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同情和羡慕,可是当知道他之前有过女人而且后来为了朱媚又抛弃了那女人之后,沈三石在她们的印象中只有一个词,那就是见异思迁。

第255章满江红暮春

第255章满江红暮春。

如今有两个嫌疑人是已经知道的。

所以,离开沈府之后,他们一行人并没有回县衙,而是直接去了七里铺。

七里铺只是一条街的名字,那里面住的大多是落魄书生,虽然破旧一些,却是充满了文学味道的,当然,因为人性的复杂,在这些所谓的文人当中,也不乏品德低下之辈。

在七里铺这个地方,每天总会看到一些书生坐在一个小茶摊上,喝茶吟诗作词,有时遇到好词,大家要忍不住唱遍整条街的。

他们虽然贫苦,可能苦中作乐,以诗词为伴,却也不错。

花郎等人来到七里铺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一个茶摊上的几名书生一个个的吟出自己昨天晚上所做诗词,然后相互比较欣赏,遇到好词,不管是谁写的,先干一碗茶再说。

看着好像觉得这些书生好奇怪,可明白其中滋味的人,自然明白。

要在七里铺找人并不困难,只是有些花费时间,而且包拯担心,若是他们一家一家的问孙一文在什么地方,可能会惊动孙一文,导致他潜逃,所以他们觉得还是找几个书生问一问的好,孙一文也是书生,自然和这里的书生熟识,问一下,应该能够更快的找到孙一问。

只是谁去问是一个问题,这些书生虽然地位低下,可大宋的读书人都是倔脾气,亦或者说有些自大,若是包拯去问,他们可能一点面子都不给,让衙役去问,只怕更是不信,最后思索一番,由花郎和公孙策两人去问。

花郎和公孙策两人都是书生,书生和书生交流,应该最合适不过的了。

而花郎虽然不是书生,却也不能够直言出来,不然让大家怀疑,那就有些不妥了,所以花郎只好硬着头皮充当书生。

来到那些书生跟前,公孙策先是行了一个礼,随后问道:“请问,孙一文住什么地方?”

那些书生正在吟诗作词,雅兴十足,被公孙策这么一问,顿时觉得扫了雅兴,于是不耐烦的说道:“就在这条街,自己去找去,扫了我们的雅兴,你知道我们少做出多少好词来嘛。”

见这几个书生如此无礼,花郎心中有些怒意,于是上前一步,冷冷道:“几位做是诗词如此不入流,竟然还敢在这里大言不惭,真是丢尽了书生的颜面啊!”

花郎这分明就是挑衅,那些书生都是傲气的很,何时被人如此侮辱过,别人可以说他们没钱,但却绝不能说他们的诗词不入流,这是文人的坚持,当然,也是他们的坚持,如今有人说他们的诗词不入流,他们又怎肯罢休。

只是读书人嘛,动手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所以这个时候,其中一个文人冷冷一笑,道:“我们刚才在做有关暮春的词,你若是能做出一首让我们心服口服的词来,那么好说,我亲自领你们去孙一文的家,如何?”

公孙策一听,顿时有些慌了,这倒不是说他做不出诗词来,而是诗词这东西,不是随口就能来的,再者诗词方面,高下很难比,如果这几个书生不认同,那岂不是难过这一关?

所以这个时候,公孙策就想暗示花郎,不要跟这些书生较劲,他们不肯说,那他们就去找其他人好了。

只是,花郎这人就是看不惯这些个书生,所以他要给这些书生好看,当然,花郎作词是做不出来的,不过还好他并不需要作词,只需要吟出一首就行了。

这个时候,花郎望着那几个书生,喊了一声:“笔墨侍候!”

那些书生被这么一喊,也有些心悸,于是连忙将笔墨拿来,只是笔墨拿来之后,却发现没纸,遥眼一望,发现茶摊处有一块帆布,于是也不管茶摊老板愿不愿意,那些书生就给拿了来,而茶摊老板呢,也是好奇,想看看这些书生之间的比斗,所以也就没说什么,而且如果眼前的这个书生词真做的好,兴许还能促进他茶摊的生意呢。

几名书生将帆布按在墙上,让花郎来些,花郎也不推脱,拿起笔便在那帆布上写道:满江红暮春。

五个大字写出之后,那些书生并无觉得有什么好惊讶的,毕竟满江红这个词牌名已经有不少人用了,而且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他们要看的是词的内容,而不是词牌名。

花郎浅浅一笑,继续写道: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这上阕一出,那些书生顿时惊呆,手掌都开始颤抖起来,墙上的帆布都快掉了下来,公孙策在一旁轻声吟出,顿觉韵味十足,就好像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暮春时节百花残败的画面一般,让人思之心动。

而那些书生当中,其中一人竟然忍不住高声喊道:“好词,好词,真是好词啊!”

温梦和花婉儿他们并不懂诗词,只觉得这几句话读来极其舒坦,如今又听那些书生叫好,于是心头充满了自豪之感,就差冲上去也高声呐喊了。

花郎心中暗自得意,随后继续写道: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这下阕一出,整个场面倒安静了几许,温梦一看,心想难道花郎写的这几句不好,以至于这些书生都没看上?

这般想着,温梦便要为花郎抱不平了,可这个时候,公孙策突然高声喊道:“妙极,若只有上阕,这也不过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象的诗词,可这下阕一出,整首词的意境立马上升了一个高度,触景生情,好,好,好啊!”

在公孙策说完之后,那些书生也连忙跟着附和:“这是我们见过的写暮春写的最好的词了,这位兄台,刚才我们几人多有得罪,还请见谅,不知兄台如何称呼,我们日后可还能相互切磋?”

到这个时候,温梦才终于放下心来。

第256章词楼

第256章词楼。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这是辛弃疾的满江红暮春,通过对暮春景色以及美人闲愁的描写,来抒发自己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情怀,此时被花郎写来,也算是应景,毕竟这些书生都没有什么功名在身,一生所想,都是入得观察,报效国家,他们就像这首词中所描述的暮春残败和那美人闲愁一般,郁郁不得志。

几番叫好之后,花郎向那些书生行礼,道:“在下花郎,切磋不敢当,现在还请诸位中的那一位领我们去孙一文的家。”

此时的花郎并无得意之色,甚至半点不想再谈论诗词,那些书生自知输了,也只好由一人出面,领他们去孙一文的家。

在一个人领花郎他们去孙一文家的时候,剩下的文人不由得长叹起来,道:“原来这位便是名声响彻江南的花郎花公子,以前只听说他当了侦探,破了不少奇案,没想到他作词做的这么好,真是大才啊,若是去科举考试,得个状元回来,也能广大我天长县门楣。”

另外一名书生则摇摇头,道:“唉,可惜了,我听说他父亲临死之前告诉他,不要入朝为官呢,具体事情也不清楚!”

两人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更加惋惜,而这个时候,一人提议道:“这花郎不知找孙一文做什么,不如我们跟去看看?”

大家这么一商议,就连忙离开茶摊,向孙一文家赶去。

孙一文的家是破败的,门口的春联因为一整个春风的吹打,此时也有些剥落,那名书生指了指门,道:“这就是孙一文的家。”

花郎上前敲门,可是并没有人回应,花郎和包拯两人对望一眼,心想不好,这孙一文莫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逃了?

两名衙役粗暴的踹开了门,然后冲了进去,他们在那间破旧的房间里搜了好几遍,可是一点人影都没有看到,包拯叹息一声,道:“来晚了一步。”

站在一旁的书生见此,也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花郎是侦探,包拯的县令,他们来找孙一文,肯定是要抓孙一文的了,只是如今孙一文不知了去向。

就在众人有些失落的时候,一名书生站出来说道:“现在这个时候,孙一文一定在词楼里吟诗作词,那里会在家,你们想要找他,可以去词楼,也可以等到天黑。”

听到这句话之后,众人有些欣喜,可也有些不解,他们在天长县这么久了,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词楼这个地方呢,如果这个书生说的是真的,那这孙一文也就是没有畏罪潜逃了,他是清白的吗?

花郎走向前,向刚才说话的书生行了一礼,随后问道:“不知这词楼是什么地方,那孙一文又为何在那个地方吟诗作对呢?”

那书生见花郎来问,多少有些得意,道:“这词楼在我们天长县的书生当中是最有名的地方了,那是一个品茶喝酒,吟诗作词的好地方,只不过想要进去,却必须衣冠端正,而且还必须给足了份子钱,像我们这些个落魄书生,恐怕也只能在一旁干羡慕了。”

听完这书生的话,花郎忍不住长叹一声,他还真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而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往往越发让人想要去看一看。

于是离开七里铺之后,大家按照那些书生所说,找到了词楼。

词楼这个地方看起来很古朴,门两旁写有温庭筠的一首词,像极了对联般的工整。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是温庭筠的梦江南,极富韵致,给人一种明丽清新之感。

单从词楼的门面上来看,的确是极其吸引读书人的,只是在花郎他们几人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