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唐再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己也不肯定似的,这就更让杨氏相信儿子说的是真的了。

“你,你是说,你遇到天上的仙子了?”杨氏话里隐隐带着些颤音。

李曜却茫然摇头:“孩儿不知……许是,许是孩儿当时伤了脑袋,迷糊了吧?”

“不!不会!”杨氏忽然坚决起来:“如果只是迷糊了,怎么会一醒来就……就聪明了这么多?”

李曜见她信了,心里嘿嘿一笑:那是,咱现在是一个脑袋里装了两个脑袋的货,其中一个还是一千多年后的先进大脑,能不聪明么?古人毕竟是古人,这种神仙之说,他们竟是深信不疑。

杨氏面色激动,来回踱了几步,喜道:“此事你可曾告诉你父亲?”

“未曾。”

“为何不说?这正是天大的喜事啊!”

李曜轻声道:“娘,孩儿并非嫡子,此事……只怕还是不说的好。”

杨氏一怔,眼中的欣喜逐渐隐去,半晌才默然点了点头,叹道:“你能顾虑到这点,很好,只是你……罢了,罢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为娘倦了,你也自去歇了吧。”

“是,娘。”

李曜走后,杨氏怔怔看着他的背影,半晌,深深一叹,转身看着雪中的寒梅,落寞的眸子中闪烁出一丝光芒——

李曜走进自己的小院,来到虚掩的房门边,便听见里面似乎正有人收拾东西。他推门一看,却见赵颖儿正在他的书案便整理笔墨纸砚,火盆里似乎又添了些石炭,烧得更旺了,屋子里暖融融的,丝毫不像外面那般寒冷。

赵颖儿听见房门推开的声音,抬头一看,见是李曜,立即露出甜甜地笑容:“少爷。”

“不是让你歇了吗?怎的又来忙了,这些稿件我自己便能收拾的。”李曜一边说着,一边脱了鞋走进房间,跪坐在火盆旁边伸出双手烤火。

赵颖儿立即走过来,站到李曜背后,轻攥着小拳头在他两肩上敲着,嘴里却笑道:“少爷说笑呢,少爷没休息,颖儿怎么能休息?”

李曜没防备她过来是敲背,被她一敲,身子下意识绷紧了一下,然后才发觉她只是习惯性地过来给自己敲背,这才放松下来,苦笑道:“我有手有脚的,你年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自个累着自个,以后我写写画画的这些东西,你等我自己收拾就成了……怎么了?那要不你给我研墨就好了。”

原来李曜说着,忽然发现赵颖儿的手慢了下来,不禁有些奇怪,以为自己不要她做事反而让她伤心,连忙转头一看,却看见这小丫头脸色微微有些涨红,倒像是有些尴尬害羞一样,一愣之下才知道自己这句话让小姑娘想岔了,坏就坏在那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李曜干咳一声,下意识看了看小姑娘的胸脯。因为火盆烧得很旺,小姑娘早已把那小棉袄脱掉,现在里头穿的是一件浅花褙子。褙子是唐朝中期出现的服饰,是由半臂发展而来的对襟式衣衫,通常较薄,穿在其他衣服外面。赵颖儿身材纤细,这件褙子又比较薄,立时便让李曜看见她胸前还真有两朵微微隆起的小蓓蕾。

李曜立即挪开眼珠,作胸襟坦荡状,干咳一声:“呃……那个,有茶水吗?”

赵颖儿也慌忙挪开眼,吃吃道:“有,有叻!”她如释重负地转身走道书案边,端起一具紫砂茶壶,往一只茶杯里倒了一杯茶水,一边用木质茶盘给李曜端来,一边说道:“我见少爷方才写的东西似乎尚未完成,以为少爷一会儿还要继续,就把茶具放在书案上了。”

李曜心道:这小姑娘倒是懂事细心,我十二岁的时候,还一门心思打电游呢,难怪古代女子十三岁嫁人的大有人在,还真是异常早熟,嗯……都开始发育了……咳!

他装模作样以文人逸士般优雅的姿势端起茶杯,大袖虚掩,小饮一口,却发觉这茶水似乎有点盐香味,不过除此之外,水温刚好,不烫不凉,而且入口清香盈颊,一股茶香仿佛直入心肺肚腑,竟让人觉得浑身一轻。虽然他对品茶全无研究,却也知道这茶叶应该很是不错。

李曜正在心中暗忖,既然一介庶子平时所饮之茶都有这等档次,看来代州李家虽然门楣不高,但家业的确不小。不过这还得感谢陆羽,否则现在这茶里只怕还得放些姜末甚至胡椒、酥油之类七七八八的佐料,那就真是大煞风景了。

这话可不是李曜胡思乱想,如果他现在穿越在玄宗开元年代之前的唐朝,那么他穿越之前只怕要自带茶水。否则,除非他家里乃是高官贵族,不然平时几乎很难喝到茶。因为在此时,“茶”是一种很高贵很有文化很装逼的饮品,路边小店档次太低,寻常人家品味不够,日常都不会准备这种东西,只能到寺庙里或者某些南方来的高官贵人家里,才有机会品茗。

在唐玄宗时代以前,中国北方地区,不但街上的饮食店里没茶水,就是普通贵族官员家里,也不要指望谁家能动不动给来访的客人端杯茶上来,平民百姓就更别提了。至于为什么……难道我国人民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就开始喝茶一直至今的?

可以这么说,假如李曜在穿越之前已经养成了天天喝茶的习惯,那么西汉之前的年代,他最好都别穿过去——穿过去要想喝口茶,那得装病,求医生给开药方的时候把一味叫“茶”或者“荼”,又或者“茗”的树叶子加进去,然后让家人花大价钱去药铺买来这味药,自己煮水喝。

如果很想穿越到西汉,又要坚持天天喝茶,那他除非能在落地时找好坐标,一定降落在西汉的蜀中也就是现代的四川省里。因为味觉特别发达的四川人民,从西汉时代就开始全民饮茶了,但也仅限于此地。要是落点不准穿到了别的地方,就只能跟群众一起嘲笑“瓜娃子没事成天喝药做啥子?”

要是穿到南北朝,落点范围倒是可以扩大到整个南方,但最好是投胎上层贵族社会,跟乌衣巷的王谢子孙们一起挥挥拂尘、喝喝茶水、谈谈理想、说说人生、论论境界。

而如果一定要穿越到唐朝,又想见识见识李世民或者武则天,还想在帝都长安或者东都洛阳里喝到茶,那就真有点技术上的难度。由于隋唐都是继承了北朝的政权和价值取向、生活习惯,所以在初唐社会里,乳制品的普及程度比茶类饮料高得多,去人家里讨一杯酸奶酪或者米酒都比讨茶喝容易得多。

所以说要想喝茶的话,要么去那些保持了南方生活习惯的江东华族家里,要么去寺院里——僧人是普及饮茶习惯比较早的群体之一,因为茶水有兴奋作用,能帮助他们保持头脑清醒多念几卷经。

但还是有问题,因为就算到寺庙里讨到了一杯茶水,李曜也不能确定他真能咽得下去。

为什么?因为那茶水里面,除了茶叶之外,还可能有葱、姜、胡椒、大枣、苏桂、桔皮、薄荷、酥酪……甚至是牛羊猪肉的油脂。

就算他运气出离的好,那里面除了茶叶,其他东西全都没有,但是只要仰头喝上一口——很好,这茶水百分之九十九是咸的,至少肯定要加点盐,要不然算什么煎茶嘛……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喝茶的习惯在中国大范围流行开来,从那之后,普通人家和饮食饭店大多都能供应茶水了。但是,终唐之世,很多人——甚至有说是大部分人——喝茶的时候,习惯往茶里加入以上所说的种种佐料。

这些人的神奇熬茶法大致步骤是这样的:先拿茶叶,茶叶是用鲜叶蒸焙烘干加工出来的,有可能是零散叶状,但更多的是紧压成饼状,比较象现代的生普洱饼,然后把茶叶掰碎了,上火烤……烤得又红又干,捣碎了倒进瓷瓶里。接下来烧水,水开之前,往锅里加入上述种种佐料。水开后,把茶叶末倒进水里,跟佐料一起煮啊煮,煮成一锅“茗粥”,倒出来分好杯,开喝。

作为现代人,李曜当然觉得这么着煮出来的茶水根本没法喝。而在此时的唐朝,也有一个人这么想,比如有一个叫陆羽的家伙就会站出来,对着“茗粥”跺脚大骂:“这也叫喝茶?”

陆茶圣大力倡导的、高雅清新有文化有品味的、被日本人学走部分且保留至今的正宗唐式煎茶法是这样的:先掰碎茶饼,丢容器里上火炙烤,至少火力均匀地烤两回,越干燥越好,据说这样可以使茶味增厚。接着把烤好的茶叶趁热放进纸袋子里,防止香气外溢,放凉。然后把茶叶倒进专用的茶碾子里的,碾得越细越好。碾成菱角那么大的碎屑不成,至少要碾成细米状,能碾成松花粉状最佳。碾碎的茶屑再倒进茶罗子,用罗筛一遍,反正就是要细细的茶粉。茶粉收好,可以开始烧水了。陆茶圣认为用山泉水煎茶最好,江河水较差,井水最差……自来水不考虑。

接下来,用特制的风炉、上好的炭、专用的小锅釜烧水。水面有鱼眼纹,微微发声的时候,叫“初沸”,这时候加盐;锅边缘如涌泉连珠冒泡,叫“二沸”了,这时候用瓢舀起一瓢水出来,放旁边备用。然后一边用竹具搅动锅里的沸水,一边往水中心撒茶粉……很快水又开了,汹涌激荡,于是把刚才那瓢水倒回锅里,压一压火头,别让茶粉迸到外头。等到“腾波鼓浪”的“三沸”一出现,这茶就算煎好了,赶紧离火别再继续煮,端着锅往那些高贵的青瓷白瓷茶碗里分倒吧。分茶也有要诀,要诀在于把茶水上的浮沫(茶粉不是速溶咖啡粉,大部分在水里呈飘浮状)艺术地倒进各个茶碗里,最基本的要求是:厚薄均匀,看着舒服,高手甚至能把这些浮沫酙成各种图案各种造型来比试“斗茶”。最后要注意的是:煎一釜茶最多只能倒五碗,限量版才值钱,再多了就不够高贵冷艳,而是“饮牛饮骡的蠢物”了。

陆氏煎茶法公布以后,很快作为上流社会贵族人士玩高雅的标准之一,风行全国,传诸后世,福延东瀛,经久不衰。所以如果要喝茶,只能穿越在开元天宝之后——差不多也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在民间虽然很可能依旧只有味道奇怪的八宝乱炖茶,但是在皇室贵族或者豪商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