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沧狼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藩一个人情,因为他最大的对头给严氏父子除掉了。”

耿少南冷笑道:“陷害忠良,里通外贼,这样的严党,不除天理不容。”

不过他说到这里,又勾了勾嘴角:“但那也是我即位以后的事了,现在,还暂时要利用他们,陆总指挥,你继续说,以后怎么样了?”

陆炳笑了笑,说道:“以后那汪直就派了自己的副手罗龙文,以幕僚师父的名义,投到了严世藩那里,为两人之间的串联提供方便,清流派的官员,自张经之后,也有几任到浙江的,因为徐阶的老家就是在靠那里的松江华亭府,在东南一带根基深厚,可是严世藩却是借用倭寇的力量,一旦新官上任,就由汪直发动大规模的袭击,杀人劫城,无恶不作,当地的官员又不能制,就罢官的罢官,杀头的杀头,最后,这个浙直总督的位置,落在了严嵩的门生胡宗宪的头上。”

耿少南勾了勾嘴角:“胡宗宪?这个名字我听说过,不过他不是在东南打得还可以吗?听说是屡胜倭寇,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不成?”

陆炳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一丝得意的微笑,今天有这个机会,让他把多年刺探的情报向未来的主子汇报,显示出自己的能力,是让他极爽的事情,他说道:“胡宗宪虽然是严嵩的门生,但为人还算正直,也有一些读书人的清高,想要青史留名,而不是作为一个严党成员给自己多捞好处,所以他到了浙江之后,就开始整军备战,想要武力消灭汪直。”

“但是大明开国百余年来,军户卫所制度早已经崩坏,名义上有百万大军,可实际上能用的,不过边军的数万兵马而已,江南一带的卫所糜烂尤其厉害,前些年曾经有过一次,也就七十二个倭寇,一路从浙江沿海登陆,杀到了南京城下,转战几千里,杀伤官员数千,却不伤一人,最后在南京城外挑衅,击杀南京城出城挑战的守军千余人,吓得南京城九门紧闭,全城戒严。”

耿少南长叹一声:“这件事我当初刚听到时,根本不敢相信,大明的军备,竟然糜烂到了这种程度,让人难以置信啊。”

陆炳点了点头:“我大明一向是以文制武,兵将互不知的制度,开国时的军队还有战斗力,现在承平日久,东南一带多年不打仗,那些军户早就给长官和官员们盘剥,成了种田的军奴,毫无战斗力可言,武库里的军械,也是年久失修,根本无法作战,这才让倭寇如此嚣张。”

“胡宗宪深知此弊端,所以向皇上请命,要求在东南一带私募新兵编练,由于倭寇为患日益严重,朝廷在东南的税收严重受到影响,本来东南的税赋差不多占天下的一半左右,自从有了倭寇之乱后,就只剩下原来的不到三成了,皇上觉得与其这钱给倭寇抢了去,不如用来整军备战,就答应了胡宗宪的要求。”

“于是胡宗宪就开始重用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让他们编练新军,几年下来,果然有了成效,汪直和徐海等倭寇首领几次被重创,损失惨重,再也不复以前那种予取予求,如入无人之境的威风,所以汪直没有办法,只有直接派罗龙文与严世藩联系,请求他的帮助。”

耿少南皱了皱眉头:“这些事情,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陆炳的脸上闪过一丝惶恐的神色,额头开始冒汗:“这个,还请千岁先恕我无罪,卑职才敢开口详说。”

耿少南脸色阴沉,说道:“以前的事情,我可以既往不咎,但以后我得登大位之后,你如果还有什么私下的行动,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你说吧。”

陆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是,千岁,卑职就跟您实话实说了,因为在东南一带,有不少锦衣卫的分部在监视胡宗宪和严党,所以他们通倭的事情,卑职是一清二楚的,但是以前卑职也曾经有把柄在他们手中,当年我们曾经联手对付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事后也一直保持着盟友的关系,严党为我在朝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局面,而我也为其打一些掩护,这东南之事,事关国家,不能只因为皇上一个人的面子,就彻底海禁,那样是不可能禁住的,因为此举会断了沿海几百万百姓的生计,如果严格执行,恐怕会酿成民变啊。”

耿少南冷笑道:“明明是你们内外勾结,倒成了一心为国了,陆总指挥,你这逻辑还真是强大,好吧,念你对我全盘吐露的份上,这事就此揭过,只是如果以后我当权,你的任何事情,都需要向我坦白,不然的话,咱们的这缘份,也就尽了。”(未 完待续 ~^~)

第一千八百九十二回 生财之道

陆炳擦着额头的汗水,唯唯诺诺,不停地称是,耿少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么说来,这个胡宗宪并没有听严世藩的话,反而是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所以,他就把倭寇往死里打,打得汪直向严世藩求援了,是不是?”

陆炳点了点头:“正是如此,那个严世藩,已经财迷了心窍,他看出了东南海外贸易的巨额收益,如果和汪直联手,那不用几年,就富可敌国,所以他也是认为剿不如抚,与其花大钱武力消灭,还不如花钱收买招安,让汪直归顺朝廷,为朝廷的商船队保驾护航。”

“只是他也清楚,皇上是根本不会同意他的这个计划的,所以他只能背着朝廷,暗中与汪直接触,讨价还价,同时让严嵩对胡宗宪加以约束和牵制,最后胡宗宪不听他的号令,他干脆就架空胡宗宪,逼胡宗宪自己上书请辞。”

耿少南点了点头:“这些事情,我也略有耳闻,一直在奇怪胡宗宪这样的东南名将,为什么就稀里糊涂地丢了官职,原来这中间还有这样的隐情啊。但我听说胡宗宪诱杀了汪直,那又是怎么回事?”

陆炳笑道:“这就是另一回事了,胡宗宪也和汪直多次交过手,但是新编练的士兵战斗力虽然还不错,不怕死,不怕苦,但是经验和装备上,尤其是水师的装备,远不如财大气精的倭寇,几次大战下来,在陆地作战可以占上风,可是倭寇打不过就上船逃跑,再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四处打劫沿海各地,双方陷入了相持,胡宗宪固然让倭寇无法抢劫成功,但也无法消灭倭寇,时间长了,军费越来越多,连皇上都开始改变态度了。”

“所以胡宗宪没有办法,只好以打促和,靠着战场上的些许优势,秘密和倭寇接触,他知道汪直所要的,无非也是通商开市这件事,于是就不停地向皇上密奏,晓以利害,本来皇上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虽然自己的面子重要,但是只要汪直能退让一步,名义上投降,归顺朝廷,也算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这事本来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但是严世藩不愿意让胡宗宪独占这样的大功,于是就开始趁机使坏,他有罗龙文这个内线,知道两人秘密谈判的所有细节,包括双方的开价,于是就让罗龙文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给了浙江的监察御史王本固。”

耿少南喃喃地说道:“王本固?这个人好像是徐阶的门生啊,怎么严世藩会把这样的消息,泄露给清流派的官员?”

陆炳哈哈一笑:“千岁,这胡宗宪毕竟是严嵩的门生,如果严世藩指使自己的手下御史弹劾他,那就是严党内斗了,这样一来,严党的其他成员会人人自危,而清流派的官员则会当成个笑话看,党争党争,底线就是要维持本集团面子上的团结,万万不可以自乱阵脚,就算严世藩再不满胡宗宪,逼他下台,这个恶人也不能由他来做。”

耿少南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所以他故意把此事告诉王本固,此人还以为找到了弹劾严党重要成员胡宗宪的利器,就上了奏折,由于胡宗宪给皇帝的都是秘奏,见不得光,皇帝一看此事败露,不想自己失了面子,于是就拿胡宗宪当替罪羊了。对吧。”

陆炳点了点头:“正是,本来汪直以为条件谈妥了,就放松了警惕,上岸开始准备通商的事情了,可没料到还有反水这一出,胡宗宪为求自保,只能抓捕汪直,将之斩杀,从此东南沿海再没有汪直这样的人来约束倭寇,其他的各个倭寇集团的首领,也都不再相信朝廷有招安的诚意,就开始疯狂地打劫沿海,兵连祸结,一直打了四五年。”

耿少南冷笑道:“国家大事,竟然给这些人当成谋私利的工具,只可惜苦了沿海的百姓,我若登基,一定不会这样,会放开海禁,只有如此,才是长治久安,彻底解决倭寇问题的办法。”

陆炳微微一笑:“卑职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这样斗了几年,胡宗宪手下的戚继光,俞大猷等部渐渐渐地有了战斗经验,也开始逐渐地在海战装备上赶上倭寇,这时候严世藩一看倭寇要被消灭,又急了,因为如果倭寇被消灭,已经跟自己撕破脸的胡宗宪,断然不会再把东南的海外贸易收益孝敬给自己,要想继续控制东南沿海,只有另想他法。”

“于是严世藩就不停地跟汪直之后的倭寇集团首领徐海,毛海峰等人联合,捏造了不少胡宗宪通倭,跟倭寇私自招安,议和的证据,最后终于罢了胡宗宪的官,但是严党这样内斗,最后的浙直总督却没落到他们的手里,本来严世藩想让罗龙文来当继任的总督,但是皇上似乎看出了些什么,这回没有让罗龙文上任,而是让清流派的干将谭纶去浙江主政,现在徐海已死,只有毛海峰还在召集一些东洋真倭在搞海盗式的袭击,这也正是严世藩这回要找千岁的目的。”

耿少南冷笑道:“他是想提前争取我的同意,以后开海禁,让这些倭寇当海商船队的护卫,这样海外贸易的利润,就能归了他严世藩,对不对?”

陆炳点了点头:“正是如此,现在大明一年的国库收入不过四千万两白银,可是东南一年的海外贸易额,就可以达一亿两白银以上,由于丝绸是有十倍以上的利润,所以这一亿两至少可以赚七八千万两,相当于两个国库的收入了,严党怎么能不心动呢?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收买党羽,控制朝堂,彻底地压倒清流派的官员。”

耿少南冷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