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方大地的永恒之声-泰戈尔及其创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对此事,黛维夫人在《家庭中的泰戈尔》一书中曾作过详细的记述。他在信中对英王的“大不敬”,引起了英国人的反感,以后对他一直耿耿于怀。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脆弱的东方大国,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曾写文章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 《俄罗斯书简》一书。虽然他对社会主义不能充分了解,但是他向往这个崭新社会,想把这个神奇的世界搬到印度人民中间去。他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始终如一,在80岁生日述怀的文章中,还特别强调和赞扬苏联的成就。别人的攻击并没有影响他心目中苏联的美好形象。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贡痛恨法西斯丑类。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正的忠实的朋友。

  1941年8月6,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在当时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报刊都发表了许多文章,表示知识分子和他的中国读者对他的深切悼念和缅怀之情。

  泰戈尔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始终站在正义一边,反对非正义的暴行。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忠诚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在妻子生病时,他始终坐在她床边,给她搧扇子。女儿患病,他亲自抬担架送女儿回加尔各答,一走就是二三十里。他待人亲切,很有幽默感,常常说笑话。对“下等人”,对小动物抱有无限的同情。泰戈尔所具有的这些高贵品质赢得了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丰富而矛盾的思想:泛神与博爱

  在泰戈尔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曾经跨越几个不同的时代。总体上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年代。印度和国外的,古代和现代的许多思想都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但是,这个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印度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泛神论的思想。即梵我友人合一,人与宇宙是一个统一体。泰戈尔曾经对黛维夫人说:“在黎明时分,当我那天上的朋友(指太阳)用他的光流沐浴着我的时候,我想从我自己中走出。我们心中有两个 ‘我’,两个人:一个永远无尽无休地为贪婪、不满、苦恼、忧愁、快乐以及其他一百种情绪所左右;另外一个是更伟大的 ‘我’,他高出那一切,能自制;自我完善——可是那个更大的自我隐藏起来了……因此,每天我坐在早晨的阳光里,我尝试着脱离开那较小的 ‘我’。我不能为自己创造任何上帝并且向他祈祷。我只是尝试着从我自己中解脱出来……那对我就是真正的解脱。”确实,泰戈尔是超越了平凡人生和世俗世界的。

  但是,泰戈尔的思想又总是矛盾着的。一方面,他相信宇宙万有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与协调的。他最喜欢使用的名词是“爱”,“互相依赖”、“互相关联”、“互信互助”、“协作”等等。他相信并提出“韵律”是宇宙间的最高原则。人们总是说:“他向全世界宣扬一种爱与快乐的教训。”与此同时,他又大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教条。他相信宇宙万有流转不息,永不停滞。这种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的观点,是泰戈尔思想中的精华。这种思想中的矛盾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他多少相信神术,甚至相信轮回转生;但是同时又相信天演论,喜爱并且相信自然科学;他提倡东方的所谓“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所谓“物质文明”。他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对这一点,他自己又是非常清楚的。他在1924年写给罗曼·罗兰的信中说:“我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种经常发生的内战。”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泰戈尔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思想家和哲人。“印度荣誉的守护人”

  在印度近现代历史上,甘地和泰戈尔同是两位闻名于世的伟人。他们分别是伟大的圣雄与歌手,同样对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实干家甘地与艺术大师泰戈尔之间固有的差别,逐渐为人们所忽略。而今,泰戈尔在人们记忆中已不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其重要地位日益得到公认。圣雄甘地就曾经盛赞这位诗人是“伟大的哨兵”,是印度荣誉的守护人。这是一个非常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性的总体评价。泰戈尔也正象一个哨兵那样,在道德沉沦的年代,守护着仁爱、欢乐、自由与和谐的伟大理想。任何对泰戈尔的全部贡献加以评价的尝试,都必须包括对他的哲学世界观、宗教思想和教育观点的研究,而不能单单着眼于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在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泰戈尔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神秘的哲人和诗神、美神的象征,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林中茅庵,用诗歌为神编织美丽的花环。泰戈尔对当时的每一个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重要问题差不多都作过独到的论述,而且其中的许多思想都得到后人的普遍承认。

  然而,泰戈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主要还是诗人和艺术家。他的思想和感情在诗、歌、画中得到了优雅而自然的抒发。在他的才智与艺术技巧之间有一种美妙的和谐,歌手与哲人同时自然地集于一身。泰戈尔在创作中总是不忘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职责,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他所心爱的艺术。

  泰戈尔的创作成果之丰富是惊人的,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如此创造力超常的人物,是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十岁出头,他就开始写一些严肃的诗,而他的最后一首诗写于八十一岁高龄,一星期后他便溘然去世了。他写了上千首诗歌,还写了一千二百多首歌词,并且自己为其中大多数谱上了曲,三十八部戏剧,包括悲剧,喜剧,谐剧,寓言剧,舞剧,独脚戏,它们构成了他对戏剧文学的独特贡献。他甚至还导演了自己创作的许多剧作,并在一些剧里扮演过角色,担任过舞蹈音乐的指挥。泰戈尔写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和近二百篇短篇小说。在对美术产生极大兴趣,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绘画时,他已经六十七岁,在活跃而充实的一生中的最后十二年,他创作了二千七百多幅绘画作品。他所致力的种种艺术中,诗歌和音乐是他最倾心的。在孟加拉的一些穷乡僻壤,农民和船夫们交口传唱他的诗作和歌曲。十三世纪,阿米尔·库斯洛曾在音乐与诗歌两个方面都赢得了同样的声誉。从那时起,印度还没有产生过一位象泰戈尔那佯,在这两大艺术领域增辉添采,并作出如此伟大贡献的天才。如同歌德影响了他那个时代的德国文学一样,泰戈尔堪称印度文学史上的泰斗。印度整整一代作家都受他的影响,并带上他的特征。因此,有时人们称“泰戈尔的印度文学”是并不算过分的。

  印度文学对于世界文学有着悠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谈到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哪一个作家也比不上泰戈尔,他是东方国家在近代和现代第一个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作家。

  早熟的天才

  ——泰戈尔的早期创作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个早熟的天才。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从十三岁到十八岁,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作品;1881年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晨歌》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是泰戈尔创作道路上一个新起点,面向人生,面向现实生活。1890年诗集《心中的向往》出版,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在这一时期,他还写了两个剧本,即《国王与国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的习俗。从这以后他的许多著作和作品中都不断出现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或母题:一个民族必须不断进步,决不能固步自封,更不容许倒退。

  早期诗歌创作

  1880年2月,在英国逗留一年半后,泰戈尔回到了祖国印度。一离开潮湿、沉闷的英伦,泰戈尔的心情格外愉快,被压抑了很久的创作潜能也被猛然唤醒。他的奔放的诗情找到了释放的机会,就象一条冲决堤坝的河流,一泻千里。环境的变化似乎为他酿造了久积的创作冲动,随后几个月里他写的诗,全都收在一本题为《暮歌》的集子里。这本诗集的出版发行是孟加拉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它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且标志着泰戈尔早期创作的重要收获。“我精神上承受着痛苦的重负。

  来吧,夜幕,轻轻地向我走来。

  近一点,再近一点——我寂寞的心

  渴望把自己深埋在你的怀抱里。”

  虔诚的祈祷为《暮歌》定下了哀婉感伤的情调。集中一些诗作的标题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希望与失望》,《欢乐的挽歌》,《不可容忍的爱情》,《失败之歌》,《毒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