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蕃之事,便是刘爱卿需要朕,朕都会亲自前往,毫不退缩,更何况是你李敬玄!此事断断不许,你速速回去准备出征吧,朕乏了。”
说完之后,高宗便下令身边内侍将李敬玄赶出后宫。
李敬玄苦着一张脸,唉声叹气了半天,却是无可奈何,只好走出后宫,可是他这一路失魂落魄,浑然已是做梦一般。
“唉,没想到我李敬玄竟然如此倒霉,话还没说完,就被陛下一顿斥责,莫非是天要亡我乎?凭我这两下子,对战吐蕃名将噶尔钦陵,而且是以十八万对战三十万,如何会有胜算?我恐怕刘仁轨这老儿和武后那毒妇,正眼巴巴的看着我战败之后遭受处置的笑话呢。难道我竟然就这样成为他们的笑料?”
李敬玄一路唉声叹气,神思不宁,竟然险些撞到了人。
“对不住,对不住。”李敬玄连连道歉,说完之后就欲再度往前走去。
这时候却听得一人说道:“原来竟是李相!不知李相今日何故如此心神不宁?可是为了吐蕃征战之事?”
李敬玄闻言一怔,顺着声音看去,这才发现对面那竟然是周王李显,顿时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流着泪说道:“大王,下官不懂军事,如何能够对敌作战?这摆明了是遭到奸人陷害,这倒也罢了,关键是这会让我大唐十余万将士无辜流血,下官心中不忍,故此还请大王能救那些将士一救,下官代表那些将士深深感谢大王恩德,除此之外,日后下官亦定然结草衔环,不忘大王恩德。”
李显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此事非说话之所,李相且前往东宫,找太子商议此事,小王亦会随后便到,此次定然竭尽全力,以助李相。”
“多谢大王,大王之恩,如同再造,下官日后定当涌泉相报。”李敬玄顿时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对着李显拱了拱手,然后急匆匆的前往东宫而去。
在李敬玄离开之后,李显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其实李显对李敬玄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比武后、高宗和李贤都更加了解此人,这李敬玄虽然看起来很是正派,而且也颇有才干,所选拔的人才都是人尽其才,绝对是称职的,然而太过于贪恋权力,甚至为了手中的权力首鼠两端,脚踏两只船,一边宣称效忠天后,一边暗中投靠太子,然则李显却知道,他其实对谁都没有诚意,在乎的只是手中的权力,刚才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前线的将士着想,实际上却是生怕担负战败的责任。
不过李显最在意的,却反而是李敬玄最不在意的,这便是那十八万将士的性命。这可都是大唐的子民,经受了长期战争的考验,一个个都是铁血男儿,若是就这么被一个不知兵的领头人给葬送了,实在是大唐的莫大损失!
刘仁轨和武后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可以置这十八万将士的生命于不顾,李显却做不到这一点。
“这些将士们在前线拼死拼活,可是你们却为了一个小小的阴谋而置他们的性命于不顾,难道十八万忠勇的将士,竟然还比不上那一点点权利的争夺吗?你们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但是我们,做不到!所以,这一次就算是冒着得罪母后,甚至得罪父皇的危险,我也要全力阻止此事!”李显紧紧握着拳头,默默的说道。
第209章 为了同一个目标
永安宫,东宫明德殿。
“啊?你,你说甚?连父皇都这样说?唉,这事情怎的发展到了这一步?”皇太子李贤在听李敬玄说完之后不由得吃惊不已,轻轻叹道:“此事很是明显,绝对是刘仁轨那厮的阴谋,哼,平日里本宫看那厮一本正经的样子,还以为是个直臣,却没想到竟然也是如此小肚鸡肠,挟私报复,哪里还有甚正直无私的风骨?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连本宫都知道,父皇怎的也看不出来?真是老……”
李贤本来想说高宗老糊涂了,可是刚说了一个字,就意识到不对,连忙住口不说,可是话中的意思在场的哪个都是清楚明白。
但是所有人全都毫无例外的装聋作哑,好像刚才李贤什么都没说一般。
李贤见大家都是这样的表现,心中略感安慰,但是他却也是满脸的尴尬,过了一会才缓缓说道:“可是圣旨以下,父皇又如此态度,本宫就算是求情,恐怕也没什么用,反而会惹得父皇不高兴,万一因此而让父皇犯了病,岂不是本宫不孝?所以,李相,依本宫看来,你就勉强应下吧,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旦父皇做了决断,我这皇太子也不好使。”
“这,这,太子殿下,你可要搭救老臣一把呀,老臣这几年你将腹心托付,虽无功劳,也有苦劳吧?若是老臣离了这朝堂,恐怕再难返回了,而老臣相信,此次天后表面上是在对付老臣,实际上是在对付太子呀,如若太子对此袖手旁观,那可是对天后的纵容,这一次是下官,下一次天后的屠刀可就举到了其他诸位同僚的头上了,唉,诸公在太子羽翼之下连性命都难以保全,又如何奢谈加官进爵?如此一来,还有谁再会投奔太子?老臣恐怕到了那时,朝臣们全都投靠了天后,太子将来即便有那么一天履至尊之位,老臣恐怕也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因此,老臣斗胆请求太子殿下,无论如何都要奋勇相救,其实老臣这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太子殿下呀。”
李敬玄一听李贤话中之意,似是没有办法了,自然是心中一沉,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也只能横下心来拼一把了,所以便将那一番话说了出去。
他这意思很明显,我是你的人,你如果不帮我的话,就会让其他人心寒,这样就不会再有人帮你了,那么你这太子做得也就没什么意思了,甚至将来哪怕做了皇帝,也只是一傀儡。
李敬玄这话可谓狠毒,即便是李贤自诩一向豁达,听了这话却也是面色一变,自己如果对李敬玄之事袖手旁观,恐怕一定会寒了众人之心,所以,他心中苦笑一声,然后说道:“李相莫要激动,此事本宫如何会置之不理?明日早朝,本宫便向父皇上书,请求父皇收回成命,另行任命他人,不知李相意下如何?”
李敬玄混迹官场那么多年,可谓是老奸巨猾,如何听不出来这句话应付的成分居多,因为圣旨早已下达,等到明天早朝再去请皇帝更改圣旨,实在的有些晚了,更何况在早朝听政的可是武后,她好不容易抓住一个对付李敬玄的机会,怎么可能会同意更改圣旨?
所以,如果真的诚心要去的话,最好是立刻就去,如果是高宗一个人,或许在群臣的压力下会屈服,但如果是和武后在一起,情况就会变得无比艰难。
但是李敬玄又如何不知道太子的推托之意?所以,顿时产生了一股悲凉绝望的情绪,无奈之下只好言不由衷的表达了谢意,然后向李贤告辞。
心情沉重的李敬玄现在可谓是失望加绝望,整个人再度变得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竟然再度撞着他人,等他反应过来道歉的时候,却赫然发现来人竟然是周王李显。
“李相怎的出来如此之快?莫非是太子答应为你求情了?”李显一脸诧异的看着李敬玄,徐徐的问道。
李敬玄一听这话,顿时苦涩的说道:“太子殿下抹不开面子,确实答应了,然而却说要到明日早朝向陛下求情,可是下官之事如何能够等到明日早朝?下官恐怕到时候连黄花菜都凉了,唉,这,这可真是,算了,一切都是下官咎由自取,只是可惜那十八万将士……”
虽然很是反感李敬玄的虚伪,但是李显却知道,这十八万将士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所以,他强行忍住心中的恶心,拉着李敬玄说道:“李相说的是,小王正是为了此事而来,走,随小王一起去见太子,相信太子亦会给小王几分薄面,现在就去父皇宫中求情。”
“如此,则多谢大王了,大王英明仁义,下官甚是佩服。”李敬玄对李显表示由衷的感谢,然后便随着李显一起来到明德殿外。
片刻之后,太子李贤便率领麾下的心腹们一起出来迎接。
“呵呵,七弟来得正是时候,为兄正有事找你商议呢。”李贤现在也是十分诚挚的对李显表示了欢迎。
其实他也不是不想帮李敬玄,毕竟这人是首席宰相,手中权力之大令人侧目,李贤也不愿意失去这么一个亲信,不过他自己却不敢单独挑战高宗的权威,所以只好用了个拖字诀,以便应付李敬玄之事,现在有李显来了那就不一样了,如果他拉着李显一起面圣,再纠集双方手中的力量,相信胜算怎么也会有七八成了。
所以,现在李贤对于李显可是真心的欢迎。
待得落座之后,李贤便迫不及待的将李敬玄的事情说了一遍,并且悲天悯人的说道:“七弟你看,此事并非李相不想尽力,实在是李相不通行伍,若是强行被拉去打仗,他自身倒是无所谓,可却会令三军将士尽皆处于危险之中,其实想一想,那十八万将士何罪?怎能无辜受到牵累?为兄正是因为想到这一节,才想要尽全力为李相争取争取,争奈势孤力单,只能徒叹奈何,如今七弟来了,那可实在是太好了,所为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相信只要你我兄弟齐心协力,定然会让父皇收回圣命,拯救这一十八万无辜的将士。”
李显自然知道他这位太子老兄虽然年纪不大,却也是一个无利不早起之徒,满口的仁义道德,实际上却也是为自己争取一点利益,他敢保证以李贤的个性,如果不是为了保住李敬玄,绝对不会把这十八万将士的生死放在心上,所以听了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心中只是暗暗冷笑对方假仁假义而已,不过在表面上却也表现出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点了点头说道:“太子殿下悲天悯人,一心为了匡扶社稷,实乃大仁大义之举,小弟佩服之至,只要太子一句话,小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今太子殿下为十八万将士请命,小弟身为堂堂皇子,自当披肝沥胆,为太子殿下之马首是瞻,不知太子殿下何时前往父皇宫中?小弟定当尾骥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