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ブ省4蟮卣鸲F亩嗔橐臁K苟嗄嗣弧N嵋阉バ唷0部删昧簟H甑鄙苹ふㄑ鄄亍F占萌河小L豳试弧Jト怂抵5本澄奘欠恰N医裎虮拘浴N薜酪辔蘩怼C鄱嗍苜室选N室驴纱酢T淮艘挛选9始僖灾っ鳌H晟砦弈选:渭倨湟隆;皇健H俗孕畔颉K苟嗄讼稚癖洹;粱稹W苑倨降亍I崂筛咭怀摺5率ね跗扛⊥级刂5贝送两鞯垡矣纤暌病

  (戊申)佛图澄尊者入寂

  石勒殂。弟虎袭位。尤倾心事佛图澄。澄谓虎曰。帝王事佛。在恭俭慈忍。显赞法道。不为暴虐。不害无辜。民有为恶化之不悛者。其可不罚乎。但杀不可滥刑。不可不恤耳。永和四年十二月。澄谓弟子曰。石氏当灭吾及其未乱。失逝矣。乃遣人辞虎。虎惊曰。大和尚遽。弃我国。有难乎。即至寺慰澄。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无繇增损。有可恨者。国家存心佛法。建寺度僧。当蒙福祉。而布政暴虐。刑罚交滥。特违圣典。终无福祐。能敷仁政。祚或可延。虎号恸悲咽。知其必逝。即为凿圹营坟。至八日安坐而逝。寿一百七十岁。入道一百九年。酒不逾齿。食不过中。非戒不履。立寺八百九十三。所度弟子七千余人。凡澄所在国人。无敢向其方涕唾便利者。每相戒曰。莫起恶心。大和尚知。汝自大教东来。至澄而盛。后有僧自雍州来。见澄西入关。以闻虎。虎命发冢。惟块石存焉○竺佛调久师澄。住常山寺积年。或分身他处。或经岁入山。赍干饭数斗。归常有余。有僧随调。山行。值雪。调入虎窟中宿。虎还共卧。后自克亡日。远近皆至。调曰。人身无常。能专心真净。形数虽乖。而必同契。言讫。端坐而逝。弟子入山。见调坐岩上。众礼曰。和尚尚在耶。调曰。吾常在耳。乃不见。众共开棺。惟衣履存。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四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五(闰字号)


  甲子(晋哀帝兴宁二年起)丙寅(帝奕太和元年)辛未(简文咸安元年)癸酉(孝武宁康元年)丙子(改太元)丁酉(安帝隆安元年)壬寅(改元兴)乙巳(改义熙)己未(恭帝元熙元年)庚申(宋高祖永初元年)癸亥(宋文帝景平元年止)

  南北朝 宋。刘姓。八主。共六十年。魏。拓拔姓。十二主。共一百四十九年。分而为东西魏。

  (丁卯)支遁法师隐居剡山

  支遁。字道林。壮岁出家。兴宁二年。至都讲道行般若经。谢安王义之殷浩郗超孙绰许询何充王坦之等。皆与结方外交。太和二年。归隐剡山。尝著铭以勖众有曰。勤之勤之。至道非弥。茫茫三界。渺渺长羁谨守明禁。抗志无为。有遗以马者。畜之曰。吾爱其神骏耳。有遗以鹤者。纵之曰。冲天之物。岂耳目玩哉。晚移石城山。木食涧饮。复至山阴。讲维摩经。许询为都讲。听者钦服○慧永。内江潘氏子。与慧远同师道安。相期结屋罗浮。及远为安所留。永乃先至。浔阳刺史陶范。留憩庐山舍宅。为西林以居之。峰嵿别立茅室。尝有一虎驯伏。入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

  (己卯)道安法师至长安

  道安。常山卫氏子。世业儒。年十一出家。师事佛图澄。读书日记万言。才辩无敌。性聪而貌丑。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澄殁。率徒众依陆浑山。宁康元年。至襄阳立檀溪寺。时有高士习凿齿。诣安。自称曰四海习凿齿。安应声答曰。弥天释道安。太元四年。秦主符坚攻拔襄阳。得安而喜。谓左右曰。吾以十万师取襄阳。才得一人半耳。左右问为谁。曰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安至长安。大弘法化。

  (丙戌)慧远法师住庐山

  慧远。雁门贾氏子。少好学。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宿儒先进。莫不服其深致。年二十一。与弟慧持。造道安法席。闻出世法。而悦之叹曰。儒道九流。特糠秕耳。遂出家。时门徒数千。远居第一座。安尝谓众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及关中扰乱。安散其徒。各随所往。靡不谆谆规诲。独远不闻一言。因怪问之。安曰。若汝者吾尚何言哉。遂自荆州。将之罗浮。抵浔阳。见庐山爱之。乃立精舍。以去水犹远。举杖扣地曰。若此可居。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学侣渐众。远虑居隘。非弘道之所。其夜山神忽见梦曰。此山足可栖神。愿母他往。一夕天大雷雨。诘旦林麓广辟。素沙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刺史大相感动。乃为建刹。丙戌毕功。名其殿曰神运。号曰东林。先是陶侃刺广州。渔人见海中有神光。网之得金像文殊。后商人于海东。获一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然。侃以送武昌寒溪寺。及侃移督江州。迎像将还。至舟而溺。及寺成。远至江上。虔祷。像忽浮出。遂迎至神运殿。造重阁以奉之。

  (戊子)二十六祖不如蜜多传法般若多罗

  不如蜜多。姓刹帝利。南印度王之次子。既得法于婆舍斯多。后行化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暨蜜多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下。王曰。斯何瑞也。梵志曰。此魔来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鸠徒众。议曰。不如蜜多将入都城。谁能挫之。弟子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地入水火。何患哉。蜜多至。见宫墙有黑气。乃曰。小难耳。直诣王所。王曰。师来何为。曰将度众生。王曰。以何法度。曰各以其类度之。时梵志闻言。不胜其忿。即以幻法。化一大山于蜜多顶上。蜜多指之。忽移化山。还压彼头。复以手按地。地动。五百外道皆不能立。梵志怖惧。忏礼蜜多。蜜多复按地。地静。指山。山灭。王异日大治斋。集诸外道。恳蜜多预会。蜜多初不欲行。而知所会地将陷。乃往。王喜曰。师肯来耶。蜜多曰。吾非应供。来救死耳。此地已为龙窟。须臾当下陷。王大恐。与其众俱如高原。反顾其地。已渊然成湫矣。王益敬信。蜜多乃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且曰。王国有圣人。当继我法。先是东印有婆罗门子。年二十。幼失殳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人。遂名曰璎珞童子。丐行闾里。有问汝行何急。即曰。汝行何缓。问何姓。即曰。与汝同姓。人莫测之。一日王与蜜多。同车而出。璎珞稽首于前。蜜多曰。汝忆往事否。答曰。我忆往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演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蜜多谓王曰。此大势至菩萨也。继后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九年却返此方。遂以昔因。名童子为般若多罗。付正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蜜多既付法已。即辞王曰。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乘。无忘外护。即还本座。现形如日。少顷复呈十八变。出三昧火。自焚。雨金色舍利。王以金塔閟之。当此土晋武帝戊子岁也。

  (己丑)道安法师入寂

  太元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道安见有异僧出入窗隙。安以生处问之。异僧手指西北。即时云开。见楼阁。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二月八日。跏趺而逝。安每疏经义。必求圣证。一日感庞眉尊者降。安出所制似之。尊者钦叹。以为尽契佛心。仍许以密助弘通。安识其为宾头卢。因设日供。门弟子通其业者数十人。有法遇者。传教长沙。徒众数百中。有一人私饮。遇纵而不举。安廉知之。即封荆以寄。遇抱荆泣曰。董众无状。远遗师忧。于是俯伏受谴。安左臂有一肉串。隆起如印。捋可上下。而不出腕。时号印手菩萨。

  (庚寅)慧远法师结莲社

  晋室式微。天下奇才。绝俗之士。多隐居不仕。来归慧远。远曰。诸君倘有心。净土之游。宜加勉励。于是率众共结莲社。一心念佛。期生净土。令刘程之。著发愿文。而王乔之等。复为念佛三昧诗。以见志。远序曰。念佛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思专则志一不挠。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宇而感物。通灵御心。惟正动而入微。此假修以凝神。积习以移性。犹或若兹。况夫尸居坐忘。冥怀至极。智落宇宙。而暗蹈大方者哉。请言其始。菩萨初登道位。甫窥玄门。体寂无为。而无弗为及其神变也。则令修短葺常度。巨细互相违。三光回景。以移照。天地卷而入怀矣。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穷玄极微。尊号如来。神体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色像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相。湛一清明。自然察玄音之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以兹而观。一觌之感。乃发久习之深覆。豁昏习之重迷。若匹夫众定之所缘。故不得与其优劣。居可知也。是以奉诫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颓景。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衿清向。夜分忘寝。夙宵惟勒。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临津济物。与九流而同往。仰援超步。拔茆之兴。俯引约进。秉策其后。以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释慧巍。山居禅定。山鬼现种种形。皆随巍点化而隐。时大雪。有一女子。姿容婉媚。衣服鲜丽。来白巍曰。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谕。因说种种欲言。巍一心不动。乃谓女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遂凌云而去。顾叹曰。海水可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

  (辛丑)鸠摩罗什法师至长安

  鸠摩罗什。(此翻童寿)中天竺人。父名鸠摩罗炎。家世相国。弃荣出游。龟兹王以妹妻之。生罗什。什生而神灵。七岁随母入寺。见铁钵。试取加项。俄念。此钵甚重。我何能举。即不胜重。遂悟万法惟心。博学强记。人莫能及。年二十。什母辞王。往天竺。谓什曰方等深教。不可思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