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丑)六祖惠能开法曹溪

  仪凤二年春。惠能至曹溪宝林寺。见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乞檀越一坐具地。亚仙唯唯。能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亚仙愿尽。舍为宝坊。遂成兰若。一十三所。

  (戊寅)智岩禅师入寂(法融法嗣牛头山第二世)

  智岩。以正法付慧方。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住石头城。仪凤三年正月日。入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有异香。经旬不歇。遗言水葬。寿七十八。腊三十九。

  (庚辰)法华智威入寂(灌顶法嗣台宗六祖)

  智威。住台州炼丹山。剪棘刈茅。班荆为座。聚石为徒。昼讲夜禅。手写藏典。名其地曰法华。威每登座。则有紫云覆顶。状如宝盖。鸟雀旁止。有同家畜。众苦乏水。浚一石井。深才三尺。日给千众。冬夏无竭。永隆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趺坐而化。异香七日不歇。

  (壬午)慧安禅师传法元圭

  元圭。生伊阙李氏。幼岁出家。永淳间。受具戒。隶闲居寺。习毗尼。谒慧安。顿悟玄旨。遂庐于嵩岳之庞坞○永淳元年。窥基入灭。基貌丰硕。长八尺。气盖万夫。顷上有玉枕。十指纹皆盘折。如印。见者詟服然。心慈善诲人。晚节祈生内院。循戒弥笃。初道宣弘律。感天厨供馔。每薄基三车之为人。不为礼。基尝访宣。其日过午而天馔不至。及基辞去。天神乃降宣。问何后时。曰适见大乘菩萨在此。翊卫严甚。无自而入。宣闻大惊。初天竺无著天亲。频升兜率。咨参慈氏唯识宗旨。遂相与制论。彼国代有圣贤。出弘其教。至戒贤论师授玄奘。奘授基。基乃广制疏论。谓之慈恩教。

  ○智隍参六祖惠能

  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结庵长坐。积二十年。惠能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名。造庵。激以勤求法要。隍遂舍庵。径来谒能。能垂开抉。即于言下。豁然契悟。前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也。后回河北。开化四众○僧志彻。初名行昌。姓张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忘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北宗。忌惠能传衣。嘱行昌刺能。能预知其事。置金十两于座间。昌怀刃入室。能舒颈就之。昌挥刃者三。都无所损。能曰。只负汝金。不负汝命。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愿出家。能以金授曰。汝且去。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昌遂宵遁。出家精进。一日过曹溪。谒能曰。蒙和尚赦罪。今虽出家苦行。难报深恩。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尝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能便与之宣说。昌如醉醒。说偈曰。因守无常心。佛演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见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能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去○僧智通。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礼能求解其义。能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能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若离三身。别谭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僧志常。来参。能问。汝从何来。曰学人近礼秀和尚。秀问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闻此。犹未决了。乞和尚示诲。令无凝滞。能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曰。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解。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丙戌)慧方禅师归茅山(智岩法嗣牛头第三世)

  慧方。润州濮氏子。出家进具。洞明经论。后入牛头山。谒智岩。岩示以心印方。豁然领悟。于是不出林薮。仅逾十年。四方学者云集。一日谓众曰。吾欲他行。随机利物。汝宜自安也。乃以正法付法。持遂归茅山。

  (丁亥)怀让禅师示出家

  怀让。金州杜氏子。咸亨癸酉四月八日生。感白气六道贯天。太史奏闻。高宗问。是何祥瑞。对曰。国之法宝。不染世荣。金州太守韩偕。亦具表奏。帝敕。偕亲诣存慰其家。三子让居幼。性惟恩让。故名怀让。垂拱三年年十五尝默观止水。因而顾影形仪颙。若宛在镜中。三反厥像。如初觉心。有独得方。返步忽闻空中声曰。佛法津梁。俟子而大。既应付嘱。尔盍勉之。乃辞亲。往荆州玉泉寺出家。

  (壬辰)仁俭禅师说法王宫(慧安法嗣五祖旁出)

  仁俭。即腾腾和尚。壬辰四月。武后诏迎入宫。俭视太后。良久曰。会么。曰不会。曰老僧持不语戒。言讫而去。进短歌十九首。有曰。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无逆顺。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识取自家城郭。莫谩寻他州郡。不用广学多闻。不要辨才聪俊。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余闰。烦恼即是菩提。净花生于泥粪。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乙未)实义难提译大华严经

  初武后闻于阗有梵本华严大经。遣使求之。并请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以来。于是于阗国王。以实义难提。(此云觉喜)遣来应命。乙未三月。诏入大遍空寺翻译○法藏。姓康。康居国人。初杜顺传晋译华严法界观于智俨。藏久侍俨。尽得其教。俨灭。藏以巾帻说法。武后度为僧。乙未诏藏。开示华严宗旨。方序经题。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停空。后大悦。赐号贤首○慧安。栖石壁。高宗诏迎。不赴。安乃遍历名胜。至嵩岳曰。是我终焉之地也。坦然怀让二僧来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安以目开合示之。乙未。诏迎安。秀至都。尊为国师。后尝问安甲子多少。曰不记。生死之身。有若循环。环无起尽。况识心流注。无有间断。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神秀住当阳。武后诏迎至都。同安于内道场供养。秀尝有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慧方。住茅山数载。将欲灭度。见有五百许人。髻发后垂。状如菩萨。各持幡华云。请法师讲经。又感山神现身庭前。如将泣别。方谓侍者曰吾去矣。汝为吾报诸门人。及门人奔至。方已入灭时。乙未八月一日也。是日山林变白。溪涧绝流凡日七。道俗悲慕。声动山谷。

  ○六祖惠能传法怀让

  怀让自出家受具后。习毗尼藏。一日叹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时同学坦然。知让志气高迈。劝谒慧安。安启发之。乃直诣曹溪。参六祖。祖问。甚处来。曰嵩山来。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曰还假修证否。曰修证则不无。污染即不得。曰祗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以后佛法。从汝边去。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大悟。

  (辛丑)贤首法藏讲新华严经

  武后诏法藏。于佛授记寺。讲新华严经。大地震动。逾时乃息。即日召对长生殿。问帝网十重玄门。藏敷宣有绪。玄旨通贯。后闻惊异。藏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至一毛头狮子百亿毛头狮子。后乃豁然○行思。吉州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群居论道。思惟默然。后参六祖。问当何所务不落阶级。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令首众○玄觉。姓戴氏。永嘉人。少挺生知学不加思。蚤岁出家。博贯三藏。精天台止观法门。因阅维摩经。发明心地。后遇左溪激励与玄策。同参六祖。初到振锡。绕祖三匝。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曰本自无动。岂有速耶。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壬寅)牛头山法持禅师入寂(慧方法嗣牛头第四世)

  法持。以山门付智威。壬寅九月日入灭。遗令露骸松下。饲诸鸟兽。迎出日空中。有神幡从西而来。绕山数匝。所居故院。竹林变白。七日而止。

  (乙巳)六祖惠能说法

  神秀。尝奏武后。请惠能赴阙。能固辞。秀复自作书。重邀之。能谓使者曰。吾形貌矬陋。此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神龙元年。中宗复遣使薛简。迎能。能辞疾。愿终林麓。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能曰。道繇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何况坐耶。曰愿师慈悲。指示心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