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闲。馆陶史氏子。参义玄。玄蓦胸搊住。闲曰。领领玄拓开。曰且放汝一顿。后至末山。尼了然遣侍者。问上座游山来。为佛法来。曰为佛法来。然乃升座。问闲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曰何不盖却。闲无对。始礼拜。问如何是末山。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曰非男女相。闲乃喝曰。何不变去。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闲乃伏膺作园头。三年后住灌溪。上堂。我在临济处得半杓。末山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乾宁二年五月。问侍者曰。坐死者谁。曰僧伽。问立死者谁。曰僧会。闲乃行七步。垂手而逝○洪諲。住径山。乙卯九月日。院前柽树忽萎。厨内饭如金色。諲令鸣钟集众。升座曰。牟尼掩足。迦叶藏峰。彼彼不落。见闻一句。莫教人说。汝须急切。各自知时。法界虽长。世人景促。佛法非远。大道不迷。孝顺住持。如吾在日。久立珍重。遂入灭。

  (丙辰)九峰通玄禅师入寂(洞山价法嗣曹洞第二世)

  乾宁三年二月十七日。通玄诫众曰。无虚度光阴。无虚消信施。既已出家。惟道是履。名大丈夫。言讫遂寂。然在定至三月二十日乃化○从谂。坐禅次。赵王来谒。主事报曰。大王来礼拜。谂安坐不起。左右问故。曰你不会老僧这里下等人来出三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不可唤大王中下等人也。王大喜。坚请入内供养。谂许之。王归后。遣使迎请正位而坐。谂良久。以手斫额曰。阶下立者是何官长。左右曰。是诸院尊宿并大师大德。谂曰。他各是一方化主。若在阶下。老僧亦起。王乃命上殿。斋筵将罢。僧官排定。从上至下。一人一问佛法。谂望见乃问。作什么。曰问佛法。曰这里已坐却老僧那里。问什么法二尊不并化。王乃令止。时王与后俱侍立。后曰。请禅师师为大王摩顶授记。谂以手摩王顶曰。愿大王与老僧齐年。王欲卜时择地。建造禅宫。谂闻之。令人谓王曰。若动著一茎草。老僧却归赵州。有窦行军者。愿舍果园一所。谂乃受之。号为真际禅院。亦名窦家园。入院后。海众云臻○慧棱。往来雪峰玄沙。二十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卷帘。忽大悟。有颂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是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峰举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曰未可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众僧上来问讯。峰谓棱曰。备头陀未肯汝在。汝实有正悟。对众举来。棱乃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峰乃曰。不可更是意识著述。棱问峰曰。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垂示。峰良久。棱设礼而退。峰微笑。棱入方丈。峰曰。是甚么。曰今日天晴好晒麦。自此酬问。未尝爽于玄旨。

  (戊午)赵州从谂禅师示寂(南泉愿法嗣)

  从谂。住赵州窦家园。二年戊午十一月。将入灭时。谓弟子曰。吾去世后。焚烧了。不用净淘舍利。宗师弟子不同浮俗。且身是幻。舍利何生。斯不可也。令小师送。拂子一枝与赵王。传语云。此是老僧一生用不尽底。遂于十一月十日。端坐而寂。寿一百二十。谥曰真际神师光祖之塔○元安。住洛浦。戊午八月。诫门人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播种之时。切宜减省。缔构之务。悉从废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繇体悟。切须在念。时不待人。虽激励恳切。众以为常。略不相儆。至冬示微疾。亦不倦参请。十二月一日。告众曰。吾旦夕行矣。今有一事。问汝诸人若对得分付钵袋子。乃曰。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第一座曰。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曰是甚么时节。作这个语话。汝扶吾宗不起。彦从曰。离此二途。请和尚不问。曰未在更道。曰彦从道不尽。曰我不管汝道不尽。曰彦从无侍者。只对和尚。安便休。至夜令侍者唤从至曰。阇黎今日只对甚有道理。据汝合体得先师意旨。先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宾。那句是主。若择得出。分付钵袋子。曰彦从不会。曰汝合会。曰彦从实不会。安喝出。乃曰苦苦。至二日午时。别僧举前话问安。安曰。慈舟不桌清波上。剑峡徒劳放木鹅。便迁寂。

  (己未)无著文喜禅师入寂(仰山寂法嗣沩仰第三世)

  光化二年。文喜示微疾。十月二十七日。夜子时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言讫。跏趺而逝。白光照室。竹树同色。塔于灵隐西坞。寿八十。腊六十。天祐二年。叛兵发塔。肉身不坏。发爪俱长。吴越王重加卦瘗。

  (辛酉)曹山本寂禅师示寂(洞山价法嗣曹洞第二世)

  南平钟王。雅重本寂。致礼敦请。寂但书隐山山居颂一首。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天复辛酉六月日。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曰六月十五。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了悟。得法本寂。住荷玉。寂殁乃补住曹山。僧侍立。悟曰。道者可煞热。曰是。曰只如热向甚处回避。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曰镬汤炉炭里作么生回避得。曰众苦不能到。悟默识之○从志。号玄明。嗣本寂。住金峰。上堂。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还有人道得么。如有人道得金峰分半院。与他住时。有僧出礼。志曰。相见易得好。共住难为人。

  (壬戌)云居道膺禅师入寂(洞山价法嗣曹洞第二世)

  道膺。住云居三十年。道遍天下。众至千五百人。南昌钟王师尊之。愿为世世师。天复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日。为大众开最后方便。叙出世始卒之意。众皆怆然。壬戌正月日。问侍者。今日是几。曰初三。曰三十年后。但云只这是。乃端然告寂。谥弘觉○道简。范阳人。童子剃落。受满分戒。遍游丛席。后谒道膺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诫令刻苦事众。于是简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住三峰时。神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随至。舍于枯树之下。而树茂号安乐树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意不在简谓当拣择堪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姑请简。意简必辞。简既夙受记莂。即摄众演法。主事大沮。简察知之。一夕遁去。其夕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声唱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为甚么阇黎偏逢。问孤峰独宿时如何。曰闲却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嵿立。深深。海底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合中软暖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格量。天下宗师之。寿八十余。无疾而化。

  (癸亥)义存师备说法王宫

  天复癸亥。闽王王审知请义存师备入内。问佛祖究竟修何因果乃得成佛。曰须是见性方得成佛。曰争得见性。曰悟即刹那间。不悟尘沙劫。此事未可造次。山僧各有千百人众。并二三十年。密用此事。未有一二人承当。得况大王为俗天子日。为万民判断山河。争构得此真实法门。愿大王且为佛法主宰。救护生灵。王大悦○瑞恭。住天台瑞龙。癸亥十二月日。命声钟。顾左右曰去。遂跏趺而化。寿八十四。腊六十二。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三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四(腾字号)


  甲子(唐昭宗天祐元年起)乙丑(帝祝元年)丁卯(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辛未(梁改乾化)乙亥(梁改贞明)辛巳(梁改龙德)癸未(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丙戌(唐明宗天成元年)庚寅(唐改长兴)甲午(唐废帝清泰元年)丙申(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丁未(后汉高祖仍称天福)戊申(汉隐帝乾祐元年)辛亥(周太祖广顺元年)甲寅(周世宗显德元年)庚申(宋太祖建隆元年)癸亥(宋太祖乾德元年止)

  五代 梁(朱)后唐(李)后晋(石)后汉(刘)周(郭)。
  宋(赵) 北宋。起太祖建隆庚申。止钦宗靖康丙午。九主。共一百六十七年 南宋。起高宗建炎丁未。止末帝祥兴己卯。十主。共一百五十二年。南北宋。共三百十九年 附吴越王(钱)。

  (甲子)布袋和尚示现明州

  布袋和尚。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云迹)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市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布袋和尚。一僧在前行。师拊其背一下。僧回头。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你一文。师放下布袋。乂手而立。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便放下布袋。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便负之而去。常在街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么。曰等个人。曰来也。曰汝不是这个人。曰如何是这个人。曰乞我一文钱。师尝有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又偈。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柰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又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