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曲黎敏黄帝内经 讲义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它相比,有一本大家都知道的书,就是周文王所作的《易经》。可是,《易经》只叫《周易》,而没有被称作《文王经》。说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家都要学《易经》,《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为什么这么重视它?因为《易经》是“人更四圣,世历三古”的杰作。“人更四圣”是说,在一本《易经》里面,有四个圣人都作过文章。首先是创立了八卦的伏羲,然后呢,是作了六十四卦的周文王,第三个圣王是作了爻辞的周公。周公不是王,但如果你学习过儒家的知识,就会知道孔子力倡要恢复的周礼,就是周公之礼,由此可见周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后一个大圣人就是孔子。孔子作了系辞。四个大圣人智慧的结晶,足以突显《周易》在传统经典中的地位。“世历三古”是说伏羲是上古先民的代表,周文王和周公是中古先民的代表,孔子是下古先民的代表。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所在。但即使是这样,《易经》也没有以圣王的名字来命名,而只有《黄帝内经》享受了这样的殊荣。
  也许有人会问,中医的经典《神农本草经》不也是以圣王的名字命名的吗?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和《黄帝内经》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上,因为《神农本草经》基本上只讲药,很少论及医理、文化。周文王之所以没有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易经》,我想是因为他不想夺像伏羲这样的前人的功劳,这也是文王的圣德所在。《黄帝内经》以圣王的名字命名,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意识到了,生命之学才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黄帝内经》:教人如何“内观”
  《黄帝内经》所讲的学问,其实是最为寂寞的学问。一提起讲国学,那就是《易经》、老子、孟子、孔子……四书五经全都在讲,而《黄帝内经》很少会被提及。
  拿《黄帝内经》和《周易》等书来比较,《周易》是教人向外看,而向外看正是人的习性。人都喜欢向外看,人都是被欲望所驱使的,人们都习惯了向外看。人的身体本身可以满足这种向外看的能力,所以身体本身内在的东西就被忽视了。
  大家都知道《易经》里面有“卦”,现在一般都把这个“卦”看作是“算卦”的“卦”。其实不是!最初所以叫“卦”,意思是把一个事物画成图形给挂起来,让你一眼就能看明白。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象”的问题。所以呢,《易经》并不是很难学的东西,只要你会看画,会看象(相),你就能够学懂《易经》。比如说,《易经》的八个卦是怎么取象的呢?是先取两个象,阳爻一和阴爻—。,断线为阴爻,实线为阳爻。按郭沫若先生的说法,实线是代表男性生殖器,断线是代表女性生殖器,其实就应该这么理解,区别阴阳之性就是区别男性和女性的问题,男女站在一起,生殖器的不同一目了然。三根阳爻为父,三根阴爻三三为母,所有的卦象都是在让你能接受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先有了父母,父母存在的意义大家都懂。父母这两个卦象是基本卦,由这两个基本卦交错而生出三男三女,加在一起就是八卦,卦就是这么画出来给人们去认识的,它们之间再怎么配,会产生什么新的象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用人体、人事来说明的。
  《黄帝内经》是教人们向内看,即“内观”。《黄帝内经》阐述了最高明的向内看的道理、方法,它不像西医是采用解剖的方法。所以中医是很了不起的,没有打开身体,就能得知人体内在的气血是什么状态。那么中医是凭借什么去看的呢?就是凭借着“道”,凭借着“象”去看的,凭借着“象”所涵盖的内外、表里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去判断的。所以中医对医者的要求很高,《黄帝内经》这本书是有着“自古圣贤皆寂寞”的遗憾的,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它,这是《黄帝内经》“寂寞”的一个根源。
  “向内看”为什么很难呢?自古以来,人们都存在认知的盲点,就是对自我认识不清。西方的弗洛伊德学说主导了人类整个20世纪的认识,他认为人类的自信心受到过三次深深的打击。第一次是在天文学领域,原来人们执著地认为孕育了人类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可是天文学的发展告诉了人们,地球只不过是整个太阳系中的一个分子而已,人的自信便严重地受挫了。还有,一直到了19世纪,人们还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可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用雄辩的事实告诉了人们:人不是万物之灵,人跟动物有着在进化上的相通性。人和动物,比如说大猩猩,在基因上的差别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在这里,人的自信又一次受到了打击。第三,人最后的关于自己尚且还了解自己的自信也被弗洛伊德打击了,他告诉大家:“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到底是由于你内心的什么变化在驱动着。所以呢,向内看很麻烦的,每个人都有着那种顺从天命,活一天是一天的惰性,不愿意向内看。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同时呢,向内看都是痛苦。一旦你满眼都是生老病死,恐怕就会像释迦牟尼一样出家了。不愿意向内看、不忍向内看,这都是由人的惰性决定的。向内看的问题,其实对于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来说,都是一个最高的目标,西方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你自己”,而东方哲学的最高目标是“天人合一”,就是你怎么能够跟天、跟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的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的境地。
  所谓“至善”,说的就是你跟自然的和谐度的问题。举个浅显的例子,现在的年轻人到了结婚的年龄不结婚生子,偏到了人生的秋天、气机处于收敛状态的时候再去结婚,这样人生的整个程序就都被打乱了,这就叫与天、与自然的不和谐,就会出现健康的、社会的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中医讲的是一个“因天之序”的道理,就是你要顺着生发、生长、收敛、收藏的天道顺序,万事万物都要顺从,包括人体。
  《黄帝内经》:最基础又最高妙的学问
  《黄帝内经》这本书的学问,是最基础的,又是最高妙的。
  为什么说是最基础的呢?可以这样理解:医学涉及到的对象是所有经典理论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因为所有的思想都是从人类身体里面发出的,你不能排斥掉你身体的因素。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最高深的学问,就是研究人的学问。有很多人讲过《大学》和《中庸》,这两部经典其实很难讲得透彻,为什么?比如讲到“人格之善”,它最终是要落实到人心灵的“静”与“定”层面的,那心灵的“静”与“定”的问题该怎么解决?这就必须要涉及到中医的理论了。中医讲健康源于气机的平和,生病是由于气机的太过或不及,比如说肝火太旺,就会发脾气,你的心就不能平静。肝属木,心属火,心火旺上去了,不能收敛,没有制约,就会心烦意乱,那么做事就急躁,又怎么能“静”和“定”呢?再比如,如果你肾精不足,肾属水,肾精不足的话,做事就没有精神。因为肾精不足,气血都上不了头部,做事情、思考问题就不周全,决策就容易失败。
  我听说有一家企业,都在让员工做一个有意思的练习,练习“泰山崩于前而不乱”,就是任何事情来了都要非常地镇静。可是,要想做到这样,前提是人的肾精一定要充足。在生活中,大家会发现真有人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乱”,那就是婴儿。只有婴儿能不乱,咱们一般人都不行了,早都耗散得差不多了,别说是“泰山崩于前”了,拍一下桌子都可能被吓得一哆嗦,对吧!这是肾精不足,胃气大伤的表现。只要一拍桌子,听见门一响,自己就一激灵,这全是因为身体出问题了。关于这些,以后我们慢慢都会讲到。为什么婴儿“不乱”?因为他不知道害怕。为什么不知道害怕呢?《黄帝内经》开篇第一段话就讲了,只有精足才不“善恐”。所以老子最注重两类人,一类是少女,一类是婴儿。《道德经》说过要是把一个婴儿放在老虎嘴里,婴儿都不会害怕。我们经常听说,狼、老虎等野兽会把一个孩子养大,没听说过哪个大人能和野兽共处吧?小孩子不一样,老虎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大猫,跟他玩的,他才不会怕呢,他咯咯一笑,老虎也放松,对不对?以后我们还会讲到婴儿精足都是有体征的,在身体上都是有表现的。所以,公司企业要想员工能“泰山崩于前而不乱”,首先要把职员的身体都调得“倍儿棒”,让员工们吃得好好的,不许他们减肥,天天锻炼身体,他们的精足起来了,肾收藏的力量强了,就可以做到遇事不慌张了。中医还讲“习能胜恐”。就是习惯可以战胜惊恐。比如经常在外面放个炸弹什么的,天天让他们听,听着听着他们就不慌乱了,就习惯了。经理天天拍桌子瞪眼睛,时间一长,员工们就不害怕了。中医学讲的就是最根本的道理,即如何去顺应自然,达到至善。这才是最高妙的。医学应该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
  
  人体的五脏六腑本性天真,处于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格局之中。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最精确、最自足的组织结构,凭借其自身的能力,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状态。所以,所有的疾病都是人违背人体的本性自造的,所谓“积劳成疾”、“习性造瘸”,直至不能尽享天年。只有在了知了人体的本性之后,我们的生活与生命才能真正改观。
  从日常生活中尽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往往不明就里的种种现象和细节入手,以国医圣典之最《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详细解说男人女人的生命节律: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自然与人体规律以及养生要诀;如何对待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们的“人生四惑”酒色财气;“三离症”、情志瘸、忧郁症、亚健康等当下常见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