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行之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将把世界打成我需要的任何模样!    
    连读三遍,热血沸沸,此时能明确感觉到拿破仑不是虚拟的,而是真实的。强者精神不灭,强者为善,强者是历史的高山,强者带来的向上激情是永恒的!    
    之后访卢浮宫,此宫与艾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一起为巴黎三大参观点,为法国最大宫殿建筑之一。此处自16世纪开始珍藏美术品,18世纪末期对公众开放,拿破仑时期掠得大量珍品,这里的玩艺儿就更多了,有40余万件,许多举世闻名的艺术品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都收藏在这儿,一个藏品看一小会儿,要看3个月!卢浮宫前有华人贝律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此塔名声极神,看了感觉一般。进卢浮宫内,人立刻晕头转向,如一只鸟飞进大森林一般,随便找一棵树都飞不完。我只仔细看了《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和《萨莫特拉斯胜利女神》三件珍品,此三者在全人类都被吹得神兮兮的,今日一见,觉得也就是几件小玩艺儿,尤其断臂维纳斯,就那么随随便便放在屋中间,随便照像,随便围观,感觉像个假的似的。当然了,卢浮宫内是无一复制品的,全是真品。面对此维纳斯,不禁想到中国敦煌的雕塑,二者相比,对我的震撼更大的是后者。中国敦煌莫高窟38号窟的几尊雕塑其美已臻至境,其面,其目,其臂,其手腿足,其神,皆栩栩然,宛若真人一般。尤其右臂右手,完美难以描述,真人间难寻之尤物!以它比眼前的维纳斯,此若为一月亮,即当为一太阳,或为一大月亮;夜色星辰之中,此若有辉,彼辉当更明。可惜我们没有广告天下和传播于天下,真万分的遗憾!    
    不过,卢浮宫也确实浩瀚,人在这宫里走,感觉仅凭此宫,巴黎就足名扬天下。人只要一进卢浮宫,就感到完了,你弄不过巴黎人。不到卢浮宫,你无法体会到人类文明的珍品是如何在这儿汇集的,如同中国敦煌一样,不亲入莫高窟,你就无法理解中国古老文化是何等壮丽。    
    晚上,看巴黎红磨坊的“巴黎艳舞”,这是巴黎传统文化的华章之一,美女红妆,声光丽色,极是夺人,人看了像是自己当了一会儿皇帝的似的。    
    


第二部分 法国、意大利以及梵蒂冈的惊人魅力第9节 法国是世界性的

    晨起开门,见凉风绿草,鸟飞于树,远处汽车,呜呜地飞将过去。欧洲人类的一天,它又来了。早晨好,法国!早晨好,竺教授!早晨好,我自己!天好地好当皇帝好,不如心情好。咱心情好。    
    今天驱车离法国,赴意大利的威尼斯,两地仅一千多公里,都是高速路,一溜烟开起小车,也就六七个小时吧,大车却要走两天,一则欧洲强制对大车限速,二则严限司机工作时间,多一分钟时间也不准开,于是只好将今日的目的地定在法国的里昂。此地到里昂,也就500多公里,但走起来不顺,上高速路前堵车,车上人就打呵欠,指路和两边的村庄,说这里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差不多。此说为谬。不说别的,单说这里的公路,皆又平又光,不论大道小道,均畅通,中国公路要达到此等水平,至少要毫不停顿地建设5年以上。    
    去年我开车走遍中国,不说省级以下的公路,就是国道,也没有一条不间断畅通到头的,最好的一条是312国道,也有兰州至张掖一段80多公里烟尘滚滚。东北许多地方,国道还是抗战时期的土路。中国很多地方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代表畅通,畅通意味着速度,有速度,世界就小了,世界一小,人的心理节奏就快起来,这也是与世界主流社会接轨的方式之一。目前中国已有数据,中国的高速路年底将达到1.6万公里,将仅次于美国,代替德国的1.1万公里而成为世界第二。现在德国有4000多万辆机动车,中国有1000多万辆机动车,中国的机动车若是也能超过德国,那就很不一样了。活着的中国人也不要一天到晚叹气,只要干,就会变,不怕不变,就怕不干。中国现在要来点豪气,来点儿英雄主义,来点儿好好干精神。咱们个人呢,先把自己各方面整明白,不必一天到晚忧愁愁的,苦唧唧的,牢骚骚的,沮丧丧的,要好好搞!    
    上高速路,车亦多,在服务区休息,见树下草地上蘑菇多多,采一个闻一闻,有股泥土与草的清香味儿,这立刻使的我想起家乡的西山和后山:夏天雷雨过后,阳光迸射,白亮亮的蘑菇就在山上的绿草间出现了,家乡称蘑菇为“雷菌”,意为雷的菌子,是个动感而诗意的名字。现在,咱在法国看到雷的菌子,于是用牙签为腿,制成了一个很艺术感的“小鼎”,放在前座上,一路都是蘑菇香。    
    车行,渐渐就有人睡起来,车上醒者无几,除了车轮声和异国的音乐,就只有安静。车在路上,感到车就是在路上而不是在法国的路上。我想,这个法国,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呢?从表面上看,它有一些亲切感:用公里制,车左舵右行,与中国无区别,法国的法郎与人民币的比价也差不多。当然这只是浅浅的一点点。更深的地方,是法国对我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作为中国13亿者之一,我是微不足道,但从我可以看到的,是这个法国对一个遥远东方的一个个体生命的影响。我曾广泛地接触过法国文学中的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罗曼·罗兰等等。雨果的元浑的激情在东方是少见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辉煌巨著,我在大学时读过两遍,他的人生激情、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奋斗精神几乎笼罩了我大学整整四年。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流年》是我书架上的珍品。杰出的诗人艾吕雅能“打开石头”和让一根草讲话。但更胜于此的,是法国的哲学家们。在我的传统教育所拒绝的某个方面,法国的卢梭、柏格森和萨特为我打开了广阔的天地。卢梭的《忏悔录》曾冲击整个世界,也是最使我震撼的书之一;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也全读过,可以说,我的平等处世思想,一部分来源于母亲的教育和中国的儒学,还有一部分就来源于卢梭。卢梭认为不平等只是历史的产物,是违背“自然状态”的结果。我1982年夏天读卢梭时,因感触至深,曾自书一联挂在屋中:“达观做人不谄不渎,笃志操觚亦弛亦张。”此联至今仍是我的人生准则之一。    
    如果从抽象的角度说,我的人生“行动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法国的柏格森,这位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活到92岁的哲学家讲的是“生命哲学”,听起来有点玄乎乎的,实则很明确,他认为真正的存在,不是事物,而是行动,是不断变化的内在的经验,是生命的冲动。读这个人,是很来劲的,心中有一股力量,直想干点啥,哪怕在山上胡乱挖个大洞也行。后世伟人爱因斯坦说人的人格不是由听说形成的,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我想,这也是与柏格森是一致的。    
    还有,就是对我有“指导性”直接影响的,是法国佬萨特,这家伙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写小说,人家给了他诺贝尔文学奖,他不要,他以为诺贝尔文学奖算个什么玩艺儿,不像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情结,华人高行健2002年冷不丁搞到了一个,大家哇哇地一阵叫,10月12日那晚,有简宁、丁晓禾等六七个人来电话告诉我这件事情,我也打了一批电话告诉别人,真是“大家告诉大家”。此种事萨特若知,必然牙笑掉几颗。萨特这人访问过中国,那一年正是我出生的一年,这注定我要受他的影响。他强调“人”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他把“人的存在”归结为孤立的个人的存在,近而来个“一招鲜”,把个人的存在又归结为纯粹主观意识的活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荒诞的,人在这样的处境下只能是孤立的,但也是自由的。因为只有孤独,人才能享受自由。此种自由又决定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此点就是影响我的关键点:人是悲剧,人生就是一个走向瓦解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人要用不停的行动和奋斗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使人生的过程发亮。     
    傍晚至里昂,这是法国第二大城市,众人下车,连忙照像,实则无啥可照,一切景物皆一般般,一眼看去,很平淡的样子。这也许是与巴黎比较的原因,看了巴黎,再看别的城市,立刻就“没看头”了,巴黎用它自身的存在伤害了其他城市的存在。到市中心的贝拉克广场小走了一走,此处因是“里昂工人罢工”的聚集地而著名,走在这个广场上,不由得想起法国人的革命性。法国实在是个革命性极强的国家,这个西方的民主国家,其民主完全是用暴力的方式取得的,一伙人的利益与另一伙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拿起刀枪就干,这样搞虽要流血,但搞起来快,行之有效,合乎人性中战斗性的一面。法国的这种方式,后来在俄国和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搞了。说到西方三种主要的民主方式,有人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似出《西方民主史》一书)法国对世界的影响,在这方面也是突出的。    
    到一中餐馆吃饭,是个小小的地方,它的一边是性用品商店,另一边是个啥莫名其妙的去处,店主是个广东佬,尖嘴猴腮,声腔柔细,有太监遗风,并留着一撮电影上日本侵略中国时的那种小胡子,人看了,只有一个欲望,就是劈脸给他一拳,或一脚踢他一两丈远。他与很多小型的中餐馆一样,为节省费用而不雇用职员,从买菜做菜端菜等一切活儿全是自己干。这会儿他一边端菜,一边说些鸟语,似乎对到来的各位恩公很不满意,端上来的菜,全是乱糟糟的一锅烩。众人骂声动地,说这小嘴猴是啥玩艺儿呀?很多的难听话,有的幽默而又有智慧,让人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