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萨利克迷情毒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沃特克想到两桩人命案眼看快要破了,心里特别高兴,他喊道:“喂,那位名叫‘巧合’的探长先生,您快来吧,我们需要您哪。”他对赖伯说:“彼得,我能感觉到,我们离目标很近很近了。”
  “别忘了还有丽莎·布隆迈尔一案呢。”赖伯倒是比较谨慎。丽莎在家庭以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一直还是个谜,至今没有一个证人。
  “关于丽莎的案子,我们也会找到线索的,这一切都互相关联。”
  这是个错误的看法,只是沃特克还没有认识到。
  盖尔达的葬礼也是在最小范围内举行的,送葬的人仍只有牧师、哈比希和海梅斯,这一天还下着雨。墓边的仪式缩短了,三个人打着雨伞走回汽车。哈比希把玫瑰花扔到棺材上以后还说了一句话:
  “盖尔达……原谅我,原谅我的一切,我向你发誓,我要为罗伯特报仇……”
  从这一天起,哈比希不再动他的集邮本了,他把全部邮票卖给了一家拍卖行。拍卖商翻了翻集邮本,又是惊奇,又是高兴,真是难得的好邮票,是一笔财富。
  他问道:“处长先生,您怎么舍得呢?要是我可下不了这个狠心。”
  哈比希毫不激动地说:“我没有继承人了,留下来给谁啊?给教会?教会有的是钱,给国家。国家抽我们的税抽得够多了。我宁肯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把它卖掉,进行有益的投资……”
  “投资?”拍卖商狡黠地眨了眨眼,“您不是没有继承人吗?”
  “给我自己投资,用来完成一项巨大的任务,我要寻找一个人,需要很多钱,不过跟您说这些没有意思。”
  哈比希开始在家里对罗伯特的房间再次做检查,尽管警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解除对罗伯特的怀疑的东西,哈比希还是有条不紊地仔细搜查。他内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他:你会有发现,你会找到一条线索,说明那个女人引诱和摧残了罗伯特,要有信心,你会找到的。
  哈比希检查了罗伯特的房间、书本、衣服、练习本和乐谱,还有一大堆纸张,什么也没找到。他记下了一些电话号码,逐个打电话问,这些号码是书店,同学,钢琴老师,童子军办公室,乐谱印刷厂,乐器店,游泳池,调钢琴师,学生乐队,体育用品店……是一个乖儿子常用的电话号码。
  哈比希并不罢休。
  他走进音乐室,这是罗伯特生活中第二个重要场所,警察在这儿也做过仔细检查,他们翻遍了罗伯特的乐谱本,拿走了他录的音带,甚至查看了钢琴里面有没有藏什么东西,例如书信之类,因为在哈比希家里是不会有人打开钢琴盖来看的……可还是查不出名堂。
  哈比希在房间里到处寻找。墙上挂着罗伯特拿去放大和配上镜框的三张照片,一张是卡拉扬闭着眼在指挥;一张是剧照,《费德里奥》第二幕,阴森森的牢狱场面;一张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的全体合影,站在前排的又是卡拉扬,瘦小个儿,白发苍苍,脸带微笑。
  看着这幅照片,哈比希想起了一天夜晚,那天罗伯特听了一场电台转播的卡拉扬指挥的钢琴音乐会,钢琴独奏家是拉达·卢普。罗伯特如梦如醉地说:“我一生的目标就是同柏林交响乐团和卡拉扬一起演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如今两个人都离开了人世,其中一人还是被杀害的。
  哈比希将视线移到屋里的其他物品上。窗户左右两边各有一尊放在木架子上的石膏头像,一尊是瓦格纳,一尊是贝多芬。哈比希记不起来是谁把这两尊石膏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罗伯特。当时哈比希说过:
  “这种俗气的东西怎么还到处泛滥呢!罗伯特,你总不会把这玩意儿供起来展览吧?”
  可是罗伯特还是把两尊头像放在他的音乐室里,对哈比希来说,这简直是对他的家居设计的亵渎。
  正当他的眼光要离开石膏头像时,他忽然起了一个念头。以前电视里放过一部无聊的侦探片,题材是关于贩毒缉毒的。毒贩子十分狡猾,开了一家瓷器批发店,从世界各国进口艺术瓷器,每三件里面有一件是空心的,里面装满了海洛因,在影片里警察花了两个小时才发现这个秘密。按剧本所写,过了半年才破案,前后死了九个人。
  瓷器是空心的。
  那么瓦格纳和贝多芬的石膏像也是空心的吗?
  哈比希用发抖的手挪了挪贝多芬的头像,相当重,是实心的,里面藏不了东西。瓦格纳的像也是实心的,尽管如此,哈比希还是把它抬起来一点儿。
  他愣住了。
  在瓦格纳头像底部,用透明胶条贴着一张照片,面朝里。哈比希紧张极了,他还没取下照片就己知道,他找到了启开罗伯特隐私的钥匙,警察并没有拿起石膏像来看,即使有经验的侦察员也会有这样的疏忽,他们以为瓦格纳的头像无关紧要。
  哈比希取下照片,翻过来,看见一张美貌女子的脸,乌黑的头发,深色的眼睛,肉感的嘴唇,诱人的微笑……就是她!控制了罗伯特的女人只能是她这样的女人。
  当他看到照片反面写着几个花体字时,更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上面写的是:“我们永不分离”。
  表白得清清楚楚,但没有名字。
  哈比希坐了下来,手拿照片,翻来覆去地看这个女人,女人的眼光好像在说:对,是我夺走了你们的罗伯特,我征服了他,把他变成了男子汉,变成了我的所有物,我们分不开了……你还想知道什
  哈比希把照片放进了他的皮夹。
  他根本不想把照片交给刑警,而要根据这张照片找到那个毁了他儿子罗伯特的女人,跟她算账,这完全是他的私事,沃特克或赖伯之辈不得干涉。猎人不会把自己的猎物赶到别人的猎区里去,让别人猎取。复仇总是个人行为,没有规范,大多不合法,现有的法律都是不痛不痒的威胁,简直是对犯罪分子的安抚!对蔑视人和毁灭人的人来说,哪有什么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从这时起,哈比希眼里已没有法律了,只有他自己的法律,那就是:报仇!
  罗伯特,我的儿子,你可以信赖你的父亲。
  哈比希处长的转变是可怕的,但也是合乎逻辑的。一个人被夺去所有的亲人以后,就会四面出击。
  弗兰茨·冯·格来欣静观了一个星期,耐心地等待乌丽克来向他报账。他能谅解她,一个女人遇到这种事以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在精神上重新振作起来。
  萨尔瓦多向他汇报了情况,“罗伯特·哈比希问题”已经顺利解决。
  萨尔瓦多夸奖乌丽克,说:“乌拉干得真棒,像个内行,信得过。当然,她在回来的路上控制不住自己……可以理解嘛……她床上现在没有人了。”
  冯·格来欣问:“什么叫做控制不住自己?”他不喜欢这么说法。
  “哭泣、发抖、诉苦……”
  “诉苦?”
  “她大叫:‘我不是凶手!’反复地叫,我实在受不了,就揍了她一下,这才老实了。对歇斯底里的女人说什么也没用……只有揍。”
  事情过去了八天后,被新闻媒体煽起来的民愤平息了,赖伯和沃特克对此很满意,沃特克甚至说:“当我看见记者时,我就能理解凶手了。”
  冯·格来欣每天都在注意调查的进展,关于罗伯特·哈比希和克丽丝塔·海林的情况,警方掌握了不少,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摇头丸一事虽然提供了足够的谈话资料,但警方在摇头丸问题上仍面对着一片沉默。
  这样,冯·格来欣就更加焦急地等待着乌丽克的汇报,顾客究竟有什么反应?迄今为止,他从他的各家酒吧里听到的是谨慎的言论,普遍认为那男孩真笨,给他女友吃那么多的药丸,还不知道把死者往哪儿搁。只是为什么要毙掉他,还是一个谜。
  到了第八天,冯·格来欣的耐心到头了,心想,这悲哀也不能过分啊,人还得活下去,要活动才能赚大钱。他把萨尔瓦多找来,对他说:
  “乌拉让我担心,这事对她的打击比我们预料的更重。”
  萨尔瓦多问:“我是不是去找找她?”
  “我也这么想,我们看得不够远,我们忽略了乌拉,实在不应该!她正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我们却把她撇在一边。不管她最后对罗伯特有多恨,她毕竟是个女人,女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反复。快去把她找来,但不要用暴力,萨尔瓦多!”
  “她要是不肯来呢?”
  “她得有理由吧,真不肯来我就亲自去找她。”
  萨尔瓦多去了半小时就回来了,看得出来他惊慌失措,甚至有些害怕。他直奔冯·格来欣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
  “她不在,她人走了,跑了!家里搬空了……”
  “她怎么啦?”冯·格来欣从沙发上跳起来,像是受了电击,“搬空了?”
  “搬得一点不剩。邻居们说,三天以前一家旧家具公司派车来把什么都搬走了,全卖了。”
  “那可是乌拉的私房……”
  “有个经纪人接收了她的房子。”
  “经纪人是谁?”冯·格来欣失去了自制,大声喊道。
  “不知道。”萨尔瓦多擦去额角上的汗,那不是跑出来的汗,而是吓出来的汗,“乌拉失踪了。”
  “我料到她会干好多事,可就没有料到这一招。”
  “老板,没有把她也一起干掉,是个错误。”萨尔瓦多看到老板有些沮丧,竟批评起他来了,“我从来就不喜欢她,用她用得不当。”
  “她是个婊子!”
  “可她属于市民阶层,总想有个自己的小花园。”
  “她冷酷无情,本来可以前途无量!”冯·格来欣猛拍桌子说:“萨尔瓦多,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女人。”
  “上哪儿找?柏林、汉堡、科隆、斯图加特、埃森、德累斯顿、莱比锡、凯姆尼茨,她到处都能去,要躲起来还不容易?”
  冯·格来欣点点头,比刚才平静了一点。他说:“萨尔瓦多,你可以走了。我们现在得多多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