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 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鸨氖焙颍俊毕嗍勘幌诺媒湃斫盥椋⒓锤娣ⅰA踝匀徊蝗绦亩缘艿芟律笔郑皇窍铝畈辉俑浔甘涛啦渴簦扇丝词赝醺渌淄醮鋈匀徽站伞C幌氲剑蹙2痪糜止侍疵龋胰死醋缰淞踝S直蝗烁娣ⅰA蹙W陨保耆辏醵拍辍A踝缘艿苈沤滩桓淖呱暇泛苌诵模汾炙纪酢#
  当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平息之后,直到这年冬天,刘庄才依依不舍地将终于放下心的大哥返回封国。然而刘庄没有想到,也许是父亲的去世和自己的登基再一次使刘彊回想起了往事,更也许是刘荆事件使刘彊受惊过度,再加上因为自己的缘故,使得皇帝惩治了亲生弟弟——返回封国不到半年,刘彊便一病不起。得知消息的阴丽华和刘庄非常焦急,派太医急赴鲁地为刘彊诊治,并下令刘彊的同母弟弟们都立即赶去宽慰兄长。
  可惜的是;药石只能治病;却不能改命。就在这年五月戊寅日,三十四岁的刘彊病逝于鲁地灵光殿。临终时,他写下了最后一道奏章:我蒙受父亲和兄弟的恩遇,得到了两国的封地,还有超越礼制的宫室仪仗礼乐。一切都令我无以回报。由于我没有保重身体,常年患病,使皇太后和皇帝担忧,络绎不绝地派来太医方士。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如今我命薄早逝,不但不能再孝顺母亲、还要使得皇太后和皇帝哀伤,心里非常惭愧。请皇上照顾我的儿女,除了王位继承人之外我没有更多的儿子,因此希望能够加封我的三个女儿为侯,使他们彼此有个照应。如今父亲去世,皇上要格外加意孝顺母亲。另外向其它的弟弟们辞别,从此永远再不能相见了。
  可以看得出来,刘彊的性情也很象父亲刘秀,宽厚善良,如果他做皇帝,于国于家也一样是好事。可惜他被自己的生身母亲给耽误了。刘庄得知大哥的噩耗,捧着奏章泣不成声。他随后下令,以皇帝的仪仗为刘彊举行隆重的葬礼。诸王诸公主诸外戚诸侯都必须参加。伤心的不只是刘庄,还有看着刘彊长大的阴丽华。当年她因为这个孩子而甘愿退出后位,他不但是郭圣通的孩子,也是她阴丽华的孩子。更因为刘彊的猝然去世,与自己亲生的儿子刘荆有脱不了的干系,阴丽华对他的早逝就更为哀伤,自责未能克尽母亲的义务、没有办好丈夫交代的事情。
  六月乙卯日,在皇太后阴丽华的坚持下,刘庄陪着母亲一起参加了刘彊的葬礼,阴丽华流着泪,一直将刘彊的灵柩送到葬地。
  阴丽华照顾关爱的,并不仅仅是刘彊。中山王刘焉,由于是郭圣通最心爱的小儿子,所以刘秀和阴丽华一直没有舍得送他去封国就藩,而是一直留在身边照顾。阴丽华对刘焉甚至超过疼爱自己亲生的儿女。直到刘庄即位三年后,阴丽华才终于恋恋不舍地让早已成年的刘焉离开自己前往封国。由于是郭圣通的宠儿,刘焉一直都被阴丽华和刘庄格外关照。按规矩,皇帝不召,亲王是不能随意离开封国、更不能随意进京城的。这是为了预防诸王图谋不轨的铁律。但是刘焉却是个例外,他什么时候在封国呆腻了,随时可以回洛阳,完全听凭自由,压根不必请准。阴丽华叮嘱她的儿孙们善待郭圣通的家族,而且要牢记她曾经做过他们十七年的嫡母、嫡祖母。因此必须将郭圣通视作母亲、祖母来看待。 这一点,不但明帝刘庄做到了,连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刘炟(da音达)都牢记在心。
  中元三年,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北巡路过真定时,特地和郭氏家族聚会,赏赐万斛粟米和五十万钱。章帝还以晚辈的身份,在刚刚迁葬返乡的郭昌郭主墓前以“太牢”的祭祖礼节叩拜。
  刘扬当年将郭圣通嫁给刘秀的时候,虽然没有安着好心,但是他误打正着,确实为外甥女选中了世上最好的丈夫(也许并不是最好的爱人)。

十六、终于等到了团聚的那一天
  在儿子登基十年的时候,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癸卯日,六十二岁的阴丽华去世了。二月庚申日,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光武帝刘秀原陵,和阔别十年的丈夫在另一个世界相会。她的享年,和她的丈夫一模一样。
  后来的东汉皇族,虽然不是每个皇后都能象阴丽华那样善待分享丈夫的嫔妃,但是确实再没有发生过杀害废太子和非己所出皇子的事情。这不能不说与刘秀和阴丽华的身体力行、传为家训分不开。十年后,在拜谒原陵的前一夜,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刘秀和母亲阴丽华在陵畔漫步,恩爱之情一如自己从小就看熟的景象。
  从梦境中醒来,五十岁的汉明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哭得死去活来。
  悲伤的刘庄下诏,在祭殿两边种下二十八棵柏树,代表“云台二十八将”守护父母的平安。
  两千年岁月已过,原陵仍然屹立,邙山边黄河畔,他们相携相伴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辨。
名将之后——汉显宗孝明帝皇后马明德 
  汉明帝刘庄只有过一位皇后,就是马明德。但是很遗憾,“明德”并不是她的闺名,而是她的谥号,她的闺名失传了。
    
一、父亲的死,改变了她的人生经历。
  马明德之所以能够进入皇宫,并成为皇后,与她儿时的家庭悲剧:父亲伏波将军马援之死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父亲的死,直接促成了她后来的整个人生经历。伏波将军马援,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兒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这些壮烈的言辞,都出自他的口中。马援的战功赫赫,那是不用说的。当然,作为未来皇后的父亲,他的仪表也非常英俊,史载他“明须发,眉目如画”,而且能言善道,“闲于进对”。说起国家大事、民间逸趣,能让听者乐而忘疲,即使是诸王皇帝也甘愿闭上嘴当听众。马援还很聪明,常有过人的远见,虽然他从小就读不进书,自愿退学,但是他并非是一味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人。年轻的时候,马援曾经因为私放囚犯而远走边境放牧为生,很快就有数百人来投奔他,甘心听从他的指挥。于是他便带着这些人,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俨然部落首领。由于经营得法,很快他就拥有几千头牲畜和数万斛谷物。慢说在那个年头,就是在如今,那也是富豪级的人物了。然而,此君似乎是个把“努力的过程比最终的享受看得更重要”的人物,面对这巨大的财富,马援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叹道:“难道我就此沦为守财奴吗?”于是他把财产全部分给兄弟和族人,又过起了无牵无挂的简单生活。在证明了自己的经济才干之后,马援订下了更大的目标。乱世,对于百姓来说,是痛苦和不幸,对于英雄人物来说,则是趁时而起、名留千古的大好机会。
  这样的好机会,很快就来到了马援的面前。
  不久,王莽乱汉,各地群雄割据,烽烟四起。马援在这个出英雄的时代,到处寻找合适自己的位置。他做过王莽新朝的官员,后来又投奔隗嚣,最后成为光武帝刘秀的部将,并且反过来把隗嚣给灭了。马援善于治理地方,而且算得上是个开明的管理者,不但关心百姓生计,还能够与部属同甘共苦,名声很好,很受军民拥戴。马援有识人之明,而且,怎么说呢,……他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因此,他往往在事物还刚萌芽时,便预知结果。这两条特质,既成就了没有背景、没有帮派的马援能白手起家、成为侯爵,也在最后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以及他死后的家庭惨遇。
  因为……他虽然聪明盖世,武功过人,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更离谱的,是常常把感觉到的别人弱点,毫不克制地直捅出来。再加上他一向不拉帮结派,于是,他得罪的人实在多到极。
  在官场中,没有背景和帮派,虽然理论上可以为自己免去一些牵连拖累,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境:假如你站了队的话,好歹还有一队人帮着你,即使站错了,那也不过是愿赌服输;可是你假如不站队,那么,两队人都会把你视为异类——挨起收拾来,可就是双倍的了。
  马援得罪的人里头,就有光武帝刘秀的女婿梁松、窦固。
  话说某一次,马援生了一场小病。此时的马援,正是为国立下大功,封为新息侯,且能与九卿共立的辰光。自然,他这么一病,很多的人都前来看望。来看望的人里面,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梁松。虽然年轻,他的身份却很高贵,比马援尚有过之——他是皇帝的女婿、舞阳长公主刘义王的丈夫,同时他也是新晋的侯爵陵乡侯。就算是白痴都知道,梁松与马援同为列侯,完全平起平坐,更何况他还是皇帝的女婿,更是高人一等。所以,就算是公侯九卿,看见梁松行礼,都忙不迭地连称“不敢当”,而且还要多还些礼仪给他才能安心。可是到了马援这里,却不成了。梁松为了表示尊敬,一直走到马援的床头,向他问候行礼。可是,马援只是“嗯”了一声,也不打招呼也不示意,还礼那更是没门。马家儿女家眷们在旁边看得真着急,可是谁也不敢提醒老头儿。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们问马援:“梁松身份高贵,满朝公卿无不恭敬,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看望,您老人家个个都回礼,偏偏到了他这儿就不肯客气一点呢?”马援高傲地回答:“我可是跟梁松他爸爸平辈论交的,他虽然身份比我高贵,我怎么能不讲究长幼辈份!”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儿子们一个个都面面相觑,虽然心里暗暗叫苦,但是也不敢多说了。
  果然,梁松当众丢了这个大脸,简直恨透了这个倚老卖老的老头儿。你想啊,除了老梁头,世上只有当朝皇帝刘秀一人,敢这样把梁松当“无知小儿辈”来看待。如今你马援竟然也自居起我的长辈来了?居也就罢了,这么多公卿大臣都在场,你马府的儿孙婢仆也都看着,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