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阳气微也。时有躁热,心下虚痞者,胃气不能上营也。恍惚健忘者,神明乱也。《金匮》云∶不当下而强下之, 
令人开肠洞泄,便溺不禁而死。前证所生,非天也,君自取之。治虽粗安,促命期矣。李闻之惊恐,汗浃于背, 
起谓予曰∶妄下之过,悔将何及!虽然,君当尽心救其失。予以为病势过半,病将难痊,固辞而退。至秋,疾 
甚,医以夺命散下之,燥热喘满而死。《内经》曰∶诛罚无过,是谓大惑。如李君者,《内经》所谓大惑之人也。 
卫生君子,可不戒哉。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刺禁
属性:〔《灵》〕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 
气,取腋与膺。(针经云∶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气口内绝。不知者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 
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又实其内,是谓 
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针解云∶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气口外绝,不知者,反 
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阴气有余故躁。《难经》云∶ 
五脏脉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绝于外者,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 
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 
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 ,致气则生为痈疡。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难经》 
云∶假令肺实而肝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也,假令肺实,故知肝虚微少气,用 
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病中工所害也。)取五脉者死。(针解云∶言病 
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 。(《针解》云∶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患惟然 
不复也。)夺阴者死,(针解云∶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针害毕矣。(针解云∶夺阳者狂,正言也。) 
〔《甲》〕问曰∶针能杀生人,岂不能起死人乎?对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者也。是人之所生,受气于谷, 
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之府,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雨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 
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气尽矣,故五五贰十五而 
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故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请传之后世, 
以为刺禁。(经隧,《灵枢》作“经坠”。) 
凡刺之补泻,无过其度,与脉逆者无刺。 
〔《灵》〕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刺勿醉,已醉勿刺,新怒勿刺,已怒勿刺,新劳勿刺,已 
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 
凡此十贰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荣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于阳,邪气复生。 
粗工不察,是谓伐身。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贰夺也。大夺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 
四夺也。新产又大下血,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也。 
〔《素》〕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 
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 
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 
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 
月廓空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八正神明论)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 
阴,出血恶气也。(血气形志篇) 
〔《甲》〕神庭禁不可刺。上关禁不可深。(令人耳无闻。)颅囟刺不可多出血。左角刺不可久留。人迎刺过 
深杀人。云门刺不可深。(使人逆息不能食。)缺盆刺不可过深。(使人逆气。)五里禁不可刺。(手阳明经穴。) 
脐中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刺五分。)三阳络禁不可刺。复溜刺无多见血。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无 
多见血。乳中禁不可刺。鸠尾禁不可刺。 
〔《灵》〕刺上关者, 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 。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本输篇) 
〔《素》〕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帝曰∶愿闻其故。岐伯 
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 
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 
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则 
乱气不生。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 
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 
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 
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 
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 
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搏,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四时刺逆从论) 
春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朦于耳内。夏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长夏戊己日自乘四季,无刺 
腹去爪泻水。秋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冬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素》〕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 
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 
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 
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贰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 
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 
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 酸,体解 。然不去矣。(刺要论) 
凡刺之道,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 
气不出,与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肺,三 
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欠。(《素问》作“语”。)刺中脾,十五日死,(《素问》作“十”日。) 
其动为吞。刺中肾,三日死,(《素问》作“六日”又云“七日”。)其动为嚏。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中膈,为伤中,其病虽愈,过一岁必死。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 
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膝髌,出液为 
跛。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足少阴 
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 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膺中,陷中肺,(《素》曰∶刺膺中陷中脉。) 
为喘逆仰息。刺气冲中脉,血不出为肿鼠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脊间中髓,为伛。刺 
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缺盆中内陷,气泄, 
令人喘咳逆。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 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 
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俱出刺禁篇)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灸禁
属性:〔垣〕针经云∶陷下则灸之。天地间无他,惟阴与阳贰气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陷下者, 
阳气下陷入阴血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覆其阳,脉证俱见。寒在外者,则灸之。《异法方宜论》云∶北方之人,宜 
灸也,为冬寒大旺。伏阳在内,皆宜灸之。以至理论之,则肾主藏,藏阳气在内,冬三月主闭藏是也。太过 
则病,固宜灸 ,此阳火陷入阴水之中是也。《难经》云∶热病在内,取会之气穴;为阳陷入阴中,取阳气通天 
之窍穴,以火引火而导之,此宜灸 也。若将有余之病,一概灸之,岂不误哉。仲景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又云∶脉浮,宜以 
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