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枯;多食酸,则肉胝KT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脏生 
成篇》) 
〔《灵》〕黄帝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何也?少俞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 
之两焦,不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 
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黄帝曰∶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 
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 
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 
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荣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荣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 
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 
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 
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 
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 
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 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五味论 
》) 
〔《素》〕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 
皮肉筋脉(《阴阳应象论》)。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 
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 
,下为飧泄,久为肠 。(《太阴阳明论》) 
〔《灵》〕黄帝问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下也。黄帝曰∶高 
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常 
。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 
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 
故何也?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 
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 
,亦中其经。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曰∶中于阴者,常从臂 始。夫臂与 
,其阴皮薄,其血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黄帝曰∶此故伤其脏乎?岐伯曰∶身之 
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 
溜于经,中阴则溜于腑。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饮冷 
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 
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 
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 
。(《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 
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 
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 
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 
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 
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 
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 
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为痹,卫气不行则为不 
仁。(《刺节真邪篇》) 

卷之贰·阴阳脏腑部
诊法通论
属性:〔《难》〕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者,谓之工;切脉而知 
之者,谓之巧,何谓也?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 
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 
,以知其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素》〕诊法当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脉 
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 
衰盛,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脉要精微论》) 
〔丹〕∶经曰∶诊脉之道,观人勇怯,肌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法也。凡人形长不及短 
,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浓。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 
,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所以肥人责 
脉浮,瘦人责脉沉,躁人责脉缓,缓人责脉躁,不可一概述之。 
仲景云∶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素》〕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 
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 
。(《阴阳应象论》) 
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移精变气论》)。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三 
部九候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荣。尝富后贫, 
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 
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 
,不知病情。(《疏五过论》) 
〔东垣〕百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乃气病而血不病也。夜则增剧,昼则安 
静,是阴病有余,乃血病而气不病也。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 
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 
是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安 
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当急泻其阴,峻 
补其阳。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矣。 
〔丹〕肺主气,其脉居右寸,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变化运用,故皆附焉。心主血,其 
脉居左寸,肝、胆、肾、膀胱,皆精血之隧道管库,故皆附焉。男以气成胎,则气为之主。 
女挟血成胎,则血为之主。男子病,右脉充于左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女子病,左脉 
充于右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反此者,虚之甚也。 
〔《素》〕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贰十五阳。所谓阴 
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 
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 
生之期(《阴阳别论》。王注曰∶头谓人迎脉,在结喉两傍一寸五分,手谓气口脉,在手鱼 
际之后一寸,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小大齐等者曰平人,故言“所谓一也”)。别于 
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玉机真藏论》) 
〔《灵》〕气口候阴,人迎候阳。(《四时气论》) 
〔《素》〕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 
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阴阳别论》) 
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但浮不躁则病在足阳脉之中,其有躁者病 
在手阳脉之中。)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脉要精微论》。沉细而 
躁者病生于手阴脉之中,静者病生于足阴脉之中也。 
〔《脉经》〕〔无择〕∶浮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迟脉呼吸三至 
,去来极迟。数脉去来促急。(一息六七至。)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指下豁豁然空。实脉 
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 然(一曰举按有力)。缓脉去来亦迟,小 于迟(一 
曰浮大而软)。紧脉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洪脉极大在指下。细脉小甚,似无而 
有。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漉漉如欲脱。仲景云∶翕奄沉为滑, 
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名曰滑。许学士云∶仲景此三字论滑脉是也。翕,合也, 
言张而复合也。奄沉,言忽降而下也。方翕而合,俄降而下,奄谓奄忽之间,仲景论滑脉可 
谓谛矣)。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短而止,《脉诀》云∶如刀刮竹痕。 
陈无择云∶如雨沾沙)。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弦而不大为弦,弦而大为革)。革脉 
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陈无择云∶如按鼓皮。仲景云∶弦而大)。软脉极软而浮细(软 
,一作濡)。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仲景云∶脉来动而 
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 
曰代,阴也,得此脉难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