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领风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根据“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个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    

  启事结尾化用《诗经》里的话说:“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意思是鸟儿鸣叫着以寻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样呼吁,请兄弟们来帮助我。    

  结果只来了三个愿意和他交朋友的人,其中一个,是当时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    

  罗章龙也给自己起了一个气概不凡的名字,叫“纵宇一郎”。    

  “二十八画生”和“纵宇一郎”在湖南省图书馆相约见面。    

  畅谈三个小时,双方以风流自诩。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    

  兴奋不已的罗章龙当天晚上写了一首诗:“策喜长沙赋,骚怀楚屈平。风流期共赏,同证此时情。”    

  “长沙赋”,说的是汉代贾谊在当长沙王太傅时写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创作出《离骚》这部千古绝唱的屈原。    

  春秋战国时,湖南属于楚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和爱国志士,都曾把他们的思想、情感、才华抛洒在这片土地上。    

  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范仲淹、辛弃疾、王夫之,他们的人格精神,融入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近代更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以至中国的近现代史如果缺了湘人,几乎不可想象。    

  在流浪行吟中,纵身跳入湖南汨罗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    

  毛泽东刚上师范时,有一本听课笔记。一共46页,而前面的11页,都是用魏碑字体工工整整抄写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毛泽东还把《离骚》的内容,分段提要,写成了眉批。    

  如此追踪诗哲先贤,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激励着青年毛泽东,去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 大概是屈赋的光芒照亮了诗国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诗情和灵感的太阳。    

  和罗章龙订交后,他们时相过从,常作郊游。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观览名胜古迹了。    

  他们来到长沙附近的拖船埠,那里有一座禹王碑,传说大禹在那里拖过船。他们寻访了屈原住过的玉笱山、纪念贾谊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长沙时在岳麓山住过的崇德寺、辛弃疾在长沙练兵的旧址飞虎营……    

  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青年毛泽东是在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还是在抒抚古思今的感慨?    

  正是在山川名胜的游历中,毛泽东似乎感受着符合他性格本色的一些东西。    

  这个东西大概可以叫作诗文意气。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 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    

  青春之心所以比天空更广阔,是因为拥有比天空更广阔的期盼、追寻、想象和情感。    

  1917年暑假期间,毛泽东邀了两个好朋友,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上路了。他们靠作点诗,写点对联送人,换几个钱,解决途中的食宿。按湖南旧时习俗,他们被称作“游学”先生。    

  在湖南安化县城梅城,发生了一件趣事。


第一部分“奇士”的青春(2)

  好吟诗作对,有点自命不凡的劝学所所长夏默庵,要试试来访的青年学生学问深浅,出了一个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毛泽东即书属对,写出下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对得工整且不说,语中内涵,也让这位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顿然亲近有加。    

  这次 “游学”,他们走了五个县,行程九百多里,历时一个多月。人在旅途的生活显然让毛泽东收获了比他期望所得还多的东西,同时也收获了一些诗句。    

  这些诗句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只是从他的朋友们的记载中,知道有这样一些联句——    

  “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云流千里远,人对一帆轻。”    

  “为赋新词强登楼。”    

  少年之作,在对景物的观览中,那视线还是青春的单纯,学子的轻松。    

  因为他的生命,还没有走进沉重的历史;他的个性,还没有融进困顿的现实。    

  当青年毛泽东的目光投向他所处的现实社会,我们看到的,便是另一种诗情,另一番意境了。    

  让人们惊讶的是,他留有手稿的第一首诗,便是长达40句的伤世感怀的五言古风。    

  那是1915年5月,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易昌陶因病去世了。悲从中来的毛泽东,写了这样一首挽诗——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在青春诗人毛泽东的感觉中,一阵飙风掀拂亡友的灵帐,好像天地为其悲泣。    

  好友早夭壮志未酬,活着的人们长歌当哭,以青碧的群山来试试自己的长剑如何。诗人与亡友有共同的报国之志,诗人的惆怅像长天江水一样绵绵不尽,混茫一片。    

  诗人为何这般惆怅?因为“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这两句,正是全诗的“诗眼”。    

  对此“诗眼”的最好注脚,是当时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    

  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他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5月9日,袁世凯政府竟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湖南第一师范的师生将国内知名人士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为《明耻篇》。    

  毛泽东在封面上愤然写道:“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同窗好友易昌陶恰巧就是这个时候病故的。    

  易昌陶的去世,使毛泽东更牢固地树立了一个信念: 强健体魄,对于人生奋斗,对于报国济世,有着重要的前提意义。    

  青年人都崇拜英雄。    

  毛泽东阅读了恺撒、拿破仑、彼得大帝、俾斯麦这些外国杰出人物的传奇故事,生命深处似乎洋溢起无比的兴奋和震颤。    

  毛泽东目睹了中国政治舞台上接连不断的军事角逐,生命的力量和体魄,似乎是施展抱负的根基。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平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鲜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第一部分“奇士”的青春(3)

  毛泽东列举大量中外名人事迹,说他们之所以成就大业,都是因为身健气雄之故。令他期期向往的,是那些尚武的先贤,勇烈的壮士,洒脱的剑客,因为他们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烈”和“不畏”。    

  说到做到的毛泽东,潜心实践着他的这个信念。    

  寒冬时节,他用冷水擦身。    

  大雨滂沱,他在野外奔跑。    

  江水滔滔,他去搏击风浪。    

  他甚至琢磨出一套强身健体的运动体操,四处推广。    

  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浓烈气息,扑面而来。    

  志虽然人人都有,但可在格调上见出高低。    

  青年毛泽东之志是远大的,奇特的。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是他当时在日记里写下的人生箴言!    

  他常对人说: 丈夫要为天下奇,即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他把此话当真,此话也果然成真。后来的实际情形,无论是人格气质,还是功业贡献,都是如此。    

  青年毛泽东,被同学们称为“奇士”。    

  同学们感叹他的行为之奇,胆识之奇,志向之奇,甚至也感叹他写诗作文的“戛戛独造”之奇。    

  在“奇士”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是一群生活在浓烈的精神氛围中只顾大思大想的青年。    

  他们甚至不食人间烟火。    

  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曾回忆过这样一个细节——    

  “在这种年龄的男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姿色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不但不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起要买些肉,而且当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同佣人谈买肉的事,然后吩咐他去买。我感到恼火,以后再也不和这个家伙见面了。我的朋友们和我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    

  决定一个人的本质和生命的理想,总是以充满神秘的方式存在于他的心中。当他走出童年时,它就在他的心中发芽了,当他以青年人的热忱追求历史的真、社会的善、心灵的美的时候,它就已开花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