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是有希望的。是我造成的损失。请前委、党中央给予严厉处分。”

叶飞尽管过去战功卓著,却为这次金门失利一再向华东军区和党中央请求处分。

负责指挥第三野战军作战的粟裕副司令员,尽管未指挥金门之战,事前还作过如遇敌增援、船只不足、老区的船工不到都不能打的指示,战后却主

动向中央承担金门失利的责任。粟裕曾对萧锋说:“金门失利,不能归罪叶飞,更怨不上萧锋,主要责任在三野前委,特别是我这个主管作战的人。谈具体一点,我得到包括你在内所反映的一些情况后,曾归纳成三条明确电复。同时也电令江苏军区和山东军区一定要袖1500名船工支援十兵团,直接到二十八军报到。但是,我由于背上了上海、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的包袱,怕这些地方出了乱子影响坏,所以没有挤出时间到你们那里去检查一下战前准备情况,因此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金门失利,原因多多。

11月19日,二十八军党委经沉痛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应该从悲痛事实中,吸取如下教训:(一)只要有敌人存在,在具体的战役与战斗上轻视敌人的急躁思想是极其危险的。金门战斗正是由于指挥上过低估计了敌人的数量优势(金门敌人与我攻击部队比),过高估计了我军的质量优势,胜利冲昏了头脑,已经发觉敌胡琏兵团的增援到达,敌情发生根本变化之后,仍然没有清醒的判断,改变决心,坚决向上级建议和下级商量,而是机械地坚持已经脱离了现实的决心与意志,这就铸成错误,注定了危局。

(二)如果违背了毛主席的军事原则,就必然打败仗。金门战斗的失利,就是违背了“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一原则。当时敌人未增援也无把握,增援后更无把握。船只是海岛作战胜利的决定因素,而此次战斗的船只准备是极其潦草与极其不充分的,又因未能掌握海情,以至船只一去不返,后备力量无法增援,战术打算无法实施,这是战斗组织上的重要错误。

(三)打胜仗必须靠军事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如果指挥上主观主义,以个人的热情、愿望代替军事民主,使下情不能上达,群众的智慧不能发挥,指挥意图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就必然打败仗。金门战斗前,团里有些正确的意见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和应有的重视与采纳,因而失去悬崖勒马、挽救危局、改正错误的可能的时机。

(四)执行上级的命令,必须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以对党、对人民、对部下态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正确的分析当前情况,积极的向上级提出处置的意见(必须与叫苦区别),才能使上级的意图得到真正的实现。

那种怕个人影响不好,怕碰钉子而采取自由主义不负责任,把战争当儿戏的态度,是金门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共产党员特别是主要的负责同志应该挺身而出,与部下共生死去挽救危局,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二十八军以上的教训是在金门失利后20来天作出的,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比较深刻地触及了导致金门失利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但由于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并且是从参战部队自身角度来检讨的,因此,这些教训不可能反映问题的全部。

叶飞在几十年后说过:“我们接受经验教训,不能仅从微观上看,还应该从宏观上体会这次教训的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没有制海权、制空权,要实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是非常困难的。50年代初,在我海、空军正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要仅仅靠木帆船横跨台湾海湾,解放台湾,现在看来,恐怕是会吃比攻打金门失利更大的苦头的。金门失利之后,接受了教训,头脑清醒起来,接受攻金失利的经验教训的真正意义,也许就

在这里。“

叶飞的一番话,导出了金门失利偶然中包含了必然因素。

攻打金门虽然失利,但攻岛部队不怕牺牲、拚死作战的精神是永存的。

10几年后,粟裕还说:“二十八军是支好部队,在金门战斗中英勇善战,宁死不屈,面对几十倍的敌人打得极其顽强,他们歼灭的敌人,连台湾的报纸也承认有2。6 万多名,真是打出了军威,我若再带兵作战,一定点名要二十八军,并委以重任。”

金门之战结束后,望风而逃、败迹连连的国民党军队惊魂甫定,大喜过望地称其为“金门大捷”或曰“古宁头大捷”。蒋经国更是在其日记中鼓吹:“金门登陆共军之歼灭,为年来之第一次大胜利,此真转败为胜,反攻复国之‘转捩点’也。”

把共军金门失利说成是国民党转败为胜的“转捩点”,那是言过其实了。

国民党的一些高级将领,如胡琏在70年代曾说过这样一番话:“笔者20多年来,不愿谈古宁头战事……我辈军人失去中国大陆,耻辱殊甚!……区区登步,何足道哉?!”

十五、解放舟山蒋介石认为:只有守住舟山,反攻大陆才会方便得多。蒋经国四赴舟山给守岛官兵打气。战前粟裕发来紧急指示。指挥不当,天不作美,登步岛几蹈金门覆辙。攻舟失利,中央军委电令暂停攻击。关键时刻,粟裕再次向中央提出重大建议。解放海南岛,毛泽东要林彪向粟裕学习。有老大哥支持,国民党从此失去空中优势。丢卒保车,蒋介石被迫作出痛苦抉择。备而不用,海陆空三军甚感美中不足。

早在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攻打金门之前,舟山战役外围之战已经打响。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的东海中,由舟山、岱山、登步、桃花、金塘、大榭等400 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本岛523 平方公里),首府是舟山本岛上的定海镇。舟山群岛是中国海上交通的要冲,又是沪宁杭地区的海上屏障。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曾两次入侵浙江沿海,都是先从舟山群岛的主岛、定海登陆的。英国的海军陆战队,还曾以定海为跳板,一度入侵镇海、宁波、慈溪……由此可见,舟山群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早在蒋介石败退上海之前,对舟山就给予了高度重视。蒋经国曾回忆说:“记得父亲引退之后,交我办理的第一件事情,是希望空军总部,迅速把定海机场建筑起来。那时我们不大明白父亲的用意,只能遵照命令去做,父亲对这件事显得很关心,差不多每星期都要问,机场的工程已进行到何种程度了?后来催得更紧,几乎三天一催,两天一催,直到机场全部竣工为止。到了淞沪弃守,才知道汤恩伯的部队就是靠了由定海机场起飞的空军的掩护,才能安全地经过舟山撤退到台湾。”

蒋介石看重舟山群岛,决非仅仅是把它作为部队撤退的一个中转站。蒋介石十分清楚中共没有海空军,他要利用这一弱点,控制舟山群岛,利用这些岛屿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控制长江口并袭扰大陆的理想基地。

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以后,国民党驻守江浙和上海一带的部队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之下,纷纷逃往舟山,并组成了以原上海防卫司令石觉为司令的“舟山防卫司令部”,下辖第七十五军、第七十八军以及新编第一军共6 万余人,妄图凭借东海的水障,长期盘踞舟山。此后,蒋军的飞机不时从定海机场起飞,对宁波、镇海一带狂轰滥炸。当时定海机场距离上海只有140 公里,轰炸机起飞后20分钟即可到达。随后,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驻泊于舟山,对上海及其以北的港口进行封锁,禁止外国轮船和国内船只进出口岸。

为了坚决彻底消灭敢于顽抗之敌,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首长,决心乘胜解放舟山。此任交由第七兵团第二十二军完成。

第二十二军接受任务后,根据舟山群岛的地理条件和敌优我劣的现实情况,确定了首先逐次攻占外围岛屿,然后攻占舟山本岛的作战方案。

7 月18日夜间,第七兵团第二十二军以4 个营的突击队在距大陆仅0。59公里的大榭岛登陆,全歼守岛的国民党军一个团和前来增援的一个营。

之后,第二十二军投入攻打金塘岛的准备之中。

金塘岛位于大陆与定海之间,是舟山群岛的第二大岛,也是我军进攻舟山本岛的最大障碍。二十二军六十六师,是该军的前卫师,当六十六师抵达镇海之时,早已逃跑的敌人已在金塘岛进行坚守防御的作战准备了。

渡海作战准备工作一开始,六十六师副师长石一宸和师指挥所人员,先

期来到金塘岛对岸的海边,侦察地形,了解敌情,布置任务,研究战法。一到海边,师指挥所就意识到:渡海作战与陆地作战差别太大了。首先是没有船,其次我军士兵大多是山沟里长大的,从未见过海,不识水性,一旦翻船怎么办?但任务必须完成,于是第二十二军全体指战员一起动手,展开了一切征服海洋天险的大搏斗。

首先必须征集船只。渡海作战,没有船只的部队算不上部队,因此首先必须解决船只问题。但这一问题要解决并不容易。当时所有的船只,差不多都被国民党军队抢光了,带下走的也被他们破坏了。于是,广泛地征集船只成了当时很重要的一项战备任务。二十二军从机关抽出许多干部,带上小分队分头出发找船。一直从浙江沿海找到江苏、山东,连山东的木帆船也找来了。有的船在海上日夜兼程南下,有的船用火车送到浙江。不长时间里,二十二军共征集到了600 多条船。但这些征集来的民船大大小小,船上的附件七零八落,用火车运来的船只因长途运输,已被碰得残破不全了。于是师、团后勤部门立即成立修船厂,有的船要加固,有的要配橹,有的要加篷……

负责征集船只的同志,有的当采购,有的当木工,有的当铁匠,有的当技术指导,一时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修船,已修理好的船只还必须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