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阎锡山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太原起义的枪声打响。里应外合,太原新南门被顺利攻下,起义军直扑巡抚衙门。兵士们冲进抚署,与巡抚陆宗琦及其儿子陆光熙相遇。陆宗琦还大摆巡抚架子,指手画脚怒责起义士兵“想造反”。其子陆光熙则看见势头不妙,掏出身上的银钱就往空中一抛,企图趁着士兵乱抢银钱的混乱,掩护其父逃跑。不料想这一举动反而激起士兵们的怒火,陆氏父子当即被乱枪击毙。协统谭振德也在街上被打死。

  此时的二标标统阎锡山,心情忐忑地带着少数亲随,静静地藏在本标操场附近的小树林里,听着城里四处乱响的枪声,焦急地等待打探消息的士兵回来报告。战斗打响后,他就把属下的官兵撒到巡抚衙门周围的各街巷,打探进展情况,自己却小心翼翼地不肯走出军营一步。在得知一标的部队攻下抚署的消息后,他忙派出一名排长,他的得意门生张培梅带兵去攻打抚署后面的巡防营马队。他暗示张培梅,要像是配合起义,又要像是去保卫抚署,不要草率而应见机行事。自己躲在小树林里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该不该出去露面。左盘右算,一时难得要领,心情十分焦急。出去露面早了吧,万一革命不成功,自己将落个造反罪名,辛苦奋斗得来的一切,瞬间毁灭。可如果革命成功,自己出去露面太迟,功劳被别人全都占去,多年来的革命行动,又成一把无果之花。这一套“成则居功,败则诿过”的算盘,确实显现了阎锡山的精明算计和善于投机的本能。终于,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阎锡山心里有底了,带着人马煞有介事地杀奔巡抚衙门而去。

  29日中午,山西同盟会召集各界人士在省咨议局举行紧急会议。立宪党人、省咨议局议长梁善济主持,起义领导人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张瑜、张树帜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山西军政府,并推选一位大都督作为领导人。阎锡山对此事已有精明算计和周到安排,于是他首先提议,山西应仿照武昌起义的做法,推举名望高的姚鸿发为都督。但姚鸿发以其父亲还在担任清廷陆军部侍郎而且家眷在北京为由,谢绝出任。起义中,一标出力最大,建功最多,有人又提议推一标标统黄国梁为都督,但黄国梁不是同盟会会员,起义打响时还在祁县未曾回来,而且黄不是山西人,结果遭到否决。这时,人们的眼光自然而然落到又一个领兵战斗的官员,二标标统阎锡山身上。但梁善济等立宪党人还跃跃欲试,就提出用投票的方法公举都督,大有当仁不让之势。众人吵吵嚷嚷,局面混乱的时候,阎锡山先人一着的安排就发挥了威力。经他授意的心腹将领张树帜,一个箭步跳到台上,把手枪“咣”地往桌上一拍,趁机把梁善济挤到一旁,振臂高呼:“选都督作么子要选票?我们军人不干这一套,要选就举手!我们选阎统标做大都督,赞成的都举手!”阎锡山的亲信张培梅、周玳等都把手枪亮了出来,大喊大叫:“赞成的都快举手,快举手!”立宪派议员们哪里经过这样的阵势,一个个被寒光逼人的手枪吓懵了,哆里哆嗦地乖乖举起了手。张树帜俨然以主持人的身份,连叫几声“全体赞成,全体赞成”,张培梅等人喧哗呼应,阎锡山就顺利当选为山西省军政府的大都督,时年二十九岁。这既是他投身革命积极奋斗应得的辉煌,也是他高人一筹善于算计而到手的果实。

  军政府宣布,改称中华民国,从此用黄帝纪元年号,悬挂“八卦太极图”旗。它标志着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寿终正寝,标志着山西成为革命省份。

  不论实际过程中的是是非非如何曲折,就全国大局而言,太原起义,是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9月视察太原时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最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山西处在北京近侧,山西起义,对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震动极大;山西又当南北通衢之侧,山西起义成功,对革命势力控制南北交通,极为重要。所以,孙中山先生的这个评价,并非客气之词。应当说,阎锡山作为同盟会的骨干,投身革命多年,参加太原起义并非投机,但他在紧要关头的机警和园滑却又非常人可比。这使他在历史重大关头获得了厚利,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年春节;阎锡山要回老家过年。因为是当“大官”后第一次省亲,部下的亲信们就认为这次一定是“衣锦还乡”,因此就安排得异常隆重排场,要显示显示督军的威严和气派。于是,拟了一份筹备计划,有庞大的随从队伍,携带贵重的各色礼品,准备笔挺的洋服和炫目的军服,光大小车辆就备下三十多辆。呈给阎督军以后,阎眯起眼瞅看了一番却摇了摇头,拿起笔全都勾掉了。部下吃惊不小,心想这还不满意,如何是好?不料,阎锡山只要一辆旧吉普车,随员也只有两名士官和一名司机。车开到河边村头,阎即让停车。下车后,又取出随身带着的外祖母亲手缝制的中式衣服,认真地穿戴起来。尔后,让士官和司机跟在自己身后,步行着进了村。一路走,一路跟村民打招呼,说家常,一行四人,足足走了个把钟头才到家。

  这个习惯,阎锡山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当都督不久,他就在家乡大兴土木,耗费重金建设府第,前前后后陆续建设二十多年。近千间房屋的二十多个院落,气势不凡,金碧辉煌。一朝为官,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威风凛凛。他并没有脱出几千年来当官摆架子的常规和心态。而他本人出入河边,却又坚持一副本份的常人打扮。这一方面显现了他出自社会底层,又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有比较浓厚的民本思想;而他的行为习惯,既蕴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也显露出淳厚民风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体现了他善于以低姿态掩饰自己,以换取百姓的好感。生活中的这种接近平民的作风,与政治上善于韬光养晦相一致,都是阎锡山做人的重要特点。


避难到包头 逢迎袁世凯 保住都督职位

  北京眼皮底下的太原起义成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还是使清廷大为震动,立即发表吴禄贞为山西巡抚,令其带兵入晋平乱。山西军政府也赶忙调兵遣将,准备抵抗。而此时,清廷内部迫于武昌起义及各省宣布独立的巨大压力,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清廷以小皇帝溥仪的名义下了所谓“罪己诏”并解散了皇室内阁,宣布解除党禁,并令资政院起草宪法。当时,主持小站练兵起家,在变法维新中投机得宠的袁世凯,在慈禧死后,也赋闲在家,等待时机变化。因为他手中有兵权,革命派一方和清政府一方,都把稳定大势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资政院公举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组织新内阁。袁世凯欣然接受,正要从武汉北上。面对即将入晋的吴禄贞部,阎锡山一面准备抵抗,一面派出议和专使,到北京与北洋大臣段琪瑞接头,寻求新的靠山。但他没有想到,奉命带兵来山西平乱的新任巡抚吴禄贞,原来是一位老革命党人。

  阎锡山刚当大都督时就吃了一吓,还有些心神不定,因此,不免对吴禄贞的邀请满腹狐疑。那是一天晚饭后,卫兵通报说原八十五标三营管带熊国斌求见,阎让进来。熊国斌进门后却一言未发,掏出手枪就向阎开枪。阎大吃一惊,情急之中倒还机敏,一矮身躲到椅子下,躲过了第一枪;熊国斌再开第二枪时,阎已转过神来,抄起脚边的铜痰盂猛砸过去,使他受到惊扰,无法瞄准。而这时,阎的卫兵枪响了,熊国斌受伤当场被擒。熊国斌是满族官员,原本不赞成革命,阎锡山当了都督提拔大批部下,又没有他的份,因此怀恨行剌。虽然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熊国斌又被扔进石灰池中活活烧死了,却也造成一场不小的混乱,让阎大都督多日心神不宁。熊死后,其部下立即溃散,在太原市内大肆抢劫,阎锡山和副都督温寿泉亲自带兵弹压,好不容易才平定下来。

  吴禄贞一再诚恳邀请,又经部下多次劝说,并保证到石家庄没有问题,阎锡山才勉强同意东行。但在预定动身的时候,他又多出一个心眼,谋算说:“石家庄蒙还是不能去。那是吴禄贞的地盘,万一有变,如何是好。”于是又突然变卦,坚持把会面的地方改在娘子关。吴禄贞爽快答应,并取笑说:“昔日关云长敢单刀赴会,何以今日的阎百川不敢来见盟友,岂地灵人杰耶,时移势易耶?”见面那天,阎锡山由大批警卫人员护卫到了娘子关车站,而吴禄贞只带了三个参谋。

  秘密会谈中,吴禄贞一再表明自己的反清立场,对阎锡山坦言,我是老革命党,你大可放心与我合作,我还会骗你吗?说得阎锡山很是惭愧。吴禄贞明确表示:清室授我为山西巡抚,是一种笼络手段,我决不就任。我们站在共同的革命立场上,亟愿意与山西携手。他分析了面临的形势,认为袁世凯是中国第一个大坏人,袁如回到北京,掌握大仅,革命就有很大危险。并高度评价山西的起义,认为山西起义,清廷震动,山西是革命最重要的堡垒。中国万一有事,海疆是不可靠的,山西这个堡垒,要好好爱惜,好好布置。现在趁着清军大批南下镇压革命,北京空虚之时,双方组成燕晋联军开进北京,革命大业胜利即成定局。革命前辈吴禄贞的这一番话,使年轻的阎锡山受到很大鼓舞,对山西位置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阎锡山表示,吴的分析甚有道理,这是天赐良机,不仅山西可保,还能趁机进入北京,就立即表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