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杀、线钓等。
  上古物质生活简陋,蔬菜种类较少,很多植物被当作菜吃。至秦汉时,情况有了改善。这时的蔬菜主要有五种:葵、藿、薤、葱、韭,此即所谓的“五菜”。葵在植物分类上称冬葵,汉时葵有“百菜之首”之称。藿是大豆的嫩叶。此外,还有藕、笋,芥、芹、芋、菘(白菜)、萝卜、葫芦、菠菜、蔓菁等。还有从西域传入的胡葱、胡蒜等。内地的蒜叫小蒜,产量较低,胡蒜即今天食用的大蒜。据说,当时一个人要有“一百本■、五十本葱、一畦韭”③才能满足需要。在皇家的太官园内,蔬菜四季常绿。冬菜的种植方法犹如今天的温室栽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④。
  人们解剖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具女尸,在她的食道、肠胃里发现了一百多粒甜瓜籽。甜瓜是秦汉众多瓜果中的一种,此外还有西瓜、梨、桔、桃、李、杏、柚、柿、杨梅、香橙、荔枝、龙眼、板栗、橄榄、核桃等。张骞通西域,又传入了葡萄、石榴、胡桃、胡瓜等。有的瓜果成片种植,并形成了一些特产区,如真定的梨,安邑的枣,燕秦的栗等。
  烹饪技术的提高与灶及炊具、餐具的改进对于饮食,时人是很讲究的,烹饪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张衡说南阳的菜肴有“百种千名”①,枚乘说吴楚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②。烹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羹,即作肉汤;灸,是把肉用签子串起来放在火上烤;濯,是把食物放在热油中炸;脍,是把生肉切细生吃;脯,是做肉干;腊,是把肉烤熟再晒干;炮,是将带毛的禽兽包以泥巴放到火中烧烤;菹,是腌制瓜菜; ,是做鱼酱。此外,还有类同于现代的蒸、煎、熬、煮等方法。
  烹饪技术的提高与灶、炊具的改进是分不开的。从出土的陶灶模型和画像砖、画像石上的灶画像来看,灶面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和船形等几种形状,灶门有方形、长方形和券形等形式,灶面上一般有一个大火眼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火眼,火眼上放置釜、甑等炊具。《汉书·霍光传》有个“曲突徙薪”的故事。“曲突”,就是在灶上装有弯曲的烟囱,这种灶不仅安全,且通风助燃,火苗旺,温度高。当作锅用的釜、甑向着轻薄小巧方面发展。据说,汉献帝建安年间,出现了一种复层的“诸葛行锅”,熟饭很快;还有一种一釜多味,号称“五味齐芳”的“五熟釜”。厨刀、勺、通火钩等炊具也已具备。
  ① 《华阳国志·蜀志》。
  ② 《后汉书·樊宏传》。
  ③ 《汉书·循吏·龚遂传》。
  ④ 《汉书·循吏·召信臣传》。
  ① 《南都赋》。
  ② 《七发》。
  餐具有盛饭的碗,取羹的勺,盛菜的盘,盛酒的耳杯,夹菜的箸。箸有象耳箸、竹箸、木箸和铁箸。当时仍有用手抓饭菜的习惯。
  第二节住和行宫殿、楼房和城堡秦汉建筑有新的发展。宫殿建筑代表了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令人把六国宫殿的图样摹绘下来,在咸阳照样兴建。他还嫌六国宫殿狭小,又在上林苑兴建规模宏大的朝宫,它的前殿即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据记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有秦一代,关中宫殿计有三百,关外四百余。秦亡汉兴,刘邦把秦代的长乐宫加以修缮,住在这里。又在秦章台宫的旧址上修建未央宫,作朝会施政之所,后来的皇帝也住宿在这里。汉武帝时又兴建了明光宫、桂宫和北宫,作为后妃等人的住所。汉都长安,内外宫室一百四十五所,而其壮丽程度,无逊于秦。如未央宫,用名叫木兰的香木作栋,有花纹的杏木作梁,华椽头上用玉璧装饰,柱础以玉石为之,金饰窗,玉饰门。二千余年后,在汉宫遗址上发现的铜器,涂金镂银,工巧绝伦;出土的砖瓦,古朴厚重,坚实耐用。
  刘秀做皇帝后,都洛阳,修建了南宫和北宫等宫殿。北宫中的德阳殿是最重要的殿,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殿前的朱雀阙高耸入云,据说从四十多里以外即可望见。
  最能代表官吏、富商居住条件的是楼房和城堡。楼房的大量出现,是在东汉。古诗云:“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甘肃武威和江苏句容出土的陶楼模型,有五层的。楼房的各层之间有楼梯相联。在扬州邗江汉墓出土的楼房模型中,有一整木刳成的楼梯,共十五档,旁有扶手。勾阑也已具备,望柱多加装饰。
  作为主体建筑的楼房往往与附属建筑构成城堡,也有以平房组成的城堡。在成都杨子山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有一座城堡式建筑,由周垣围成的庭院分两大部分。右部是两进的居住正院,内进上方是四开三间的正堂。左部前端是个跨院,有厨房、水井和晒衣架,后端建有一座望楼,还有一个粮仓。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住宅显示出地区特色。华北地区,冬寒多风,住宅建筑封闭紧锢。江南一带,炎热多雨,住宅敞开外露,多外廊,深出檐,窗口开孔较大,有可以支撑、摘下的“支摘窗”,还有“干阑”式建筑。天水、陇西,山多林木,居民以板为室屋。日南郡的住宅,开门朝北,即所谓“北向户”;而漠北的匈奴等游牧民族,则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
  室内用具秦汉时期,自帝王至平民,坐卧起居皆用席。席一般是用蒲草或蔺草编成,也有以竹为之者。马王堆汉墓出土莞席四件,完好的有二件。一件长2。19米,宽0。81 米。另一件长2。22 米,宽0。82 米。席边皆用黄绢包缝,边宽0。20 米左右。
  坐席之礼,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是多人同坐一席,唯尊者有专席。如《后汉书·张禹传》载:“张禹为太傅、尚书,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中,乃诏禹与三公绝席。”在坐次上,坐北面南最尊,这是帝王之礼,一般人则以坐西面东为尊,其次为北向,而西向最卑。坐席的姿势,如同今日之双膝跪地。若伸腿向前,谓之“箕踞”,是为傲慢无礼。
  睡眠一般用床。床多木制,较矮。战国时的大床,多绕以栏干。而秦汉时的床,一般无栏干。床上铺席。床除了用于睡眠外,也可当坐具。
  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了“胡床”。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坐具,类似于现今的“马扎”。
  官宦之家,也有坐榻的。榻是一种较床轻便的坐具。在河北望都汉墓中的壁画上,一主簿和一记吏各坐一榻,榻呈方形,铺有座垫。也有两人同坐一榻者。坐榻姿势同坐席,也是跪坐。
  几案的使用很普遍。其用途有二,一是用来放置碗、盘等,近似于现今的饭桌。一是供书写用,类似今天的书桌。有木案、石案等,以木案为多,形状多方形或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几案腿短,适应于秦汉人跪坐的姿势。用来照明的是灯烛。烛的使用较早,灯的使用大约始自战国。秦汉时的灯形式众多,制作精巧。现今可知的灯具有象形的人俑灯、羊尊灯、牛灯、朱雀灯、凤鸟灯、雁足灯、花树连枝灯等。还有仿器皿的豆形灯、槃灯、卮灯、三足炉灯、奁形灯、耳杯灯等。其质料有铜、铁、陶等几种。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其造型是宫女跽坐持灯,生动逼真。灯盘有双重直壁,插置两片弧形屏板为灯罩,灯盘可以转动,屏板可以开合,灯光照度与射光方向,均可调节。侧举的右臂和下垂作灯盖的右袖,既增加了美感,又可使灯盘内空气流通,导烟助燃。灯的各部分都可拆卸,便于清除烟垢。
  香炉也是家庭常备之物,有陶制的,也有铜制的。据《西京杂记》载,有一个叫丁缓的人,制作了一具卧褥香炉,“为机环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他还制作了一具九层博山炉,镂以奇禽怪兽。后者在汉墓中时有发现,是汉代香炉的代表作。
  空中还备有唾壶,以盛痰污,有玉制、铜制和陶制等种类。朝廷多将其作为赐物,颁赐群臣。
  装置物品的有簏、箧、笥等,都是竹制的箱子。
  车马和船秦汉交通,陆行有车马,水航则舟船。
  皇帝的坐乘叫“安车”,立乘叫“立车”。安车、立车十分坚固,都是重辋、复毂、两辖;又极其华丽,较(车箱)上有交错的金龙,衡(车辕头上的横木)上立着金鸟,轼(车前扶手的木栏)上画着伏虎;车上坚着高九仞、垂十二旒、画有日月升龙的大旗,驾六马,体现了皇帝的尊严。举行籍田仪式时,皇帝乘耕车,出征则乘戎车,而校猎则乘猎车。
  妇女乘坐的车叫“軿车”。“軿,屏也,四面屏蔽,妇人所乘。”①太皇太后、皇太后乘坐的軿车屏之以紫罽,左右騑,驾三马。长公主的軿车屏之以赤軿,贵人、公主、王妃则乘油画軿车,皆只有右騑”。
  皇太子、皇子乘安车,朱斑轮,较上画虎,轼上画鹿,青色盖,旗垂九旒,画降龙,左右騑,驾三马。公侯也乘安车,朱斑轮,较上画鹿,轼上画熊,黑丝盖,黑轓,右騑。中二千石至六百石皆乘黑丝盖车,区别是:中二① 《释名·释车》。
  千石、二千石朱两轮,千石、六百石朱左轮。三百石乘黑布车,二百石以下乘白布车。而三老、商人等则多乘小型、轻便、快速的轺车。“古之贵者,不乘牛车。”①汉承秦末战乱之后,经济残破,“将相或乘牛车”②。汉武帝实行削弱王国的政策,有的诸侯王穷困潦倒而乘牛车。然自此以后,牛车渐被重视,到东汉后期,从天子到士大夫都常乘牛车。此外,还有载尸柩的辒辌车,载衣物的辎车,载竹木的栈车,囚罪犯的槛车,服任时坐的柏(大)车,等等。
  秦汉时的畜力车与现今的畜力车不同之处是:车前是轼,人从后面上车;车轮木制;车箱较小,一般只能乘坐一至三人。
  值得一提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