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酰活⊙粢员敝凉瘸怯肱硐喙!雹酆拧⑴碓降玫叫砼担⒖探钣鹩谯蛳隆V档米⒁獾氖牵醢畹笔辈⑽凑嬲刂普庑┑厍匆哉庑┑厍锫耄睦坑胂钣疝彰
  刘邦称帝后,曾与韩信谈论将领的才能。刘邦问:像我这样,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你能带多少人?韩信说:我带的人,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的人越多越好,怎么你反让我擒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④韩信所说,很有道理。刘邦能转弱为强,自己老打败仗而能领导善战的将领,这说明他具有当时历史条件下军事领导的才能,从而取得灭楚的胜利。
  ① 《汉书·韩信传》。
  ② 《史记·留侯世家》。
  ③ 《史记·项羽本纪》。
  ④ 《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三节汉高祖创帝业开国规模汉五年(公元前202 年)正月,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联合上书,劝刘邦称帝。他们说:“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刘邦三让后,二月甲午即帝位。他本想久都洛阳,以娄敬、张良谏,即日起驾,西都长安。
  汉六年,刘邦始剖符封功臣,封萧何、曹参等为彻侯。当刘邦在位时期,功臣封侯者一百三十七人,与外戚合计,凡一百四十三人。封爵有誓,誓约:“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后裔。”①这些得封侯的人,是汉朝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是地主阶级中的世家地主。
  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七年(公元前200 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从而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①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此外,刘邦还在更多的方面创立了规模,史臣论曰:“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定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模弘远矣。”这所说,自萧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属于立法工作,为后世立制垂范。章是历数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规定,军法是讲用兵之道,《新语》是讲历代兴衰之故。礼仪,不仅限于朝仪的内容。这样多方面的开国规模,是前代所没有的。强本弱末的战略思想强本弱末,或称强干弱枝,是刘邦采纳群言,体现在政治实践上的战略思想。
  汉六年,田肯说刘邦曰:“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非亲子弟,莫可使王矣。”刘邦称善,分楚地为二国,以从兄刘贾为荆王,弟交为楚王;以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汉九年,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比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① 《史记·高祖功臣年表》。
  ① 《史记·叔孙通传》。
  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刘邦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齐楚大姓于关中,有十余万口①。把齐楚大姓西迁,以加强关中,又以刘姓子弟分王齐楚,这是从两个方面强本弱末的措施。刘邦末年还宣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②强本弱末的措施,更制度化了。强本弱末,是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的必要措施,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有久远的影响。
  政治局势的趋向稳定刘邦自汉五年称帝,汉十二年死,在位共八年。在这八年期间,刘邦并不能将他的汉家天下治理得太平无事,但他缓和了汉与匈奴、南越的关系,平定了内部的反叛,铲除了内部潜在的威胁,使当时的政治局势趋向稳定。匈奴在秦末,乘内地变乱的机会,扩张势力,不断南侵。刘邦于汉七年(公元前200 年)被匈奴围困于白登七天,用计得脱。汉九年(公元前198年),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与匈奴的关系相对地缓解。
  南粤赵佗,原为秦南海尉。秦既破灭,赵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刘邦使陆贾说服赵佗归顺。汉十一年,封赵佗为南粤王,令称臣,奉汉约。南粤一带始成为汉朝统治的一部分。
  刘邦在位时,汉内部的反叛活动比较集中地出现在燕代地区,并多与匈奴有些联系。汉五年,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刘邦自将出击,俘臧荼。汉六年七月,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与匈奴勾结反汉。刘邦自将击之,破其军。一直到八年冬,韩王信的残部还继续活动。汉十年八月,陈豨与匈奴勾结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仍是亲自出击,于十一年冬败陈豨军。十二年冬,斩陈豨。
  刘邦在灭楚战争中的手下将领,以韩信的功最大,威望最高,彭越、英布次之。这些在战争中的得力人物,在战争结束后,可能会成为威胁皇权的人物,这是刘邦所不放心的。刘邦在楚灭后不久,就夺取韩信的部下兵,并将原封韩信为齐王加以变动,而改封为楚王。汉六年十月,黜韩信为淮阴侯。汉十一年,以谋反的罪名杀韩信和彭越,夷三族。英布因韩信、彭越之死,起兵反汉。刘邦仍自将击之。汉十二年十月,英布败走,被追斩于鄱阳。刘邦征英布后,回长安,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诸母子弟佐酒,道旧故,为笑乐。刘邦自为歌,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乐饮十数日,乃去。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刘邦死于长乐宫。年六十三①。
  ① 《史记·刘敬列传》。
  ② 《史记·吕后本纪》,又《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① 《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皇甫谧说。
  第四节吕后②称制吕后干政吕后,名雉,刘邦的妻子,在刘邦称帝后为皇后。生有一男一女,男名盈,是后来的汉惠帝,女是鲁元公主。刘邦为汉王时得定陶戚姬,很喜欢她,生赵王如意。戚夫人常在刘邦身边,而吕后年长,常留守,不常见到刘邦。但吕后干预汉初的政治,是在政治上有影响的人物。
  吕后为人,刚毅残忍,佐刘邦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杀韩信、彭越,都是吕后的主意。刘邦对韩信虽有疑忌,但不一定要杀他。韩信死后,刘邦“且喜且怜之”。喜是喜其死,怜是不忍其死。彭越已得到刘邦的赦免,吕后却特别跟刘邦说,彭越必不可留。这两位大臣不只被杀,而且被夷三族。
  在刘邦病危时,吕后考虑到未来的丞相人选,询问刘邦的意旨。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刘邦说“曹参可。”吕后问其次。刘邦说:“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辅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更问其次。刘邦说:“此后亦非尔所知也。”①刘邦死后,相位的人事安排,基本上是按刘邦所说去办的。这表明吕后对这事的关心,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是很尖锐的。她们都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刘邦已立盈为太子,却又喜欢如意,说如意像他,想把盈换掉,立如意为太子。在大臣们的支持下,盈保持了太子的地位,在汉十二年刘邦死后即皇帝位,是为汉惠帝。
  吕后想杀害如意,召他进长安,惠帝知道她的用意,亲自把如意接到宫中,与如意同卧起,吕后一时下不了手。惠帝元年二月,帝出射。吕后使人持鸩饮如意,如意中毒死。于是,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暗药,使居厕中,称为人彘。数日后,召惠帝观人彘。帝听说是戚夫人,大哭。帝因此致病,岁余不能起,使人告吕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此后,惠帝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惠帝七年八月死,太子即皇帝位,年幼。吕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吕后称制吕后称制,共八年(前187—前180)。她特别关心的,是如何加强她娘家人吕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她提出来封诸吕为王的问题。她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吕后听了,不喜欢。她又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他们的回答是:“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这就是说,高帝作了天子,可以封子弟为王,现在您作了天子,当然也可以封吕家的子弟为王。吕后拜王陵为太傅,实际上是免去了王陵的右丞相,而以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以审食其为左丞相。
  ② 关于吕后事迹,见于《史记·吕后本纪》者,不一一注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