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 (节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只有完全改变了说话的语调和语言习惯才不会被别人看穿。因此,像电影中那样单纯地依靠手术,是无法达到让人无法区分的效果的。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电话的频繁使用,声音将会变得和容貌一样重要。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人的声音的医疗技术相信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根据美国某语言病理学家的调查显示,有将近30%的美国人对自己的声音不满意。在美国还出现了通过训练,调整说话时声音高低、语调、鼻音,甚至声音本身的专门发音咨询机构。即使是在目前的条件下,改变声音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们一般通过看一个人的脸来知道他是谁。但是光凭一张脸部的皮肤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全部。不是说只要用激光将别人脸部的皮肤摘下来,给自己戴上他人的面具,就没有人可以认得出你了。在影片中,导演吴宇森力图用一张脸皮来刻画人的自我定位问题。这虽然好像很有创意,但是在科学上看来,却是极其荒唐无稽的。

12。《优卡利1998》

  优卡利的肢体动作是经过电脑图形处理的,评价称其是很自然的,但是和实际动物的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举例来说,长着长尾巴的四足动物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一般都是四足着地生活的。但是在电影中,优卡利虽然拖着长长的尾巴,却是直立行走的。甚至在奔跑的时候也是用两条腿跑的。影片只是简单地将人穿着道具服拍摄的特殊效果换成了电脑图像,并没有考虑到要将动作做得像真实的动物一样自然。优卡利从嘴里喷火也是从龙那里得到的灵感,但是这也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在科幻电影中,怪物大体上都是人类凭空捏造出来的。弗朗肯斯坦博士制造的怪物,以及银河污染而发生突变的蜥蜴酷斯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描写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幻电影中,巨大的怪物常常作为科学的危险性和人类的傲慢形象化的凶恶的实体登场。因此,在打倒怪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回顾科学技术,使曾经相信〃人类可以很好的统治自然界〃的傲慢的人们一个反省的机会。 

  《优卡利1998》的最后一个场面,也讲述了同样的故事。优卡利为了拯救地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之后牺牲了。影片通过这一场面,传达了我们也需要保护和爱护地球的思想。外星人在离开地球的时候说,他们还会回来再次考验人类的。这样做的出发点本来是很好的。但是这种没有和影片内容融合得很好的说教式的做法,会使观众们产生逆反心理。 

  从哪一个更符合孩子们的胃口这一点上来看,《优卡利》要比《恐龙战队》和《提拉诺之爪》更胜一筹。我们应该对在韩国科幻电影贫弱的环境下,能够斥资几十万元用于特殊效果装备的购买以及几个月时间一百多名电影工作者的不分昼夜地辛苦工作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价。优卡利设计小组购买的画面合成设备和 3000元的立体影像制作费用,摄影机等高价物品以及在这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都应该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光优卡利一个就有100多种设计图案和20个实体模型,并且制作了8个1米的画像。我们说这部电影是特殊效果技术的总集成一点也不会过分。他们特地还将好莱坞人气影片《独立日》中用于拍摄白宫爆炸画面的摄像机空运到了韩国。 

  但是影片中没有明确国籍的故事背景和英语台词让孩子们深感厌烦。电影的主舞台设定为汉城的德黑兰路、汉江,还有东和平商业街,但是有的地方也有洛杉矶和纽约的建筑物出现,临时演员也都是些美国人。电影中出现的军队全都是挂着星条旗的美军,也不管孩子们是否会接受。 

  影片没有用韩语配音,而是用英语台词,在下面打上韩语字幕。制作小组解释说〃因为电影的内容不是很难,光是看画面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熟悉《英九和懒汉》台词的孩子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反感情绪的。 

  1967年《大怪兽优卡利》中特殊效果投入的资金就有1300万元,与当时一般的电影的制作费都在500~600万元左右相比,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据金基德导演说,在《大怪兽优卡利》中登场的汉城中心街道,以及汉江上的桥梁、储存化学物质的储藏罐、火箭、导弹、战斗机等等因为很难在现场或者用实物拍摄,所以都是用图片来拍摄的。这虽然与韩国最近的电影比起来显得有点寒碜,但当时这部影片积累的SFX经验,为韩国相关领域技术资源的增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金基德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说,〃这部电影太注重特殊效果等技术的层面,因此在故事的构成上留下了很多遗憾。应该可以做得更好的……〃。 

  我想这次沈炯来导演应该没有重蹈金基德导演的覆辙。我觉得韩国的电影界不必非走电子信息资源整合的路子。我觉得如果影片可以在科学的情节设定和严谨的故事结构中,将无限的想像力的世界现实化,为观众们提供一个思考科学技术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影响的机会的话,即使没有使用特殊效果也可以制作出优秀的科幻电影。 

  为了制作一部可以和好莱坞竞争的韩国式科幻电影,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努力。设计小组现在已经进入〃优卡利〃的后继作品〃恐都〃和〃伊姆基〃的制作工作中了。《优卡利1998》开创的韩国科幻电影的历史现在就要进入正规。 

   《优卡利1998》背囊式火箭的最后 

  我小时候也和别的孩子一样,有过〃背着装有火箭推动器的背囊在天空中飞翔〃的幻想。是喜剧演员又是导演的沈炯来肯定也有过类似的梦想。在他制作的《优卡利1998》中,留下了这个梦想的一些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战斗队员们在和优卡利战斗的时候,背着背囊式火箭向优卡利发起冲击的场面。 

  有趣的是,曾经有人发明出了这种背囊式火箭。1953年,贝尔航空中心的工程师维泰尔·摩尔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念头:如果人们可以将化学火箭背在背上,自由地飞来飞去,该有多好?于是他就发明了背囊式火箭。原来〃睡不着的夜晚的梦想〃的这个想法,结出了创造性的果实。 

  背囊式火箭一问世,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仅在航展上出尽风头,还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甚至在1965年的《007》中,成了詹姆斯·邦德的华丽的武器。 

  但是,就在背囊式火箭的人气达到顶点之后不久,人们发现背囊式火箭在作为大众运输手段的推广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背囊式火箭的危险性很大。如果火箭推动器发生问题的话,仅凭推力就可以使乘坐者受到致命的伤害,下面的人也会受到牵连。另外,在着陆的时候腿部受伤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火箭太大太重的话行动会很不方便,所以必须限定火箭的容量。这样一来,可以停留在空中的时间就相当有限了。最初的1953年生产的背囊式火箭只能在空中停留20秒,之后出现的也都没有超过5分钟。作为运输手段,充其量就只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笨重的滑翔机〃罢了。 

  所以人们想出来的主意是〃向军事用途转换〃。实际上,美国空军和陆军司令部差一点就购买了大量背囊式火箭,准备在〃潜入敌军阵地〃的时候使用。但是后来想了一下,他们就马上明白了它在军事上也是根本就没有用处的。首先是隐蔽性不好,很容易被敌方发现,速度又慢。最主要的没有任何防御机制,下面的人只要对着你开枪,你就会中弹身亡。像影片中那样,战斗队员们背着背囊式火箭在优卡利的附近晃悠的话,绝对只有死路一条。 

  结果由于找不到可以用的地方,也就不再生产这种背囊式火箭了。背囊式火箭在几年前作为〃13个华丽地登场、现在却已经消失的运输手段〃之一陈列在博物馆中,只有在特别的活动的时候才会用来进行展示。 

  可能还有人记得,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人们背着背囊式火箭飞进奥林匹克体育馆,点燃圣火的场面。不管怎么说,背囊式火箭这个〃50年前华丽地登场,又因为很多问题退出历史舞台的发明〃确是我曾经的梦想。

13。对抗性游戏 利用红外线的透视镜的世界

  如果看过动作片或空想科学电影就会发现其中经常出现各种顺应高科技时代的最先进装备。主人公或恶团伙使用的先进机械装备不仅为观众增添了更多的乐趣而且有时起到决定剧情发展的作用。再加上这样的装备大都是依靠现在的技术可行的或者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的,所以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尖端科技的现在支撑点的机会。其中经常出现的最耀眼的先进装备就是利用红外线的感知装置。就是能感知黑暗中或者墙后生物的红外线感知器,连墙后的物体都能探测到的感知装置,还有被用做保安系统的红外线激光装置等。 

  我们眼睛能看见物体是物体被太阳或电灯发出的光反射后刺激我们眼睛的视觉细胞的原因。我们的眼睛内有只接收被称为可视光的 3500A(1A=10-10米)到7000A范围内的光刺激的视觉细胞。如果我们的眼睛能感知可视光以外的光线的刺激那么世界将变成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想象一下那种事是多么快乐)。 

  如果用能感知低频率范围内,即波长比红光长的红外线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通过影片《铁血战士(Predator)》能暂时在荧幕上看到这样的空想。因为在影片《铁血战士》中出现了拥有感知红外线能力的外星人,通过他的眼睛在电影中展现了一个〃用红外线看到的世界〃(饰演这个外星人的埃克斯特拉就是现在著名的动作演员巨星克罗德·本德姆)。 

  在外星人眼睛里可以看见发出蓝光的冰冷微生物和发出红光的活着的生物交杂在一起。因为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