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鹨怀》蟹醒镅铩⒉豢裳谥频幕炻遥骼嗳宋锒冀追妆硌荨B阑萸洹⒃肌⑿痪拔隆⒄聬⑹鎭嵉仁且徊Γ痢⒄話、富弼、吕诲等元老重臣是一拨,大内的后妃、近臣又是一拨。欧阳修、张方平、范镇不会长久沉默,司马君实也不会真的置身事外。年轻皇帝将在一场空前未有的纷争中不断选择。王安石也将经受一场生死沉浮的凶猛冲击。
  他完全理解弟弟子由此刻的思虑:是啊,与其在毫无权力的冷板凳上看他人的热闹,莫如去一处僻远的州府为老百姓做一点儿实事。可哪个偏于一隅的地方能实现自己胸中的雄图宏愿呢?
  此时,苏轼的心头骤然浮现起故乡那灾难深重的惨景和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那睿智高尚的身影……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苏洵和苏轼的夫人王弗先后病故于京都,苏轼、苏辙及其家人扶父亲和王弗的灵柩返回四川老家安葬。在为父守制三年的最后一个月里,苏氏兄弟为答谢亲朋故友、地方官吏对父亲的悼念和安葬时的帮助,走出悲哀叠垒的庭院,遍访友人所在的州府乡县。他俩在富贵之家看到的是华屋丽堂,在贫困之家看到的是粮米不继;在官府看到的是案犊盈积,在乡镇看到的是乞丐成群。他俩的目光变得深沉忧郁了,不再依恋于山青水秀、湖光竹影、山花水荷、莺鸣燕语,而着意于禾田农舍、风情民俗、黎庶生相和世态炎凉。他俩用从书斋里学得的知识,对映着书斋外的人生,诗文充塞的灵魂顿时失去了雅意。疮痍触目,升平何在?兄弟相语,神情凄然。真是身被其尘,足沾其泥,才可见民间实状;身处农舍,言及农事,才能悟民间真情啊!
  一日,苏氏兄弟来到一个名叫清水坪的山村拜访他们幼年时的开蒙老师,谁知旧居已毁,房舍成了牛棚。再三询问村民,才在村外一间茅屋见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恩师。老人形容憔悴,须发皆白,境况潦倒,甚至双目失明。闻苏轼、苏辙之声,老人怆然泪下。在凄楚地寒暄中,苏氏兄弟始知老人为豪门逼迫而家业毁尽。
  老人神情痛苦欲绝,以手索路,引苏轼、苏辙走到屋外,以失明之目遍览山川,指点而语:
  “天府之地,今日已非天府了!子瞻、子由请看,往东,纵几十里,田连阡陌,皆为一户之地;往南,横几十里,民以万计,皆为一户之奴。朝廷百年‘不抑兼并’之策,终于生出今天这样的苦果。只怕真的要‘天下未乱蜀先乱’了……”
  苏轼、苏辙悟通而无语安慰老人。苏轼取出银两敬赠,老人怆然拒收。
  “行将就木,要银两何用!子瞻、子由已名震四海,著居位为官,但愿能以此恻隐之心,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
  苏氏兄弟跪倒在老人脚下,咽泣出声……
  苏辙突然打断苏轼的回想:
  “哥,该我们决定去从了!”
  苏轼似在自语:
  “不能忘记老人的殷殷希望啊!还是待在京都再看看吧。如若介甫献上的真是一副救世的‘灵丹妙药’,那时我们再退出这龙居之地,也就胸无遗憾了。”
  苏辙不甘心,还想再劝,任妈带着琵琶、婢女、仆役,捧盘置酒拥进书房,向二位主人庆贺来了。
  婢女敬酒,苏氏兄弟姑且喝了。
  仆役敬酒,苏氏兄弟姑且喝了。
  琵琶敬酒,苏氏兄弟姑且喝了。
  任妈端起酒杯,喜泪盈眶:
  “我刚才给老爷和老夫人的灵牌上了香,大郎、二郎受到皇上重用,苏府光宗耀祖了。老奴敬你哥俩一杯!”
  苏辙趋步上前,扶着任妈落座,说:
  “任妈,这使不得。”
  苏轼慌忙从盘中自端一杯酒,也说:
  “任妈,你老不胜酒力,免了吧。我和二郎谢你了。你看,我干杯见底了……”说着,一饮而尽。
  任妈笑了,泪花滚落胸前。
  老门丁举起一杯酒,走到苏氏兄弟面前,呐呐地说:
  “大郎、二郎的官职好难叫噢,啥子‘判官告院’?啥子‘检详文字’?弄不懂哟!”
  苏轼大笑,接过酒杯,又饮了。然后高声对老门丁说:
  “你听真哟,二郎当的那个‘检详文字’,是专门为朝廷写法令律例的,日后你看到盖有朝廷大印的条条规规,那就是二郎做的活计。我当的官比二郎的官大一个小拇指头,叫‘判官告院’,二郎办事好,我就奖赏他!”
  老门丁明白了,连声说好,引得婢女、仆役笑声不停。
  歌伎琵琶进入苏府已经三天,她爱上了这个家,爱上了这个家里的人,更爱上了这个家里融和、亲切、轻松、清新的气氛。她此刻怀着满心的喜悦,跪到苏轼面前,口齿伶利地说:”
  “禀奏大人。现时朝廷大臣府上,大约都是七八人的歌伎斑子,有的达十二人之多,我们府上现时只有一支琵琶,太寒酸了。如今,两位大人居官朝廷,交际又广,今后来往应酬,会有增无减。恭请大人再聘歌位数人,以壮府风。”
  宋代蓄妓成风,不仅驿馆、酒楼蓄妓,军营、官府也蓄有数名至数十名妓女,故有“娼妓”、“营妓”、“官妓”、“家伎”之分。据说,“娼妓”始于周,“营妓”始于汉,“家伎”始于南北朝,“官妓”鼎盛于唐。宋太宗赵(上日下火)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以武力消灭了北汉,夺其妇女随营,以满足官兵之需,“营妓”遂成定例。后来又招募年轻妇女于官府,以满足州郡官吏、幕僚未携带家眷之需,“官妓”遂遍及各路。奢侈之风所及,“家伎”遂繁荣于达官府邸。文人墨士起而效之,并倡以琴棋书画、弹唱歌舞。至宋仁宗年间,家伎不仅成了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官吏、商贾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了官场、家室地位高低的一种标志,成了主人交易、朋友互赠的一种礼品,成了宋王朝畸形繁华的一种象征。
  苏轼听了琵琶的请求,掀髯大笑说:
  “妙!升官了,交际广了,应酬增多了,不必再寒酸了。琵琶,借你的慧眼明珠,再物色九个春兰秋菊来,让她们竞放奇葩吧!”
  苏辙见兄长饮酒过量,又有些口无遮拦,急忙劝阻:
  “哥,这……”
  苏轼踉跄一步,挽住苏辙的手臂:
  “子由,你忘了前几天在‘遇仙酒楼’那位无知和尚赠送的佛语了?‘观照自性’!让我们按照‘自性’居家过日子吧!”
  苏辙领悟了苏轼似醉非醉的暗示,默默点头。

  篇七
  琼林苑
  “变法”开始·群臣欢呼·几天之内,王安石成了当代大儒·中枢重臣开始撂挑子·皇帝赵顼在琼林苑召见了苏轼和司马光·
  三月的桃花坐果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公开亮相,以“雷滚九天”的声威敲响了“变法”的开场锣鼓,立即引起了朝野的注目和关切,成了京都酒楼、驿馆、茶舍、妓院、官衙、民宅议论的话题。关心油盐柴米的“民”们,盼望“变法”能带来物价稳定、日子太平;关心小本微利的“商”们,盼望“变法”能使官税减少、生意兴隆;关心世风世俗的“贤良”们,盼望“变法”能使时弊改观、官吏清廉;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们,盼望“变法”能带来兵强国富、朝廷中兴;地位低微的“吏”们,盼望“变法”能带来好的官运;万贯家产的“豪”们,盼望“变法”能带来更多的金银;贪财的妓院老鸨,盼望“变法”能使嫖客。如云;生活无计的扒手,盼望“变法”能使捕快绝种、监牢关门。二府、三司的达官,默默琢磨着“制置三司条例司”无边的权力;御史台、谏院的“乌鸦”们,尖利的声音暂时沉默。狂热的祝词,几天之内就把王安石塑成了当代孔孟般的大儒。
  皇帝赵顼亲自主持了延和殿的群臣会议。王安石当殿宣布了以“理财”为核心的“变法”方略,阐述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强调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理财为方今先急”。并扼要谈了“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免行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九项措施的设想。
  这一整套新法表明,王安石要摧毁和抑制官僚、富商、豪强无情无厌的兼并盘剥,防止因财产分配日益悬殊而引起的天下大乱,维护社会的稳定,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设想。新法还表明,王安石要扶持农户、增加贷款、减少差役、兴修水利,使百姓能安于田垄,以发展生产,达到“增天下之财”而富国强兵。
  王安石的气派,给人以“天下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之感。王安石的辩才,不由人不信,实现美景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于是,皇帝拍案叫好,群臣舞蹈相庆,延和殿变成了酒肆。君臣纷纷举杯执著,视明天已如盘中佳肴。苏轼、司马光也在举杯,尽管他俩不相信“太平”会如此容易地“立致”,但也盼望能够出现一个如此容易“立致”的“太平”。
  四月的青杏变黄了。王安石按照他藐视一切的性格,撇开了两府大臣和三司官员,遴选了他“信其才智”的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等激进骨干,作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巡察使,率领大批官吏分赴各地,了解赋税利弊,勘察农田水利现状,准备推行新法。
  巡察使和巡察官吏震动京都的马蹄声,立即使二府、三司“欢呼叫好”的大臣们警觉了,醒悟了,反感了:二府靠边,三司晒干,“制置三司条例司”侵权啊!“百官失其职”!怨言卷地而起,朝廷一夜之间出现了混乱。宰相富弼装病,副宰相赵捤κ郑臁爸浦萌咎趵尽钡某律餐迪胁辉倮硎隆V飧拦②晒倭蹒⑶ㄆ褚常┑热朔追咨铣首啾恚馈爸浦萌咎趵尽钡暮戏ㄐ院捅匾浴M醢彩迫绾绲牡谝唤盘咴诹艘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