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宴欢散,故知离去,苏轼却毫无倦意,倚椅而坐,凝目注视着桌案上跳动的烛光,静听着常州城内鼓楼上二更梆鼓的敲响。也许因为已走尽了贬途,落脚于“任便居住”之地,心境十分坦然。也许因为儿孙归膝,全家团聚,再无恶梦扰魂,心绪亦十分清爽。也许因为已经购得了住屋,居之有巢,不再忧风忧雨,他又在默默地思念着安寝于故乡祖坟里的父亲、母亲和亡妻王弗,茔葬在黄州东坡的任妈,遗骨于江宁旷野的遁儿,寄灵柩于京都西郊佛寺的妻子季璋,掩埋在惠州白鹤峰下、丰湖之滨的爱妾子霞,还有远居颖昌、“桑榆未影”的弟弟子由,他感到安闲中的空虚,便悄悄走出钱府,走进宁静洁白的月色之中。
  时已三更,月光如洗,星光点点,夜风清凉。仰望星空,他感到宇宙的浩茫深邃,不禁吁出悠长的叹息。忽然,他听到一丝轻微的脚步声响在身后,回头一看,原是长子苏迈远远地跟随着。他知道儿子不放心自己夜半独行,便漫问一声:
  “你怎么还没有睡?”
  苏迈见父亲没有责怪,便快步上前,把一件单衫披在父亲的身上:
  “夜风凉了……”
  苏轼用手理着披上的单衫,漫步走着:
  “你安歇去吧,明天找人捎信去颖昌,告诉你二叔,我们已安抵常州了。”
  苏迈应诺,但不肯离去,借禀报购屋之事伴父亲漫步:
  “‘裴氏宅’今天看过了,主人已经搬出。其庭院、屋宇、环境确如钱伯和邵民瞻所语,庭院里的那片翠竹极好……”
  “契约和手续都办妥了吗?”
  “契约已签字画押,卖方是屋主的儿子裴人俊,买方签的是父亲的名字,盖的是父亲印章,中人是钱伯和邵民瞻。昨日去官府备案,官府初有刁难之意,由于钱伯亲自出面并暗送官府衙吏纹银二两,一切手续也就顺利办妥了。”
  “价钱公平吗?”
  “房主的儿子知是父亲购屋,以为遇到了富家翁,张口就要价五百缗。钱伯怕讨价还价累及父亲名望,便一口应诺。这样一来,我们的全部积蓄也就囊空翻底了。”
  苏轼苦笑喟叹:
  “名声累人,活该受穷啊!这二十多口之家,只怕又要挨饿了……”
  苏迈急忙为父亲消愁:
  “父亲勿忧,你的两个儿媳,已拿出了所有的首饰镯佩,仲豫(苏追)今日已去银铺变卖,得钱数百,两月生计,不会有困难的。再说,我家有阿婆(任妈)所制按日分俸度日之规,量入而出,节俭持家,自种菜蔬,劳作自强,总会填饱肚子的。何日搬入‘裴氏宅’,请父亲择日早定,宴请宾朋之事,总须做一些准备。”
  苏轼稍作沉吟,作出决定:
  “用两天时间准备,七月十八日搬入,了却这桩心事吧。”
  蓦然一阵哭泣声传来,打断了苏轼的话语,他停步倾听,举目四寻,哭声乃由不远处一所词堂传出,其声甚哀。苏轼吁叹:
  “何悲切如此!此哭声有割爱触心之沉痛,伯达,我不能听而不闻啊。”
  苏迈知父亲闻民哀已不能自己,急忙扶着父亲走向祠堂,叩门而入,果见祠堂前廊里有一老妪坐于一盏油灯下掩面哭泣。其妪七十多岁,衣着颇整洁,发丝稍呈散乱,神情憔悴,形影孤零,四周堆着杂乱的桌椅、床榻、箱柜,身边堆着杂乱的被褥、纱帐、包裹,其状颇为凄凉。苏迈上前揖礼询问:
  “老婆婆何哀伤如此?”
  老妪一惊,双手移落,满面泪水,突见两个陌生人站在面前,神态慈和而执礼甚恭,心头一热,竟大放悲声,痛哭起来,苏轼移步向前,出语宽慰:
  “哀声凄绝,闻者泪下,你我虽不相识,人心同理,老妪莫非有碎心断肠之悲痛耶?”
  老妪咽泣而诉:
  “老妇年已七十三岁,家道衰微,生莫如死。家有一屋,相传百年,生子不肖,举屋售人,我已是无家可归了……”
  苏轼心头一震:我购得之屋,莫非此姬之屋耶?天下有这样蹊跷之事吗?他转眸向苏迈望去。
  苏迈脸上亦呈狐疑之色,急忙踞就于老姐面前:
  “请老婆婆详述其事。”
  老娘止泣谈起:
  “老妇四十岁始得一子,十分钟爱。件子三岁,其父病亡,我寡居而娇养,谁知娇养成患,子长成人,嗜赌成性,赌掉田亩,赌尽家业,前日又赌欠债务五百缗,儿媳带孙出走娘家,落得家破人散。赌债相逼,甚于索命,只能以出卖庭院屋宇还债。昨日契约已成,今日已别旧居而迁至祠堂。羞见祖宗,羞见族人,羞于苟且于世啊。”
  苏轼一时怆然:
  “老妪旧居坐落何处?”
  “此城东门之外。”
  “老妪之家可为裴姓?”
  老妪惘然点头。
  “老妪之子是裴人俊吗?”
  老妪瞠目:
  “先生何以知晓?”
  “他现时人在哪里?”
  老妪惊诧:
  “你……”
  “我要见他!”
  老妪惊骇,神情失色:
  难道,难道他也欠了先生的银两?”
  苏轼拱手为礼:
  “老妪鉴谅。妪之旧居,乃我所买。妪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老妪木呆,周身颤抖站起,“扑咚”一声跪倒在苏轼面前,放声痛哭而致谢:
  “感先生大德啊……”
  苏轼垂泪,急忙俯身搀扶老妪。突然,祠堂祭殿大门敞开,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由殿内嚎啕奔出,跪倒在老妪身边,双手抱住老妪哭诉:
  “母亲,儿已遵母命在祖宗灵牌前自罚忏悔,自知其错了。先生还屋之事,断不可接受。”
  老妪双手颤抖,抓住儿子的衣襟喊着:
  “这,这是为何啊?”
  “母亲,卖屋所得之五百缗钱,我已交给债主了。”
  老姬神情颓然,双手垂落,瘫软在地,痴呆地望着苏轼喃喃而语:
  “先生是好人,我领情了。‘裴氏宅’换了一位好心的主人,比住着一个败家子强多了。先生,庭院里那片翠竹,是先夫生前喜爱之物,你千万别毁了它……”
  苏轼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酸楚:
  “迈儿,‘契约’带在身上吗?”
  苏迈已猜知父亲的心思,急忙从怀中拿出购屋“契约”奉上。
  苏轼接过“契约”示于老妪:
  “这是‘契约’,现时作废了,你带着儿子搬回你的‘裴氏宅’吧!”
  老妪懵了,一时不知所措。
  苏轼当着老妪的面,用灯火点燃‘契约’,火焰升腾着,纸灰飞舞着,老妪泪眼濛濛望着火焰发呆,裴人俊跪在苏轼的面前叩头作谢:
  “先生,我欠你的五百缗钱,我会……”
  苏轼笑着说:
  “不必说了,那五百缗钱,我献给了一位人子之母,一位含辛茹苦、寡居三十年抚养儿子成人的母亲!”
  老妪的泪水默默地流着。
  苏轼烧尽手中的“契约”,与苏迈走出祀堂。老妪呆呆地望苏轼父子身影消失,突然恍悟了:
  “一个好人,我忘了问他的名字,我忘了问他的名字啊!”她急忙爬起,脚步踉跄地向门外追去,她的儿子裴人俊在门口扶住了她,望着月色中漫步而行苏轼说:
  “母亲,他就是苏轼,大诗人苏子瞻啊……”
  老娘哭了:
  “苏子瞻,不是被朝廷流放到天边去了吗?也是一个遭罪受苦的人,终算回来了……”
  苏轼从祠堂回到钱济明府邸,突然冷热煎熬,跌倒在床榻上,他从儋州北返途中染上的“热毒”之病又发作了。半个月后,在钱济明和邵民瞻的帮助下,他举家搬进了一座借租的狭小院落——“孙氏宅”。
  苏轼豁达镇定地走着他坎坷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七月十八日,苏轼的病情突然加重,竟至卧床不起,身软乏力,进食腹胀,夜不能寐,齿间出血,儿子们延医治疗,朋友钱济明送来人参、茯苓等补药熬粥服饮,病情仍不见好转,而且体弱更甚,出现胸堵头晕之状,连在床上翻身也困难了。苏轼由于连年流离颠沛,自病自医,已初知医理医术,似乎已知自己之大限将至,便不再寄希望于药物,而是冷静地检讨自己可哀可悲的一生:
  “生于斯世六十六年,步入仕宦之途四十五年,‘仕宦之途’是怎样度过的啊?居父母之丧六年,遭贬流离二十八年,供职凤翔府四年,居于朝廷只有七年时间!由于自己不变不移的‘政见’和‘口无遮拦’的狂狷,酿成了东飘西荡的悲哀。在‘熙宁’不容于‘熙宁’,在‘元祐’不容于‘元祐’,在‘元丰’不容于‘元丰’,在‘元符’不容于‘元符’。自己之处于世,犹如人们手中牵线放飞的风筝,飘忽岁月,沉浮无定,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英州、惠州、琼州、儋州,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其志何伸?其道何达?满头白发,一事无成,此生碌碌而可哀可悲。上苍何薄苏轼如此?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是人生的奇遇,是自己的偏得,不可怨天,不可尤人,如若没有这二十八年的南北飘泊、西东流离,何以得有‘行万里路’的机缘?如何能享有‘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院乞儿’的任性豁达?流光省人,当以老子所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自嘲自慰自己疚歉悲哀的一生了……
  “歉疚终是不可自嘲的。自己也曾任大理寺丞、中丞、开封府推官、礼部侍郎、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侍读、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之职,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及现今皇帝四朝,‘涤荡振刷以除积贫积弱’之志仍沸腾于胸,然江河日下,一切都无话说了。不再听见九天上的雷鸣,不再看见田野里的生机,就连朝廷里惊扰民心、愈演愈烈的政论纷争也现得越来越卑下了。‘熙宁之争’,旨在富民强兵,中兴社稷,虽争得电闪雷鸣,但光明磊落,相撞生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