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县招待所,她低着头说:“我吃亏就吃亏在太善良,那时太苦,谁对我好,就跟谁了,没想以后,更没想怎么带他这几个孩子,现在我就想回去,实在办不回去,退休也要回北京去!”

  “当初不是他救了你?”我问。

  “瞎扯,哪有这回事。不信你问他去!”她扬起头,非常生气。

  王春英的父亲曾是我国一个大水电站的党委书记,父母很早就参加革命,她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家里有保姆。现在父亲有病,也是住北京的高干病房。

  王春英自己生的儿子,已经转回北京。她最担心的,是她这个上高中的女儿。“不能让她像我一样,她应该在北京上大学。在这儿,没前途,没发展。”

  我提出去她原来插队的村里看看,她不想去。

  “娃家里穷,脏得很,还会有虱子,你不怕?”

  经再三恳求,她勉强答应,一再叮嘱:“咱们可说好,我不在那住,要住,你自己住。”

  在新市河地段卫生院,王春英要求停车。她拉我到路边。

  “你看,这儿我也呆过。那时我们吃完饭就坐在这儿,看路上的汽车,脚下的云岩河能一直流到黄河去,水可清,可凉,夜里睡觉,能听见它哗哗的声音。”“你看这石桌,中午在上面睡觉,凉凉的,可舒服。”“你看那边,当初我家掌柜的在那接的我,他牵着小毛驴,驴背上驮着我们的箱子。”说着她脸上有了笑意。

  耀眼的阳光下,王春英好像换了一个人。

  “28年了,你说话怎么还是北京口音?”我问。

  “没变吗?”她乐了,“一回北京,我妈老嫌我说话土,我只好板着点,不过也老忘。”

  果然,在阁楼乡,一碰上满身是土的乡亲,她又是陕北腔儿了。人们都跟王春英打招呼,让她到家里去坐,她也动不动就掀帘进去。

  “那时我家有电视,别人都来看。土哈哈的农民,还带着孩子,进屋就脱鞋上床,有时孩子就尿在屋里地上。我给他们倒水,准备吃的,我们关系都可好,没有什么‘北京人’,也没有谁看不起谁。要是在北京,能有这感情?”说着她白了我一眼。

  北京17年,陕北28年,王春英的心,究竟离哪边近呢?

  王春英呆过的依锦村,是一个几百人的小山村,至今没有通电,每周定期放水,5毛钱一汽油桶。农民有买不起的,就赶着瘦弱的小毛驴,走几里山路驮水。

  王春英领我走进一扇破门,“这是三娃家,我原来就住在这儿。”

  窑洞很深,空空荡荡,足有5米长的炕上,摞着黑乎乎的被子,地上一个破柜和几口盛水的大缸。

  一进窑洞,王春英长舒了一口气:“可到家了。”说着一偏腿,坐在炕沿上,顺后拿起一条脏毛巾,掸衣服。她把路上买的馒头拿出来和儿媳妇商量晚饭吃什么。

  三媳妇望着婆婆怯生生地说:“家里除了面,啥也没有了。”

  王春英四处看看,“这是我老同学,不挑什么,就弄点山芋,再做上点面吧。”

  王春英带我去村民刘堂家,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王春英拖着两腿,低着头,说话再没有一点底气。

  “你累了?”我问。

  “不是累,”她叹口气,“我是不想走这路。一走,好像又回来了,又是这儿的人了,过去的事像放电影一样。真的,不是我不想回来,我不能跟几个娃在一起,看到他们,我就发愁,心里就难过,你说,将来他们可怎么办哪?”

  就在这里,王春英生下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怀儿子时,她怕人看出来,就用带子把肚子勒紧。生产时,她躺在炕上,任接生婆的脏手胡乱动作。她连哭带叫,头往墙上直撞。

  第二个是女儿,她自己接生。那时没有酒精,她就用白酒把剪子擦干净,自己忍着疼把女儿生了下来。

  她不愿在人前流泪,当初所有的人都劝过她。连要好的同学也不赞成她和当地农民结婚,认为她给北京人丢脸。

  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回北京了。她站在窑洞前远远望着,走一个哭一场。路是她自己选的,她说她认了。

  黄河边的爱

  在县城,我问王春英:“你当初爱周延才吗?”

  “那叫爱呀?公社五花大绑把他绑走了,说他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时候,这个罪名要判十几年刑!我去找人,公社说,你们办结婚证就没事了!我说,那就办吧。他婆姨死了以后,我老去他家帮忙,弄得人家都以为有什么事,我不想连累别人。”

  在黄河边,她的感觉不一样了。王春英指着黄河大声说:“你看,我家掌柜的原来就在这儿扳船,我常从那儿下水,游到对面上岸。他船板得可好,水性也好,每天能挣10分,是最高的!”口气像在谈一个英雄。“他人长得精神,一站船上,可帅气。他在前面扳船,我就跟在后面游。他那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着。”

  周延才说:“有些人对这事太不理解,说是我救了王春英她才嫁给我,其实哪有这事?她和同学在黄河游泳,是挺危险的,不过我没救过她,她水性比别人都好,从小在北京就游,还用我救?”

  “那是1971年的农历六月十八,天黑太太(特别黑),我被绑到公社……”

  那天半夜,王春英风风火火走了几十里山路,也追到公社。

  第二天,公社干部规定,不许王春英跟周延才随便接触。聪明的王春英写了个纸条,藏在馒头下面,众目睽睽之下,她满院子找周延才,见到就大声喊:“二缠子,还没吃饭呀?”说着,馒头已悄悄交到周延才手里。纸条上,她把公社干部怎么问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原原本本都告诉了周延才。

  周延才踏实了。但是,当周延才看到王春英背着挎包回村时,又突然胆战心惊起来,他怕村里知青给王春英做工作,怕王春英在另一个村插队的弟弟说姐姐,怕她反悔。

  “只要王春英一反悔,我就完了。不判刑才怪呢!我当时,唉呀!那个心情,怕死了,就好像有人拿杯茶,泼到我脸上,眼泪一下流出来。”

  他赶快向别人要了一张麻纸,给王春英写信。写他们相爱的过程,写现在的难处。在落款处,他写上“难中的二缠子”。

  王春英看着周延才的信,眼泪滴到纸上。想都没想,又跟着捎信的人回到公社。

  王春英找书记,找公社干部。没过多长时间,司法员就把周延才叫过去:“二缠子,谈恋爱什么人也挡不住,你的缺点是谈得太晚。”就这样,他们总算一块儿离开了公社。

  路上,周延才对王春英说:“春英,我跟你说个事,我在公社这3天,风声太大了,大家都知道了,一路这几个小时,每过一个村,咱俩走近点。”

  那时正是上午,每过一个村,就能碰上许多地里干活的人,看到他俩肩并肩地走,都招呼一声:“二缠子,回来啦!”周延才就高兴地喊:“回来啦!”

  回村的那天晚上,村里正好放电影。周延才浑身上下洗了个遍,换上一件还没上过身的白背心,拉上王春英往300瓦的大灯泡底下一站,村里所有的人都看见了他俩。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王春英的弟弟来了。

  周延才被抓到公社的事,王春英的父母知道了,他们马上叫她弟弟回陕北,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把春英叫回来。只要一回北京,事情就好办了。

  那天中午,周延才正在做饭,面都揉好了,王春英在坡上叫他:“二缠子,我跟你告别来了,我回北京了。”

  “春英,你这一走,可能咱俩就永远见不着面了。”

  “你放心,我一个星期写一封信来,一直坚持下去。”

  “春英,你这一走,再也不要给我写一个字,过三年五年,我就把你忘了。你要写字,我就难受了。”

  就这样,王春英坐着不动,周延才也不动。他们呆一会儿,说一两句话;再呆一会儿,再说一两句。“她哭,我也哭。那眼泪呀,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多。”

  最后,这一对恋人,哭作一团,紧紧抱在一起。

  王春英没有走。

  北京:无话可说

  山峦之间,那条世界著名的黄河,在我们脚下,浊浪翻滚,轰然作响。当年,王春英和周延才就是从这里下水,背着孩子,游过黄河的。他们回北京去见父母。

  为省路费,他们先游到黄河对面,再走几十里山路,在山西的临汾上火车。孩子在父亲背上,让水呛得直哭。周延才边游边说“回去以后,要是你妈看不起我,我就走!”

  他们千辛万苦回到北京,没呆几天就回来了。

  “家里虽然烧了好多菜,就是没话。饭桌上,一句话也没有,那滋味,真够难受的。”

  为了让女儿回来,家里电报打过─“父病危速归”,女儿没有回来。儿子人都去了,女儿还是没有回来。当初女儿结婚,公社没有家长的信,不给开结婚证,但家里在万般无奈下,还是写了。

  周延才说“给她家里那信,是我和王春英商量着写的。大概意思是,爸爸妈妈,我大了,我理解父母对儿女的心情,但我喜欢黄土高原,更喜欢这个人。后面还说了许多气话。

  ”结果这一气之下,她爸真把信写来了。信是有毛笔写的,写给公社书记,大概意思是,我的孩子王春英在你处插队落户。孩子来信说,她要和周延才结婚,请公社考虑,如没有什么问题,孩子大了,家里就听组织的。孩子的事由孩子自己决定。另外,他们还给王春英来了一封信,信上说,天下做父母的,没有不疼爱儿女的,我们写信让你回来,你不回来。你的终身大事,怎么也该回来和家里商量一下,当父母的连知道一下都不应该吗?你的事情,就由你自己做主吧。“

  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