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素食七十年

  梁漱溟从二十多岁就吃素,坚持素食七十余年。他平时用餐,除鸡蛋、牛奶外,其它荤腥一律不沾;但并未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三十岁以后,身体愈见结实,体质、精力反为朋友辈所不及。建国初期,在一次公宴上,毛泽东走到梁的座席前,见梁吃素食,又不饮酒,笑着说,梁先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

  梁漱溟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九○六年,梁漱溟考入北平顺天中学堂。梁的各门功课自学进度皆超过老师的课堂教授进度。他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国文作文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梁喜欢作翻案文章,从不落俗套,深得国文教员的赏识,他的作文曾得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批语。

Number:582

Title:表演为我创造了生活

作者:罗纳德·里根

出处《读者》:总第93期

Provenance:里根自传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李士涞、夏庚荪

  根据亨利·贝拉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金石盟》,确实是我演过的最佳影片之一。它是一部关于一个小镇上的小人物的故事。我对其人其事并不陌生,情节略带悲惨意味,很令人感动。我扮演的德雷克·麦克休是个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继承了一大笔可观的遗产都被一家银行的老板席卷一空,逃之夭夭。我把这个上层社会贵族阶层的落泊生涯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一场重头戏是在一张床上表演的。这个场景是情节发展的结果。“我”在铁路车场的一次事故中受了重伤,立即被送往一个虐待成性的医生那儿(他竭力反对“我”与他的女儿幽会,并感到出于他的职责,必须惩罚“我”)。当“我”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恢复知觉时,才发现医生已把“我”的双腿齐大腿根处锯掉了。

  要把这一瞬间突如其来的震惊神情刻画出来,难度实在太大了。从毫无意识一下子跳到完全明白那几秒钟内所发生的一切,向我提出了自我从影以来最富有挑战性的表演问题。最糟糕的是,我还必须在不超过9个字的一句台词里对此作出反应。

  对这样一场戏,即使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演员,也会感到相当棘手;而要求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获得应有的戏剧感染力,那简直是件要命的事。我感到,自己一无经验,二非天才,难以进行这种即兴表演。由于我缺乏被人截肢的实际体验,我不得不去捕捉那真实的感受。

  因而,在镜子前,在摄影棚的角落里,在驱车回家的路上,在餐馆的厕所里,在我要好的一些朋友面前,我不得不反反复复地练习这场戏。有时夜半从梦中惊醒,也会凝神望着天花板,并在重新入睡之前喃喃自语,嘟哝着那句台词。我请教了许多外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甚至同残疾人交谈,试图用他们的感受来点燃我的情感之火,借以了解:当一个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醒来时,猛然发现自己身体的一半已经失去时,究竟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得到许多回答。我还为自己的感受增添了某些东西。我的意见同他们的全都不同,虽然他们的意见也都互不一致。我被化装成残废人。随着开拍的日子渐渐逼近。我开始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之中。

  拍摄前的一天晚上,我夜不能寐。当我脸色苍白、疲惫不堪地出现在拍片的舞台上时,对于怎样念那句台词,心中仍然茫无头绪。我信心不足,无可奈何地将化妆品粘贴一番以后,穿上睡衣,漫步去看看道具是个什么样子。我发现道具工人耍了一个巧妙而出色的花招:在百衲式的盖被下面,他们在床垫上挖了一个洞,再在下面放了一个箱子作为支撑。我凝神望了一会,一种压倒一切的冲动立即驱使我爬进了那副设备。我就这样僵卧在床上整整有1个小时,一面眼睁睁地望着我那残缺的躯干和难以瞧出破绽的被子,一面思忖着,那下面本该是我的双腿吧。

  渐渐地,事态的发展使我惊慌起来,我感到一件可怕的事不可思议地降临到我的身上。稍后,我慢慢地发觉全体工作人员已经静悄悄地聚集在一起,摄影机已经到位,摄影机上的灯光也已就绪。站在我旁边的导演萨姆·伍德,瞧着脸上不时淌着汗珠的我。

  “可以开拍了吗?”他低声地问道。

  “不排练一遍吗?”我请求着。

  不管怎么,我心里已经明白,正式拍摄肯定要开始了。

  愿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安息他真是位了不起的导演!他马上转向全体人员,说:“让我们开始吧!”

  “灯光!”“请安静!”等叫声立时响起。我躺下来闭上眼睛,紧张得如同绷紧了的琴弦。我听到萨姆低声地命令:“开拍!”这一声标志着拍戏已经开始。我神志恍惚地睁开双眼,环顾四周,然后让视线缓缓向下移去。直到现在我还不能描绘出,当我试图寻找我的双腿该在何外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

  “兰迪!”我高声叫道,饰兰迪的安·谢里登(愿上帝赐福于她)冲进门来。当时她没有镜头,按照通常的安排,她也不需在场,除非镜头转过去,要她出场。但是,她知道正是在这一场戏中,男演员需要他所能获得的一切帮助。而在我心目中,此时此刻,她就是回答我呼唤的“兰迪”。我问道那句折磨了我好多个星期的台词“我的其余部分在哪里?”

  镜头没有重摄。这场精彩的戏就这样成功了。以后我在单项镜头中,也许再也没有过如此出色的表演。其原因是,我当时已竭尽所能地将自己与剧中人融为一体了。5年后,在演戏之外的其他各种场合,我也必须向自己提出同样的问题。我的从影生涯向我证明,在揭示什么是演员的生活真谛方面,再也没有一句台词能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

  我怀着一种最伟大的爱对待表演,而表演也确实为我创造了生活。

Number:583

Title:记忆奇才鲍威森

作者:路斯·麦顿斯·格尔文

出处《读者》:总第93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斯蒂芬·鲍威森9岁时,他上的纽约洲叙拉古斯主日学校,每星期举办一次背诵圣经章句的比赛。鲍威森对这项比赛毫不在意,直到因为不参加而受到责备为止。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日,他居然把整年比赛的章句全都背了出来,令人大感惊奇。

  鲍威森十几岁读预科学校时,选读了希腊文。有一次,老师指定一周后要背诵21行史诗《伊利亚特》。但到那一小时课上完时,鲍威森已把21行都背熟了并且他称他听课时很专心。接着,他又把那史诗的前100行都记住。

  鲍威森后来进哈佛大学攻读,选修希腊戏剧,但接着便把希腊文置之脑后44年。他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成为有执照的公共会计师,先后在几家国际公司工作,他和妻子艾丝特又养育了5个孩子。

  1978年鲍威森担任美国史波丁运动器材公司欧洲区财务总监时,那个公司把巴黎的办事处关掉了。于是,自从大学毕业以来,当年60岁的鲍威森第一次有点空闲时间。

  为了使脑筋保持灵活,他重读《伊利亚特》,并且发现自己仍能背出前100行。“我灵机一动,一个主意上了心头”他说,“我何不把全篇《伊利亚特》都背下来?”10年后的今天,鲍威森已能背诵24卷《伊利亚特》中的22卷,这不但在他那把年纪,就是在任何年纪,也是极难得的成就。

  一个六七十岁的人居然能够记住这么多,实在令人惊讶,因为一般人都深信年纪越大便记性越差。鲍威森如此不凡的地方究竟何在?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

  鲍威森的方法是把一本书读出来录音,然后再诵读几遍,肯定自己明了每个字的字义。“同时,”他说,“我也试图想象自己身历其境。”

  他把每一段都一读再读,然后反复重读每一行,直到记住为止。他每次背诵若干行,直到整段都记得滚瓜烂熟。熟记了几段之后,他便一口气把它们背出来。他这样继续下功夫,直到把整本书都背完。有时他背诵腻了,便转而听他自己的录音带,这帮助他把所读的东西牢记在心。

  可是鲍威森说:“我一旦记住了一本书,便会开始忘掉其他已能背诵的,因此每一本都必须重复记忆。”这样经过无数次之后,他对这些书便会铭记不忘。他把这种过程比喻为一再修补一只又一只漏水的桶,直到把所有的漏洞都补好为止。

  鲍威森是帮助科学家明了记忆力的一个好例子:

  做多次短时间的练习这比做一次长时间练习的功效更大。我起先以为鲍威森是每天一面喝午茶一面读《伊利亚特》的,其实不然,他一有空便练习,包括在开车时、冲淋浴时、或餐后等账单时。

  人是从整体着眼去学习的;在这一方面,字的意义帮助了我们。鲍威森记住的并不是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而是一个有清楚意义、每一次他背诵时都有代入感的故事。

  我们越能把新的资讯与我们早记得的资讯联系起来,我们就越能把它记住。象棋大师能够准确无误地记得每一着棋,是因为他明了下棋是一种每一着都互相关联的游戏,而非仅是一堆散布在棋盘的棋子。

  巧妙应用“助忆术”这些技巧能把资讯从“初级”记忆(例如我们刚查得的一个电话号码)转到“次级记忆”(使我们后来仍然记得这个号码的记忆),包括儿歌口诀、将新的日期与旧的日期相连接(例如生日)以及心理意象等等,越荒谬越好。

  另一种技巧是“古典”记忆法指的是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曾用的方法。据说有一次他离开一个宴会后,那里的屋顶坍塌了,他凭回忆每个客人所坐的椅子,断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