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没有到过北京等于没有到过中国,没有到过长城等于没有到过北京。”……我们习用的这一类俗谚,或许反映了一种富于机智而又过于省力的思维方式:“xxx=xxx的本质”姑且把它称之为“‘等于’思维”吧,或者又可以称之为“‘本质’标准”?如果据此类推,则可以这样说:“没到过纽约等于没到过美国,没坐过纽约地铁等于没到过纽约。”确实,如果立论上的需要,你完全可以把纽约地铁看作是纽约这个城市的一个象征,进而把它视作美国社会的某种缩影,同时也就成为既定概念中的“西方社会”的一个“本质化的表现”。至少,纽约地铁,集中了我第一次到纽约,对于这个号称是“美国心脏”的大都会的全部恶劣印象。

  那是雨雪交加的冬春之交。汽车一开进纽约,你就觉得整个世界好象旋转起来。曼哈顿区玻璃钢炫目的摩天楼群与哈林姆区大多被烟火熏得黑黑的黑人住宅,恰成鲜明的对照(据说有些穷疯了的黑人是故意烧掉的自己的破房子,以博取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华尔街、百老汇、第五大道喧嚣的繁华与四十二街色情的骚乱却奇特地和谐;闹市区车流如箭,毫不让人,行人却往往不理会红绿灯;甚至可以看见蹬着破自行车为饭馆“送外卖”的东方人(大多是中国留学生),在车流与人流之间横冲直撞这一切,与西部加州的繁华秩序、新美亮丽实在是太不一样。尤其是一脚踏进纽约地铁,刹那间你简直会“毛骨悚然”不可思议!你简直不敢相信,这个胡涂乱抹、尿臊味熏人、钢梁上滴着锈水、污秽轨道间腌着死老鼠的处所,竟然会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富国”的心脏!并且在这污垢斑驳的车厢里,又怎么会挤满了那些西装笔挺、裙裾华贵的绅士淑女们(绝非国内传闻的无人敢于乘坐)?面对这个庞然怪物,你不能不生疑:为什么偌大个纽约,就不能把一个地位如此重要的交通枢纽整治得稍稍像样一些?(据说是市政府没钱,可是“钱”,不几乎就是“纽约”的同义词么“纽约没钱”?)这是不是反映了这个社会的运转机器在某些部件、某些重要的齿轮上已经锈蚀、老化,以至于“运转失灵”?可是,说到“运转失灵”,另一个资料又会令你咋舌不已:这个上下数层、纵横百里的钢铁巨构,竟然诞生、运行了已有近百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地铁之一,并且至今仍旧是世界运载效率最高的一个公共交通系统。于是,你不禁要叹服自十九世纪英国产业革命诞生的现代文明的旺盛生命力。带着满肚子的惶惑进来,又带着满肚子的狐疑离去“纽约”,你究竟是什么?

  第二次进纽约,则是一个文科学生沉迷在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奇特经历。纽约真是一座博物馆的大迷宫: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格林威治村画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一脚踏进去就休想一时半刻拔得出来,非得啃上两个“热狗”、喝上几杯饮料打发上个大半天不可。兴奋、惊奇、迷惘、惶惑、震撼……在人类文明展示的各种千差万别、幻象真境、奇思怪想面前,你会觉得:世界在刹那间从你以往所立足的一个点、一个面上,幻变为一个多维的巨构。你在此时此刻同时经历着远古与未来;你在此情此境中同时跨越着东方与西方。时间、空间、肤色、种族、文化、习俗、阶级、主义等等的区别,都可以被淡化,被抹去,突现在你面前的,只有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共同创造;而人类的创造,原来是基于人性的如此共同而又如此歧异的需要:你会惊讶于处在各各封闭的蒙昧时代,远古人类的衣着服饰、居室用具等等的实用构造与进化层次都是如此相同;又会诧异于古埃及壁雕中的交胫神狮与中国西汉画像砖中的交尾龙蛇在构图意趣上的大异小同。于是,你会忽然明白:原来,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化(文明)现象,都是不好轻易用单一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孰优孰劣、孰善孰恶、孰美孰丑的。正如在空间轴上你不好用中国商周青铜器的审美趣味去评判古埃及的护陵兽一样,在时间轴上用伦勃朗、罗丹的标准去评价毕加索与亨利·摩尔也一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况且,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从过去到未来,人类在每一个阶段的追求里都各各形成了自己的创造格局。其实,在庄严崇高与荒谬怪诞之间、在写实真切与抽象虚幻之间,你都可以等值地获得知识的满足与审美的快感只要你稍稍调整一下自己的摄取角度……。整整一、两周,我沉迷在这林林总总的博物馆大迷宫里,任由自己的心扉自由敞开,任由自己的神思在各种歧异面前随意飘忽流动或者可以称作是一场人类文明精神的大沐浴与大洗礼吧。当我从“迷宫”步出,重新在纽约街头徜徉时,蓦然醒觉:纽约本身其实也是这样一座大博物馆,一个人类现代文明的大迷宫。最现代与最古老的、最文明与最遇昧的、最高尚与最丑恶的、最繁华与最荒漠的、最富豪与最贫困的,最时髦的与最守旧的……一切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产物,都可以在这里呈示它们的极态。。你刚刚从大都会歌剧院听完五十美元一场的帕瓦罗蒂演唱会出来,觉得意满志得、满耳余音、“绕梁三日”吗?很好,迎面走来一个流浪汉忽然扬手对你道一声“对不起”,然后扯开裤头哗啦啦立在当街咪咪地撒尿。你走在路上忽然从头顶的帝国大厦跳下一个身挂降落伞的女人,然后一个不满十岁的黑人小孩走过来悄声问你要不要买海洛因,但是从地铁战口走出来几个“学雷锋小组”的白人小伙子却请你这个“来自红色中国的博士”参加他们的周末义务维持治安活动,不过你却记着踩着那条某个抗议者印满全纽约的著名的“紫色脚印”,步向第五大道的圣·帕翠大教堂,参加仪仗壮观的洗礼日大弥撒……,等等,等等。刚到纽约,人们总喜欢这样告诉你:“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必惊奇,因为这是纽约。”在纽约生活,是需要充分调动和训练自己的想象力、适应性与包容度的。

  时至今日,我到纽约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执笔的此时,更干脆借卷铺盖回国前的空隙,在曼哈顿的一座学生公寓小住下来。我得承认:我甚至已经相当喜欢起这个世人毁誉参半的城市来。不仅仅因为它的博物馆、它的文化氛围、它的充满挑战与机会;也不仅仅因为它汇聚了“联合国”、“自由神”、“华尔街”。“百老汇”。“格林威治村”。“西点军校”等等那么多仿佛已成神话一样的诱人的名字。各种喜爱本身便是复杂得难以言传的:我不能说我是喜爱它的美或者它的丑,它的丰富或者它的单调,它的过于恣肆的自由或者过于警觉的小心,它的时而像一个步履艰辛的老人、时而又像一个兴冲冲不安分的小伙子,它的像一部绞肉的大机器、又像一座炼钢的大熔炉,它的像一朵艳丽欲滴的春花、又像一片秋意索寞的黄叶……什么都像,什么又都不像,不全像;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不全是。新陈代谢,荣辱兴衰,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百态俱陈、百味兼备或者,这便是纽约的魅力之所在?我说不清,说不准,说不好。不,还是听听“美国人”(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好界定,姑且名之)自身的评判吧。不久前(1986年6月),《华尔街日报》与“NBC”电视台联合举行了一个“纽约是否可爱?”的民意测验。这个测验的结果本身便似乎是相互予盾、“难以言传”的,不妨摘记如下:“尽管纽约治安极差,地铁服务不好,环境肮脏嘈杂等等,不过大多数市民仍深爱纽约,因为纽约虽然有许多令人摇头叹息的地方,它的好处同样数之不尽……。凡是纽约的老居民都知道,这个城市已在没落中,许多本来环境优美的住宅区,现在已沦为盗贼横行、行人不敢踏足的地方。正如一位纽约出生、五十七岁的公园大道住客凡德历太太所说,‘纽约是没有办法治理的。’……尽管如此,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仍非常依恋纽约,认为它是一个世上少见的城市,而且有许多地方非常可爱。以下是有关数字:认为非常喜爱纽约的居民占百分之五十九,表示比较喜欢的占百分之二十七,说并不很喜欢的占百分之九,表示根本不喜欢的为百分之四。……”瞧瞧,因果不清,前后相悖,简直是一笔糊涂帐呀!或许,对于纽约的困惑本身,便是现代人与现代文明的一种困惑?

  不过,有一点自己倒是明确了的:对于纽约这个城市的喜爱,决不会成为我评判一切城市的价值模式。我只是透过纽约的经验开始稍稍明白:“阳朔”与“天下”,“黄山”与“众山”,“长城”与“中国”,以及“纽约地铁”与“纽约”和“美国”,以至于“美国”与“西方”之间,是不能、也不必划上等号的。只要是个“大活人儿”,看了“黄山”还应该登“五岳”,见过了“阳朔”并不等于见“天下”。在时、空世界的全部丰富性与多样性面前,任何“完美意识”与“终极标准”任何单一的价值判断角度,都将是羞涩窘困的。

  1986。10。29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87。10。22重整于北京双榆树

Number:770

Title:“嗨,你这个坏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6期

Provenance:环球

Date:1988。12

Nation:

Translator:郑洁芳

  在联邦德国巴代利亚州的诺德林根城,每天晚上10点,古老的圣·乔治教堂尖塔上的那座大钟便响起10下报时的钟声。当最后一响的余音飘逝后,塔顶的一扇小窗被推开,一个人走近窗口,向外高声喊道:“嗨,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