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消食饼:取鸡内金2个,放于瓦上,用微火焙干研末,配干面粉100克做成薄饼食用。若掺点芝麻、细盐或白糖,味道更美。
2.黄鳝鱼1尾,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煮熟,用适量酱油、盐、姜等,调味食之,连吃7天。
3.鸡肝1具或猪肝50克,苍术6克,加水煮熟,吃肝喝汤,连服7天。
(二)药物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药物治疗,根据发病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消导法:适用于饮食不节,消化不良而形成的食欲不振。①多食积滞,口服一捻金或七珍丹一次,继服小儿健脾丸或保和丸。②冷食积滞,服保赤万应散,下后服香砂养胃丸。
2.调理脾胃;用于长期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可服用小儿健脾丸、肥儿丸或参苓白术散等。
3.补锌:通过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缺锌的小儿可口服硫酸锌或醋酸锌糖浆。
(三)单验方
1.小儿疳积方:蟑螂5个,油炸后每天连续食用,病愈后停服。
2.干蟾酥,去四足,涂香油焙干研末,每次1。5~3克,日3次,以红枣煮汤送服。
3.鸡肉金30克,放瓦上焙干,神曲、麦芽、山楂各100克,共研细未冲服,每次1。5~3克,每日3次。
4.五谷虫100克、鸡内金50克,共炙黄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每次以麦芽10克煎水冲服。
(四)针灸推拿
1.取中脘、气海、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治疗5~7天。若效果不显著,可加刺脾俞、胃俞。
2.针刺四缝:用三棱针,刺两手四缝穴,进针0。5~1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以消毒棉球擦干,隔日一次,可消积健脾。
3.摩腹5分钟,捏脊5遍,每日1次,3~5日为一疗程。 幼儿的秋季厌食 儿科 消化类 
一般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幼儿易于厌食,待到秋高气爽,很多幼儿的食欲会有所好转或恢复,但是秋季也是风大雨少、气候干燥的季节,幼儿在秋季的厌食也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有:
1、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早晚的温差增大,气候变化频繁。有的家长怕幼儿受凉,常过早地给他们穿上较厚、不透气的衣服(如棉毛衫、裤),使幼儿在活动或玩耍时容易大量出汗,又不能脱去。出汗多会造成胃液的分泌减少,食欲降低。常出汗,毛孔开放,当湿的衣衫被悟干时,极易引起感冒、咳嗽和发热。有了病,要打针吃药又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服用抗生素则使肠道中正常菌群的数量减少,肠道维生素的合成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食欲自然地变差,形成厌食。
2、另一类幼儿厌食,发生在当年秋季进入幼儿园、所的幼儿中。秋季新入园、所的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一时很不适,部分幼儿(如平时胆小、内向型者)会产生精神不快,不思饮食。有的孩子虽不是新入园,但在家中渡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对集体生活、饮食和环境也会有不习惯或生疏的感觉,导致食欲的减退。
3、秋天的气候,风大雨少,气温多变而干燥,中医称为“秋燥”。这时在天气转为凉爽后,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对汗多的幼儿,尤其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而且大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其中的腐败细菌再分解产生毒素,这种毒素被吸收后,幼儿会感到头晕,引起食欲不振。
对秋季厌食的防治,可以采用保健措施,如合理的饮食,加强生活护理等来矫正,使幼儿的食欲逐步地好转。
在饮食上,对刚入园、所的幼儿,在入园的1-2周里,应尽是做些幼儿喜欢的面点(如馄饨、烧卖、馒头)、煨面、菜饭、煨饭等,有色香味形的食物,提高幼儿对进餐的兴趣,在老师的关爱下,使他们逐步地接受集体饮食。只要这些幼儿把吃饭当成是生活中一件开心的事时,他们的食欲就会不断地增加。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应参考托幼机构中的食谱,对品种、口味加以调整,避免或减少重复。在口味上则应接近集体饮食,不宜过咸或过浓。
幼儿的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为了防止便秘所致的厌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着重注意平时多喝些水,多食些清凉的蔬果,如萝卜、藕、百合、荸荠、山药和香蕉、生梨等。主食要粗细量配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使肠道中水分能充分吸收,正常菌数量恢复,肠蠕动增加,大便变软,改善便秘,一旦体内废物能及时排出,食欲也就自然增加。
护理上,应注意防止感冒,增强幼儿自身抗病能力:
1、经常带幼儿到空气清新的绿化地带进行户外活动。这有利于幼儿对钙、磷等的吸收,且能增强呼吸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2、由夏入秋,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气候稍有变化时,幼儿衣服不宜增加得过快。在添加时应与气温变化相适应,一般以幼儿的后颈部无汗湿为宜。在幼儿活动后要保持内衣干燥。对汗多的,可在活动时在背部垫上一块小毛巾,并在活动后及时抽去。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控制零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能保证幼儿有良好的食欲,均衡的营养摄入,而且也是防止营养素(如锌、铁)缺乏的重要环节。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15克,金钱草9克,栀子6克,大黄6克,焦山楂9克,神曲6克,焦白术6克,茯苓12克,山药9克,鸡内金6克,甘草3克,白蔻3克(后下),陈皮3克,厚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方名】茵板丹滑石汤。
【组成】茵陈15克,栀子9克,板蓝根15克,姜黄9克,丹参9克,匾蓄9克,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9克,前仁9克,滑石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维明方 小儿急性黄疸肝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方名】活血截黄汤。
【组成】酢浆草15…30克,绵菌陈15…24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薏苡仁18克,滑石18克,郁金6…9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5次。
【出处】赵伟强方 小儿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毒邪交蒸于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散瘀退黄。
【方名】菌陈赤虎汤。
【组成】菌陈20克,赤芍20克,山楂10克,板蓝根10克,紫草10克,夏枯草10克,金钱草12克,虎杖12克,垂盆草12克,白茅根(或玉米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儿科 神经类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以皮肤、粘膜、唇甲苍白为特征。属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范畴。
未病先防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有节。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
(二)孕母卫生
积极治疗母体疾患,治疗母患缺铁性贫血,加强孕期营养,尤多食含铁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可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或0。3克。积极贯彻计划生育,防止生育过多。
(三)防治肠道感染性疾病
及时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病变和肠道寄生虫病,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
(四)药膳防病
1.红枣6枚、枸杞3克、鸡蛋1个,同煮食,每日1次。
2.芡实、山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水适量,煎40分钟,去党参、白术,入大米150克,熬粥,分次调糖食用。可常食。
既病防变
本病虽无生命危险,但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肝脾肿大或心功能不全。常因乳食不当,或其它肠道疾患和感染性疾病而加重。
(一)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型,可选异功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
2.气血亏虚型,可选八珍汤化裁,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等。
3.肝肾阴虚型,宜用左归丸加减,药选枸杞子、山萸肉、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当归、首乌等。
(二)单验方
1.鸡血藤8~15克,每日一次,水煎服。
2.锻皂矾、炒黄豆以1:2的比例共研细末,以枣汤和丸,每次服2克,每日三次。
3.大麦粉60克、皂矾30克、红糖60克,共研细末,以生公鸡血30克作丸,如绿豆大,每晚服一次,每次1。5~3克。
4.当归、黄芪、生地、熟地各6克,水煎服。
(三)药膳食疗
1.可选用前文提供的药膳及食物。
2.黄芪5克,水煎半小时,捞去药渣,放入山药片60克,再煮半小时,加白糖适量即可。每日早晚适量服用。尤其适用于气血亏虚并见腹泻者。
3.蒸鸡蛋羹时加入枸杞5克,每日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