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卫气。是本于肾中的阳气,但必须依赖于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卫气的敷布,又必须依靠肺气的宣发。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脏腑。润泽皮毛;保卫肌表,抵御外邪,可汗孔开合、调节体温。若卫气虚,可见皮肤干枯、毛发失泽,或易感风寒,或表虚自汗、津液自泄。
(4)营气。营有营运和营养两个含义。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精莹而富有营养的物质。营在经脉之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于全身而发挥其营养作用。
气之在机体,属于整体作用的有以上几种,如就局部而言,则五脏各有其气,但两者互相资生、互相联系,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且其总的生成,都是胃气为根本。如张景岳说:“盖胃气者,正气也,犹言人之正气,即由于胃气之所出。”五脏之气,主要是概括了五脏的各自功能,如心气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脾气主管人体的吸收消化,肝能贮藏血液、主疏泄等。此外,还有经络之气、六腑之气等,它们又各具有自己的功能。
气对于生命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卫肌表、抗御外邪:
《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只要正气充实于体内,外来邪气是不能侵犯于人体的。《黄帝内经》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说邪气之所以侵犯人体,是因为人体的正气虚弱了。这些都说明了人体正气盛,体健,则能抗拒外邪的入侵,若气弱,外邪则易犯之。
(2)温煦人体,维持体温:
人体要维持正常的体温,主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若气的温煦作用失于调节,则出现四未不温、畏寒怕冷等症。
(3)固摄体液,不使溢泄:
脾气可以统摄血液的流行,不使溢出脉管之外;卫气主司汗孔的开合,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汗液;肾气能节制尿液或精液,使之有规则地排泄。若气虚不固,可发生出血、多汗、遗尿等症候。
(4)激发推动、运行体液:
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循环,津液的敷布,都得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若气虚推动无力,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减退,或者发生血流瘀阻,水液留滞等疾患。
综上所述,气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延年益寿,就必须注意补充人体的气。
那么,常用的补气药又有哪些呢?
(1)人参。自古以来,人参就被作为名贵的补品。许多老弱羸瘦、久病不愈的病人,常常一杯参汤灌下去,便可能从“黄泉道上”被挽救回来。所以,古人说它有扶危救脱之功、起死回生之效,并给予“地精”、“神草”、“长命草”等美名。
目前,现代科学已向人们揭示了人参“起死回生”、“防老抗衰”、“益智养神”的灵丹妙药之奥秘,是因为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甙是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抗疲劳,提高思维活动效率,保护心脏,改善心肌代谢,降低血糖1及延缓衰老的主要成分。而人参多糖则是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强肌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人参为五加科,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红参、生晒参、糖参、参须等。它们虽然都有补气之功效,但又各有千秋。
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红参: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糖参: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
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
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很少用。
人参的用法多种多样:可炖服,炖时要用文火(慢火)煮沸一小时以上,以便把人参有效成分煎出,保证疗效,用量一般3~9克;可吞服或嚼服,即在人参干燥后,研为细未,每次用量10克左右,这样用量小,可节省药物,但能保证一定的疗效;还可酒浸,即把人参,或配其他药共切碎,放入好米酒内浸泡,一般一个月后便可饮服,每次两三汤匙,一日二次。若要酿酒,可用人参为未,同用面米、酿酒,每次两三汤匙,每日两三次饮用。
由于人参较贵重,故要加强保存,如要防霉、防虫蛀、防变质。平时宜放阴凉干燥处保存;或将其放入装有石灰的木箱或器具中,将口封严。
西洋参:西洋参作为滋补珍品已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其味甘、微苦、性凉,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为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以西洋参易人参,则养阴之力增强,可供激烈活动时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出大汗者服用,为体育保健之佳品。若将本品与核桃同用,健脑之效极好,久服令人益智不忘,并有预防脑中风之功。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
本品服法主要是:将其研为细未,每次服三至五分,温开水送下,也可煎服,每次五分至一钱,煎时多用文火,可代茶饮,或与其他煎好的药汁同服。
但本品不适用于体质虚寒而阳气虚者。平时保存要防霉、防虫蛀,宜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干燥后密封保存。
(2)党参。以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入药,性味甘平,功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虽与人参功同,但力量缓弱,临床上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据现代研究,本品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血球增加,白血球减少;也可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
本品用量一般为3克至9克,在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15克至30克,或更多些。
(3)黄芪。药用其根,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豆科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等的根入药。味甘,性微温,能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为温养强壮保健之佳品。据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本药确有强心、保护肝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强壮作用,若用大剂量的(30~60克)黄芪,有降压、利尿、增加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等作用,故常用于高血压、肾病证属阳气衰弱者,收效良好。若与当归相配,能使大白鼠红细胞电泳明显加速,使其恢复到青年大鼠水平,说明当归与黄芪相配有使“老年”红细胞趋向于年轻化的作用,有利于抗衰老。黄芪用量为3克至9克,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30克至120克。但胸闷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怒者勿用。
(4)白术。以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入药,其味苦、甘、性温,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是脾胃气虚,体弱自汗及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药。据近代研究,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入血可使血循环加快,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说明常服白术可延年益寿。
白术补气,偏于健脾,补中焦以生气,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而党参、人参补气,偏于补脾肺元气,适用于补虚救急。
用量一般为5~10克,重病或需要时,也可用到15~30克左右。白术忌与桃、李、雀肉、青鱼同食。
(5)黄精。以百合科植物多种黄精的根茎入药,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的作用。如《日华子本草》说:“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晒,食之驻颜。”《名医别录》列黄精为上品,称其“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黄精视为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良药,并有“仙人余粮”、“仙人饭”等美名。据现代研究证明: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肝的浸润,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黄精由于性质平和,适用于久服,病时调养之用,前人经验认为“黄精可代参芪”,此说供参考。本品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能补益脾胃;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能补虚润肺;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一60克,内服
若痰湿盛所致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以及脾胃阳虚所致的泻泄等症忌用。此外,本品不可多食或过量服用,以免影响脾胃消化引起胃脘胀满。
(6)甘草。又名粉草,药用其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功能健脾益胃,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饮食减少、倦怠乏力、四肢无力等症;也可补益心气,用于心虚所致的心悸怔忡、气短、脉结代等症;还能缓急止痛,可用于肌肉、血管挛急作痛;重要的是甘草能清热解毒,可解多种药物中毒1,如解毒保肝,用于病毒性肝炎1的治疗。此外,甘草可调和诸药,能缓和有些药物的猛烈作用,使其药性缓和,并保护胃气。还有,生甘草兼能润肺,对肺热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近代研究证明,本品为滑润性祛痰药,口服后能使咽喉粘膜减少刺激,适用于咽喉炎症;还证明甘草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可用于。
用蜜炙过的甘草称炙甘草,适用于补中益气;生甘草适用于清热解毒;生草梢能治尿道中疼痛,适用于淋病。本品用量一般1~10克,但脾胃有湿而中满呕吐者忌用。也不可长期大量服用,过量可引起水肿、高血压。甘草又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7)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因其味兼酸、辛、甘、苦、咸而得名,能敛肺定喘、滋肾涩精、止汗止泻、生津止渴,《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说:“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