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4脾痹论治
2.4.1脾胃不和,升降失常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或便秘,重证者可有呕吐,腹部彭胧,无大便,无肠鸣(肠梗阻)。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或沉弦或滑。胃肠道物理检查可有胃、肠梗阻、肠炎等相关的变化。
证候分析:本证是狼疮性胃肠道损害出现脾胃功能失调,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所致。
治则: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方药:狼疮和胃方加减:陈皮半夏苏叶黄连枳实枳壳元参生地大黄木香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胃肠道损害的主方。本证以胃肠功能失调为主,偏虚者可加吴茱萸、肉桂、白蔻;吐酸水加瓦楞子、佛手、香元;胃痛加砂仁、白蔻;肠梗阻配合外科治疗。
2.4.2脾虚失运,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低热或自觉内热,面色不华,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腰酸腿软,舌淡白,苔白,脉细无力。血细胞下降明显,或有肌酶谱普遍增高。
证候分析:本证是狼疮损害血液系统,引起全细胞下降,或狼疮损害全身肌肉出现肌无力症状。脾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全身失养而出现以上症状。
治则:益气健脾,生血和血
方药:狼疮归脾方加减:黄芪党参当归生熟地山萸肉白芍川芎甘草茯苓白术鹿角片紫河车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血液系统损害,全血细胞降低的主方。血细胞及血色素过低,加用阿胶、鹿角胶;白细胞低加用苦参、冬虫夏草;血小板低加用茜草、地榆;肌无力加落得打、丹参、西洋参、忍冬藤等。
2.5肾痹论治
2.5.1肾阴亏虚,精微外泄
临床表现:低热,自觉内热,五心烦热,面部红斑,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常在(+2~+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大于2克,血细胞可有降低,血沉增快,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
证候分析: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脏器损害,最初以蛋白尿为主,后发展成肾衰竭,由于肾阴不足,内生虚热,肾虚不固,精微外泻而出现以尿蛋白丢失为主证。
治则:养阴清热,补肾固精
方药:狼疮地黄丸加减:生地丹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黄芪鬼箭羽元参女贞子白花蛇舌草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常用方剂。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少佐黄芪以益气,如伴有内热化毒表现可加用漏芦、地丁;小便不利加车前子、石苇;腰痛加续断等。
2.5.2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临床表现:面色不华,红斑变暗,腰酸乏力,手足发冷,咽部不适有微热感,下肢浮肿,甚则全身浮肿,或腹水,舌淡,苔白,脉沉或沉滑、弦滑。贫血,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严重降低,血中尿素氮偏高,相关抗体阳性,超声检查可见肾脏炎性损害。
证候分析:本证由于狼疮肾,病程较长,大量蛋白漏出,形成低蛋白血证而见水腹水等,常同时伴有贫血,高血压等。病程日久,由阴及阳,阴阳两虚,水湿不化,泛滥而成本病。
治则:滋阴助阳,利水消肿
方药:狼疮补肾方加减:仙灵脾生熟地山萸肉泽泻茯苓猪苓赤小豆黄芪白术车前草白花蛇舌草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肾炎水肿的常用方剂。狼疮性肾炎日久多从肾阴虚转化成阴阳两虚,应用调补之品治疗是常用之法。本证治疗中不用附子、肉桂等热性药,以防伤阴加重病情,另外注意不可应用肾毒性药物。如出现严重〃水肿〃〃关格〃等则另病论治。综上所述,周痹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本病,有独特的疾病规律及固定的辨证标准。而周痹的气血痹阻重点体现在某一器官时就形成了五脏痹,此时为周痹的变证及发展,按各脏痹的不同证候进行论治,但在各脏痹产生的同时,本病周身痹阻的病机并末消除,只是体现的重点不同。因此临床治疗各脏痹的同时,要照顾到本病的治疗。另外,本病的主要病机变化是五脏亏虚,邪阻三焦,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随时调补五脏气血,疏通三焦气机。黄芪、生地、山药、五味子、白芍等成为了各阶段治疗的常用药物。静悸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体会 
其他 中医常识 1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24岁,平均年龄15。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年。临床均表现有:胸闷憋气,头晕心悸,倦怠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心电图示:ST…T改变,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压低于0。05mv以上,早搏及传导阻滞等。
2治疗方法
方用静悸汤:瓜蒌、丹参、赤芍、茯苓各15g,枳壳、柏子仁、苦参、太子参各12g,半夏、天南星各10g,生龙骨(先下)、生牡蛎(先下)各30g。水煎,1剂/d,分早晚服。3周为1个疗程。
随症加减:胸闷憋气较甚,痰多白粘者,加枳壳12g,葶苈子6g,去龙骨、牡蛎;兼阳气亏损,四肢不温,胸闷气短者,加制附子10g,桂枝12g,去苦参;兼心血亏虚,心悸不安,面色不华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去半夏;心阴不足,伴心悸怔忡,心烦少寐者,加麦冬20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去赤芍、天南星。
3治疗结果
显效(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倦怠无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28例;有效(胸闷头晕,倦怠无力缓解,心电图基本正常)11例;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心电图未恢复正常)4例。显效率为65。1%。
4典型病例
刘某,男,36岁,1995年3月7日初诊。主诉:胸闷憋气,心悸易烦4月余,近2周加重。伴倦怠无力,痰白粘且多,少寐多梦,眠卧不宁,食欲欠佳。查心电图示:ST…T段改变,窦性心律不齐,频发房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抗病毒、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等中西医治疗,收效不显,而来我科诊治。
诊见舌苔薄白根厚腻,证属心肺气滞,痰瘀阻络。治宜宣肺解郁、活血化痰、开窍通络。方用静悸汤加枳壳12g,葶苈子6g。水煎,1剂/d,早晚各服1次。服药6剂后,胸闷憋气大减,余症亦减轻。药已中病,继前方随症加减连服28剂,胸闷憋气、心悸易烦、倦怠无力等症皆除,精神佳,食欲大增。复查心电图正常。为巩固疗效,仍以前方再服10剂。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5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的范畴。病因为正气虚弱,复受外邪侵袭,毒邪乘虚而入,内舍于心,宿于血脉所致。患病日久,损伤脾气,湿聚成痰,气虚运血无力,则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心脉痹阻,气血不得通畅,而致心悸、怔忡。治宜宣肺解郁,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为主。
静悸汤方中,瓜蒌、枳壳、半夏、制天南星宣肺解郁、开胸散结、化痰开窍;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养血行气;太子参、苦参、茯苓、柏子仁益气健脾、宁心安神(其中苦参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以消心悸,且不敛邪气。全方具有宣上、畅中、渗下的功能,可使气畅血行,痰祛正复,标本兼治,病情向愈。肿瘤化疗期如何选择中医药 
其他 中医常识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已成为共识,著名肿瘤专家孙燕院士评价,中医药“不但提高了肿瘤临床疗效,延长了肿瘤的生存率及改善了生活质量,而且与手术、放化疗结合,起到了减毒增效作用。”那么,肿瘤放化疗期间如何选择中医药,以“减毒增效”,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呢?本文就此作一介绍。
首先,应该认识到放化疗期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此时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特殊性,概括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正气损伤:放化疗本身对恶性肿瘤有直接的杀伤作用,经过放化疗,往往可以将肿瘤一定程度地杀灭或控制。与此同时,机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以中医的理论分析,放化疗是一种“攻邪”的手段,使用的同时往往“伤正”,即损伤正气。所以,这一时期,患者存在“正气虚”的特点。例如,患者出现倦怠、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均属于“正气虚”的表现。
2。脾胃虚弱:放化疗的使用,损伤正气,其中对患者的脾胃功能影响明显,造成脾胃虚弱。临床上,患者表现饮食不振,纳呆,甚至恶心、呕吐。
第二,根据以上特点,中医治疗采取扶助正气、健脾和胃为主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
1扶助正气要根据中医的理论,区分是属于阴虚、阳虚,还是气血亏虚,应该辨证施治。比如,放化疗之后,患者可以出现口腔的溃疡,这多属于阴虚的表现,治疗上应该养阴为主,如果不辨阴阳,一味的温阳补气,那么反而更伤阴液,对病情造成不利。很多患者或家属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服用补药已经很普遍,但是滥补的情况很多,有待于科学化、规范化。“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丢掉了辨证施治,中医药的疗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
2处理好扶助正气和健脾和胃的关系。放化疗后,一般都出现正气亏虚证,需要补益治疗,但同时,患者的脾胃也处于虚弱状态,甚至极度虚弱,而所有的补益药(包括补益食物)都需要脾胃的运化才能起作用,换句话说,补益药要增加脾胃的负担,加重脾胃的工作量,中医称之为“滋腻之品有碍脾胃”,滋补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失常,这种结果的出现,不仅导致补益的失败,而且造成脾胃功能的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的所有营养几乎全部来源于脾胃,脾胃的功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在放化疗后,更应该如此。补益的同时,时时注意和观察例如舌、舌苔、食欲等反应脾胃功能的临床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先顾脾胃而后滋补,或者利用中药的静脉制剂进行补益,使补益与脾胃功能兼顾并长。
第三,放化疗期间不宜再使用中药大攻、大泻。放化疗本身,以中医的理论归纳,属于祛邪、攻邪范畴,临床的实践也证实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