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
说起“百草”,人们并不陌生,其前身为创办于1987年的“北京百草治癌研究中心”,创办者是张大宁的父亲——当代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中医治癌专家张仁济。张仁济原名张秀岩,1915年3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祖上大量藏书,尤其喜读医书。16岁考入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7年,他弃教习医,考入北平大学医疗系。1941年,又改学中医,考上华北国医学院,并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医之一、华北国医院院长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以后,他又东渡日本,学西医两年。深厚的中西医底子,为张仁济一生坚持走中西医治癌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张仁济发现有54种中草药具有治癌作用,如果将它们适当配伍,定能得到奇特的功效。张仁济还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也不同于传统中医的“以毒攻毒”疗法的“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就是在癌症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缩小肿块、控制癌细胞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效果。一般先采用西医方法确诊癌瘤的类型和部位,再用中药对患者施行扶正祛邪治疗,然后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判定疗效。
张仁济认为,所谓癌症,从中医理论上讲,是人体气血运转不畅造成的,而气血郁滞就容易产生内热。“中医抗癌免疫综合治疗”主张采用清热解毒、疏通气血的治癌方法,使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平衡,增强抑制癌细胞繁殖的能力,使某部位的癌瘤得到控制或治愈。用药多为寒凉,佐以理气活血药,不用大补药与毒性大的药,以免增加病体内热和损伤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的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所以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这种治疗与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以及传统中医的“以毒攻毒”疗法的区别,也是其取得明显疗效的关键所在。
继承创新,以人为本
今年58岁的张大宁,毕业于北京市中医药联合大学。学校教育给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后随其父耳闻目染,丰富了临床见识。1998年张老83岁辞世后,她继承并发扬了父亲中医治癌的精髓,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癌思路,对肺癌、肝癌、食道癌、结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减轻癌痛、降低癌热、提升血象、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张大宁在创新发展了张仁济“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抗癌免疫康复疗法,该疗法有五个特点:一是“带瘤生存,留人治病”。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患病的病理、病变、病情不同,有的病人没有手术指征和放化疗条件,如强行施治,可能导致早期死亡。因此应该坚持因人施治。二是“以人为本,整体治疗”。即以病人独立个体为主体,一切治疗原则以病人为中心,全面、科学地分析,确定整体治疗方案。癌是患者全身病变在局部的反应,所以在治疗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全身状态。三是“依据体征,顺势疗法”。就是不主张患者强忍,患者有疼痛就应治疼痛,不应一味顾虑药物成瘾而不治疼;患者营养状况好,就不必过分补营养;如果患者没有手术指征,就不要手术,不然强行手术会激活原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患者不适合放化疗,就不要放化疗,而应以中药治疗为主。四是发挥传统中医药丸、散、膏、丹等多剂型的优势,内服与外用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五是治癌讲究用药出奇,奇在新意;用药求变,不守常规;用药协时,适应节气;用药得体,顺应病期。
科研服务临床
遵循“科研服务临床”的指导思想,张大宁将张仁济积50年临床证明行之有效的抑癌治癌方剂筛选整理提高,研制出三大类十数种治癌中药方剂:第一类为抑癌系列,以治疗各种癌症为主要特色;第二类为扶正系列,以扶正固本、补气养血为共同特点;第三类为对症系列,此系列药物分别主治各组癌症之常见症候群。经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药理实验报告证实,这些方剂的有效成分可增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及能力,调动体内一度受到抑制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临床观察,具有缩减肿块,抗疲劳,明显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如增加食欲、改善睡眠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尤其适用于体能衰竭、失去手术机会或对放化疗不敏感的中晚期癌症患者。据了解,自1987年起,他们已诊治海内外各类癌症患者15万多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中晚期癌症患者。
张氏父女致力于中医治癌理论创新,他们共同编著的医学专著《中医治癌新路》,已于1992年8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张大宁还先后在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2篇。
“百草神功”济世人
2004年的深秋;在北京西郊万丰路靛厂全鑫商务大厦的东侧;矗立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门楼;门上黑底镏金的“百草神功”四个大字;散发着祖国医药迷人的神韵。这就是张大宁创办的占地8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的“百草堂中医门诊部”,已于今年4月中旬正式对肿瘤患者开放。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大宁前面的路将是漫长的,“中医抗癌免疫康复”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待她去探索。她前面的路,也许不会是笔直的、平坦的,还会有坎坷、有崎岖,但她将沿着其父张仁济选择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 
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其他 中医常识 
用中药片剂治疗肝病又有突破。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复方鳖甲软肝片通过多环节、多靶位,发挥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近日,全军传染病病理专业组组长、解放军302医院病理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景民宣布,他们进行的“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取得了最新进展。
近年来,抗器官纤维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由于其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通过多个环节、多种途径、反复持续作用的结果,机理极其复杂,抗器官纤维化药物及治疗方法的研发进展缓慢。经国家批准,302医院研制成功的复方鳖甲软肝片,是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的中药片剂。2001年起,赵景民带领科研组建立了多种肝纤维化实验模型,采用国际通行的两种肝纤维化评分系统,对不同剂量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半定量比较评价。结果显示,患者于治疗3个月、6个月结束时、停药后3个月、6个月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值明显减少。这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其抗纤维化效应与用药剂量相关。
“复方鳖甲软肝片防治多器官纤维化机理的研究”课题,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解放军302医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研究项目。选择中医治疗可以延长癌症病人的寿命 
其他 中医常识 
中国中医药学会的肿瘤学专家们已经越来越关注临床中大量出现的“人瘤长期共存”(又称为“带瘤生存”)现象,并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共同着手制订中医治癌的疗效评价标准。
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制定这一标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部博士生导师周岱翰,他认为,中医治疗肿瘤是可以做到人瘤共存的。
周教授介绍,中医治癌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黄帝内经·医经》中,就首次出现了“瘿瘤”(甲状腺瘤)的病名、分类和治疗经验的探讨。现代中医肿瘤学起步较迟,“以人为本”是中医治癌的特色。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癌症病人超过100万,采用手术治疗的有10%—20%,有1/3的病人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其余超过半数的病人接受中医药治疗、生物治疗等其他疗法。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病人中,大约有1/3(超过15万)的病人通过治疗减轻了痛苦,寿命得到延长,有的“人瘤长期共存”了十几年甚至更长。
为什么医学上会出现“人瘤长期共存”的现象?周岱翰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过程,治疗时必须权衡机体与肿瘤(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早期癌症病人,虽有肿块但尚未转移,此时“正盛邪实”,宜“攻毒祛邪”为主;中期癌症病人,肿瘤逐渐增大,病邪侵凌,邪正处于相持阶段,治疗上宜“攻补兼施”,或“攻多补少”;晚期癌症病人,肿瘤多已出现远处转移,邪毒得势嚣张,正气虚衰不支,这时如果一味攻伐,反而会加速病人的死亡,如果扶正培本,脾肾兼顾,“寓攻于补”,常能减轻症状,维持生机,使病人长期“带瘤生存”。广州一位85岁的女病人最近给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说,10年前,她曾被诊断为晚期肺癌,癌痛折磨得她吃不下饭,身体迅速消瘦,仅剩35公斤,医生建议她改看中医。老太太从此坚持在一附院看门诊,定期服用中药,癌痛很快消失,胃口好起来了。10年过去了,她的肿瘤病灶一直在体内没有消失,但也没有出现恶化和转移,饮食起居与常人无异。
目前有接近一半的癌症患者选择中医治疗,他们大多数是已经被医生“宣判死刑”的晚期癌症病人,经过中医药调理和抗癌治疗后,肿瘤的生长得到控制,越来越多病人“人瘤长期共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中药名四季歌 
其他 中医常识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