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决明、泽泻、山楂。以上4例1~3个月均治愈。
七、舌灼热疼痛
舌上有火烧样疼痛感,诊治6例,多因火邪内盛所致。常与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同时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种舌觉。常伴胸脘闷热,呕恶少食,大便秘结,目赤头昏,舌红少苔或干燥缺津,脉弦细或洪大。治当清热解毒、疏肝泻痞,方选白虎汤、凉膈散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白芍、大黄、栀子、泽泻、赤芍、丹皮。以此进退,其中5例2个月后治愈,1例3个月后好转。
八、舌麻
指舌麻木而感觉减退,甚则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共诊治7例。舌麻多血虚、肝风、痰阻等,《辨舌指南》说:“舌麻者,血虚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内风挟痰也……皆宜柔润、养血、熄风。挟痰者,兼豁痰、宣痰”。若脂肪肝兼血虚,乃因心绪烦扰,忧思暴怒,阴血暗耗也,常见头晕目花,心悸健忘,盗汗虚热,面色暗黄,舌苔薄白,舌质淡或有齿痕,脉细缓或细数。治当养血通络,方选四物汤、二至丸加减:熟地、当地、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草决明、枳实、泽泻、山萸肉、山楂。若夹痰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满、呕恶少眠,舌苔薄腻,脉弦滑。治当化痰解郁,方选逍遥散、温阳汤化裁:柴胡、当归、云苓、白术、郁金、半夏、竹茹、枳实、陈皮、黄芩、莱菔子、白芥子、山楂、大黄、香附、草决明、槟榔。
九、舌胀
自觉舌体肿胀,但未必见舌体增大,诊治9例。脂肪肝患者多有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胀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胁满闷,或心下痞硬,嗳气频作,舌淡苔薄,脉弦有力。治当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香附、郁金、川芎、陈皮、黄连、连翘、莱菔子、草决明、山楂。以上9例1~4个月均治愈。
十、舌涩
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觉,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主要为燥热伤津所致,共诊治14例。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或燥热伤津,致舌干涩。陈无择《三因方·口病证治篇》说:“烦、燥则涩”;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口舌》中指出:“舌涩是风热,通圣散去芒硝、大黄治之”。脂肪肝见舌涩与肾虚失衡,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有关。此时水不涵木,脾失运化,津液不布,痰浊、血瘀痹阻血络。常见咽干口燥,胁胀而痛,午后潮热,或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中剥为地图舌,脉细或弦。治当滋阴润燥、化痰解郁,方选增液汤、逍遥散化裁:玄参、生地、麦冬、石斛、北沙参、当归、白芍、柴胡、栀子、天冬、陈皮、香附、郁金、草决明、荷叶、竹叶。以上病例均于1~4个月间改善或痊愈。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 
其他 中医常识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疾病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谢珍医师采用纯中药口服及热敷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8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柴胡疏肝散并外用金黄散热敷。柴胡疏肝散由柴胡、醋炒陈皮、川芎、白芍、炒枳壳、醋炒香附、炙甘草所组成。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金黄散加味药物组成为:天南星、苍术、白芷、姜黄、乳香、没药、川芎、厚朴、天花粉、黄柏、醋炒香附、大黄、炮穿山甲。诸药用布包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后取出药包,待温度适中时热敷患处,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每包药可用7天。对照组口服利邦平消片,每次4~8片(0。23g/片),每天3次。外用10%硫酸镁水溶液浸毛巾热敷,每天1次。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治疗1~3疗程。经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70。0%,对照组治愈率为3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疗程比较:治疗组治愈63例中,1疗程治愈31例,2疗程治愈21例,3疗程治愈11例。对照组治愈34例中,1疗程治愈7例,2疗程治愈9例,3疗程治愈18例。2组治愈1~3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因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腺疾病往往由郁、怒、忧、思引起肝胃气滞,气火内盛,瘀血痰浊形成乳中肿块。据此,谢珍医师认为,对于该病应以疏肝解郁、活血破瘀、消积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法治之。其所用柴胡疏肝散疏通肝经郁滞,补气健脾,通降胃气,行气止痛,尤其柴胡有升发诸阳之用,可引诸药归经。其外用的金黄散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除瘀浊,软坚散结,用其热敷,穿透力强,可使局部组织松弛、舒展,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增强纤维及毛细血管的再生能力,促进组织再生,从而达到消炎、清热、解毒、消肿、软坚、散结、镇痛的目的。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口服柴胡疏肝散并外用金黄散热敷的内外合治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操作简便等优点,疗效满意,患者亦易于接受。萎缩性舌炎的中医辨治 
其他 中医常识 萎缩性舌炎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粘膜的萎缩性改变,属中医“镜面舌”或“裂纹舌”,中医辨治有较好疗效。
滋阴降火 
主用治肝肾阴虚者。常见口干舌痛,食欲减退,舌色红绛充滑,或剥苔。伴潮热盗汗、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夜寐不宁,大便燥结。妇女则经来量多,色鲜腹痛,或色黯夹块,先后无定期。脉沉细或滑数。常选知柏地黄汤、二至丸加减: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青蒿、鳖甲、山萸肉、云苓、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石斛、玄参、天冬、当归、花粉。
滋养肺胃 
主治肺胃积热,灼伤津液,胃阴不足,阴虚津少,无以上承,见咽干舌痛,舌红绛而光莹或舌有裂纹。伴口渴引饮、汗多恶热,或干咳少痰、不思饮食、大便燥结,或气逆而呕、心烦少寐,脉弦细而散。方选白虎汤、沙参麦冬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沙参、玉竹、桑叶、麦冬、花粉、甘草、白芍、生地、当归、石斛、山药。
健脾养血 
若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水谷不化精气,气血生成不足,则阴血亏虚不能荣润于舌,见舌面裂纹纵横,或舌淡而光滑无苔。伴纳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舌干而痛,大便或秘或溏,妇女则经来量少色淡,腰腹酸困隐痛,脉虚缓或沉细无力。方选归脾汤、沙参麦冬汤加减:白术、太子参、黄芪、当归、远志、炒枣仁、龙眼肉、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知母、熟地、山药、云苓、甘草。
清心泻肝 
因劳倦、情志所伤,心肝火旺,蕴热炽盛,灼伤阴液,阴虚津少,无以上承润养,见口咽干燥,舌麻舌痛,舌红绛而光滑,或舌有裂痕。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闷胁胀或痛、饮食少进、小便热痛、大便燥结、耳鸣耳聋,脉弦细数。方选导赤散、玉女煎加减:生地、木通、甘草、连翘、黄芩、龙胆草、栀子、沙参、生石膏、知母、当归、天冬、麦冬、花粉、玉竹、竹叶、桑叶。
萎缩性舌炎病程较长,变化多端,因人而异,但总由饮食、情志、劳倦等所伤,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或因热津伤,或因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咽干燥,舌红舌剥,或光莹无苔,或裂纹纵横。故以上四法相辅相成,宜辨证使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 
其他 中医常识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给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对本病有特效药物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不理想,我们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方药组成:黄芪30g 人参15g 丹参30g 川芎10g 当归10g 赤芍15g 红花10g 桃仁10g 三七6g 栝楼10g 薤白10g 郁金15g 
生地15g 柴胡10g 炙干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
典型病例
杨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0月就诊。主诉: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疼、气短1年,加重一周。患者近日因劳累后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区阵阵隐痛,疼痛时牵至左肩背部,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3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懒言、面色白、全身凉汗,舌暗紫有瘀斑,舌下血脉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v1-v3呈水平下移0。1-0。2mv;t波avf导联倒置,v1…v3导联低平;超声心动图查有冠心病改变;血脂检查胆固醇、甘油三脂与β-脂蛋白均增高。西医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气不足、瘀血痹阻。予益气活血通脉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周后心绞痛基本缓解,心电图示:t波avf倒置变浅。st段v1-v3水平下移缺血已回升。3周后,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血脂检查恢复正常。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有关。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气血是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弱,劳累过度,损伤心气,心气不足,胸阳不振,则动血无力,血滞心脉。其病位在心,多属本虚表实之证,故治其标,当以“通”为主,治本则以“补”为法,常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
本方所用黄芪甘温纯阳,善补清气之虚;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且可改善血液粘度,疏通微循环。人参大补元气,安神养血,配黄芪增强益气功效。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兼有活血养血之长,能提高机体抗缺氧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