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细菌过度繁殖的部位,基本上都是人体自身首先出现了问题,导致患病部位存在血液循环不佳。可以说,人体内微循环的障碍是细菌生存繁殖的一个必要前提。而针灸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态,使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使人体中对细菌有抑制或杀伤作用的各种因素能够到达患处。这样,疾病自然会被治愈。
“节气灸”防治病有道理吗 其他 针灸推拿 “节气灸”即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施灸治病。广东省中医院开展“节气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70岁的吴伯有40余年的吸烟史,患慢支肺气肿30年,患肺心病也有10年了,稍微动一动就气喘、气短,在天气变化时则更加严重。今年4月他旧病复发,咳喘痰多,行走后气喘吁吁,呼吸困难,遂到医院就诊。因当时正值清明、谷雨时节,天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医生对其用“节气灸”疗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大椎等穴位进行艾灸,半小时后,患者气息渐平顺,喉间痰少,呼吸顺畅。第3日复诊,患者咳嗽、咯痰减少,气促已消,行走活动自如。
80岁的谢伯10年前曾患中风,现已基本痊愈,时有头晕不适发作。医生根据他的情况,从谷雨至立夏期间对其定期进行救治。医生解释说,“眩晕”为中风先兆之证候,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载有“春交夏时,夏交春时常灸足三里预防中风”。春交夏时,指从谷雨至立夏,农历3~4月。夏交春时,指从大寒至立春,农历12月到次年正月。经过“节气灸”治疗,谢伯现在面色红润,神采奕奕,能够独自行走。
据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介绍,“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
“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而即将到来的大暑(7月22日)天就是一个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时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参,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三伏灸”疗法,就属于古代“节气灸”的一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据观测外周血中的总淋巴细胞在7~9月最多,而在12~3月最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7~9月最少,而12~1月最多。又如血浆皮质醇每日分泌总量,平均浓度及尿中17—甾酮类排泄量呈现秋冬高于春夏。血中T3、T4浓度以夏季最低,冬季最高。
“节气灸”的适应症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支、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病、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遗尿,过敏性鼻炎、痛风、偏头痛等。此外,“节气灸”还有保健防衰老作用。
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开始针灸好 其他 针灸推拿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但很多人对于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应该开始针灸治疗却不太清楚。传统的观念认为,针刺多在中风后遗症期进行,而且目前有一些学者仍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刺持否定态度。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对脑中风的治疗依然是在脑中风患者经神经内科治疗结束后,再转至中医医院或专科进行针灸治疗。结果常常使患者错过了早期针灸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机会。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脑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是一个自然过程。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体积。针刺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提高缺血后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早期针灸干预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中风患者早期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只要患者生命指征平稳,识清楚,病情稳定,早期就可进行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48小时后即进行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针灸治疗。
八面出击应对肩周炎 其他 针灸推拿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以肩部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在临床中,因早期肩部的不适感易被忽视,延误治疗而形成慢性疾病。产生肩周炎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人过中年,人体机能逐渐走向衰退,正气不足,肝肾虚损,容易导致筋脉失养,成为发病的基础,肩部直接感受风寒湿等的侵袭则是造成肩周炎的外在原因,此外肩部活动量的减少可能也与发病有关,在临床中,女性病人多、左侧肩周炎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对肩周炎的治疗,临床上我们一般多采用中医综合方法。
1、中药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肩周炎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医三分练七分”,应鼓励患者多做肩关节的运动,特别是适当做大幅度的运动,对预防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大有好处。
7、弯腰转肩: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后伸下蹲:患者背向站于桌前,双手后扶于桌边,反复做下蹲动作,以加强肩关节的后伸活动。
8、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努力向上爬,要努力比前一天爬得更高一些。推拿手法之垂直运动手法 其他 针灸推拿 垂直运动手法
一、按法:
有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三种。
动作要领: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用肘尖按压体表,称为“肘按法”。
要求:按法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临床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按法、肘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四肢、肩背,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疼痛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二、掐法
动作定义: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甲掐穴位,而不刺破皮肤的手法。
动作要领:医生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在治疗穴位上重按而掐之。
动作应用:用于急救,具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祛风散寒、兴奋神经的功效。
附:勒法
动作定义:用手指夹住患者,相对用力、做急速滑拉动作的手法。
动作要领:医生用拇指与食指第2节或者屈食指、中指分开开成铅状,夹住患指,从指根部到指端,做急速的滑拉动作,或用寸抖动。
动作应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小儿保健推拿四法 其他 针灸推拿 1、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
3、安神法
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操作方法】
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