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艺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⑥卢挚:元诗人,有《疏斋集》。
  ⑦王述庵:王昶号,清人,有《述庵诗抄》十二卷。
  ⑧龚定庵:清龚自珍号,有《龚定庵全集》。
  这一则讲陶渊明诗。钱先生认为陶诗有儒家思想,引了“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先师指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又引“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指周续之传授孔子的道,有祖企、谢景夷两人响应到来。陶渊明也响应着。说明陶渊明不同于当时崇尚老庄的风气。《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条引《晋阳秋》,称陶侃以为“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而不敢行。君子当正其衣冠,摄以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耶!”因此钱先生说:“渊明殆承其家教耶?”家教即指他曾祖陶侃传下来的家教。孔子儒家学说,到了宋朝,发展成为性理学。明人郎瑛用宋人的性理学来研究陶诗,是不恰当的。清末民初的沈曾植认为陶渊明与嵇康、阮籍是一流人,不加入当时的白莲社。白莲社是晋释慧远与慧永、刘遗民、雷次宗等十八人在庐山东林寺结的社,修佛教的净土宗。陶渊明信奉孔子的教导,没有入社。嵇康、阮籍不满于司马氏专政,嵇康被司马昭所杀。阮籍纵酒谈玄,以求自全。陶渊明嫌仕途恶浊,不愿做官,辞去彭泽令,归乡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过着清贫的生活,与嵇康阮籍不同。陶的《拟古》称庄子为“此士难再得”,推重庄周。阮籍《达庄论》说庄周不足道,看轻庄周。
  说明陶跟阮不同。所以沈曾植说他与嵇阮同流是不对的。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里讲:“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当时的玄言诗用庄子老子的思想来做诗。玄言诗衰落了,山水诗兴起来了。这话是对的。沈曾植极力反对这话,他认为当时山水庄老融为一气,认为谢灵运是山水庄老结合在一气的集大成者,支道林是创始者,描摹山水,写得极好的。钱先生认为沈曾植提出以庄老思想来写山水景色,颇有合“理趣”的说法。“理趣”即在写山水景物中透露出一种情理来。《世说新语》中讲到当时人在游历观赏许多名胜地方,像曲阿、印渚、华林园、山阴道等处,所说的话,都受到老庄风气的影响。像《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里就含有头绪纷繁,应付不过来的道理在内。又:“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里的“濠濮间想”,便有庄子与惠子在濠濮水观鱼,讲鱼乐的故事。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使者来请他去做官,庄子辞谢不去的故事。反映庄老风气中说的话。又:“孙绰斋前种一株松,恒手自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爱),但永无栋梁用耳。’”钱先生认为孙绰爱小松,近乎宋人周敦颐、程颢爱阶前草,观察草的生意的意思,即从景物中体会道理,有理趣之意。钱先生又指出支道林的诗并不华妙。如《述怀》:“总角敦大道,弱冠弄双玄。逡巡释长罗,高步寻帝先。妙损阶玄老,忘怀浪濠川。达观无不可,吹累皆自然。穷理增灵薪,昭昭神火传。熙怡安冲漠,优游乐静闲。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恢心委形度,亹亹随化迁。”写得“呆钝填砌”,未见华妙。这是批评沈曾植的说法不对。钱先生又指出“以山水通于理道,自亦孔门心法。”如《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所以沈曾植一定要把山水道于理道,归于老庄,也不确。
  钱先生又提出陶渊明诗的另一方面。如颜鲁公即颜真卿《咏陶渊明》:“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鸣呼陶渊明,变叶为晋臣。”用张良得力士狙击秦始皇,为韩报仇。龚胜不事王莽,绝食而死。用他们来比陶渊明忠于晋朝。又引黄庭坚《怀渊明》,说他本名潜,字渊明,晚年以字行,称渊明,改号元亮,在想望诸葛亮,用诸葛亮来比他。真德秀称陶渊明有长沙公陶侃建功立业的用心,而力不及。卢挚用张良、诸葛亮来比陶渊明。王昶说陶渊明有为晋朝建功立业的志向。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读陶诗三首:“陶潜却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不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这两首诗,一首把陶渊明比诸葛亮,诸葛亮作《梁甫吟》,所以说陶诗是二分《梁甫吟》,一分《离骚》。一首诗讲陶的《咏荆轲》。说他“豪”和“侠骨”。再归结到韩愈《送王秀才序》称阮籍、陶潜“为事物是非相减触”,即阮籍不满于司马氏的代魏,陶潜不满于刘裕的代晋,都托于纵酒以逃祸。钱先生在这里主要提出两点:一点是陶渊明的儒家思想,一点是不少人推重他的志节。指出要全面地观察人。
  《谈艺录》读本(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1)
  当时解推渊明者,惟萧氏兄弟,昭明为之标章遗集,作序叹为“文章不群”,“莫之与京①”。《颜氏家训·文章》篇记简文“爱渊明文,常置几案,动静辄讽”②。顾二人诗文,都沿时体,无丝毫胎息渊明处。昭明《与湘东王书》论文只曰③:“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④”宋陈仁子撰《文选补遗》⑤,赵文作序,述仁子语,亦怪昭明选渊明诗,十不存一二。可见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即今众议佥同,千秋定论,尚有王船山、黄春谷、包慎伯之徒⑥。或以为渊明“量不弘而气不胜,开游食客恶诗”。见《夕堂永日绪论》内编⑦。或以为“今情五言之境,康乐其方圆之至矣,犹之洙泗之道⑧,遍及人伦,虽陶彭泽亦夷、惠、老、庄之列也。⑨”《梦陔堂文集》卷三《与梅蕴生书》⑩。或以为渊明诗“不如康乐诗竟体芳馨”,见《艺舟双楫》卷一《答张翰风书》。《归去来辞》言不丽而意无则。卷一《书韩文后》下篇。则当时之进前不御,奚足怪乎。(91页)      ①昭明:萧统,谥昭明。有《陶渊明集序》。“京”,高大。
  ②《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撰,二卷。简文:梁简文帝萧纲。
  ③湘东王:萧绎,即位后为梁元帝。
  ④扬、马、曹、王:扬雄、司马相如、曹植、王粲。潘、陆、颜、谢:潘岳、陆机、颜延之、谢灵运。
  ⑤陈仁子:南宋学者,撰《文选补遗》四十卷。
  ⑥王船山:王夫之,隐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著有《夕堂永日绪论》。
  包慎伯:包世臣字,撰《艺舟双楫》六卷。
  黄春谷:黄承吉号,撰《梦陔堂文集》十卷。
  ⑦《夕堂永日绪论》:清王夫之撰,内编一卷,外编一卷。
  ⑧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洙泗之道:孔子教学生在洙水泗水流域,指儒家之道。
  ⑨陶彭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夷、惠、老、庄:伯夷、柳下惠、老子、庄子。
  ⑩《梦陔堂文集》:清黄承吉(字谦牧,号春谷)撰,十卷。
  这一则讲当时推重陶渊明诗文的,有萧统的《陶渊明集序》,称“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高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贞。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这是当时对陶渊明最推重的话。但萧统的诗文并不仿效陶渊明。他编《文选》,对陶渊明诗文,选得也不多。后代像王夫之、黄承吉、包世臣都对陶渊明诗有不满的指摘,就这里所引看,批评的话都不够恰当。如“量不弘而气不胜”,“亦夷、惠、老、庄之列”,“言不丽而意无则”,只要看萧统序,就把他们的贬责驳斥了。如说“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又“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就显出他的气盛格高;称“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就兼包儒家,不限于“夷、惠、老、庄”了。像“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就不是“言不丽而意无则”了。还是苏轼称“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要是只看到他的质和癯,自然要对他表示不满了。
  (2)
  辛稼轩《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①:“渊明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又:“隐者多带气负性,陶欲有为而不能者,又好名。”朱琰《明人诗抄》②正集卷三张志道以宁《题海陵石仲铭所藏渊明归隐图》:“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发。”孙太初《太白山人漫稿》③卷二《三隐逸诗》:“渊明豪杰人,出处亦有道。昔读《荆轲》诗,仿佛见怀抱。”董若雨说《丰草庵前集》④卷二《书桃花源记后》:“不能为报韩之子房,则当法避秦之楚客。陶氏《咏荆轲》与《桃花源记》异用而同体;慨然欲为荆轲不可得,然后徙而为桃源避秦之谋。呜呼悲哉。”顾亭林《日知录》卷十九⑤《文词欺人》:“栗里之征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王禹卿文治《梦楼诗抄》卷十《彭泽》第三首⑥:“人爱陶令逸,我知陶令豪。易水咏荆轲,寒水暮萧萧。垂天有奇翮,岂在腾扶摇。古来世外人,经济乃更饶。商绮息汉争⑦,鲁连解齐嚣⑧。”定庵以渊明“诗喜说荆轲”而叹“江湖侠骨”,着眼与朱子等相同;又称渊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