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艺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3)李元玉:清李玉字。《人天乐》见《古本戏曲从刊三集》,撰者署笑苍道人。《曲海总目提要》云黄周星撰。第十七折《净旦》:“小生:‘那稗官野史之书,虽是俚词,无非学问,若是会读书之人看之,大可触发聪明,增益意智,所以杨升庵《词品》上说道: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与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昔年诸理斋负笈遨游,囊中惟携《西厢》一卷,说道:鸢飞鱼跃,能活文机,莫过于此。冠翁读破万卷,想于此道亦必留心。’”
  (34)何屺瞻:清何焯字,号义门。有《何义门先生集》十二卷。卷十《书塾论文》:“八股与讲义区别者,在顺口气,而今人顾乃莫之也。口气非描头画角所能有,举其隅,亦曰观圣贤之气象而已。明季以来……若《论》《孟》文字,口气概乎无辨也。”
  (35)董倪:董其昌、倪元璐,皆明代书画家。
  (36)唐鉴:清人,字镜海。有《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
  一般文学史讲到明清两代文学,多注重小说、戏曲,故使一般读者对诗文知之甚少,尤其是八股文,是怎样一种文体,有些什么特点,了解不多,仅将它看作是应举的必修课。这里两则指出八股文的渊源、与戏曲相通的特色,均为前人所未明确论述的。
  (一)八股文是骈俪的支流,对仗的引申。清阮元在《揅 经室三集》云:“洪武永乐四书文甚短,两比四句,即宋四六之流派。是四书排偶之文,上接唐宋四六。”此番话仅将这种文学现象追溯到唐宋四六文句对偶的影响,清人周以清、侯康专门研究四书文的源流,也没有触及到四书文出自魏晋六朝的骈文,钱先生在此作了补说。这里不妨举出几个事例,如初唐四杰对比已多,杨炯集里骈体比比皆是,如《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有云:“天光下烛,悬少微之一星;地气上腾,发大云之五色。”又“寒山四绝,烟雾苍苍;古树千年,藤萝漠漠。诛茅作室,挂席为门。石隐磷而环阶,水潺湲而匝砌。”又如《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云:“由是五噫标兴,播金石而腾徽;七贵承荣,绾银黄而叠茂。”又“西园坐宴,侣明月而飞文;北土行康,望浮云而展足。”等等,都是两两相对的句式。“六代语整而短”,如梁代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有云:“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排比对偶句式,亦可见一斑。这里将八股文排偶句的渊源直接追溯到六朝的骈文。八股文只是六朝及唐四六文的发展,每股的字数多于四字六字句。
  (二)八股文与杂剧传奇相通。八股文古称“代言”,是就它依据四书五经,揣摹古人思想口吻写作的一种方法而说的,“代言”者,即代替古人说话。这里指出太史公称燕将得鲁连书曰:“与人刃我宁自刃。”(参观《管锥编》)即指出史家已有代言体。“如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与母偕逃前之问答,宣公二年钡麑自杀前之慨叹,皆生无傍证、死无对证者。……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而“设身处地,发为文章”很重要,犹如对演员的要求,要求他能进入角色,表现角色。或“代当时作者之口,写他意中事。如《逍遥游》中代バΥ笈簟彼档幕埃导噬鲜亲哟|鸠讥笑大鹏说的话。清代陶世征,他从《论语》中追想孔子当日的声音笑貌,处处模仿,维妙维肖,说明八股文与戏剧相通。明徐渭《南词叙录》指出邵璨的《香囊记》里混有四书文排偶句,让不识字的人也用《诗经》、杜诗来讲话,不是按照角色的口气说话,因而失败了。这里还举引了清人吴乔将八股文的代人说话看作是“俗体”,与元杂剧的代人说话有相似处。袁枚曾说八股通曲,焦循也将八股文与元剧比附,认为元剧不让坏人唱曲,八股文也该不代坏人说话。明清两代盛行八股文,所以研治者也多,但是论说最为透彻的是明倪元璐,他将元剧与八股文看作双胞胎,“眉目鼻耳,色色相肖”。最耐人寻味的是例举两位应试者成功的经验之谈,都说自己所以能考中,有赖于熟读过《牡丹亭》、《西厢记》的缘故,学会了代人说话的本领。
  (三)八股文不是中国独有的文体。这里举出罗马的修辞教学也注重普罗索珀皮亚,即拟人法的讲授,让小学生就开始学习怎样使虚幻的人物具体化,或使抽象的事物人格化,他们也认为揣摹古人声口,摹拟古人身份最为难事。这里还举到《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在留学期间的结业考试,便是代古罗马皇帝拟写诏书,并风趣地称之为“洋八股”。看来,在“代言”这一点上,中外有相类似之处。说明这种代言体要体会古人的神情,用古人的口气说话,是一种学童必须学习的修辞教学。但这种代言体只代古人说话,不说自己的话,所以吴乔称它为“俗体”,贬低它的价值。
  《谈艺录》读本六、修辞
  (一)博喻
  (1)
  (黄庭坚)《观王主簿家酴醿》①:“露湿何郎试汤饼②,日烘荀令炷炉香。③”青神注:“诗人咏花,多比美女,山谷赋酴醿,独比美丈夫;见《冷斋夜话》④。李义山诗:‘谢郎衣袖初翻雪⑤,荀令薰炉更换香。’”按引语见《冷斋夜话》卷四,义山一联出《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野客丛书》卷二十亦谓此联为山谷所祖⑥。《冷斋夜话》又引乃叔渊材《海棠》诗⑦:“雨过湿泉浴妃子⑧,露浓汤饼试何郎”,称其意尤佳于山谷之赋酴醿;当是谓兼取美妇人美男子为比也。实则义山《牡丹》云:“锦帏初卷卫夫人⑨,绣被犹堆越鄂君”⑩,早已兼比。(341—342页)      ①酴醿:即荼縻花,蔷薇科。
  ②何郎:三国魏何晏,字平叔,面白皙,美姿仪,时有傅粉何郎之称。
  ③荀令:三国魏荀彧,字文若,《襄阳记》载:荀令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气不歇,因有留香之说。
  ④《冷斋夜话》:宋释惠洪(原名洪觉范)撰,十卷。
  ⑤谢郎:南朝宋谢庄,美仪容,尝下殿时雪集衣,皇帝以为瑞兆。
  ⑥《野客丛书》:宋王楙撰,三十卷。
  ⑦渊材:宋音乐家彭渊材,释惠洪叔父。时洪觉范奇于诗,郑元佐奇于命,渊材奇于乐,谓新冒三奇。
  ⑧指唐玄宗贵妃杨太真,曾于华清宫(在今陕西临潼县南)之温泉沐浴。
  ⑨用孔子反卫,见海子在锦帏中,以比盛开的花。《典略》:“夫人在锦帷中。”
  ⑩用越鄂君用绣被堆拥着越女,以比喻牡丹之含苞初放。见西汉刘向《说苑·善说》。
  比喻俗谓打比方,在中国诗文中有悠久的传统,《诗经》首篇《关睢》首句即以挚鸟求偶比喻男女间的爱情。这里举引黄庭坚的《观王主簿家酴醿》,咏花以美男子何晏比喻它色白,以荀彧留香比喻它芳香,确实少见。因为一般常见的是以花与女子互相比喻。这一则主要是讲博喻,即用几样东西来喻一种花,李商隐诗在修辞上早已采用这种方法,比如《牡丹》诗的颈联:“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以晋代石崇以蜡烛代薪的富有,比喻牡丹的富贵;以荀令不必用香炉熏香,比喻牡丹的香气,这里他不仅用男性喻花,一反以往用美女喻花,而且同时用两个男性喻一种牡丹。还是这首《牡丹》的首联:“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用南子在锦帏中比喻盛开的牡丹,又用越鄂君以绣被堆拥越女比喻含苞欲放的牡丹,以两种女子的妩媚姿态,比喻牡丹有盛开着的,有欲开的蓓蕾,错落有致,形象十分生动。这里还举引彭渊材的《海棠》诗,一句用杨贵妃出浴之艳丽,喻其娇羞;一句用何晏食汤饼汗出,面色更洁白,喻其色白。并用美女子、美丈夫兼比海棠的姿色,栩栩如生。此外,也有用三种东西作比的,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部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后面三句,是用烟草、风絮、梅雨三种扰人的事物喻愁,比“载不动”的深重之愁更加愁烦。还有用四种、五种东西作比的,钱先生谓之博喻。
  (2)
  《成唯识论》卷八①:“心所虚妄变现,犹如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则又非十如、八如、六如,而为七如也②。(《钱锺书研究》32页)      ①《成唯识论》:由护法等十大论师分论,释世亲之三十颂,后由唐玄奘合糅为十卷,是瑜珈一宗的精要。
  ②十如:即十个比喻,《诸法释论》第十二举十喻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象、如化。《维摩所说经·方便品》第二说“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于“无常”、“无坚”举十喻是:如聚沫、如泡、如炎、如芭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浮云、如电。八如:唐译《华严经·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先后两次举八喻是: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象、如焰、如化。六如:《金刚经》的“六如”流传最广,即:如梦、幻、泡、影、露、电。明代画家唐寅自号六如,本于此。《华严经》鸠摩罗什译本有“六如”,合真谛、玄奘、义净、菩提流支四译本的“如灯、如星、如云”为“九如”。基督教诗将人生脆促,举十多喻,即: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云、如枝头花、如月下雷、如风中叶、如箭脱弦、如鸟过空等。即喻其短促、无常、永不复返。此处所释据《谈艺录补订》。《成唯识论》将心之虚妄举如七喻。
  博喻是一连运用多种比喻,像佛教的“十如”就是。诗喻与禅喻有不少是相像的,所以古代诗坛尝有“以禅说诗”者,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明代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